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二八年,英国细菌学家,医生格利菲斯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之后,相继有人用肺炎双球菌作了类似的实验,其结果与格利菲斯的实验相一致。例如: 虽然埃弗里等人用温和的电泳等生化方法,证明了引起R型肺炎双球菌遗传性改变的原因是S型肺炎双球菌DNA作用的结果。但是,S型肺炎双球菌在加热杀死之后,毒性为什么会消失?其DNA为什么还具有活性?它如何作用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怎样使R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性发生改变?其作用的机理是什  相似文献   

2.
真核生物的细胞膜表面结构与原核生物的大不相同,转化因子不能进入细胞,因而不会发生转化(转化本身只发生在同种菌株间或近缘菌株间)。因此,可以放心去吃想吃的东西,即使含有被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也无妨。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问题1:S型细菌的D N A经过高温为什么不会失去活性?答:R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在对数期后期(生长后期)约40m in内处于“感受态”,吸收外源DNA的能力比其他时期大1000倍。此时,R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细胞膜表面有30~80个“感受态因子”位点。感受态因子是一种胞外蛋白,它可以催化外来DNA片段的吸收或降解细胞表面某种成分,从而使细胞表面的DNA受体显露出来(也可能是一种自溶酶,可特异性地结合双链DNA)。被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供体菌)通过自溶过程,释放出自身的DNA片段(已经失活,但双链结构尚存在,分子量小于1×107,约含15…  相似文献   

4.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是1928年由格里芬(Griffith)所作的肺炎双球菌对小家鼠的感染实验中发现的。十六年后,阿维利(Avery)等重复了上述实验,并进一步将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DNA、蛋白质、荚膜提纯,然后分别与活的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混合,结果证实能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而蛋白质、荚膜等物质并无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选择有效的抗菌中草药,我们进行了143种中草药抗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于下。材料和方法一、材料(一)菌种所用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弗氏痢疾杆菌、猪霍乱沙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生物第 6章“遗传和变异”的第 1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中 ,第 1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两个实验来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看似其内容简单 :几个前人已经做成功的实验得出一个大家从媒体上早已熟知的结论 ,可实际上 ,细细推敲 ,这几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设计的科学性在哪里 ?实验结论是如何被一步一步证实出来的 ,学生并不易掌握 ,尤其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第 4步 ,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与无毒的 R型细菌混合后 ,为什么就使小鼠致死这个实验过程 ,如果只是…  相似文献   

7.
<正>现已证明细菌夹膜多糖的免疫学性质与其分子大小直接相关。因此,在鉴定多糖菌苗的效力及稳定性时,分子筛分离的分子大小是主要的判定标准。 一种适宜的方法已用于脑膜炎双球菌及肺炎双球菌菌苗的测定。此法采用软凝胶如SepharoseCL—4B或Sepharose CL—2B作凝胶色谱基质。按待测多糖体分子大小选用适宜的凝胶型号,例如从  相似文献   

8.
满山白系杜鹃花科植物毛果杜鹃 (RhododendronseniaviniiMaxim),以其幼嫩枝叶入药 ,具祛痰、止咳、平喘、消炎作用[1],为专治急、慢性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等症的满山白系列药物的主要原料。该植物经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福建医药研究所鉴定、研究、药理实验和临床验证 ,满山白全株含黄酮类 (槲皮甙、金丝桃素、槲皮素等 ) ,三萜类 ,酚性化合物、鞣质 ,有效成份为满山白总黄酮[1]。满山白总黄酮有祛痰作用 ,且有一定镇咳作用 ,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甲链球菌、奈氏双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满山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鹰爪花(Artabotrys hexapetalus)的化学成分,采用各种柱层析和色谱方法从鹰爪花茎中分离鉴定了12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光千金藤定碱(1)、四氢非洲防己碱(2)、四氢药根碱(3)、前莲碱(4)、奥可梯木种碱(5)、华防己碱(6)、深山黄堇碱(7)、光千金藤碱(8)、鹰爪花碱(9)、lanuginolide(10)、isoscoulerine(11)和N-甲基阿西米洛宾(12)。其中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鹰爪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对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长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20和10μg m L–1。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粘球杆菌可自人体的各个部位中分离到;它对人类的致病力已被确认;其发现频率在不断增加,快速鉴定又较困难;且常被误定为奈瑟氏双球菌、粪产碱杆菌、不产色绿脓杆菌等。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在我国,有关这类细  相似文献   

