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立刚  袁光亚  岳根全  黄勇  闫俊  都和 《生物磁学》2013,(36):7031-7033,7077
目的:microRNAs(miRNAs)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并有可能用于肿瘤治疗。本研究探讨了miR一143在人膀胱癌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膀胱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T24细胞株为研究对象,按照处理方式分为空白对照组(T24)、阴性对照组(NC)、miRNA-143转染组(miR-143)以及si—COX-2转染组(si—COX-2)。3H—thymidine法和Transwell趋化实验检测T24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COX一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miR-143和si—COX-2转染T24细胞48h-72h后,细胞增值能力较正常T24细胞相比下降36%.49%(P〈0.01),迁移能力下降81%。免疫印迹结果表明,si—COX-2或miR-143转染的T24细胞内源性COX-.2表达水平显著减少至正常T24细胞表达水平的O.39和0-31倍(P〈0.01)。结论:miR-143可降低膀胱癌T24细胞增值力和侵袭力,并抑制COX.2表达。miR-143可能通过COX-2通路发挥对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更加明确了microRNA在癌症中的功能,提示miR-143可作为膀胱癌的治疗候选药物。本研究为探索肿瘤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治疗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晚,对照组行其他非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降低血脂、减缓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和预防脑血管疾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观察组)176例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对照组)75例,观察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斑块形成组(113例)、内中膜增厚组(63例),根据颈动脉斑块稳定程度分为不稳定组(106例)、稳定组(70例),比较各组血清UA水平,根据UA水平不同分为高UA组(134例)和正常UA组(117例),进行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斑块形成组和内中膜增厚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斑块形成组和内中膜增厚组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稳定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组(P0.05),而稳定组和对照组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UA组和高UA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UA水平可以作为表征急性脑梗死患者伴随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此外,血清UA的水平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和不稳定者表达更高,但血清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为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的回声图像特点将该院53例(59个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分为软斑组(24个)、混合斑组(18个)、硬斑组(17个),比较3组的造影增强率、造影增强程度分级,并对各类型斑块的时间-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9个斑块中有40个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增强率为67.80%,其中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超声增强率分别为87.50%、72.22%、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增强程度Ⅰ级和Ⅲ级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硬斑组造影增强程度Ⅰ级个数较软斑组和混合斑组多,软斑组造影增强程度Ⅲ级个数较混合斑组和硬斑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组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均低于混合斑组和硬斑组,斑块峰值强度高于混合斑组和硬斑组,混合斑组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均低于硬斑组,斑块峰值强度高于硬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无创性地通过造影增强实时反映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情况,提供参数成像与定量分析,正确评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研究组),另选取非脑梗死患者或者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实施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检测其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部位、颈动脉内径并分析脑梗死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总动脉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存在于颈总动脉者最多,且与脑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P0.05);研究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纤维蛋白原(FIB)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和脑梗死存在密切关系,年龄、糖尿病、高血压、FIB和血脂均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MRI评估颈动脉血管及斑块稳定性,并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总面积、血管壁面积、血管腔面积及血管壁标准化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糖尿病以及饮酒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RI能够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确定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2 年9 月至2013 年11 月就诊6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和健康体检者60 例为对照组。按照超声影像学 资料并参考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把研究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类型(18 例),稳定斑块类型(22 例)以及斑块性质介于两组之间为中间 类型(20 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MMP-8、IL-6 水平进行测定,探讨血清MMP-8、IL-6 表达与不同 程度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MMP-8、IL-6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1);三种不同类型斑块血清中MMP-8、IL-6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发现,研究组患 者颈动脉斑块稳定程度与血清MMP-8、IL-6 浓度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线性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血清MMP-8 水 平与IL-6 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MMP-8、IL-6 水平明显升高,其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程度 相关,同样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方面存在相关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R2)表达的影响及上游机制。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予瑞舒伐他汀5~20 mg/d治疗。在基线、3月时采集血标本,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脂水平;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测单个核细胞上的CCR2表达;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CCR2、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β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PPAR β蛋白的表达。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MCP-1及单个核细胞CCR2表达显著下降(P<0.05),PPAR β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前增加(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PPAR β途径降低MCP-1,抑制单个核细胞CCR2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徐珺  赵静  陈珂 《生物技术》2022,(2):216-220
[目的]探讨子宫蜕膜组织miR-29a、miR-155表达在小鼠流产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DBA/2×CBA/J的Clark经典反复流产模型小鼠15只作为研究组,15只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妊娠15 d后摘取小鼠子宫,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子宫蜕膜组织形态;PT-PCR、Western Blot等方式检测子宫蜕膜组织中miR-29a、miR-155的表达水平和MAPK家族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复发性流产小鼠的子宫脱膜组织细胞形态异常,细胞核数量明显减少;脱膜组织的miR-29a表达明显增加,miR-155表达显著减少;脱膜组织的P38、ERK1/2和JNK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复发性流产小鼠体内的miR-29a表达较正常小鼠上升,而miR-155表达下降,其主要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的P38、ERK1/2和JNK蛋白表达来调节子宫脱膜组织病变,临床上可用于诊断复发性流产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住院的80例非脑梗死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年龄、吸烟、血压、饮酒、糖尿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磷脂酶A2等指标,然后进行卡方检验、相关性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82.43%,对照组为12.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磷脂酶A2(LP-PLA2)血症是经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LP-PLA2水平、血压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与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磷脂酶A2(LP-PLA2)血症有关,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LP-PLA2和高血压患者要关注其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治疗并发高脂血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以及合用格列吡嗪对辛伐他汀的增效作用。