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致命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约为0.002%。由于运动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程序性凋亡导致全身肌肉萎缩,患者逐渐失去运动能力,最终因呼吸系统衰竭而窒息。ALS的致病机理尚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利鲁唑是唯一一个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ALS的药物,但仅能延长患者几个月的生存期。约有5%的ALS呈家族聚集性,称为家族遗传性ALS(familial ALS,FALS)。目前已发现30多种ALS相关致病基因,一些基因突变的ALS患者可能表现出独特的临床特征,所以致病基因的研究对于ALS的诊断和其作为潜在的药物靶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综述对ALS致病基因及其功能进行总结,并对ALS可能存在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以运动神经元死亡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Gem小体缺失是ALS的细胞特征。研究表明m RNA前体剪接异常与ALS有关。剪接体负责m RNA前体的剪接,而Gem小体参与构成剪接体核心组件的富含尿苷的小核核糖核蛋白(U sn RNP)的生物合成。本文将综述ALS相关肉瘤融合蛋白(FUS)、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以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突变体引起Gem小体缺失的机制,为探索ALS的发病机理和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疗法。临床治疗皆以延缓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肠-肌轴调控”的概念提示,可通过调控肌肉萎缩患者肠道菌群来改善肌肉质量,这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通过基因测序发现ALS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和相对丰度与正常小鼠有显著差异。研究发现一些肠道细菌对ALS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微生物群的靶向治疗也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益生菌个体化匹配治疗可获得深入的个体化宿主数据和微生物组学数据,并确定相关的微生物标志物,从而实现益生菌的精准补充,这可能成为ALS临床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韩贞普  何振朝 《蛇志》1996,8(3):53-53
清栓酶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4例韩贞普何振朝贵州省凯里市418医院556000我院内科用清栓酶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4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1岁~57岁。病程1年~5年,4例均有典型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是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死亡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神经性疾病,是成年人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已有很多学说讨论其发病机制,并且建立了ALS动物模型。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和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入,各种治疗策略在ALS模型实验中得到实践并有望用于临床。简要综述了ALS治疗方法在转基因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蛇毒制剂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病因不清,目前,国内外罕见有效治疗措施。1989~1997年我院应用蛇毒治疗35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8例,女7例,发病年龄20~60岁,平均34岁。病程平均...  相似文献   

7.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被称为生物体内自由基的清洁剂,其主要形式Cu,Zn-SOD称SOD1. SOD1突变体可引起致死性运动神经元疾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但是,SOD1的毒性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本文概述了SOD1、Cu分子伴侣(copper chaperone for SOD1,CCS)的分子结构和CCS活化SOD1的机理,重点分析了突变体SOD1构象变化的原因及其在ALS中的可能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清栓酶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1例李少光(辽宁沈阳军区北陵医院沈阳110032)患者,女,66岁。因言语不清,吞咽呛咳10个月,双手肌肉萎缩无力5个月于1996年5月入院治疗。患者于1995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含糊不清,并觉进食后咀嚼无力,进食饮水...  相似文献   

9.
蝮蛇抗栓酶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例报告贵州省黔西南州医院血栓病房神经内科李爱秋患者耿××,男,49岁,因四肢进行性肌无力3年,言语含混吞咽困难半年,于92年9月16日入院。住院号:5673患者于3年前出现右手不灵活,写字,持筷笨拙,伴右上肢肌肉间隙性...  相似文献   

