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湖北南漳走马岭组上段的古鳖属—新种——沐浴古鳖 (Aspideretes muyuensis, sp. nov.),并对其分类位置和时代作了探讨.新种的主要特征是:背甲前、后缘平切;前椎板前部超出在第一对肋板内缘之前;第一对肋板与颈板之间有一对大的孔洞;椎板7块;肋板8对,最后两对在中线处左、右相遇;背甲纹饰较细小,腹甲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2.
陈浒  金道超  林丹丹  王鹏举  周政 《生态学杂志》2018,29(12):4152-4164
土壤螨类群落监测是生态恢复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退化环境生态恢复的效果.2014年按季节对贵州省毕节市朝营小流域中度石漠化生态修复区的土壤螨类进行调查,并与原生栓皮栎林和中度石漠化区的土壤螨类群落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中度石漠化生态修复区土壤螨类计有3目35科58属,以单翼甲螨属和威单翼甲螨属为优势属;土壤上层具有较高的属数、个体数量和个体密度;捕食性革螨群落以r对策者为主,甲螨群落结构以有翅孔背甲螨型(P型)为主.中度石漠化生态恢复区土壤螨类个体数量与个体密度分别高于中度石漠化区和栓皮栎林,属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高于中度石漠化区,但低于栓皮栎林;该区在对照区基础上恢复和新增螨类共32属,占该区螨类总属数的55.2%.在研究区,螨类属数与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度指数与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个体数量、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分别与速效钾含量以及丰富度指数与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石漠化的植被修复有利于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恢复和土壤环境的改善,且螨类优势类群、新增类群和恢复类群能对环境变化进行较好地指示,但土壤螨类群落结构与修复区植被和土壤理化因子变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1990年6月和9月,作者对山西运城附近的三个盐水湖泊进行了调查,共采集了浮游动物定性样品48个,定量样品38个。经鉴定发现轮虫共有34种(赵文,何志辉,1993),其中包括中国新纪录种。描述如下。薄片单趾轮由MonostylalamellataDaday,1893被甲较透明,长卵圆形;如不包括趾在内,宽度约相当于长度的2/3。背甲和腹甲前端边缘彼此并不凑合一致。背甲前端边缘系新月形,下凹比较深且狭,腹甲前端边缘系一很阔而呈“V”形凹陷,两侧形成一对刺状尖端。背甲卵圆形,后端浑圆。腹甲长卵圆形,比背甲略狭,近前端略形紧缩;它表面上的刻纹具…  相似文献   

4.
放射纹蛇颈龟 (Plesiochelys radiplicatus) 系1953年杨钟健、周明镇所建,由一不完整的背甲和部分腹甲为代表.本文记述了一件可归该种的基本完整的背甲,补充了种的一些特征.并结合目前资料,对龟甲上的某些幼体特征,以及蛇颈龟类的系统分类和我国的蛇颈龟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中的龟鳖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贾湖遗址中的龟鳖类甲壳。主要为现生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背、腹甲完整者有50多件。其它龟类和鳖类只有部分甲壳或碎片为代表。文中除属种鉴定外,还对甲壳上的个体变异和有关人类活动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胴甲鱼类(antiarchs)。肢鱼一新种,穿洞小肢鱼(Microbrachius chuandongensissp.nov.)。该化石发现于云南曲靖下泥盆统上部穿洞组,其时代大致与埃姆斯期(Emsian)相当。新种在以下 3点与中华小肢鱼(M. sinensis)明显不同: 1)个体明显小于中华小肢鱼;2)新种前中背片为三边形,举穴宽;3)新种纹饰在背甲上由纵向排列细而密的嵴组成。新种由于具有较大的中腹片和嵴状纹饰上没有启状突起,因而与小肢鱼的属型种M. dicki不同。  相似文献   

7.
云南文山大窗鱼(Macrothyraspis)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产于云南文山古木早泥盆世坡松冲组华南鱼类大窗鱼一新种——长矛大窗鱼(Macrothyraspis longilanceus sp.nov.)。新种头甲呈头盔形,吻突与角均很发育,中背孔呈后缘前凹的桃形,头甲背面具一对蚕豆形的背窗,纹饰为细小的粒状瘤点,这些特征与属型种——长角大窗鱼(Macrothyraspis longicornis)相似。但新种吻突特别长,约为头甲中长的2 倍,眶孔背位,两个背窗之间脑腔和迷走腔区域相对较宽,两个侧向延伸的角向后倾斜,末端不前翘等,与属型种区别明显,应为该属的一新种。  相似文献   

