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急剧上升,特别是在我国形势尤其严峻。以往研究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的菌群结构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别。益生菌疗法由于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在疾病预防和重塑肠道微生态健康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糖尿病防治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血糖调控益生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进展,为血糖调控益生菌制剂及相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会引起糖脂代谢紊乱,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了防治这一流行病,急需寻找安全和无副作用的抗糖尿病的方法,其中,基于微生物方法治疗T2D最常见的策略是补充益生菌,其可通过对不同组织和代谢通路的调节来实现抗糖尿病的功效。益生菌摄入可通过降低慢性低度炎症,减少氧化应激,调节肠道菌群,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来达到调控血糖的目的;通过增加胆固醇与胆盐的共沉淀作用,胆固醇在胃肠道内转化为粪甾醇,降低肝脏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降低胆固醇转运体的表达及对脂肪细胞的调节来达到降脂的目的。本综述系统总结了益生菌抗糖尿病现状和基于肠道微生态的抗糖尿病分子机制,以期为益生菌作为降糖降脂等保健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年龄的增长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等,便秘的发生率与日俱增。便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带来诸多并发症。便秘造成肠道的微生态改变,总的来说是益生菌的种类和数目减少,而有害菌或条件治病菌却显著增加。以活的益生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对缓解症状、治愈便秘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其应用前景也相当广阔。本研究对便秘相关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微生态制剂的开发与应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微生态制剂是一类优质饲料添加剂,具有安全性高、无致病性、毒副作用小和生物功能齐全的特点,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类物质,其在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及提高机体抗氧化性能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可改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有利于动物生产优质产品。详细论述了微生态制剂的种类和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的作用机制以及国内外关于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对喀斯特地区健康养殖的应用潜力,从而为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方向及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负荷运动不仅会使运动系统如骨骼、骨骼肌等受到影响,还可导致消化系统出现功能障碍,包括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微生物多样性降低、肠屏障功能损伤等问题。而益生菌、益生元等微生态调节剂则可以对肠屏障功能、肠道微生物群等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降低大负荷运动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提高恢复能力,进而提高运动表现。这提示微生态调节剂作为营养补剂在运动营养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该文对大负荷运动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介绍,并梳理益生菌、益生元等微生态调节剂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是指采用现代发酵技术将益生菌与中药联合发酵,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以提高畜禽免疫功能、保护畜禽健康的一种新型动物微生态制剂。文中通过调研近几年关于益生菌及中药微生态制剂等方面的文献,综述了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产生背景及菌种特点,并重点阐述了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与建议,以期为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已有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在人体中处于动态平衡,但容易受到饮食、环境、细菌的相互作用以及抗菌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肠道菌群的变化可以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肠道渗透压改变以及代谢性内毒素血症等,从而促进糖尿病(1型及2型)的发生、发展,而益生菌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改善糖尿病预后中的作用不可小视。本文从糖代谢、脂代谢、免疫及并发症等方面分析肠道菌群影响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视血糖的控制,而对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并未予 以足够的关注。随着中药研究领域的开展,人们发现中药在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异常等方面,综述2 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并简介中药针对各发病机制过程的干预 作用。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代谢疾病,而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被认为是其主要致病原因。在以往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往往关注传统的蛋白编码基因(m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bp,不编码蛋白的RNA分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LncRNA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等多个层面上参与调控基因表达及代谢过程。本综述旨在讨论LncRNA在糖脂代谢调控、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破坏性大血管并发症及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探究其发病机理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外泌体(exosomes,EXs)是一种能被多种细胞分泌,并能通过其携带的生物活性分子,如微小RNA(microRNAs,miRNA)、蛋白质、脂质等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囊泡小体。已有报道表明,运动可促进EXs释放并通过其携带的miRNA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发挥有益效应。本文就EXs miRNA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不同运动方式对EXs miRNA的影响以及运动介导EXs miRNA调控糖尿病并发症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运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靶点筛选及预后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慢性代谢疾病,T2DM患病人数的快速增长使治疗和预防T2DM成为世界上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随着微生物组学技术的进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T2DM的研究亦逐渐深入,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和预防T2DM的靶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于T2DM的潜在机制,主要是参与体内炎症反应、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产量、调节肠道胆汁酸的代谢、调节支链氨基酸的代谢等。目前,治疗T2DM的药物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而基于肠道菌群干预T2DM的措施相对安全无害。例如,可通过严格控制的特定结构饮食长期摄入或增加益生菌的长期摄取控制血糖,或通过口服可影响肠道菌群生态结构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有效地调控血糖水平。综述基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诱发T2DM的潜在机制,研讨基于肠道菌群干预T2DM的措施,从肠道菌群的新视角探索治疗T2DM的新方法,为彻底治疗T2DM提供一种新可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T2DM)恒河猴模型,使之成为研究人类T2DM的有效替身。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为基础,在出现高脂血症和肥胖状态后注射35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测定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尿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分析其部分临床特征。