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感染宿主情况及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用微进化株(TEVO)与阿萨希毛孢子菌原代株(TO)感染Balb/c小鼠,比较两株菌感染小鼠脏器组织中真菌的相对载量、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血清β-葡聚糖水平以及脾脏T细胞分化差异。结果TEVO菌株以孢子状态为主,TO菌株以菌丝生长状态为主;TEVO组小鼠各组织相对载量、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及MPO浓度均明显低于TO组;TEVO组小鼠脾脏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均高于TO组。结论微进化后的TEVO菌株对宿主的感染能力以及感染前期宿主对TEVO菌株的防御和杀伤能力均低于TO菌株,这可能与TEVO菌株表型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基质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在聚芳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上构建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采用XTT法对其活性进行定量分析,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基质上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形态特征。结果 3种基质上均能形成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且形成广泛的的生物膜。比较成熟期不同基质上形成生物膜的活性有差别(F=14.743,P0.01),活性由高到低为聚芳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聚芳脂、聚氯乙烯形成的生物膜可见孢子、菌丝、假菌丝结构,聚苯乙烯上形成以孢子为主要结构的微生物群落。结论阿萨希毛孢子菌可在聚芳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上形成生物膜,但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不同。聚芳脂、聚氯乙烯比聚苯乙烯更易于真菌的黏附;且以菌丝、假菌丝为主要结构的微生物群落活力比单纯孢子的活力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医院内常用生物材料聚氯乙烯(PVC)表面构建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膜,评估该生物膜对几种临床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并观察水杨酸是否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干预作用。方法菌株鉴定采用API20CAUX并经PCR鉴定复核;使用PVC于RPM11640-MOPS中培养进行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构建;MIC测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Fungus-3真菌药敏试剂条以及微量液体稀释法,并观察水杨酸对生物膜构建的影响。结果阿萨希毛孢子菌可以通过几个不连续阶段在聚氯乙烯表面形成生物膜,且已使用PVC块上附着的生物膜细胞比未使用PVC块上黏附的生物膜细胞明显密集;固着相即生物膜细胞的MIC比浮游相成倍提高;24h两性霉素B的MIC〉512μ/ml,且经两性霉素B的药物刺激后,阿萨希毛孢子明显可见芽管延长,菌丝交织;水杨酸作用后阿萨希毛孢子菌的菌丝明显变短,孢子短小。结论介入性器械可以作为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构建的黏附基质,使微生物群体黏附于细胞外多聚材料表面而造成持续播散感染,因此生物膜干预对阿萨希毛孢子菌深部感染的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近年有关毛孢子菌属rRNA分析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RNA的26S亚基的D1/D2区、ITS和IGS区的序列分析对毛孢子菌属的鉴定均有一定价值,其中ITS转录间区与18S、5.8S以及26S相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IGS区序列分析优于ITS区序列分析;IGS1区优于IGS2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与巨噬细胞RAW264.7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微进化前后的T.asahii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检测RAW264.7对两株菌的吞噬和杀伤能力以及两株菌对RAW264.7产生的细胞毒性的差异,同时分析RAW264.7自身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的变化。结果巨噬细胞对原代菌株(TO)的吞噬能力以及杀伤率均明显高于微进化株(TEVO);TO菌株对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要强于TEVO;当巨噬细胞与菌株按1∶3或1∶6共培养24 h时,与TO共培养的巨噬细胞TNF-α和IL-6的分泌量要高于TEVO组,而按1∶9共培养时TEVO组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却高于TO组。结论微进化后的TEVO菌株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明显弱于原代株TO,这也为TEVO菌株在宿主体内长期共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两种方法分离和纯化临床分离阿萨希毛孢子菌的荚膜多糖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聚糖(GXM)。方法对临床分离的阿萨希毛孢子菌进行增菌,采用无水乙醇沉淀荚膜多糖,通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GXM特异性沉淀,分别采用透析法和萃取法分离GXM-CTAB复合物从而纯化GXM。使用苯酚硫酸法测定GXM的浓度。结果通过透析法从200 mL培养上清中获得了约6.6 mg的GXM,阿萨希毛孢子菌GXM的获得率(GXM/GXM和GalXM混合多糖)为13.9%(6.6/47.4)。通过萃取法从200 mL培养上清中获得了约8.4 mg的GXM,阿萨希毛孢子菌GXM的获得率为14.2%(8.4/59)。结论两种方法都成功地提取和纯化了阿萨希毛孢子菌荚膜多糖GXM,萃取法较透析法更为高效。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1岁,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出现高热,广谱抗生素覆盖,患者体温好转后再次高热。