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羚  陈沅江 《生态学报》2016,36(24):7960-7970
植物防尘是一类多功能复合、有很高环保经济价值的防尘技术,其关键是要优选出在不同粉尘污染环境中具强适生性的优势树种。为此,以我国南方某工业园区内4种常见灌木为研究对象,在室内仿真模拟的工业粉尘污染环境中,对盆栽植物样本的滞尘能力及其引起的叶表温度变化进行跟踪监测和适生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叶片滞尘会普遍引起叶表温度升高,不同粉尘环境中的叶表温度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含碱性物质和重金属元素的粉尘对植物的影响较为显著。所研究的4种样本植物在实验粉尘环境中的适生性大小顺序为:桂花、鹅掌柴、红继木、茶树。在工业园区绿化建设规划设计时,应在充分考虑粉尘污染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对计划引进植物进行适生性评价,选择粉尘阻滞吸附能力强且滞尘后叶片温度变化平缓的树种,从而更有效的利用绿色植物防治大气颗粒物污染。  相似文献   

2.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红外热像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热像图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查47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及21例正常人的双下肢。结果 正常人热图像呈现双下肢皮温无明显差异,大腿与小腿中央呈现淡红色、周边绿色、膝部淡绿色、足背淡兰色。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热图像,患肢温度分布混乱。高温区与低温区温差在0.5℃以上,静脉炎区域高温呈红色,血栓闭塞区域低温呈绿色,足背与足趾低温呈兰色。结论 红外热像图能直观显示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部位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珙桐苗期水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珙桐苗期水分状况有关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在良好的供水条件下,珙桐苗的蒸腾作用不受限制,蒸腾强度主要随着气温、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同时遮荫可以明显降低蒸腾强度,其变化也比较平缓;珙桐苗抗热性较差,约40℃时,8%叶面出现土褐色坏死斑。至60℃时,整叶死亡;叶片束缚水含量低,仅占鲜重16.19%。束/自比值低,仅0.32;叶片抗脱水能力差,经8小时10分左右,叶片明显失水,叶缘卷曲,并出现受害斑块。由此得出结论,珙桐苗抗热、抗旱性能均差。在引种栽培时必须依此为根据,来决定该地能否引种或者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并提出,若在干旱高温地区栽植珙桐,必须创造荫凉湿润的环境。保证供水和适当遮荫是创造荫凉湿润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羊草群落水分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笔者自行设计和组装的人工气候箱装置,对天然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群落的水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各时期的晴天条件下,羊草群落蒸腾、蒸散速率的日进程曲线均为双峰型。群落的蒸腾、蒸散速率与太阳总辐射强度和气温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群落的无效水分散失比率与蒸腾速率呈负相关。群落中植物的蒸腾强度,以开花期最高,为1.156g/cm2(叶面积)/d;整个群落的蒸腾速率在种子蜡熟期达到最高值,为4861.07g/m2(地面)/d。群落的蒸散速率在6月份最高,达6454.36 g/m2/d。群落月蒸散、蒸腾耗水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份和8月份,各为125.9mm和83.9mm。在生长季中,群落的总耗水量与总降水量基本相等,但二者的季节消长不同步。在植物生长发育早期的6月份,水分亏缺严重,使群落对后期充沛的降水不能有效利用,群落生产力低下。  相似文献   

5.
羊草群落水分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6.
柽柳属植物水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对柽柳属13种植物的水分状况(总含水量、水势、水饱和亏缺、持水力和蒸腾强度的季节性变化)测定对比的结果认为,在新疆的吐鲁番地区可以选用多枝柽柳、多花柽柳、甘蒙柽柳和山川柽柳进行固沙造林较为适盘。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用酥木梨研究了果实对梨树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的存在可以改善枝叶的水分条件。当枝叶失水过快发生水分亏缺时,果实内的水分可以转移到枝叶中进行补充。因此,有果短枝在空气中的失水速率与失水数量都超过无果短枝;有果短枝上的叶片的扩散阻力的倒数与蒸腾速率也高于无果短枝。对这种水分内部转移现象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果园灌溉中应用的可能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旱生植物绿色组织水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西北、华北沙漠面积约16亿亩,占全国总面积的11.4%这里降雨稀少,气候干燥,风沙活动频繁,在这样的干旱条件下生长的一些旱生植物,在固定沙丘、发展天然牧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研究旱生植物的适应特征,应当首先以研究水分状况开始。Worming曾经指出:“任何其他的因素,都没有像空气中和土壤里的水量那样深刻的印迹在植物的外部和内  相似文献   

9.
基于SPAC系统干旱区水分循环和水分来源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是研究植物水分利用与循环的核心,研究其水分传输过程对于旱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土壤水分和植物蒸腾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对土壤水分的研究主要涉及热惯量法、中子仪法和时域反射仪法,植物蒸腾则从枝叶尺度、单木尺度、林分尺度和区域尺度4个层面分类总结;并重点介绍了稳定同位素方法在研究植物不同水分来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分状况稻田的生态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强  林文雄 《生态学杂志》1991,10(5):12-15,45
不同水分状况形成不同生态环境的稻田,直接、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水稻在淹水灌溉条件下生育良好,因淹水土壤生长的水稻,叶子表皮内出现‘硅质气孔’,淹水灌溉使根丛内的空隙度增加,减少根间水流动的阻力,从而增进根吸收矿质元素,促进茎秆生长。但淹水灌溉对稻根系生理功能也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