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银杏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银杏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花粉粒进入贮粉室后,通过侧向萌发产生吸器状花粉管。精原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依次产生生毛体、液泡状结构和纤维颗粒体。生毛体由一个电子致密的核心和由此向周围发散出的辐射状中心粒组成;液泡状结构为染色较深、质地均匀,看不到膜结构包被的圆球形,其周围细胞器丰富,DAPI染色证实液泡状结构中含有遗传物质。纤维颗粒体染色很深,外形小规则。临近受精前,精原细胞纵向分裂形成2个半球形的精细胞,成熟精核直径约40μm,而受精时与卵核融合的精核直径约20μm,说明精核在受精前体积浓缩。精核以变形虫式运动穿过较小的颈卵器口,进入卵细胞与卵核融合。在受精前的一些精细胞中可观察到其核内出现一个直径约20~30μm染色较深的球形区域,推测精核浓缩前遗传物质先浓缩到一个区域,然后精核浓缩。  相似文献   

2.
应用电镜技术对蕨类植物分株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 var.asiatica Fernald)精子发育过程中的生毛体和多层结构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生毛体在幼精子细胞中出现,正在分化的生毛体略呈球状,球状体的中央由一团染色深的颗粒状物质构成,外围分化出若干柱状体.已分化的生毛体由柱状体分散或辐射状排列构成,呈球状,球体中心不含染色深的物质.多层结构位于精子细胞内的基体和巨大线粒体之间,刚形成时仅由片层构成,片层相互平行排列形成片层带.多层结构在分化中期由微管带、片层带和蚀斑三层构成.多层结构在分化末期又形成附属微管带、嗜锇冠和嗜锇层.微管带从多层结构长出,沿细胞核的表面伸展,并与核膜之间形成复合结构.基体由柱状体转变而成,它向两端生长,在远端产生鞭毛的轴丝,在近轴端形成楔状结构.本文首次详细阐明了原始薄囊蕨分株紫萁生毛体和多层结构发育的超微结构特点,并与其他蕨类进行了比较,发现其片层带出现在微管带形成之前.  相似文献   

3.
大鳞副泥鳅精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大鳞副泥鳅精子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的精子主要分为头部、中段和尾部;头部无顶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近圆形,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纵切亦近圆形,主要由细胞核组成,核内染色质致密,核内有核空泡,核外可见清晰核膜,核外可见细胞质,细胞质很少且紧贴细胞核,细胞质外是质膜,质膜在细胞质外呈波浪状;头部后端有一较浅的植入窝,约占核的1/4,植入窝的长轴几乎与细胞核的长轴平行,植入窝内有中心粒复合体;精子的中片与头部无明显分割,位于头部的后方,由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组成,袖套两边不对称,中心粒复合体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组成,近端中心粒与远端中心粒之间呈一钝角;精子尾部无侧鳍,可分为主段和末段,尾部主段具有典型的"9+2"的轴丝结构。精子头长为(1.79±0.28)μm,中片长为(1.86±0.42)μm,尾长为(28.06±2.78)μm,全长为(31.65±2.82)μm。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镜技术对蕨类植物分株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 var.asiatica Fernald)精子发育过程中的生毛体和多层结构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牛毛体在幼精了细胞中出现,正在分化的生毛体略呈球状,球状体的中央由一团染色深的颗粒状物质构成,外围分化出若干柱状体。已分化的生毛体由柱状体分散或辐射状排列构成,呈球状,球体中心不含染色深的物质。多层结构位于精子细胞内的基体和巨大线粒体之间,刚形成时仅由片层构成,片层相互平行排列形成片层带。多层结构在分化中期由微管带、片层带和蚀斑三层构成。多层结构在分化末期又形成附属微管带、嗜锇冠和嗜锇层。微管带从多层结构长出,沿细胞核的表面伸展,并与核膜之间形成复合结构。基体由柱状体转变而成,它向两端生长,在远端产生鞭毛的轴丝,在近轴端形成楔状结构。本文首次详细阐明了原始薄囊蕨分株紫其生毛体和多层结构发育的超微结构特点,并与其他蕨类进行了比较,发现其片层带出现在微管带形成之前。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济南分离株(VZVJ1)在兔脑神经细胞(RNC)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特征,我们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感染VZVJ1的RNC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RNC在感染VZVJI6h后核内可见散在的核衣壳,12h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核衣壳明显增多,24h达高峰,而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的成熟病毒颗粒较少见。病毒大小、形态基本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心直径30~50nm,核衣壳74~96nm,成熟病毒110~180nm。核衣壳内有3种类型的核心,即电子致密核心、部分致密核心和电子透明核心。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可见核心样电子致密体和布纹样结构。在细胞质内还可见少量“繁殖复合体”,由膜性结构包绕多个囊泡构成。提示VZVJ1在RNC中的形态发生不同于其它性质的细胞。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湾扇贝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报道了墨西哥湾扇贝成熟精子在SEM和TEM下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墨西哥湾扇贝的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精子全长约43~45μm,头部长约2.1~2.4μm。精子主要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顶体明显突出,呈倒V形;顶体下方为细胞核,细胞核近似卵圆形。在细胞核内部或边缘,能观察到有一个或几个形状较为规则的核泡。中段的主要结构有线粒体和中心体,中段的横切面有4个线粒体围绕在中心体的周围。尾部细长,尾部鞭毛横切面为典型的“9 2”结构。  相似文献   

