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社交障碍是自闭症个体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对他们的道德推理状况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解释这一现象.研究表明,自闭症个体在进行道德推理时和常人之间有所不同,而道德推理任务中经常包含有心理理解和移情方面的信息,提示我们自闭症个体的心理推理和移情能力可能是影响他们道德推理的内在心理机制.自闭症个体能够区分道德违背和习俗违背,但是他们经常判断不是故意造成的伤害是有意的.他们对伤害者的情绪线索也不太敏感,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这种移情能力和道德推理能力之间的表现是相关的.此外,自闭症个体对道德推理的解释和言语发展水平之间也存在关联,他们经常通过重复故事情节、引述具体后果来解释道德推理,而缺乏对抽象道德规则的描述.脑成像研究表明,自闭症个体进行道德推理时在眶额叶皮质、杏仁核、脑岛、额下回、前扣带回、内侧前额叶皮质、默认网络模式、右颞顶联合区等部位的激活程度与常人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部位同时也是心理理论或移情能力的重要脑区.自闭症个体在句子加工任务中言语功能联合区的激活程度也与常人存在差异,这可能是他们在对道德推理进行解释时存在困难的内部原因.未来研究需要考察心理理论、移情和言语能力对自闭症道德推理的交互作用,并采取非言语的方式对自闭症个体的道德推理进行研究,同时可通过脑损伤技术和激素水平的分析对影响他们道德推理的生理机制进行更加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自闭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闭症(孤独症)是一种以外在表现命名的、发现于幼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症.其莫名的攻击性行为、特异的生活模式符合潜意识的特征.自闭症的三要素是语言和沟通障碍、社会性和人际关系障碍、行为的同一性.1943年堪那提出了自闭症的五个症状:极端的孤独,缺乏和别人情感的接触;对环境事物有要求同一性(sameness)的强烈欲望;时某些物品有特殊的偏好,且以极好的精细动作操弄这些物品;没有语言,或者虽有语言但其语言似乎不能用于人际沟通;保留智能,呈沉思外貌,并具有良好的认知潜能.自闭症患儿的意识层面有符合潜意识特征的想法,有时在清醒状态也会表现出心理紊乱的特征.自闭症患儿由于睡眠障碍,较长时间处于心理紊乱状态.基于对现状的分析和对相关心理理论的研究,提出自闭症的预防和治疗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纠正心理紊乱,即克服睡眠障碍、补充睡眠时间;二是促进其神经系统发育;三是减轻病理因素的影响;四是加强学习训练,纠正意识层面具有潜意识特征的想法.充足的睡眠还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在根本上治疗自闭症.由于中药治本、西药治标的特点,在用药上,应交替服用促进发育、调理睡眠的中药,而禁服西药.  相似文献   

3.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自闭症是一种儿童早期广泛性脑功能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种族、地域和个体差异性特点,未经干预治疗的自闭症患儿的终身残疾率很高。近年,儿童自闭症患病率的报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目前关于儿童自闭症的病因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多种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影响作用的结果。其中以脑发展、神经化学和遗传等的生物因素占多数。本文仅就目前国内外对于自闭症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定义和病因形成的非生物学因素及生物学因素研究做简要概述,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导言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一类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精神性疾病。这种疾病在1946年由美国医生Leo Kanner首先系统阐述,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无法正常与人交流、语言发育迟缓或障碍并带有重复刻板行为[1]。一部分自闭症患者具备超乎常人的能力,例如机械记忆、数学、绘画、音乐等。在诸多影视作品如《雨人》中,呆板但有超常数学天才的哥哥就是一个经典的自闭症病人形象。这种疾病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患者常常无法进入正常的教育环境接受教育,以及因为古怪刻板行为遭受社会  相似文献   

5.