10.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以运动神经细胞死亡为特征的、致命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作为一种RNA结合蛋白,肉瘤融合蛋白(fused in sarcoma,FUS)突变引起ALS。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是细胞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细胞质结构。FUS存在于SG中,SG标记物是FUS阳性聚集体的组分,提示FUS突变体可能干扰SG正常功能,并且SG可能作为病理性FUS聚集体的前体。该文探讨了SG募集FUS的机制与调控,分析了SG与FUS聚集体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了解SG在FUS突变引起的ALS发生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基因Atg5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转基因小鼠纹状体和脑干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tg5与ALS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取ALS转基因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95d、108d和122d的纹状体和脑干,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tg5在纹状体和脑干中的表达及与神经元的共定位关系,应用q RT-PCR技术检测Atg5 m RNA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发现,ALS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纹状体和脑干中Atg5阳性细胞与β-tubulinⅢ标记的神经元共表达;与野生型小鼠比较,ALS转基因小鼠纹状体和脑干内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中Atg5免疫反应性降低;q RT-PCR分析显示,ALS转基因小鼠纹状体内Atg5 m RNA表达水平在95d、108d和122d时均显著低于同窝野生型小鼠纹状体内Atg5 m RNA表达水平;脑干内Atg5 m RNA表达水平在108d和122d时均显著低于同窝野生型小鼠脑干内Atg5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ot分析显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ALS转基因小鼠纹状体和脑干内Atg5蛋白表达水平在108d和122d时显著降低。结论 ALS转基因小鼠纹状体和脑干中Atg5的表达降低,提示Atg5调控的自噬改变与ALS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自噬相关基因ATG5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转基因鼠脊髓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取95d、108d和122d ALS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脊髓,应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ATG5在脊髓中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在脊髓内,ATG5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定位于神经元;与同窝野生型小鼠比较,脊髓内ATG5免疫反应性在95d转基因小鼠无明显差异,而在108d和122d转基因小鼠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和RT-PCR分析显示,与同窝野生型小鼠比较,脊髓内ATG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95d无明显变化,但在108d和122d时,转基因小鼠脊髓内ATG5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同窝野生型小鼠.结论ATG5在ALS转基因鼠脊髓中表达降低,提示ATG5表达异常与ALS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降解系统的紊乱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致病机制之一。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就是一类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本研究旨在探索我们新报道的ALS相关基因CREST是否会影响蛋白质降解系统。我们构建了人源CREST的表达质粒或鼠源CREST shRNA的质粒,并将其转染到293细胞或从胚胎期C57BL/6小鼠分离培养的原代皮层神经元中,以此制备实验样品。使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分析了CREST对蛋白质降解系统的影响,包括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和自噬流。利用UPS的GFP指示剂,发现过表达CREST会导致293细胞中GFP阳性信号显著降低。但CREST的过表达却不影响293细胞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中的自噬流。然而,无论在是否使用影响自噬流药物的情况下,降低CREST的蛋白水平都能抑制培养神经元中LC3-Ⅰ向LC3-Ⅱ的转化(P0.05)。不仅如此,LC3-Ⅱ与Ⅰ的比值在表达CREST的ALS相关突变(CREST-Q388X)的皮层神经元中显著上升(P0.05)。上述结果表明,CREST可能在蛋白质降解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促进UPS以及维持自噬的正常功能,而在自噬调控中获得新功能的CREST-Q388X突变也将涉及一些新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陈松叶  杜建兴 《蛇志》2002,14(1):12-12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3 7岁。因左下肢乏力震颤 6个月 ,右下肢震颤 2 0多天入院。患者 6个月前开始无诱因出现左下肢乏力 ,伴该肢体不自主震颤 ,逐渐加重 ,穿鞋困难 ,行走时步态不稳 ,伴有腰胀感 ,睡眠时震颤消失。 2 0多天前开始右下肢亦出现震颤现象 ,但较左侧轻 ,且无明显乏力。病后肢体无麻木疼痛 ,亦无头痛、畏寒发热现象。入院查体 :体温 3 6 .5℃ ,血压 1 4.7/9.3 3 k Pa,神志清楚 ,表情自然 ,痉挛性步态 ,自动体位。两眼无斜视 ,两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灵敏。口角不偏。可鼓腮 ,吹口哨。颈似稍硬 ,脊柱四肢无畸形 ,四肢肌肉…  相似文献   

15.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累及上下云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ALS上下运动神经元存在兴奋性异常,在不同阶段,这种兴奋性异常有所不同,本文对上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在细胞水平离子通道的变化以及ALS患者临床电生理所见的兴奋性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李巍 《遗传》2008,30(5):542
问:我在网络上看到称为“渐冻人”的患者,据说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也患有此病,症状很严重。我想请问这种病是不是遗传而来的?目前有没有根治的办法? 答:“渐冻人”是指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患者。ALS又称卢迦雷氏病(Lou Gehrig’s disease),一般中年起病,主要表现为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表现为受累部位肌肉萎缩。通常以手肌无力、萎缩(爪形手)为首发症状,逐步蔓延到对侧和身体其它部位。  相似文献   

