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沙打旺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1%半纤维素酶,0.4%纤维素酶,0.1%果胶离析酶,CPW9M酶液分离沙打旺无菌苗下胚轴和子叶原生质体。K8P原生质体培养基悬滴培养。下胚轴原生质体形成小细胞团后用琼脂糖包埋培养,形成小块愈伤组织后转入增殖培养基M1、M2(改良MS培养基)上形成大块愈伤组织。经过两次诱导分化,在分化培养基M3(MS 0.7mg/L BA 0.2mg/L NAA),M4(MS 0.5mg/L BA 0.5mg/L KT 0.5mg/L ZT 0.2mg/L NAA)和M6(MS 3mg/L ZT 0.2mg/L IAA)上分化出苗,再生植株。由子叶分离的原生质体未能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3.
4.
5.
从芥菜无菌苗的下胚轴和子叶游离获得原生质体,在含1.5毫克/升NAA、0.6毫克/升BA和0.5毫克/升2.4-D的DPD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试验表明,经13℃低温预处理不仅能够提高原生质体的分裂频率,而且能够加速原生质体的发育进程;除木糖外,葡萄糖、甘露醇和山梨醇均可作为原生质体培养初期的渗透稳定剂。来源于下胚轴原生质体的愈伤组织在含3毫克/升BA、0.1毫克/升GA_3或3毫克/升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了芽,含0.05毫克/升I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根,从而获得了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6.
苹果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苹果(Malus pum ila Mill)胚珠诱导愈伤组织并建立悬浮细胞系。用2% 纤维素酶、0.5% 果胶酶的混合酶液分离悬浮培养物,可得到5.4×106 个/g fr. w t有活性的原生质体。这些原生质体在改良的MS、K8p、D2 培养基中均可发育成细胞团,在含2.0 m g/LIAA、2.0m g/LNAA、0.1 m g/LBA 的MS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更换几次不同的培养基后,在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不定芽,在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7.
试验分别采用四个纤维用亚麻(Linumusitatissimum)品种7309,948,Belinka和Viking的无菌苗的茎尖为材料游离原生质体。以萌发10天的无菌苗茎尖游离获得的原生质体得率和活性最高,分别达到1.8×106/gFW和85.5%。以V-KM为培养基,采用琼脂岛法培养的原生质体,可在培养3天后发生第一次分裂,10天后统计细胞分裂频率为36%,20天后统计植板率达到5.2%。品种7309和Belinka再生的愈伤组织接种在均附加o.6mg/L6-BA和0.1mg/LNAA的B5-1和MS3固体培养基上,都有芽苗分化,并分别获得再生植株。品种Viking和948分别仅分化获得了不定根或叶状体。 相似文献
8.
9.
10.
党参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参下胚轴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在附加1.2mg/L2,4-D,0.2mg/L NAA,0.2mg/L BAP和0.1mg/L ZT的MS,C81V,DPD及KM8p培养基中进行液体体层培养。在KM8p中获得了最高的分裂频率。葡萄糖作渗透剂优于甘露醇,两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在合适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培养3天出现第1次分裂,4周内形成大细胞团,培养6周后形成0.5-1.0mm大小的小愈伤组织。在附加2%蔗糖 相似文献
11.
石刁柏,又名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L.)是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其栽培品种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及蛋白质。同时,石刁柏对于某些疾病有一定的药效,因此它已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高级营养蔬菜。国外已有不少关于石刁柏试管苗繁殖的报告,但至今只有Bui Dang Ha等从石刁柏枝状叶分离的原生质体得到愈伤组织,并由此愈伤组织诱导获得了再生植株。此后,未见在石刁柏的原生质体培养方面再有新的工作。在本文中,我们利 相似文献
12.
鹰嘴紫云英甲硫氨酸抗性系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了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cicerL.)甲硫氨酸抗性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实验体系。以茎切段诱导的松软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酶法游离出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持续细胞分裂形成了愈伤组织,并分化出再生苗。比较了不同培养基、培养密度对原生质体形成细胞分裂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生质体以2×105个/ml的植板密度,在附加2.0mg/L2,4-二氯苯氧乙酸(2,4-D)、0.2mg/L6-苄氨基嘌呤(6-BA)、200mg/L水解酪蛋白、2%蔗糖和0.3mol/L甘露醇DPD培养基中培养后,其分裂频率达38.3%。原生质体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仍具有对甲硫氨酸的抗性。转移到附加10mg/LKT、0.5mg/LNAA的MS分化培养基上,获得大量的再生苗。 相似文献
13.