唐吉平  邹伟  唐小卿 《蛇志》2012,24(3):290-29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导致的痴呆,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和最常见的老年痴呆,以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0):I0003-I0004
患有自闭症的儿童通常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例如在婴儿出生后一年或更长时间里都有眼神交流障碍及语言发育缓慢的情况。一项在啮齿动物上的最新研究暗示产前药物治疗可以阻止这些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们认为大脑通过激素、神经系统调控胃肠道功能。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脑肠轴(brain-gut-axis)。该通路的重要参与者——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也可以通过肠道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免疫系统调控大脑功能,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癫痫、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情绪障碍等。总而言之,肠道菌群可能是情绪、认知、疼痛、饮食习惯、睡眠等的关键调节者,并且可能参与了从情感性疾病到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阿尔茨海默症和自闭症等)的发生发展。研究肠道菌群与人类癫痫、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对重新认识神经精神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优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可能遇到各种与情绪有关的事件,如何根据情境的要求和个人的需要对情绪进行灵活性的反应,对每个人而言都至关重要.情绪灵活性的研究已成为情绪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热衷讨论的课题.研究发现,左侧和右侧前额叶皮层半球不同程度地涉及加工和调节对情绪刺激的情绪反应,因此,额叶脑电图(EEG)偏侧化与情绪灵活性存在密切关系.但是,额叶EEG偏侧化是否是情绪灵活性的一个客观指标,以及额叶EEG偏侧化怎样预测情绪灵活性,至今仍不清楚.本研究测量了通过情绪电影范式诱发被试产生高兴、悲伤、愤怒、恐惧、厌恶等情绪过程中的额叶EEG活动.结果显示,情绪灵活性的激活模式反映的是情绪的动机维度,而不是情绪的效价维度.在静息状态下,对于与接近动机相关的情绪,额叶EEG左侧化的个体的左侧化程度增加;对于与回避动机相关的情绪,其左侧化程度降低.与之相对,静息状态额叶EEG右侧化的个体,无论对于与趋近动机相关的情绪还是与回避动机相关的情绪,额叶EEG偏侧化的程度没有发生改变.研究表明,额叶EEG偏侧化模式能够预测情绪灵活性,额叶EEG左侧化的个体有更灵活的情绪反应,额叶EEG右侧化的个体则有相对不灵活的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5):I0002-I0002
<正>《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两篇文章从遗传学和生物化学角度找到证据证明:RNA结合蛋白TOP3β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智力缺陷的一种共同因素。结合之前一些研究认为的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可能拥有共同的遗传风险因素的结论,这两项新研究确定了与这些疾病共有的认知缺陷有关的潜在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10.
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类疾病,病程可持续一生,难以逆转,且患病率逐年升高,已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然而,自闭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晰,缺少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方法.自闭症是生物性疾病,受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环境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自闭症儿童大脑早期发育异常可能是自闭症发病的直接诱因,神经毒性物质、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神经活性物质等都可能是自闭症的病因.一些自闭症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和基因变异,同时,更多的病例在胃肠道症状等其他方面也表现异常.自闭症患者中较高比例的胃肠道异常症状与患者肠道微生物紊乱关系密切,因此推论,微生物、肠道与大脑构成的菌-肠-脑轴可能在自闭症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目前,已有多种干预方法,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疗法.生物疗法包括:抗生素、药物和饮食等,其中,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的检测与干预的自闭症疗法将是未来的趋势,用益生菌和粪菌移植进行干预也日趋引起关注.虽然,这些疗法都有患者在使用,但多数疗法并不能有效改善自闭症核心症状,仍缺乏完整有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因此,今后应加强系统性的控制研究,开展针对菌-肠-脑轴的病因探索和微生物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语言发展存在特殊规律.行为研究发现,早产儿在词汇、句法、语义言语流畅性等方面存在发展滞后的现象.早产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可能持续到成年早期,但具体的滞后程度受到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有研究开始考察早产儿的脑发育情况.研究者发现,青少年时期的早产儿在大脑白质、皮层下灰质和小脑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改变,但关于早产儿语言发展的脑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证.简述了早产儿语言发展的行为研究和脑神经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揭示早产儿这一特殊群体在语言发展和认知神经方面的规律.研究认为,应结合行为研究与脑神经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深化对早产儿语言发展机制的探讨,也为考察正常儿童语言获得规律提供特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危重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的相关临床因素,为有效防治肠功能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1例合并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无肠功能障碍的30例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研究平均动脉压(MPA)、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白细胞计数、钾离子、GPT/GST、白蛋白等指标与肠功能衰竭发生的相关性;分析肠功能衰竭与脏器损伤个数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伴有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患者MPA、PaO2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白细胞计数和GPT含量明显高于无肠功能障碍组(P<0.05);血钾离子浓度及GST两组无差异(P>0.05);发展至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平均脏器损伤个数多于对照组,并且有着较高的死亡率(P<0.05).结论:伴有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患者早期就表现出严重的低血压,低血氧,低白蛋白血症,肝功能的损害,对于这些方面的监测既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肠功能障碍的存在,也有助于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3.
