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褶爪沪蚖假眼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鲁征 《昆虫学报》1991,34(2):151-154
褶爪沪蚖(Huhentomon plicatunguis Yin)假眼为梨形隆起,表面具纵向条纹和沟缝;内、外表皮之间形成假眼腔,腔的后半部有一条由内表皮突出形成的龙骨;假眼下有3个感觉细胞,各伸出一条纤毛树突,经假眼后端的通道进入假眼腔,逐渐伸展成片层状,其末端与沟缝相通.观察结果表明其假眼结构与华山夕蚖假眼甚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1985年秋本所同志从贵州省采回大批原尾虫标本,其中在遵义市内一个小丘上所采的标本,经鉴定系一新种和新属,这一新种和亚洲檗蚖科的种类颇不相同,却和南美洲的种类十分近似,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1984年岁末至次年初,刘祖尧和金根桃二位同志,自海南岛的五指山、尖峰岭和吊罗山等地,采集到原尾虫标本400多只,经鉴定共计有24种,其中肯蚖属的种类较为丰富,共有8种。除日本肯蚖〔Kenyentulus japonicus(Imadate 1961)〕河南肯蚖(K.henanensis Yin 1983),景洪肯蚖(K.jinghongensis Yin 1983)和小肯蚖(K.  相似文献   

4.
余山拟异蚖和3种古蚖的精子均为扁圆形,未见顶体,线粒体集中在一侧;核呈环形、边位、中部由膜状体分布其间.领结古蚖的早期精细胞为球形,染色质凝集成团,继而核中裂并沿细胞赤道逐渐围绕成环,染色质呈细沙状,胞间有“桥”相通.核膜一端开始内陷,出现黑点.待发育到中期精细胞,这些黑点逐渐形成奇特的管状核膜陷体;染色质变成短线形,随后排成4—5行.线粒体颗粒状,细胞间仍有“桥”连通.晚期精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粗带,最后形成光滑质密的核,而多余的核物质,一段一段从精子一端脱离,形成一串孢囊状体夹在精子之间,待精子成熟游离时,这些孢状体分散开来.从观察结果表明拟异蚖精子与古蚖的非常相近.  相似文献   

5.
1973年冬采自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一批原尾虫标本,经近年来陆续鉴定发表的23种外,尚有檗蚖科的5个种,其中包括4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现记述于后。 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扇饰格蚖 Gracilentulus flabelli,新种(图1—10) 全长1032微米。头长112微米,宽88微米,下唇须具3刚毛和1根长形感器。假眼  相似文献   

6.
褶纹冠蚌精子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电镜褶纹冠蚌精子的形态和结构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精子全长约40-43μm,由头部、中段和鞭毛组成。头部呈子弹头形,长约2.6μm,直径约1.5μm,内含细胞核,核属浓缩型,外被核膜,5个球形的线粒体构成了精子的中段,中段长约0.6μm,最大直径约1.8μm。近端中心粒位于核基部的凹陷处,并通过致密的无定形的基质与远端中心粒相连,远端中心粒与鞭毛领之间通过硬功夫个围中心粒器紧密相连,鞭毛长约37-40μm。精子顶体退化,仅由几个顶体囊泡组成。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了褶纹冠蚌精子球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精子球呈球形,直径约65-70μm,容纳2300多个精子.从外向内,精子球由非细胞层、表面层和内部区组成.非细胞层薄,厚约0.6μm,易碎.表面层厚约7.5μm,被分隔成许多辐射状排列的小室,单个精子头部位于小室内,指向精子球的中央,而精子的单个鞭毛由精子球的表面伸出.精子质膜在鞭毛领处与表面层相连,相邻精子间无细胞质桥相连.内部区呈球状,内含絮状物质.精子球从雄蚌出水管排出后,位于精子球外周的鞭毛沿固定方向不停地摆动,精子球翻滚着向前运动,且单个精子依次从精子球上脱落下来,最后精子球成为一中空的球,历时120h.    相似文献   