第1次发热血培养缓症链球菌/葡萄球菌。第2次发热血培养阿萨希毛孢子菌。血清隐球菌抗原(免疫胶体金法)阳性,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加用国产伏立康唑后体温曾下降,再次上升,换用进口伏立康唑患者未再发热,持续口服伏立康唑,2个月后复查胸部CT肺部病灶好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自尿路感染患者的阿萨希毛孢子菌的体外溶血活性及生物膜形成能力与其基因型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玻璃珠法提取总DNA,并采用PCR技术利用IGS1区特异性引物确定其基因型别;同时,平板法和XTT还原比色法分别检测阿萨希毛孢子菌的溶血活性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并分析其与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10株分离自尿路感染的阿萨希毛孢子菌基因型分别属于Ⅰ、Ⅲ、Ⅳ,其中以Ⅳ型为主;所分离菌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溶血活性;除1例分离株外,其余各分离株均具有在聚苯乙烯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基因型Ⅲ型菌株具有较强的溶血活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论 分离自尿路感染患者的10株阿萨希毛孢子菌以Ⅳ型为主,而其中Ⅲ型菌株表现出较强的溶血活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快速鉴定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的简便方法。方法分别应用直接法、直接离心法、酶解法、酶解改良法4种方法进行样本预处理后的菌落PCR技术检测16株T.asahii,评价上述4种方法的敏感性和微量样本阳性率,同时与DNA常规提取法PCR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酶解改良法、直接法、常规提取法敏感性均为102CFU/m L,阳性率分别为93.75%、75%、50%;直接离心法敏感性为104CFU/m L,阳性率为43.75%;酶解法结果为阴性。结论酶解改良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PCR模板获取方法,适用于菌落PCR技术对T.asahii进行快速鉴定时的样本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毛孢子菌属是一类有“念珠菌样”特征,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条件致病真菌。该类菌可以引起人类皮肤浅部感染、过敏性肺炎,在免疫损伤患者中可引起侵袭性感染,其中阿萨希毛孢子菌在毛孢子菌属中最为常见[1]。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受损,长期接受化疗药物并易行静脉置管,是真菌感染的好发人群,有文献报道,毛孢子菌是引起恶性血液病患者播散性感染的除念珠菌属外第二位的酵母菌[2],死亡率可高达75%以上[3]。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0岁,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移植术后,反复发热,血培养显示,血流混合感染2株真菌。18S核糖体RNA(18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其中1株真菌为阿萨希毛孢子菌,另1株真菌为棒状大孢酵母。两株真菌为罕见真菌,均对伏立康唑敏感。因鉴定及药敏时间较长,患者未等调整合理抗真菌药物,因持续中性粒细胞缺乏及真菌血症死亡。该病例是国内首次报道血液病患者血流混合感染阿萨希毛孢子菌和棒状大孢酵母。  相似文献   

12.
陈海莉  李玲  王教瑜  张昕  孙国昌 《微生物学报》2016,56(10):1606-1615
【目的】探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Peroxisome proliferators,PPs)对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及致病性的影响。【方法】在6种不同的PPs诱导下,观察比较稻瘟病菌过氧化物酶体数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生长速率、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与致病性的差异。【结果】在不同的PPs诱导下,稻瘟病菌过氧化物酶体数量均呈现明显的增加,同时过氧化物酶体形成相关基因PEX8、PEX11、PEX14的表达量升高;PPs影响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孢形成,并导致致病性的减弱。其中,2,4-D与阿司匹林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同时,2,4-D与ASA对稻瘟病菌过氧化物酶体形成突变体Δpex5和Δpex7的生长抑制效果与野生菌株相比明显增加。【结论】首次将PPs类化合物用于模式丝状病原真菌稻瘟病菌的研究。研究发现6种PPs均能够引起过氧化物酶体的增殖,并可抑制稻瘟病菌生长发育,降低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CLSI微量肉汤稀释法为参考方法,探讨商品化显色药敏板(Sensititre YeastOne)检测阿萨希毛孢子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Sensititre YeastOne同时检测62株阿萨希毛孢子菌对临床常用7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MIC值读取时间分别为24h和48h。结果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显示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对阿萨希毛孢子菌无体外活性,二者MIC90均为16μg/mL;唑类药物对阿萨希毛孢子菌体外活性较好,培养24h MIC90分别为氟康唑8μg/mL、伏立康唑0.125μg/mL、伊曲康唑0.5μg/mL;4.8%(3/62)阿萨希毛孢子菌对两性霉素B有高MIC值(4μg/mL);经24h培养,Sensititre YeastOne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阿萨希毛孢子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MIC一致率(essential agreement,EA)分别为氟康唑93.5%,伏立康唑98.4%,伊曲康唑98.4%,两性霉素B 98.4%,5-氟胞嘧啶88.7%,卡泊芬净100%,米卡芬净100%;培养48h后,二者检测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MIC一致率有所下降,分别为83.9%和67.7%;对微量肉汤稀释法而言,培养时间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MIC值影响较大,24h和48hMIC一致率分别为69.4%和53.2%,对Sensititre YeastOne,MIC值明显受培养时间影响的药物仅见于5-氟胞嘧啶,24h和48h MIC一致率为11.3%,其余药物不同MIC读取时间一致率非常好。