11.
<正>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双球菌夹膜多糖的检测,各种不同的免疫学方法其敏感性不同。免疫电泳检出的抗原量为0.7μg/ml;放射免疫分析法为2ng/ml。 作者采用了放射免疫定量分析法(NPMA)和协同凝集反应(PKA)两种方法同时对来自儿童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平行试验。  相似文献   

12.
30株PCR鉴定为淋球菌的变异株,与人工诱导的淋球菌L型相似,其形态为G^+和G^-膨大双球菌或偶呈葡萄状,有细胞壁缺损可滤过性。触酶试验阳性、葡萄糖和氧化酶试验转阴。形态及生化有与金葡菌相似处,借助DNA酶和卵磷脂酶试验初步定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A群,C群奈瑟脑膜炎双球菌(简称流脑)多糖疫苗生产中奈瑟脑膜炎双球菌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方法在培养基配制中用增减酵母浸出粉的方法制备相应的培养基,8h收菌,通过菌体的收获量并参考多糖量来确定较好的培养基配比。结果不同培养基用于A群、C群奈瑟脑膜炎菌培养8h后均有收获,其中2号培养基(酵母浸出粉)培养的菌体的浓度明显高于1号和3号培养基,它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种培养基能提高奈瑟脑膜炎双球菌的产量。结论添加酵母浸出粉的培养基可作为A群、C群奈瑟脑膜炎双球菌培养的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对细菌性脑膜炎的传统诊断方法通常不够快速、敏感,无法指导最初的抗微生物治疗。肺炎双球菌是群体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对第三代先锋霉素抗药性的普遍增强,使治疗变得复杂。作将新的快速抗原试验,即快速免疫层析膜检测技术用于对细菌性脑膜炎的可疑患脑脊液和尿液的检测,发现该试验对肺炎球菌的诊断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一试验可依照当地肺炎球菌抗药性比率指导对细菌性脑膜炎的最初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涉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学通报》2005年第2期第17页刊登的肺炎双球菌和DNA转化的问题解答3则(1),其中一些说法似是而非,或者是不恰当的。现分别将原来的3个问题列出,并对“问题解答3则”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株产类胡萝卜素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武汉东湖发生水华的水样中分离到一株产橙黄色色素的菌株OB 2 ,经可见光光谱扫描分析 ,证明该菌株所产色素为类胡萝卜素。为了确定OB 2的分类学地位 ,PCR扩增后测定其 16SrRNA基因序列 ,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较 ,并与一些相关细菌构建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后将菌株OB 2鉴定为Microbacteriumkitamiense。  相似文献   

17.
为了清晰地认识科学家们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整个过程和实验思路,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为主线,阐明了一个较为详实的求证逻辑.  相似文献   

18.
牧马豆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豆科野决明属植物牧马豆(Thermopsis lanceolata R.Br.)的全草中分得五个生物碱.经物理常数测定及光谱分析,分别签定为:奥豆碱(Ⅰ),无叶豆碱(Ⅱ),13-0-Acetylbaptifoline(Ⅲ),黄华胺(Ⅳ)和N-甲醛基金雀花碱(Ⅴ).其中化合物Ⅲ和Ⅴ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一般情况 肺炎链球菌(Strep Pneuwmoniac)又名肺炎双球菌,为链球菌科的链球菌属中的一种。为1881年由巴斯德首先分离出,之后美国Stornberg也报导了。肺炎链球菌对成人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对婴幼儿引起中耳炎。它引起的肺炎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在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中,它也是首要的病原菌。在正常人的口腔及鼻咽腔内,此菌经常存在形成带菌状态。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及免疫缺陷病人,脾切除及脾功能障碍的病人,对本菌的感受性更高。可能与患者体内补体替代途径中某种成分的缺陷有关。 肺炎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有荚膜,矛头状的双球菌,常排成直的短链,在含血清的肉水中弥漫地散在生长。在血琼脂上的菌落呈光滑型,其周围有一狭窄溶血环?-hemolysis为相对厌氧菌。有些菌株从临床标本分离时需要二氧化碳,加热  相似文献   

20.
30株PCR鉴定为淋球菌的变异株,与人工诱导的淋球菌L型相似。其形态为G^+和G^-膨大双球菌或偶呈葡萄状,有细胞壁缺损及可滤过性。触酶试验(93.3%)阳性、葡萄糖和氧化酶试验(96.7%)转阴。形态及生化有与金葡萄相似处,借助DMA酶和卵磷脂酶试验初步鉴定。金葡萄均为阳性、淋球菌变异株均为阴性,其中少数(3.3%)菌株DNA酶试验阳性,故同时用PCR检测可大大提高淋球菌检出率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