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加里·斯奈德的诗集《龟岛》中写道:"团结一起/认识花朵/轻松前行",这浓缩了斯奈德关于"生态社区"的基本主张:人们在社区中团结在一起,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亲密的关系;认识大自然,学习大自然,培养生态意识;抛却消费社会沉重的物质负担,开创简单、节约、低碳的"轻松型"生活,培养人的生态责任.整个汗马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及保护区管理局所在的金河镇,就是一个初步具备了上述特征的生态社区.  相似文献   

2.
陈瑞 《生物学通报》2005,40(12):37-38
如何使全体国民,特别是年青一代竖立牢固的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信念,并在以后工作中自觉并努力贯彻这些理念,是我国能否真正全面步人可持续发展康庄大道的关键!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生态调研活动,将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亲善、关爱、崇敬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建立“天人合一”的人文理想和“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本刊始终关注着,如何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围绕人,山、水、林、田、湖、草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跨学科视角,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科考和社区调查活动,不断加深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为了清晰地回眸这一过程,特从近10多年来出版的期刊中,选取摘编了30位专家学者的相关观点。我们将不断深化对"生命共同体"的认识,以应对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安全问题,以追求建设绿色家园这一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更为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更有效地推动"人与生物圈"计划在我国的实施,与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列入青海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藏族牧民以自发的"祭海"仪式,祈求海神庇佑人畜,风调雨顺……青海人称青海湖为"海",青海湖周边的人民,历史上就有"祭海"习俗。在他们朴素的认知里,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大自然充满神性。这样的认识主要有两个依据:一个是自然崇拜的结果,因为大自然无私地为人民提供了生活来源;另一个是藏传佛教的产物。因此,祭山祭海的观念习俗也就传续了下来。道理于是显得简明扼要: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正处于机制转型时期。主要原因是快速的城镇化及其所伴随的农业劳动力析出,农业生产要素中劳动力价格上升而土地价格下降,造成生态治理产品的私人物品属性不断弱化,公共物品属性不断强化。这就意味着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主体应由农牧民转向以政府所代表的全社会;策略上由"改善土地生产条件、以开发带动治理"向"保护为主、监督开发"转变;措施取向上从"主动干预自然"向"依靠大自然自我恢复能力"转变。这一转型也要求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科技工作重点实现相应调整:从以往侧重减缓生态压力的间接治理模式和技术开发,向直接针对生态系统恢复的科研方向转移。科技攻关的重点应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监测、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估及生态建设规划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雪荻  白永平  车磊  乔富伟  周亮 《生态学报》2020,40(14):4785-4793
生态安全是维持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西部城镇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却面临极大挑战。因此,以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区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省公顷"概念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评价2005—2015年甘肃省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和生态安全状况,定量解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5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由0.51 hm~2/人和0.22 hm~2/人增加至0.69 hm~2/人和0.47 hm~2/人,生态承载力增加速度较快,但自然资源依旧呈"供小于求"的状态。(2)甘肃省人均生态赤字由-0.20 hm~2/人变化至-0.33 hm~2/人,生态恶化程度不断加深。生态压力也由2.07升至2.74,生态安全处于很不安全状态,总体"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与城镇化布局相一致。(3)各影响因素对生态安全变化的决定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人均GDP对生态安全扰动最强,其余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人均能源消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城镇化率人口密度科教支出占总支出比"。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分析法能够通过计算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的产量,估算人类对自然资本的消耗和自然资本的供给情况,进而对区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定量评估。论文在改进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及其13个地级市生态足迹盈亏进行测算,进而揭示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江苏省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7890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991 hm2/人,生态赤字为-1.4899 hm2/人,万元GDP生态足迹为0.2033 hm2/万元;(2)地级市中,人均生态足迹上,常州市最高为2.9317 hm2/人,宿迁市最低为1.7348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上,盐城市最高为0.6111 hm2/人,苏州市最低为0.0812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上,常州市最高为-2.8115 hm2/人,盐城市最低为-1.1503 hm2/人;万元GDP生态足迹上,宿迁市最高为0.3956 hm2/万元,无锡市最低为0.1651 hm2/万元;(3)江苏省及其苏南、苏中地区的人均建筑用地生态足迹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所占比例较大,苏北地区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草地生态足迹所占比例较大;(4)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在空间分布上较为一致,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万元GDP生态足迹空间分布北高南低,整体上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成反比。研究结果能够为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定量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旅游生态补偿内涵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旅游生态补偿基本认识上的混乱,本研究对旅游生态补偿的内涵进行了剖析。首先,基于旅游业与生态补偿之间关系的二重性,提出了认识旅游生态补偿的"主体说"与"途径说"2种视角;其次,通过基本语义与范畴的分析,明确了包含3类补偿主体和3类补偿对象(可归为自然与人2种类型),包含对负外部性行为的惩罚和对正外部性行为的激励两大方面,包含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2个层面的完整的旅游生态补偿关系域;最后,针对相关概念的混用,理清了"旅游资源生态补偿"、"旅游资源价值补偿"、"旅游征地补偿"与旅游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生活中常见的"小金鱼生态缸"为课程资源,围绕"小鱼缸"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鱼缸内的物质种类、关系等展开讨论、合作、交流,从而感悟和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食物链、食物网等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0.
正轻松的暑假,您打算让孩子在辅导班+手机游戏+漫画书中度过,还是希望他们多读些中外名著,和文学大师来一场心灵的"对话"?读名著,和小王子一起旅行;和凡尔纳一同冒险;走进高尔基的童年,领悟苦难也是一种财富;走入鲁迅、老舍、歌德和罗曼·罗兰的精神世界,感受生命的温暖与人性的光辉……站在文学大师的肩上看世界,一定能看到别样的风景,收获不一样的成长!小学生必读世界名著系列丛书Ⅰ适合小学三、四年级学生阅读未曾删节的中外名著,让孩子在阅读中真正成长!全网最低价:123元/19册包快递全套定价:394元/19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历史研究等方法,运用文化学、历史学、哲学等知识和理论,重点分析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人文价值。研究表明: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方面;人文价值主要表现在培养人的人文精神、提升人的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价值和促进人的社会化。结论:中华体育精神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是一种伟大的人文精神。建议:中华体育精神应该吸收西方人文精神的养分,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秉承"仁者爱人"、"天人合一"等传统观念,真正为人的价值、尊严、权利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微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类正面临着内、外两大环境的挑战 ,外环境属于宏观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而内环境属于微生态研究领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宏观生态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因此有人说保护生态就是保卫地球即保护人类自身的发展和文明 ;相反破坏生态 ,就一定会招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比如说 ,我国早期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如砍伐森林 ,围海 (湖 )造田 ,破坏植被 (草原 ) ,造成江河枯褐、改道或洪水泛滥或沙暴肆虐 ,这些都是大自然对人们破坏生态的惩罚 ,这些教训人们还历历在目。另一方面 ,对微生态 (微观环境 )研究领域认识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报》2015,(5):1647
<正>《生态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学高级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报道生态学领域前沿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科研工作者,探索生态学奥秘,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生态学研究深入发展,为我国培养和造就生态学科研人才和知识创新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生态学报》主要报道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始创新性科研成果。特别欢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学报》2015,(1):219
<正>《生态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学高级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报道生态学领域前沿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科研工作者,探索生态学奥秘,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生态学研究深入发展,为我国培养和造就生态学科研人才和知识创新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生态学报》主要报道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始创新性科研成果。特别欢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报》2015,(3):934
<正>《生态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学高级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报道生态学领域前沿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科研工作者,探索生态学奥秘,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生态学研究深入发展,为我国培养和造就生态学科研人才和知识创新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生态学报》主要报道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始创新性科研成果。特别欢  相似文献   