8.
对小白鼠用亚稀褶黑菇提取液进行毒性试验.测定了亚稀褶黑菇的半致死剂量LD50值;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小白鼠亚稀褶黑菇中毒后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亚稀褶黑菇的LD50值为2852.1mg/kg,电镜检查发现。亚稀褶黑菇毒素主要损害肾脏,引起肾细胞核核膜肿胀.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肾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9.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假眼小绿蝉触角上只有一种毛状感器,而且,感器数量和分布在雌雄两性个体间相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广东省粉褶蕈属Entoloma(Fr.)Kummer的23种,其中新种4个,国内新记录种17个。新种为肉色粉褶蕈Entoloma carneum Bi sp.nov.,拟灰白粉褶蕈Entoloma pseudo-griseoalbum Bi sp.nov.,绒毛粉褶蕈 Entoloma tomentosum Bi sp.nov.以及橙黄粉褶蕈Entoloma aurantiacum Bi sp.nov.。17个国内新纪录是:白粉褶蕈E.albidum(Murr.)Hesler,小白粉褶蕈E.albinellum(Pk.)Hesler,变灰褐粉褶蕈E.canobrunnescens Horak,卡罗琳尼粉褶蕈E.carolinianum Hesler,角柄粉褶蕈E.ceratopus Horak,黄肉色粉褶蕈E.flavocerinum Horak,脆柄粉褶蕈E.fragilipes Corner et Horak,烟色粉褶蕈E.fumeum Hesler,灰色粉褶蕈E.grayanum(Pk.)Sacc.,贺斯同美粉褶蕈E.hallstromii Horak,类洁粉褶蕈E.purddes Horak,方形粉褶蕈E.quadratum(Berk.et Curt.)Horak,圆孢粉褶蕈E.rotundisporum Horak,近白粉褶蕈E.subalbidum Murr.,亚亮粉褶蕈E.sublucidum Murr.,近方形粉褶蕈E.subquadratum Hesler及紫褐粉褶蕈E.violaceobrunneum Hesler。文中有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离体培养的鼠疟原虫配子体到动合子的发育过程。 鼠疟原虫配子的发生是由嗜锇小体趋向配子体表面开始。雌配子体从红细胞中逸出后,嗜锇小体消失。雄配子体微管形成和鞭毛轴丝集合是从红细胞中逸出前出现的。合子转变为动合子由致密内膜及膜下微管形成时开始,继之形成顶端复合物,随着突起增大,表膜复合物逐渐向后延伸,最后包绕整个虫体,即完成动合子的发育。疟原虫生活史第一次核分裂可能发生在动合子形成期间。本文证实了离体培养的动合子与蚊体内发育的动合子结构相同。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显著六鞭毛虫作了超微结构的观察。两个胞核平行,靠近或稍旋转。两根R鞭毛的外侧具有发达的粗内质网。近内质网处的胞质向体外突出成两个小突起。胞质内具线粒体,高尔基体等胞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殖期鳜肝脏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透射电镜对生殖季节与非生殖季节鳜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鳜肝细胞含有单个卵圆形的核,核仁清楚;细胞质内含有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滴等细胞器和内含物。胆小管由相邻的数个肝细胞质膜凹陷围成,而肝血窦则由内皮细胞的胞质构成。还发现了贮脂细胞、枯否氏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胆小管腔和窦周隙内浸润许多由肝细胞发出的微绒毛结构。鳜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在产卵前后呈现明显变化:产卵前的肝细胞内富含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滴,粗面内质网发达;而产卵后的肝细胞内核仁发生迁移,部分细胞核囊泡化,糖原颗粒和脂滴排空,少数肝细胞具双核结构。非生殖期多数肝细胞核含有双核仁结构,胞质内溶酶体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14.
齐口裂腹鱼肠粘膜上皮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用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齐口裂腹鱼肠粘膜上的皮的超微结构,肠上皮共有五种细胞,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文中详细描述了这些细胞的形态结构,并对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水淹对钉螺卵影响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汛期钉螺繁殖期在洞庭湖现场进行水淹螺卵试验,观察螺卵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螺卵胶膜由胶原纤维层和基底膜组成,卵细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丰富,细胞内含丰富线粒体、内质网和分泌颗粒等。水淹10d时,结构尚未见明显变化;至20d时,胶膜胶原纤维横纹不清,断裂有空洞,线粒体肿胀,嵴结构不清,核内染色质减少;30d时,出现核固缩或崩解,线粒体消失。说明在螺卵发育期水淹能很快使其发生病理损  相似文献   

16.
银鲫白细胞及鳃颗粒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鱼白细胞分类,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极大兴趣。由于鱼类白细胞对外界环境的理化刺激较敏感,特别是寄生虫,致病微生物以及药物对鱼类引起的反应更明显,因此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不仅是鱼类免疫学研究的基础,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银鲫的血液和鳃为材料,作了其超微结构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非洲狼尾草珠心细胞程序死亡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非洲狼尾草珠心细胞衰亡过程,比较明显的结果是,染色质凝集,核周腔膨大呈袋状,内有包裹着核物质的内膜突起;有些内质网槽库膨大成囊泡,能吞噬细胞质;线粒体结构简化,内嵴消失.  相似文献   

18.
Spirulina major Kütz. was observed with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compared at the ultrastructural level with a species of Arthrospira. The presence, of crosswalls which develop by progressive ingrowth from peripheral walls was demonstrated in S. major. Since cellular septation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generally accepted characters of the genus Spirulina, a taxonomic shift may be indicated.  相似文献   

19.
东方蝾螈胚胎发育过程中,从原肠早期到原肠末期无论外胚层或中胚层细胞核内都含有大量的异染色质团块,而到神经板形成后所有细胞核内染色质均呈分散状态。异染色质向常染色质的转变过程发生在原肠末期到神经板形成这段时间里,在原口闭合后4.5小时之前完成,此时期似乎是形态发生的转折点。到发育的后期,细胞核内有一些染色质又会由分散状态转变为凝聚的异染色质团块。预定神经上皮向神经组织分化的决定是个逐渐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原肠口闭合时已经开始,到神经板期完成。染色质的分散似乎发生在细胞有了初步决定之后。本文就染色质超微结构变化的意义以及染色质超微结构变化与细胞分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