8.
凹甲陆龟Manouria impressa(Gunther)为濒危珍贵物种。国外分布泰国、缅甸、越南、马来半岛等山区。我国宗愉、马积藩(1974)及赵秀壁(1986)分别报道在海南海口市和湖南邵阳市曾各得1只,1989年6月9日本所自市场购得1只活体凹甲陆龟,体重2460克,背甲长24厘米,背甲宽17厘米,壳高11.5厘米,前肢长11.5厘米,后肢长12.5厘米。盾片同心环纹模糊,缘盾半透明状,系老年雌龟。经饲养15个月,于1990年9月5日死亡。现将观察情况报道于后:1食性文献记载,陆龟类是草食性。我们先后用米饭、馒头、瘦猪肉、白菜叶、软浆叶、莴笋叶、蕹菜、大米、嫩玉米粒、金鱼…  相似文献   

9.
文中首次报道西藏聂拉木地区亚来水厂剖面上奥陶统甲曲组介形类16属30种,介形类以古足介目类和圆足介目类为主,少量速足介目类。根据该剖面介形类时代特征,可以推断甲曲组应属于晚奥陶世早期,大致为Sandbian期—Katian期。该介形类生态组合为艾菲尔生态型,指示甲曲组在沉积时为近岸浅水环境。晚奥陶世喜马拉雅地层区与华南扬子区及塔里木介形类面貌相似,应属于相同的生物地理分区。  相似文献   

10.
1971年,福建省713区测队寄给我所一件鳖类标本要求鉴定。据称,化石产自宁化县禾口公社凤山白垩纪地层中,同产的有淡水瓣鳃类。这件标本仅背甲保存,表面上还粘附一些岩石。可能受过挤压,部分骨板已经错位,有的已经破损。经工人同志精心修补后,其主要特征尚能辨认。因为考虑到福建省虽曾发现过一些脊椎动物化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具嵴冠的兽脚类恐龙一新属种,安龙堡双柏龙(Shuangbaisaurus anlongbaoensis gen.et sp.nov.).双柏龙发现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下侏罗统冯家河组中,保存了部分头骨带下颌.双柏龙沿两侧眼眶背缘向上有嵴冠发育,这在其他兽脚类中未曾报道过.与其他早侏罗世体型较大且具一对矢状嵴冠的兽脚类(双嵴龙属和中国龙属)相比,双柏龙还独具一些特征组合,如相对较高的前颌骨体、抬高的前颌骨腹缘、后腹向延伸的轭骨后突及较小的上颞孔.比较研究表明,尽管中国“双嵴龙”(“Dilophosaurus”sinensis)可能应归入中国龙属(Sinosaurus),但未必属于模式种.双柏龙的发现将有助于研究基干兽脚类的演化,尤其是各类头骨骨饰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具嵴冠的兽脚类恐龙一新属种,安龙堡双柏龙(Shuangbaisaurus anlongbaoensis gen.et sp.nov.)。双柏龙发现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下侏罗统冯家河组中,保存了部分头骨带下颌。双柏龙沿两侧眼眶背缘向上有嵴冠发育,这在其他兽脚类中未曾报道过。与其他早侏罗世体型较大且具一对矢状嵴冠的兽脚类(双嵴龙属和中国龙属)相比,双柏龙还独具一些特征组合,如相对较高的前颌骨体、抬高的前颌骨腹缘、后腹向延伸的轭骨后突及较小的上颞孔。比较研究表明,尽管中国"双嵴龙"("Dilophosaurus"sinensis)可能应归入中国龙属(Sinosaurus),但未必属于模式种。双柏龙的发现将有助于研究基干兽脚类的演化,尤其是各类头骨骨饰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甲稍扁平,背中部较平坦,前、后缘略向外翻转。腹甲大而平坦,前缘略有凹缺,后缘有深缺刻。 头较小,头顶被以大形对称鳞片。前肢粗壮而略扁,被以略呈覆瓦状排列的大鳞;后肢圆柱形;前后肢均各具4爪。 液浸标本背腹甲均棕黑色,有不同宽度的浅黄色边缘;头及四肢黄色。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70岁。11个月前曾于外院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长期口服“甲泼尼龙和环孢素”治疗。双侧前臂、双手背多发暗红色结节、溃疡半个月余。皮肤溃疡坏死物真菌镜检及培养证实为链格孢菌,经伏立康唑治疗皮损基本痊愈。  相似文献   

