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雌雄异株植物是植物性别决定机制及演化的重要研究材料,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性别决定的相关基因是揭示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近10年来已经分离到了多个性染色体连锁的基因DD44X/Y、SLX/Y3、SLX/Y4、MROS3、SLZPT2-1、SLZPT4-1。尽管这些基因都存在于性染色体上,但是对其功能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并不是性别决定的关键基因,而是性别决定控制系统中的成员之一。另外MADS-box基因也和性别特征器官的建成有关。本文对这些基因的结构及在性别决定中的功能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并对可能的新的研究方向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相关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雄异株植物是植物性别决定机制及演化的重要研究材料,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性别决定的相关基因是揭示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近10年来已经分离到了多个性染色体连锁的基因DD44X/Y、SlX/Y3、SlX/Y4、MROS3、SLZPT2-1、SLZPT4-1.尽管这些基因都存在于性染色体上,但是对其功能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并不是性别决定的关键基因,而是性别决定控制系统中的成员之一.另外MADS-box基因也和性别特征器官的建成有关.本文对这些基因的结构及在性别决定中的功能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并对可能的新的研究方向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俊  陈德富 《生命的化学》1999,19(5):203-205
当植物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时,称为雄性不育。它可能由核基因决定,也可能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前者称为核雄性不育,后者称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malesterility,CMS)是一种母性传递的遗传性状,其遗传方式不符合...  相似文献   

4.
性决定是指个体的性通过基因或环境决定的机制。性分化指雌性或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它是由个体的基因修饰所决定。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统一的性决定机制,即性决定具有多样性:有的是由染色体系统决定;有的是由卵子受精与否决定;有的是由基因差别、体内激素,或环境因素决定等。  相似文献   

5.
作为模式生物和经济昆虫,家蚕的性别决定向来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更得到深入的研究.主要在分子水平上概述了国内外有关家蚕性染色体方面最新的研究状况,通过对比,探讨了家蚕的几个可能决定性别的基因及其作用过程,以及可能的性别决定靶基因,并就目前性别决定研究现状中的几个突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性别决定基因(Sex region of Y chromosome, 人类以SRY,小鼠以Sry表示)的研究进展是近几年来人类在性别决定,性别分化研究中获得的最大的突破性成果,该文从SRY(Sry)发现前关于性别决定因子的研究,SRY(Sry)的确定,小鼠Sry的结构研究,小鼠Sry的表达研究及Sry下游基因的确定等5个方面对小鼠Sry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进一步深入研究Sry下游基因存在的瓶颈问题人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核移植技术可能对研究Sry的调节及其下游基因所需的特殊实验材料展现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工程系三年级学生李辉在卢大儒、金力两位教授指导下,对“指间区纹的进化和遗传”进行了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人的手掌皮肤纹路与人的基因和智商有关,由单一基因起决定作用,并且存在单基因遗传。这一发现推翻了人体肤纹由多基因遗传的经典学说。受到著名的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家桢教授的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谓指间区纹是指与手指相连的手掌部分的花纹。它比其它肤纹变化多样,又比指纹等的观察分析简单,因此特别适合作为肤纹的模式型,为肤纹的各项研究提供突破口。李辉调查了…  相似文献   

8.
革螨染色体及同工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生  孟阳春 《昆虫知识》1990,27(5):316-318
<正> 革螨染色体的研究,对革螨的分类、生态、生殖、进化、性决定机理等研究,以及对害螨的遗传防治和益螨的遗传改良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工酶是由基因决定的,故其研究是从基因产物认识基因的存在及表达,由生化表现型反映基因型,将宏观的遗传现象结合到微观的分子水平,联系基因、酶、性状与结构、功能、调控的关系,对分子遗传学和分子分类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是以Sry基因为主导,其它多个基因参与的级联调控的机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ry、Sox9、Wt1、Sf1、Amh、Dax1、Dmrt1、Wnt4等基因都参与性别决定的级联过程。哺育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研究,对性分化与生殖发育过程的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论述了参与哺乳动物性别决定与调控的相关基因、可能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11.
基因敲除与学习、记忆:现状、问题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使学习、记忆分子机制的研究出现了新的突破.目前已报道了多种学习、记忆以及LTP、LTD有缺陷的基因敲除动物,发现多种基因在学习、记忆的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然而,现有研究的一个较大问题是忽视了遗传背景基因在表型改变中的作用,被认为由突变靶基因造成的表型缺陷实际上可能是由背景基因而不是由突变基因造成的.要排除背景基因的作用,必须建立新的ES细胞,选择纯遗传背景的小鼠品系,并且在时间、范围和程度上对基因敲除进行精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膜翅目昆虫单双倍体性别决定机制(雄性是单倍体、雌性是二倍体)在昆虫纲的进化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膜翅目昆虫的性别由单一位点的等位基因决定,杂合体发育成雌性,半合体发育成雄性。在近亲繁殖的情况下,一定数目的雄性会出现纯合二倍体,由于遗传阻隔这种二倍体的雄性通常是不育的。csd基因的发现为膜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文章探讨CSD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对膜翅目昆虫sl-CSD的分布进行综述并且探讨膜翅目昆虫降低二倍体雄性消耗的策略以及可能存在的进化机制,最后提出几点建议以便从遗传学、生态学以及进化生物学角度全面的了解sl-CSD。  相似文献   