新疆甜瓜子叶原生质体的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新疆甜瓜(Cucumts melo L.)的无菌苗子叶游离原生质体,用改良的 Miller 培养基(Ma)培养,得到了再生细胞的高频率分裂。比较了液体浅层培养、双层培养与琼脂糖珠看护培养等方法,发现由烟草瘤细胞 B_6S_3看护的琼脂培珠培养,最宜于新疆甜瓜子叶的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经液体与固体两步培养程序分化出完整的小植株。 相似文献
14.
菜心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萌发3—4 天(长约4 cm )的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var.parachinesis)无菌苗苍白下胚轴为材料,酶解分离原生质体。经纯化的原生质体,在含0.5 m g/LZT、0.5 m g/L2,4-D、1.0 m g/LNAA 和0.4 m ol/L葡萄糖的K8p 培养基中,进行微滴培养。在起始培养14—18小时,原生质体再生新的细胞壁。36 小时再生细胞开始第一次分裂。第三天分裂细胞频率可达35% 。培养第8—9 天,可见含8—16个细胞的小细胞团,植板率为15% —18% 。3 周后将发育成直径为2 m m 的白色小愈伤组织,转到含0.3 m g/L 2,4-D并用gelrite半固化的培养基上,增殖成4—5 m m 直径的愈伤组织。在MS+ 3.2(或1.6) m g/L BA+ 1.6(或0.8) m g/LZT+ 0.01 m g/L NAA+ 0.1 m g/LGA3 和0.2% 蔗糖的分化培养基上,获得芽的分化。切下约2 cm 长的芽苗,转移到含0.2 m g/LIAA 和2% 蔗糖的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5.
从12个品种水稻成熟种子诱发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通过MS培养基中2,4-D浓度的变换,研究了2,4-D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用AA培养基建立适合原生质体培养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仅需3个月。由悬浮细胞系游离的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PR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有10个品种获得高植板率的细胞团。变换使用不同的分化培养基,从7个品种得到再生植株。实验重复性达到80%,初步实现了水稻原生质体培养的程序化。 相似文献
16.
从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嫩叶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挑选胚性愈伤组织,转入MS3 液体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当培养物分离出小粒状的细胞团,细胞变得小而圆时,用于分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以琼脂糖固化的培养方式培养于MRP1 培养基中。由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有两种类型。挑选粒状、坚实的再生愈伤组织转移到N6 分化培养基上,“新台糖1 号”再生的愈伤组织,在含有KT 0.5 m g/L的培养基中,分化出绿芽并长成完整的植株。而“粤糖57-423”和“US66-56-9”再生的愈伤组织,在加有0.1% 的活性炭的培养基中,前者分化出白化苗,后者分化出根 相似文献
17.
1988年以来,小麦原生质体培养取得了重要进展[1—7],但成功还仅限于少数基因型,因此,为了建立和不断完善小麦及其他禾谷类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技术体系,还有待在更多的基因型中进行探索。在小麦远缘杂种系统中,1990年王铁邦等[8]培养小-偃麦原生质体获得成功。本文报道由普通小麦-簇毛麦杂种悬浮细胞和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结果。材料和方法起始材料取自本实验室继代保存近2年的小-簇麦杂种(2n=4x=28)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是由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农大146”)×簇毛麦… 相似文献
18.
用峨参茎节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在含1.5%纤维素酶Onozuka R-10+0.5%果胶酶Macerozyme R-10+0.5%蜗牛酶+5mmol/L CaCl_2+0.6mol/L甘露醇+0.3%葡聚糖硫酸钾,pH5.8的酶液中游离原生质体,培养在改良MS培养基中,内含激素1mg/L2,4-D+0.5mg/L玉米素,并附加0.3%琼脂糖。第10天分裂频率达40—50%。此后振荡培养1个月,细胞团移至含0.5mg/L 2,4-D及渗透压降低的MS培养基中大量繁殖,然后再移至无激素或含0.1mg/L玉米素的MS培养基中进行分化,得到大量的球形胚,并且同步化达90%,70%的球形胚在10—15天后同步发育为心形胚,以后继续发育为鱼雷胚及子叶胚,最后形成完整植株。并讨论了获得大量同步化发生的体细胞胚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