结果T2DM模型组体重指数(BMI)大于35达到重度肥胖,有高脂血症的特点,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增高(P〈0.01),尿糖检测呈阳性,葡萄糖耐量受损并且空腹血糖高于7mmol/L、2h的血糖水平高于11.Immol/L,胰岛有轻度损伤和病变。结论通过部分临床特征分析,T2DM模型组具有典型的T2DM临床特征,可成为T2DM研究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北京市2型糖尿病(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T2DM合并抑郁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体检中患T2DM的3000例患者随机抽取1200例进行调查,所有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根据SDS结果分为T2DM合并抑郁症组和T2DM非抑郁症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T2DM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21.93%,不同性别T2DM患者抑郁症患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与糖尿病病程、运动情况、胰岛素治疗、并发症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有关(P0.05),与饮食控制、血糖监测情况、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10年、胰岛素治疗、并发症≥3个、糖化血红蛋白≥8.0%是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经常运动是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21.93%,糖尿病病程≥10年、胰岛素治疗、并发症≥3个、糖化血红蛋白≥8.0%是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经常运动是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Diabetes mellitus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metabolic diseases globally and it is increasing in prevalence. It is one of the most expensive diseases with respect to total health care costs per patient as a result of its chronic nature and its severe complications. To provide a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this study aims to compare different efficacies of six kinds of hypoglycemic drugs based on metformin, including glimepiride, pioglitazone, exenatide, glibenclamide, rosiglitazone, and vildagliptin, in T2DM by a network meta-analysis that were verified by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 (RCTs). Eight eligible RCT in consistency with the aforementioned six hypoglycemic drugs for T2DM were included. The results of network meta-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enatide + metformin and vildagliptin + metformin regimens presented with better efficacy. Patients with T2DM with unsatisfactory blood glucose control based on diet control, proper exercise, and metformin treatment were included. The original regimen and dose of medication were unchanged, followed by the addition of glimepiride, pioglitazone, exenatide, glibenclamide, rosiglitazone, and vildagliptin. The results of RCTs showed that all these six kinds of drugs reduced the HbA1c level. Compared with other regimens, exenatide + metformin reduce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fasting plasma insulin (FPI), total cholesterol (TC), and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 levels, but increased the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level; vildagliptin + metformin decreased FPI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levels; glibenclamide + metformin decreased the FPG level, but promoted HDL; and glimepiride + metformin decreased the TC level and rosiglitazone + metformin reduced the LDL level. 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exenatide + metformin and vildagliptin + metformin have better efficacy in T2DM since they can improve insulin 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16.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最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作为T2DM患者严重的慢并发症之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糖尿病足的发生,严重情况下可导致足坏疽。因此,阐明T2DM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影响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错综复杂,分为不可调控的和可调控的因素,不可调控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遗传等,可调控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以及近年提出的肥胖、胰岛素抵抗、高纤维蛋白血症、炎症等。本文就T2DM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一类由于胰岛β细胞损伤和机体对胰岛素耐受引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快速增长的患病率和并发症所带来的高病死率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医学难题。目前,T2DM主要是以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这类药物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而且不能长期良好控制血糖和防止各种慢性并发症。因此,基因治疗是未来医疗发展的主要方向。基因治疗不仅可以靶向调控血糖水平进而提高降糖的效果,而且能够减少糖代谢异常引起的并发症,保护组织器官免受损伤。在认识传统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综述了基因技术在治疗T2DM中的应用,讨论了基因技术治疗T2DM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基因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T2DM的预防和个体化治疗,同时也为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8.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葡萄糖代谢紊乱的疾病。DN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影响DNA甲基化修饰, 显著地增加T2DM的患病风险。目前, T2DM环境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研究已在人及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取得进展。此外, T2DM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糖代谢、能量代谢、炎症等。文章系统地综述了目前T2DM致病环境因素与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地中海饮食干预联合有氧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糖代谢水平、肠道菌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11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饮食、运动干预,观察组给予地中海饮食干预及有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脂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肠道菌群、生活质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FPG、2hPG、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水平较对照组低,双歧杆菌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心理精神、生理功能、社会关系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中海饮食干预联合有氧运动训练能有效纠正T2DM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状态,改善脂糖代谢,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