13.
果蝇前后图式基因调控的层次性(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果蝇胚胎的前后极性和幼虫精细的体节图式是由一系列基因控制。这些基因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显示不同的作用层次。首先,母性效应基因通过卵中编码的形态发生原,将胚胎分为前后极和两末端区。继而由体节缺口基因决定胚胎的第二次分区。在这基础上,体节成对基因和极性基因相继转录表达,分别决定重复体节的存在和每个体节的前后极性。最后,在体节基因活性影响下,由同源异型基因决定每个体节的特性。在果蝇早期发育中,正是由于上述不同层次的前后图式基因通过相互调节,按顺序在特定的空间相继表达,从而决定了幼虫规则体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李萌  贺竹梅 《遗传》2014,36(6):611-617
有性生殖的出现是生物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性别作为生物的一种重要而又复杂的表型, 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控制, 其中遗传因素即基因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然而, 并不是每个相关基因对于生物的性别都具有相同的作用, 性别决定关键基因对生物性别的决定和性别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因而研究和理解性别决定的关键基因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遗传学的发展, 目前关于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以及性别决定关键基因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文章就生物的基因性别决定机制以及基因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策略进行了综述, 以期在遗传学教学中能更好地理解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孟和  潘玉春 《动物学杂志》2005,40(2):106-111
鸡性别决定虽然同哺乳动物一样受遗传控制,但其性染色体组成为ZZ/ZW,同哺乳动物相反呈现雌异型,并且鸡性腺性别分化同一些低等脊椎动物一样易受性激素影响。目前参照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已获得了一些鸡同源基因序列(AMH,SF1,DAX1,SOX9)和3个可能与鸡性别决定有重要关联的候选基因(DMRT1,ASW和FET1)。对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其在层次调控中的功能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鸡性别决定的遗传机制同其它脊椎动物相对一致,但也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基于F-2群体的藏鸡羽色、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存芳  李宁  吴常信 《遗传》2006,28(7):810-814
采用白来航、寿光鸡分别与藏鸡进行正反交交配,F1代进行自群交配产生F2群体,观察F1和F2代中羽色、胫色的表现和分离比例。结果表明,白来航鸡的白羽和寿光鸡的黑羽对藏鸡麻羽的遗传方式是完全显性遗传;麻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决定的,只有同时存在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才可能表现出麻羽来;决定胫色性状的Id/id基因为伴性遗传,隐性基因id在纯合子时有个逐步表达的过程;本研究证实了所用白来航公鸡胫色性状的基因型为显性纯合子。  相似文献   

17.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作为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受严格的遗传控制,其雌雄性别符合1∶1的分离比例。芦笋性别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包括雌株、雄株、两性株、超雄株等,研究其性别决定及其分化对解析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发现,芦笋性别由位于第5染色体上的单个基因(M-m)控制,并在其性别决定区域M位点开发了一系列分子标记,但发现其以非特异性标记为主、多态性少、通用性差。并且通过组学的研究已发掘了一些与性别决定和分化相关的基因,并克隆了芦笋性别决定的asTDF1 (Defective in tapetum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1)和SOFF (Suppressor of female function)基因,其分别起雄性败育和抑雌作用,这两个基因共同调控着芦笋的性别决定,由此认为芦笋的性别由双基因系统控制。因此,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对芦笋性别决定与分化的研究需深入到分子调控网络水平。本文现从性别连锁分子标记以及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对雌雄异株芦笋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深入解析芦笋遗传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切固氮微生物的固氮作用都是受固氮基因(nif)所控制。近年成功地从这些微生物(如Kl.Pneumoniae)分离到决定固氮能力的基因,并且把它们引入到大肠杆菌中,也已成功地被引入到酵母中,这是当前固氮微生物研究的一项重要进展。现在已鉴别固氮基因由17个基因组成。它们是以基因群的形式分布,7个或8个操纵子,保证同时合成这些基因的某些产品即固氮酶。已鉴定了三个基因是控制固氮酶的合成,如nifH  相似文献   

19.
闫楠  朱必才  王宇峰 《遗传》2009,31(6):587-594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方式属于雄性异配型性别决定, 依赖于Y染色体, SRY基因是性别决定中最重要的基因。文章报道了棕色田鼠指名亚种有Y染色体, 但是Y染色体上没有SRY基因, 性别决定不依赖于SRY基因, 排除了R-spondin 1基因是性别决定基因, 同时讨论了棕色田鼠指名亚种SRY基因缺失后可能的性别决定 机制。  相似文献   

20.
植物花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  刘青林 《植物学报》2003,20(5):589-601
花的发育分为开花决定、花的发端和花器官的发育三个阶段。植物开花由多条途径诱导,包括光周期和光质诱导、春化作用、自主途径、赤霉素诱导、碳水化合物诱导等;植物体本身也存在着开花抑制途径。各种开花诱导途径能激活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使茎端分生组织转变为花分生组织。花器官的发育由器官特性基因决定,这些基因的精确表达需要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的激活和多个正、负调节因子的调控;另有一类基因控制着花发育的对称性。花发育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