结论唑类药物对阿萨希毛孢子菌体外抗菌活性较好,Sensititre YeastOne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阿萨希毛孢子菌体外MIC值一致率较高,用于临床阿萨希毛孢子菌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 首次发现了带形蜈蚣藻(Grateloupia turuturu)盘状体产生的丝状体能够形成孢子, 暂命名为“盘丝体孢子”。研究详细观察了该盘丝体孢子的形成过程, 并探讨了不同温度6、12、16、20、24和30℃及不同光照强度10、30、45、60、90和120 μmol/(m2·s)对盘丝体孢子放散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带形蜈蚣藻雌配子体的囊果释放果孢子, 果孢子发育形成盘状体, 盘状体经过诱导再生出单列细胞的丝状体, 丝状体形成多室孢子囊, 并放散出大量盘丝体孢子; (2) 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对丝状体中盘丝体孢子的放散产生显著影响。在温度为16℃、光照强度为60 μmol/(m2·s)时盘丝体孢子放散量有最大值; (3) 在温度低于12℃或高于24℃时, 盘丝体孢子的放散受到影响, 数量明显减少; (4) 在光照强度低于30 μmol/(m2·s)或高于90 μmol/(m2·s)时, 盘丝体孢子的放散明显受到抑制。研究结果补充了带形蜈蚣藻无性繁殖过程, 为其种质保存、人工育苗及养殖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为探讨带形蜈蚣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报道1例由球形孢子丝菌所致的婴儿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患儿女,3个月,因左眼下内侧皮损2个月就诊,皮损脓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真菌培养阳性,镜下可见典型的套袖样菌丝。钙调蛋白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药敏试验显示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对该菌株的菌丝相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con centration,MIC)分别为0.5μg/mL和0.5μg/mL;对该菌株的酵母相的MIC值分别为0.25μg/mL和0.5μg/mL。给予患者口服特比萘芬32.5mg/d治疗10周后皮损消退呈瘢痕化修复。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病例为球形孢子丝菌所致固定型孢子丝菌病,特比萘芬治疗本病例显示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杨燕珠  王自秀  钟柱英  熊华 《蛇志》2014,(2):256-257
目的探讨孢子丝菌病患者的治疗与各项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8例孢子丝菌病患者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给予预防感染及皮肤、心理、饮食等护理措施。结果痊愈29例(占32.9%),显效38例(占43.2%),好转16例(占18.2%),无效5例(占5.68%),总有效率76.1%。结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孢子丝菌病,获得疗程短、疗效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建立致病性变异突变体库是研究香蕉枯萎镰刀菌致病机理的有效方法,此方法需要对大量突变体进行致病性测定,经典的根部接种测定方法耗时长达40 d,工作量十分巨大。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致病性测定方法是高效建立香蕉枯萎病菌致病性变异突变体库的关键。本研究以香蕉巴西蕉和粉蕉叶片为材料,采用香蕉离体叶片分别接种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4号小种、致病性丧失突变体、致病性严重减弱突变体,分别置于20℃、25℃、30℃、35℃、37℃条件下进行保湿培养3 d、5 d、7 d,观察发病情况,测定病斑大小。并通过根部接种法对离体叶片接种法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离体叶片测定法和根部接种法测定的结果一致,最佳致病温度30℃。从而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香蕉枯萎病突变体致病性测定方法(离体叶片接种法)。运用该法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准确、可靠、快速和简便测出香蕉枯萎病菌致病性,大大提高了突变体致病性测定筛选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1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9岁.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其右侧腰部出现一黄豆大暗红色结节,触之较硬,表面逐渐出现结痂,无糜烂、渗液,未予治疗.皮疹逐渐增大,并在左右两侧腰部又相继出现多个类似结节,结节破溃并渗出脓液,伴轻微痒、痛.在外院行皮肤活检,拟诊“疣状皮肤结核”,抗酸染色阴性.于2011年1月10日来我科就诊.自发病以来无发热、胸腹疼痛及关节疼痛等不适.既往体健,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及外伤史.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侧腰部可见多个散在分布的暗红色结节,黄豆至蚕豆大,界清,质稍硬,表面有少许鳞屑,部分破溃并可挤出脓液(见图1).  相似文献   

20.
温度、相对湿度和pH对蜜蜂球囊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和pH对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孢子萌发3个阶段(活化、膨大、产生萌发管)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活化和膨大在15~40和(25~40)±0.5℃范围内受温度的影响不明显(P>0.05);萌发管仅发生在25~37±0.5℃,最适温度位于(31~35)±0.5℃.相对湿度越大,越有利于孢子萌发,而相对湿度低于80%对孢子萌发极为不利.孢子萌发的3个阶段在pH为5~7.8时几乎不受pH变化的影响,而在pH值较低影响很大.可见,A.apis是一种高度专一的蜜蜂幼虫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