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经营养因子(NTFs)是近几年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它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脑内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围绝经期妇女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会产生认知功能的减退,有研究发现去卵巢动物(OVX)雌激素水平降低可以导致某些NGF、BDNF的丢失。通过启动内源性NGF和BDNF的表达而实现对神经元的保护可能为雌激素替代治疗(ERT)脑保护作用的一种机制。本文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神经振荡交叉节律耦合(cross-frequency coupling,CFC)指不同神经元集群振荡节律之间的交叉调制作用,反映了大脑在不同时空尺度的局部场电位、脑电等神经电生理活动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机制,是认知神经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CFC基本现象与类型,并综述了在动物与人类认知功能研究的典型应用,归纳了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展望其未来研究动向,以期为促进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4.
牛磺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最为丰富的自由氨基酸之一,具有许多认定的神经生理功能。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用牛磺酸孵育脑片可以诱导兴奋性突触传递的持久增强效应。虽然牛磺酸引起的这种持久增强不是由于活动或经验所导致的突触效能的改变,但与反映突触可塑性的长时程增强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分享部分共同机制。同时,药理学实验提示,神经元对牛磺酸的摄取可能是长时程增强诱导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大脑皮层内的神经环路在神经发育、学习记忆、神经和精神疾病过程中表现出令人惊异的结构和功能可塑性。随着新的成像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在细胞和突触水平上观察活体皮层内神经环路的动态结构变化成为可能,因此近十年来有关活动依赖的神经环路结构可塑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该文综述了该方面的部分实验结果,重点阐述个体生长发育、丰富环境、感觉剥夺、病理状态以及学习和记忆等过程和条件下树突的结构可塑性特点,尤其是树突棘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特征;并简单介绍轴突的结构可塑性,以及结构可塑性相关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最后提出未来该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脾脏是人体外周最大的免疫器官,其与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关系密切,对脾内及外周血内的免疫活性细胞的量和比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的研究愈来愈深入,尤其是神经对脾脏免疫的调控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支配脾脏的神经主要是腹腔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其既参与调节脾脏免疫功能,同时也受到免疫应答系统的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完成脾脏功能.明确相互之间作用机制,对临床某些疾病发病机理以及治疗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神经网络中,神经可塑性是大脑响应内在和外在刺激的重要特征。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阐明了神经可塑性与神经损伤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Rho/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ho/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 Rho/ROCK)通路是生物体广泛存在的经典信号通路,参与细胞迁移、树突发育和轴突延伸,并且与帕金森、精神发育迟滞和阿尔茨海默症等多种神经退行性或损伤性疾病有关。本文对Rho/ROCK信号通路与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讨论了ROCK抑制剂对各种神经疾病的潜在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8.
神经胶质细胞与突触可塑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e YF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2):111-115
突触的可塑性是研究学习与记忆的基础,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突触的可塑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和突触上;而胶质细胞的作用较少受到注意。最近的研究发现胶质细胞也参与突触的构成并影响突触的活动。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可分别通过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ATP等信号调节突触的可塑性,从而为突触的可塑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并有助于阐明突触的发生以及学习与记忆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陈永辉 《生命科学》1999,11(4):184-185,171
Tau属微管结合蛋白,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物质运输及信息传导起着重要作用。该分子不具有明显的二级结构,其生物学功能的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来实现。目前的研究表明,早老性痴呆等疾病与Tau分子高级结构的异常改变和功能丧失有关。  相似文献   

10.
植物表型可塑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王姝  周道玮 《生态学报》2017,37(24):8161-8169
表型可塑性已成为生态进化发育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很大程度上由于植物可塑性研究的主要贡献,但人们仍远未完全了解表型可塑性的原因和结果。从整体角度理出表型可塑性研究发展的基本脉络,介绍研究内容、途径和简史,聚焦于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现代可塑性研究的兴盛始于关于可塑性的进化学重要性的一篇综述,从现象的描述、对其遗传基础和可塑性本身进化的讨论,发展到探索其背后的发育机制、植物生长与适应策略、生态学影响等。未来可塑性研究应在重新理解和评价表型可塑性及其适应性的基础上,更关注自然条件下环境因子和可塑响应的复杂性。表型可塑性的生态-进化学意义仍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干细胞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n QX  Liu SJ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3):243-246
传统的观点认为 ,生物体的不同组织与器官内存在不同类型的定向干细胞 ,可以分化产生所在组织与器官的细胞类型 ,参与组织的正常更新或者损伤后的再生。但是 ,最近一系列的研究表明 ,一些胚胎与成年动物体内的定向干细胞转移到其它环境时 ,能够产生一些适合新环境的、与干细胞来源组织不相关的细胞 ,被称为干细胞可塑性  相似文献   