《生物磁学》2014,(31):I0001-I0001
从第一例自闭症患者~一美国男孩唐纳德于1943年被确诊开始,人们就开始了针对自闭症(别称”雨人”)的研究。不过。无论治疗方式怎样更新。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科学界无法达成共识的未知数。近年来,自闭症诱因的研究结果很多,2008年,美国研究人员对年龄在2-16岁之间的7名自闭症患儿及6名正常儿童的前额叶皮层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自闭症患儿前额叶的神经元数量比正常儿童多67%,平均脑重量更重。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27个与自闭症有关的基因。2010年,美国科研人员在《自闭症研究》网络版上报告说,孕妇年龄过大可增加孩子日后患自闭症的几率。每年都有新的关于自闭症候选基因被发现的报道出炉,同时表观遗传学、蛋白组学及多组学交叉研究也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且,研究调查发现环境因素与自闭症患者发病之间也存在着某种未知的联系。但是,具体是哪个基因出了问题,哪种环境才会导致自闭症。到目前依然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集体语言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发育水平、言语功能及神经中枢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抽签法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分为对照组(n=45,常规语言训练联合tDCS)和研究组(n=45,集体语言训练联合tDCS)。对比两组疗效、发育水平、言语功能、神经中枢营养因子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干预后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复述、听理解、口头表达、出声读、抄写、阅读、描写、听写以及计算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3(NT-3)较干预前升高(P<0.05)。两组干预后血清BDNF、NGF、GDNF、NT-3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体语言训练联合tDCS干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可改善言语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其发育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7-9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面孔加工时事件相关电位(Electrical event-relateds,ER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7-9岁自闭症儿童(实验组)与普通儿童(对照组)各15名,以中国人中性面孔及常见物件为刺激材料,记录和比较两类儿童在面孔刺激下的脑电成分。结果:剔除无效数据后,有效被试:实验组12人、对照组14人,两组年龄和性别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自闭症组按键反应时间、面孔反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按键反应F=9.26,P0.05;面孔反应t=5.32,P0.05)。在面孔刺激因素下,自闭症组平均波峰明显小于对照组(t=4.62,P0.05)。在物件刺激因素下,两组平均波峰无显著差异(t=0.21,P0.05)。而两组的潜伏期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63,P0.05)。结论:自闭症儿童面孔结构编码过程异常,对面孔的关注度比普通儿童低。本文证实了自闭症儿童知觉/认知缺陷的存在,为更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认知功能障碍可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近年来众多研究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与基因、蛋白质、微生物等内环境因素的失调和紊乱有关。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在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和肠道微生物组学层面对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并对系统生物学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转化精神病学》:研究称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自闭症从第一例自闭症患者--美国男孩唐纳德于1943年被确诊开始,人们就开始了针对自闭症(别称"雨人")的研究。不过,无论治疗方式怎样更新,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科学界无法达成共识的未知数。近年来,自闭症诱因的研究结果很多,2008年,美国研究人员对年龄在2-16岁之间的7名自闭症患儿及6名正常儿童的前额叶皮层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自闭症患儿前额叶的神经元数量比正常儿童多67%,平均脑重量更重。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27个与自闭症有关的基因。2010年,美国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7-9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面孔加工时事件相关电位(Electrical event-relateds,ER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7-9岁自闭症儿童(实验组)与普通儿童(对照组)各15名,以中国人中性面孔及常见物件为刺激材料,记录和比较两类儿童在面孔刺激下的脑电成分。结果:剔除无效数据后,有效被试:实验组12人、对照组14人,两组年龄和性别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自闭症组按键反应时间、面孔反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按键反应F=9.26,P〈0.05;面孔反应t=5.32,P〈0.05)。在面孔刺激因素下,自闭症组平均波峰明显小于对照组(t=4.62,P〈0.05)。在物件刺激因素下,两组平均波峰无显著差异(t=0.21,P〉0.05)。而两组的潜伏期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63,P〉0.05)。结论:自闭症儿童面孔结构编码过程异常,对面孔的关注度比普通儿童低。本文证实了自闭症儿童知觉/认知缺陷的存在,为更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日,来自麦基尔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者确定了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与蛋白质合成途径之间的关键联系,为开发新的医疗手段提供了支持。蛋白质合成的调控,又称为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翻译,是细胞制造蛋白质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系统性心理预防及干预在自闭症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我医院进行正畸治疗的40例12~16岁自闭症患者按着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0例。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行为预防及干预,包括:治疗前的基础准备、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治疗后康复方案及辅助治疗等。而对于实验组,除了实施常规的行为预防及干预外,还进行系统性心理行为预防及干预,包括:语言疏导、健康教育、辅助矫正、生命体征监测、肢体语言演示等。结果: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孩子们能够完成正畸治疗,自闭症儿童治疗配合的的程度,听话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蛀牙数和牙龈指数存在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行为预防及干预能够提高自闭症儿童的配合合作的程度及医嘱依从性,值得在口腔正畸科门诊自闭症儿童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