15.
关于鳖科属级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鳖科(Trionychidae)是龟鳖目中独特的一支,通常把它归于隐颈龟亚目(Cryptodira,也叫曲颈龟亚目)之下。由于它的背腹甲外层缺乏角质盾片,而只盖以柔软的上皮,故常被统称为“软壳龟类”(soft-shelled turtles),用以与“硬壳龟类”(hard-shelled turtles)对应。除此之外,无缘板,无骨桥,助条头外露,背腹甲之间仅以韧带相连,以及镰刀形的上腹甲,倒“V”形的内腹甲,上腹甲一般不与舌腹甲接触等,都是鳖类甲壳上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C类纤维传入诱发体感皮层电反应的脊髓上传通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汉荣  陈培熹 《生理学报》1988,40(4):374-378
实验用猫,在氯醛糖和三碘季铵酚处理下进行。以强电脉冲刺激腓浅神经,结合极化电流阻滞A类纤维的传入后,选择性引起C类纤维传入时,在对侧大脑皮层体感Ⅰ区记录到特异的C类纤维皮层诱发电位(G-CEP)。观察到损毁脊髓胸11节段对侧腹外侧索后,C-CEP的幅值明显衰减;损毁同侧背索后,G-CEP的幅值也明显衰减;保留同侧背索,损毁脊髓其他部份后,C-CEP仍出现,但幅值变小;同时损毁上述两索后,C-CEP完全消失。提示C类纤维传入诱发C-CEP的脊髓上传通路位于同侧背索和对侧腹外侧索。  相似文献   

17.
江耀明  陈跃英 《四川动物》2000,19(3):183-183
平胸龟PlatysternonmegacephalumGray属龟鳖目平胸龟科。根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历年在国内各省(区)搜集的22号平胸龟标本(9雄、8雌、5幼),初步观测发现雄雌幼之间有以下形态差异(表):1、背甲宽与背甲长之比 雄龟为064~078,雌龟为070~081,幼龟为082~106。背甲宽与背甲长之比值为幼龟>雌龟>雄龟。其中广西龙州一幼龟背甲宽度超过长度。2、腹甲长与背甲长之比 雄龟为074~081,雌龟为079~086,幼龟067~079。腹甲长与背甲长之比值为幼龟<雄龟<雌龟。3、头高与甲壳高之比 雄龟为068~080,雌龟为057~07…  相似文献   

18.
林天瑞 《古生物学报》2018,57(3):329-332
文中通过对江西早奥陶世武宁动物群再研究,对其中Wuningia multisegmenlata Lin,1990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该种背壳狭长,外骨骼可分为头甲、躯干和尾甲三部分,头甲由两个亚椭圆形瓣壳组成,外边缘具极窄的脊,头甲腹面前部伸出一对细长、由多分节组成的单肢型触角;躯干窄而长,可分40多个体节,每个体节分为一个轴区和两个肋区;尾甲呈剑状。该文不仅丰富了节肢动物化石资料,同时也可为研究节肢动物系统演化和早奥陶世生物相及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区黄缘闭壳龟形态生物学的种群特征分析(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腹甲形态以及背甲与腹甲的闭合程度等特征,将大别山区黄缘闭壳龟分为两个自然种群,对其中一个自然种群的形态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报道.该自然种群的形态生物学特征为腹甲中部较平,背甲与腹甲完全闭合不紧密,头部、四肢可部分露出,可量性状研究表明,背甲长/背甲宽、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腹甲宽的统计分析分别为:1.37±0.06、1.04±0.02、1.30±0.04.背甲长与腹甲长的回归方程为Y=1.0512X-1.3141、背甲长与体高的回归方程为Y=0.4665X 0.6157,线性相关极其显著.体重与背甲长、体重与背甲宽、背甲宽与腹甲宽等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线件关系.而年龄与体重(相关系数为r=0.3640)不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沟背甲科Helophoridae的研究进展,回顾了沟背甲科沟背甲属的研究历史,以及沟背甲科在染色体方面的分类研究;总结了中国沟背甲科的研究历史,给出了中国已发现沟背甲科的昆虫名录;提出了沟背甲科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