16.
《生态学报》2015,(4):1310
<正>《生态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学高级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报道生态学领域前沿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科研工作者,探索生态学奥秘,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生态学研究深入发展,为我国培养和造就生态学科研人才和知识创新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生态学报》主要报道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始创新性科研成果。特别欢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报》2015,(2):596
<正>《生态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学高级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报道生态学领域前沿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科研工作者,探索生态学奥秘,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生态学研究深入发展,为我国培养和造就生态学科研人才和知识创新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生态学报》主要报道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始创新性科研成果。特别欢  相似文献   

18.
西藏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安宝晟  程国栋 《生态学报》2014,34(4):1002-1009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5—2010年西藏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盈余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西藏2005—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出振荡式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0.34 hm2/人波动上升到2010年的0.83 hm2/人,其中人均林地消费所占比重最大,多年平均值占总消费的39.8%;人均耕地消费基本稳定在0.18—0.2 hm2/人之间,其他类型土地消费所占比重相对较少;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平滑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14.78 hm2/人下降到了2010年的13.77 hm2/人,其中林地和牧草地及其转换的化石能源地人均生态承载力所占比重达到了95%,可耕地、牧草地、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在2005—2010年之间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水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人均生态盈余较大,但呈现出递减趋势,2005年为14.44 hm2/人,而2010年下降到12.94 hm2/人;生态盈余中比重最大的是林地,但其足迹波动较大,介于1%—30%之间;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仅占生态承载力的5%左右,水域人均生态足迹占生态承载力的比例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洪义  朱晚秋  崔绿叶  冯茂秋  朱芳 《生态学报》2017,37(19):6335-6345
生态足迹方法是通过比较人类活动消耗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定量的判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9—2014年成都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了测算,并结合空间分析揭示了其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9—2014年,各区市县人均生态足迹平均值有着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9年的2.759hm~2/人下降至2014年的1.937hm~2/人,基本格局呈现出中间低,西南高,两翼居中的分布特征,高水平人均生态足迹集中分布在西南方向的蒲江县、大邑县,邛崃市;(2)2009—2014年成都市人均承载力呈现出较为稳定且有下降的趋势,由2009年的0.2314hm~2/人下降至2014年的0.2215hm~2/人,其空间分布特征与生态足迹呈现出较好的空间一致性;(3)人均生态亏盈,在时间上表现为逐渐向好,但其本质是趋势为生态赤字愈发严重,空间上呈现出与人均生态承载力情况"高-低,低-高"相反分布的特征,分布呈扩散型,即由中部的五城区向四周扩散,除五城区外,其余地区在研究期间内都为赤字,最严重区域集中在西南方向的蒲江县,最高达到-9.3189hm~2/人,亟需建立有效的生态足迹调控和补充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还记得今年夏天我们的约定吗?在《野生动物"街拍"指南》的指导下,小摄影师们不负众望,亲自拿起照相机为大自然中的动物们拍下了一个个精彩瞬间!现在,小编从大家发来的照片中精心挑选出了部分"靓照",并把它们做成了美丽的照片墙,诸位快快擦亮眼睛一起欣赏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