7.
三尖杉属的精原细胞有一类似银杏生毛体的星状体结构,它分裂产生的2个精子,在大小与形态上都基本相同,而且在精子细胞质中具有拟核仁颗粒存在。上述结构是三尖杉属的重要特点之一。本属植物的成熟卵细胞特别长,细胞质中有丰富的拟核仁结构,卵核下方具2—3团浓稠的细胞质团,这些结构很像穗花杉的卵细胞。三尖杉属的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后类型,这种类型只在松科和三尖杉科中发现。受精后,卵细胞发生强烈的极性分化,上部细胞质变成高度液泡化;相反,下部细胞质则聚集大量蛋白泡和拟核仁颗粒。  相似文献   

8.
蕨类植物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的游动精子发育过程中,生毛体在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它是直径为0.5-0.6μm的椭球体,其结构紧密,由辐射排列的具轮辐结构的管状亚单位和无定形基质组成。大量微管从生毛体伸向细胞质。随着精细胞的发育,生毛体结构变得松散,亚单位分化形成的中心粒彼此分开扩散到外围,中心为无定形物质。伴随着中心粒的分化,多层结构出现,一端与无定形基质相连。多层结构由外侧的微管带及内侧的片层组成,形成后与一线粒体相连,移向靠近核的位置,并正对着核上出现凹点。研究发现在精原细胞后期出现一团絮状结构,为无定形基质,其中有深染色的小管状结构分布,同时可见微管从絮状结构边缘伸出,这一絮状结构可能与生毛体的产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应用电镜技术对蕨类植物绵马鳞毛蕨(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精母细胞和游动精子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精母细胞为多边形,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常见的细胞器.在细胞质中还可见到一些同心圆膜状结构,位于质膜的附近或精母细胞的角偶。同心圆膜状结构由双层膜环绕构成,外被l层单位膜。精母细胞与精子器的璧细胞之间形成了分离腔。在精母细胞质膜外形成了嗜锇层,这些结构的形成说明精母细胞已经开始与雄配子体逐渐分离,进入独立发育的阶段。尽管精母细胞之间也有嗜锇层的形成,但嗜锇层是不连续的,其上有一些空隙,精母细胞之间可通过空隙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成熟的精子细胞外被l层透明的薄膜,里面为游动精子。螺旋状。由环状细胞器环绕3~4圈构成.这些环状细胞器包括多层结卡构、微管带、巨大线粒体、鞭毛带和1个长形浓缩的细胞核。游动精子的后端为一些泡囊化的细胞质.其中包括一些残存的线粒体、造粉质体及大的囊泡等。当成熟的精子细胞排出精子器后。其内的游动精子挣脱透明质膜的束缚,摆脱后端的囊泡,成为1条游动精子。本文还对绵马鳞毛蕨和其它蕨类植物精子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可口革囊星虫体液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体液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研究发现该星虫体液中含有红细胞、颗粒细胞、桑椹胚样细胞和卵母细胞。可口革囊星虫的红细胞数量较多,红细胞呈盘状,从一边或两边略凹陷,最典型的是从三边发育的二裂片内陷,直径为24μm-32μm。圆形红细胞,核位于中央,细胞内很少有细胞器,细胞质内充满嗜锇的血红蛋白。体腔液内含有两种类型的颗粒细胞。Ⅰ型细胞含有大量的小颗粒,是典型的变形细胞,细胞质里含有大量的线粒体、最典型的高尔基体、内质网和各种形状不一的小池。Ⅱ型细胞含有大量的嗜锇细胞质。在可口革囊星虫体液中含有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4.
15.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沙门菌细菌壁缺陷突变株(CWDMs)的生物氧化及遗传特点和探讨细菌壁缺陷变异的性质与机制。方法:采用PAGE电泳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及其CWDMs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活性与类型。结果: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细菌型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经PAGE电泳可见一条MDH同工酶带,CWDMs电泳后可见两条MDH同Ⅰ酶带,在CWDMs的MDH中有一条泳动速率与细菌型及粗糙型的相同,另一条则较快。分光光度法检测证实。细菌型与粗糙型的MDH活性相似,CWDMs的MDH活性则明显较低。结论:CWDMs保留了与亲代细菌型一致的MDH和形成了一种新的MDH,并且其MDH的活性已显著降低,此特性可能与CWDMs生物氧化特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