12.
管翠  刘亭亭  颜伟玉  曾志将 《昆虫知识》2011,48(4):1071-1076
蜜蜂是一种完全社会化的昆虫,它们在寿命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级型差异.蜂王的平均寿命是1~2年,而工蜂在生产季节平均寿命是30~40 d,越冬季节平均寿命是90~200d,显然蜜蜂寿命有可塑性.这种可塑性是由环境因素控制,因为蜂王和工蜂的遗传基础是一致的.另外工蜂任务可以发生逆转,这意味着老化的逆转.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一些老...  相似文献   

13.
昆虫嗅觉可塑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嗅觉是昆虫的主要感觉模式,在昆虫的重要行为活动如寻找配偶、定位寄主、选择产卵场所等中起着关键作用。昆虫通过触角等外周嗅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化学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加工整合,最后通过大脑发出指令调控自身关键的行为。昆虫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对不同气味作出反应,从而保证其能够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完成特定的行为。这就要求昆虫的嗅觉系统具有可塑性,即根据不同的生理状态,如日龄、取食状态、交配、节律等对相同气味作出不同的反应。本文综述了不同生理状态对昆虫嗅觉行为和嗅觉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昆虫嗅觉可塑性产生的机制,为加深和扩展人们对昆虫嗅觉系统的认识和建立新的害虫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多方式认知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要求认知功能成像技术同时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多方式认知功能成像通过不同成像技术fMRI/PET和EEG/MEG的结合,能够同时在空间定位和时间过程上研究大脑认知活动的动态过程.多方式认知功能成像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选择性注意、视觉通路、随意运动和语义加工等的研究,并揭示了相关大脑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特征.今后的研究将进一步提高多方式认知功能成像的时空分辨率和准确性,以更深入地探索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目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者患上VCI。对于VCI的早期、有效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能预防甚至治疗VCI的产生,可从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现就近年来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大脑神经回路高度有序的神经元活动是高级脑功能的基础,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结是神经回路的关键功能节点。神经突触根据神经元活动调整其传递效能的能力,亦即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神经回路发育和学习与记忆功能的基础。其异常则可能导致如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精神、神经疾病。将介绍这两种疾病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聚焦于相关分子和细胞机制以及新的研究、治疗手段等进展。  相似文献   

17.
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年龄增大,人脑的功能势必会逐渐退化,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为代表的人脑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本文介绍了目前在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研究领域方面的若干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程开 《动物学杂志》1999,34(5):38-40
海鞘属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被囊类(tunicata)的代表和文昌鱼属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两者总称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负性情绪组和正常对照组被试进行认知执行功能测定,探讨负性情绪患者的认知执行功能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贝克抑郁量表和贝克焦虑量表测查被试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并运用认知调控测试、Stroop测试和语词流畅性测试研究所有被试的认知执行功能,比较高负性情绪组和低负性情绪组的认知执行功能特征.结果:(1)低负性情绪组比高负性情绪组在完成AST测验大多数任务操作上速度更快(P<0.05),错误数更少,且抑郁情绪症状和焦虑情绪症状与完成AST测验所需时间的相关性分别在0.01和0.05的水平上显著;(2)低抑郁组比高抑郁组在完成Stroop任务操作上速度更快(P<0.01),且难度越大,低负性情绪组与高负性情绪组的成绩差异越明显;(3)低负性情绪组与高负性情绪组在完成VF测验中,除了低焦虑组在正确率指标上不如高焦虑组外,其他成绩都优于高负性情绪组.结论:高负性情绪者的认知执行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任务难度越大,其认知执行功能受损表现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而肥胖者机体的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肥胖、炎症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复杂且尚未得到全面确切的阐述。研究普遍认为,肥胖能够促进机体多种炎性因子的分泌,并通过炎性因子诱发肥胖相关并发症,或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激活神经细胞、引发神经炎症等途径,继而影响脑部功能,导致认知障碍。本文就现有研究对肥胖、炎症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