17.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系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神经元功能紊乱、进行性瘫痪和死亡。尽管已经使用了一些方法治疗ALS,但是很少成功。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再生细胞治疗的有效工具,很容易从健康捐赠者和患者组织中获得,并且不存在伦理学争议。MSC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并具有免疫调节、组织修复、释放营养因子、分泌外泌体和有效的归巢等潜能,能够成为克服治疗难题的有前途的工具。本文将就MSCs在ALS患者中的治疗潜能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常状态下骨骼肌中有一定量脂滴存在,在骨骼肌急性损伤、肌营养不良症、肌萎缩、肥胖和糖尿病等病理状态下,骨骼肌中脂肪沉积增多,并在上述疾病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骨骼肌中脂肪沉积发生和发展的具体调节机制尚不够清楚,阐明骨骼肌中脂肪沉积的关键信号途径和调控因子,发掘改善骨骼肌脂肪沉积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不仅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上述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还有望为治疗这些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骨骼肌中脂肪沉积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和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H_2O_2诱导氧化应激损伤条件下,雷公藤红素对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细胞模型SOD1~(G93A)NSC34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用不同剂量H_2O_2、雷公藤红素处理表达人突变SOD1~(G93A)基因的NSC34细胞24 h后,CCK-8试剂检测细胞存活率;丙二醛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丙二醛水平;real-time PCR检测细胞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lutamate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 subunit,GCLC)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内MEK/ERK和PI3K/Akt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结果显示,50 nmol/L雷公藤红素预处理可提高H_2O_2(10μmol/L)损伤后SOD1~(G93A)NSC34细胞的生存率,并使细胞内MDA生成减少,逆转H_2O_2诱导的SOD1~(G93A)NSC34细胞内谷胱甘肽合成相关酶GCLC和GST mRNA表达下调。雷公藤红素处理0.5 h、1 h分别激活SOD1~(G93A)NSC34细胞内ME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达峰值,且MEK抑制剂PD98059和Akt抑制剂MK2206可阻断雷公藤红素对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效应。PD98059、MK2206预处理30 min均抑制雷公藤红素引起的SOD1~(G93A)NSC34细胞内GCLC和GST上调。以上研究结果提示,雷公藤红素对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细胞模型SOD1~(G93A)NSC34细胞有抗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该神经保护作用与雷公藤红素调节SOD1~(G93A)NSC34细胞内谷胱甘肽合成相关酶类生成有关,细胞内ME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此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H2O2诱导氧化应激损伤条件下,雷公藤红素对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细胞模型SOD1G93ANSC34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用不同剂量H2O2、雷公藤红素处理表达人突变SOD1G93A基因的NSC34细胞24h后,CCK-8试剂检测细胞存活率;丙二醛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丙二醛水平;real-time PCR检测细胞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lutamate-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 subunit, GCLC)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内MEK/ERK和PI3K/Akt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结果显示,50 nmol/L雷公藤红素预处理可提高H2O2 (10 μmol/L)损伤后SOD1G93ANSC34细胞的生存率,并使细胞内MDA生成减少,逆转H2O2诱导的SOD1G93ANSC34细胞内谷胱甘肽合成相关酶GCLC和GST mRNA表达下调。雷公藤红素处理0.5 h、1 h分别激活SOD1G93ANSC34细胞内ME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达峰值,且MEK抑制剂PD98059和Akt抑制剂MK2206可阻断雷公藤红素对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效应。PD98059、MK2206预处理30 min均抑制雷公藤红素引起的SOD1G93ANSC34细胞内GCLC和GST上调。以上研究结果提示,雷公藤红素对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细胞模型SOD1G93ANSC34细胞有抗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该神经保护作用与雷公藤红素调节SOD1G93ANSC34细胞内谷胱甘肽合成相关酶类生成有关,细胞内ME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此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