方法:将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和格列吡嗪合并辛伐他汀治疗组,6个月治疗后,测量血脂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活性和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两个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及其IMT值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辛伐他汀单独治疗相比,格列吡嗪合并辛伐他汀治疗组的TC、TG和HDL-C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LDL-C显著减少(P<0.05),两组间ET-1和TNF-α以及IMT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活性,进而对颈动脉粥硬化具有治疗作用,而合并格列吡嗪治疗能够起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军  曾慰  胡名松 《生物磁学》2011,(10):1907-1909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治疗并发高脂血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以及合用格列吡嗪对辛伐他汀的增效作用。方法:将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和格列吡嗪合并辛伐他汀治疗组,6个月治疗后,测量血脂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活性和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两个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及其IMT值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辛伐他汀单独治疗相比,格列吡嗪合并辛伐他汀治疗组的TC、TG和HDL-C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LDL-C显著减少(P〈0.05),两组间ET-1和TNF-α以及IMT值差异显著(P〈O.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活性,进而对颈动脉粥硬化具有治疗作用,而合并格列吡嗪治疗能够起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和血 清visfatin 和MMP-9 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0 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性斑块组(n=43)和非易损 性斑块组(n=27),选取健康体检者30 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Visfatin 和MMP-9 水平,并对二者间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 梗死伴颈动脉硬化组血清Visfatin、MMP-9 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易损性斑块组血清Visfatin 和MMP-9 水平高于非易 损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外周血中的Visfatin水平与MMP-9 呈正相关关系(r=0.643,P=0.000)。结论:在脑梗 死患者中,血清Visfatin和MMP-9 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Visfatin 和MMP-9升高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不稳定性的形成相关,Visfatin 可通过调控MMP-9 的分泌和活性从而改变斑块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58例糖尿病患者和42例体检正常者血浆,测定血hs-CRP、HCY蛋白水平,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T),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并分析hs-CRP、HCY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血hs-CRP、HCY含量、颈动脉MT和粥样斑块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血hs-CRP、HCY水平与颈动脉MT及斑块数分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hs-CRP、HCY可能在促进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糖尿病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tin)7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王囊£块稳定性的关系和血清visfatin和MMP-9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0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性斑块组(n=43)和非易损性斑块组(n=27),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Visfatin和MMP-9水平,并对二者间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伴颈动脉硬化组血清Visfatin、MMP-9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易损性斑块组血清Visfatin和MMP.9水平高于非易损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外周血中的Visfatin水平与MMP-9呈正相关关系(r=0.643,P=0.000)。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血清Visfatin和MMP-9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Visfatin和MMP-9升高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形成相关,Visfatin可通过调控MMP一9的分泌和活性从而改变斑块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miR-182在正常妊娠各期、老化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R-182在胎盘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并同时探讨miR-18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为寻找胎盘老化特别是胎盘提前老化发生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2例标本(早孕绒毛和胎盘组织)中miR-182的表达情况。结果:miR-182在正常妊娠早孕绒毛组织、正常妊娠胎盘组织及老化胎盘组织中均表达。miR-182表达水平各个组间比较:早期与中期妊娠组、中期与晚期未足月妊娠组、晚期未足月与晚期足月妊娠组有显著差异(P〈0.05);胎盘老化组与正常妊娠早期、中期、晚期未足月、晚期足月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妊娠的早期、中期、晚期,miR-182的表达逐渐增多,老化胎盘组织中miR-182高水平表达。结论:miR-182与胎盘老化的发生高度相关,可能在胎盘老化机制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血管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受试者151人主要为脑梗死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例。将所有受试对象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筛选,找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相关的因素。结果年龄及吸烟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之间存在相关性,P=0.006(OR=1.08,95%CI 1.02-1.14)和0.01(OR=5.09,95%CI 1.47-17.61);年龄、吸烟同样与颈动脉斑块之间存在相关性,P=0.006(ORn=n1.06,95%CI 1.06-1.11)和0.04(ORn=2.97,95%CI 1.04-8.50),收缩压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P=0.04(OR=1.03,95%CI 1.00-1.05),舒张压与颈动脉斑块呈负相关P=0.04(OR=0.96,95%CI 0.92-1.00)。结论随年龄的增大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增加,吸烟者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比率高于不吸烟者;收缩压增加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增加,舒张压增加斑块患病率下降。  相似文献   

19.
杨斌  徐庆  汪洋 《生物技术》2023,(2):191-195
[目的]分析基因Survivin在不同类型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选取肾细胞癌(RCC)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人的肾组织样本开展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和RT-PCR法分析不同组织样本中Survivin的表达水平。此外,使用RCC细胞系786-O细胞进行培养并转染过表达Survivin和阴性对照质粒,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Survivin基因对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与癌旁组织(43.33%)和正常组织(0%)相比,RCC组织(83.33%)中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最高(P<0.05)。在所有RCC组织样本中,RCC组织中男性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高于女性(90.91%vs 62.50%);年龄≥60岁患者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94.74%vs 36.84%)(P<0.05)。RCC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0.64±0.32)与癌旁组织(1.19±0.26)、正常组织(4.78±1.07)之间差异显著(P<0.05),RCC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中最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urviv...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Human Fibrinogen,Fro)水平的改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6月入住解放军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50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ntemalcarotidartery,ICA)、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评定标准:颈动脉IMT〉0.9toni或(和)颈动脉斑决定义为CAS。24h内将患者空腹静脉血送检,记录测定后的生化指标及№水平,记录吸烟史、糖尿痛、高血压病等病史,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测定的相关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强度。结果:按FIB水平分组(FIB≤3g/L组、FIB〉3g/L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3g/L组的危险度为2.04,年龄、FIB水平、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对CAS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IB与CAS的相关性最强。结论:FIB水平与脑梗死患者CAS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作用可能强于其他的传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