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鸨的巢位选择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20 0 0年和 2 0 0 1年的 4~ 7月连续两年 ,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部草原上采用野外直接观测和样方法对繁殖期大鸨 (Otistarda)的巢位选择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鸨是一种营地面松散型群巢的大型鸟类 ,最近巢间距为 9m .大鸨在繁殖期对巢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首先表现在景观尺度上的选择 ,大鸨巢多筑在海拔 190~ 2 30m的草原岗坡的坡腰上 ,以偏南向的朝阳缓坡的坡腰上为多 ,最大坡度不超过 8° ,而且巢均筑在距车道不远的地方 ;其次表现在植被结构上的选择 ,大鸨倾向于选择枯草较厚、植被密度较高且多数植物高度在 15~ 35cm的地方营巢 ,但植被密度过高处却并不选择 .  相似文献   

2.
芜湖市及附近地区三种鹭鸟巢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对芜湖市及附近地区4个营巢地的3种主要营巢鹭鸟--白鹭(Egretta garzetta)、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和池鹭(Ardeola bacchus)的巢址特征进行了抽样调查,选取了11个巢址变量,即营巢树种、巢高、巢树高、巢上方郁闭度、巢周围1m半径内植被郁闭度、巢树胸径、巢离树干距离、巢下最大支撑枝直径、巢离巢区边缘的距离、坡位、巢位海拔,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3种鹭乌的巢址特征.结果表明,巢位因子、巢树因子、保护因子、坡位因子等4个主成分描述了3种鹭鸟的巢址特征,其贡献率分别为25.51%、24.42%、13.19%和12.32%.影响鹭鸟巢址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微栖息地适合度和巢捕食压力.  相似文献   

3.
2000年和2001年的4~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部的草原地带,采用样方法研究了火烧地和非火烧地上繁殖期大鸨的觅食地选择.结果表明,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大鸨觅食地的植株高度均为13cm左右,最高高度不超过30cm,植被结构上具有共性;植物种类丰盛密集,盖度较大,喜食的植物和昆虫丰富.但在喜食食物选择上,火烧对大鸨有一定影响.在非火烧地,大鸨多关注动物性食物的丰盛;而在火烧地则关注植物性食物的丰盛.  相似文献   

4.
大鸨繁殖期觅食地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0年和2001年的4~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部的草原地带,采用样方法研究了火烧地和非火烧地上繁殖期大鸨的觅食地选择.结果表明,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大鸨觅食地的植株高度均为13cm左右,最高高度不超过30cm,植被结构上具有共性;植物种类丰盛密集,盖度较大,喜食的植物和昆虫丰富.但在喜食食物选择上,火烧对大鸨有一定影响.在非火烧地,大鸨多关注动物性食物的丰盛;而在火烧地则关注植物性食物的丰盛.  相似文献   

5.
大鸨求偶场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冬梅  赵匠  高玮  王海涛  程瑾瑞 《生态学报》2004,24(11):2597-2601
20 0 0年和 2 0 0 1年的 4~ 7月 ,在吉林省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草原地带 ,采用观察法及样方法对大鸨 (Otis tardadybowskii)的求偶炫耀行为及求偶场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大鸨具有集群炫耀的特点 ,雄鸨一天之中有两个求偶炫耀高峰期 ,上午为 7:0 0~ 9:0 0 ,下午为 16 :0 0~ 17:30 ,下午的炫耀强度较早晨略弱。求偶场选择在坡度平缓、视野开阔的草原岗坡的下坡腰和坡底 ,而且是在土质松软、土壤颗粒较细的地方。草原火烧对其求偶场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在火烧地 ,高度为 2 0~ 30 cm植物所占比例、植物种类数、植被盖度、植物均高和线叶菊密度是主要因子 ;在非火烧地 ,枯草比例和枯草厚度是重要因子 ;综合来看 ,在植被结构上 ,其求偶场主要选择在植物种类丰富、植株相对较高及裸地比例和地面枯草厚度较小处  相似文献   

6.
栗斑腹鹀的栖息地和巢址选择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高玮  王海涛  孙丹婷 《生态学报》2003,23(4):665-672
于1999到2001年5月至7月连续3a在吉林省镇赉县大岗林场,采用样地法和样方法,对栗斑腹鹀的栖息地选择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鸟的繁殖是在草甸草原+杏树环境下进行的,对栖息地样方和对照样方的对比分析得出,杏树最大高度、50 m半径圆内杏树数量、贝加尔针茅数量、大油芒数量、植物盖度、火绒草平均高度、贝加尔针茅最大高度、兴安胡枝子平均高度8个因子是影响其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通过对46个巢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栗斑腹鹀把巢建在贝加尔针茅下面,巢出入口方向多为东南45°和西南45°.对46巢的27个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植物盖度、火绒草高度、鸢尾数量、巢出入口方向、10 m内杏树数量、30 m内杏树数量、裸地面积这6个因子是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对46巢26个巢址和非巢址因子进行判别分析,植物盖度、大油芒、乳浆大戟高度、石竹数量、线叶菊高度和30m内杏树数量等6个因子,为巢位选择的主要因子 .两种分析结果基本相似.总之,栗斑腹鹀喜欢在植被盖度大、杏树相对多、贝加尔针茅和大油芒的密度大、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内营巢.  相似文献   

7.
黄腹角雉的巢址选择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1991 ̄1993年,在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对黄腹角雉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工作共发现黄腹角雉巢15个,其中80%位于人工柳杉林中,营果树以柳杉为主,占73.3%。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黄腹角雉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有4种,依次为:营巢树因素(包括营巢树的高度、胸径、巢位高度和巢上方的植被盖度)、地形因素(包括坡向和坡度)、海拔因素和位置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疆北部白冠攀雀的巢与巢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7月,在新疆北部对白冠攀雀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白冠攀雀的营巢习性特殊,巢呈囊袋状,结构甚为精致。对于白冠攀雀巢的研究,采用总面积调查法,进行地毯式的搜寻,并结合标图法对其进行标记,绘制分布图。研究结果共发现巢125个,营巢位于于临近湖泊、河流等水域附近的柳树、杨树、桦树等阔叶树上。营巢树种以柳树为主,占68.80%。巢的高度平均为(5.3±2.5)m,营巢于乔木的中下部(约1/3处),约70%的巢离河边不足30 m。对于巢址选择的研究,将原始记录中与巢址选择有关的特征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表明,影响白冠攀雀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有4种,依次为:郁闭度因素(包括营巢树胸径、巢上郁闭度)、营巢树种因素(包括营巢树种、树高、巢位高度和乔木种类)、方位因素(包括距河边距离和巢向)、食物与巢材因素。  相似文献   

9.
巢址选择对保证鸟类生存和繁殖成功、降低被捕食率和种间竞争至关重要。2016—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选取3个研究区域对同域分布的斑文鸟Lonchura punctulata和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进行调查。在记录的15个巢址特征因子中,14个数值型因子用于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找出影响文鸟巢址选择的关键因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种文鸟在巢址特征因子选择上的差异性;置换检验(Permutation test)用于检验2种文鸟对营巢树种选择偏好的差异性。研究发现,2种文鸟的巢址分布模式在3个研究区域中的差异很大。异种鸟巢间最小间距、营巢树胸径、营巢树与水源最近距离以及巢位高度都是影响巢址选择的关键因子。与白腰文鸟相比,斑文鸟通常选择在胸径更小、位置更高、距离异种鸟巢更远、距离水源更近的地方营巢。斑文鸟多选择枝条紧密的树,而白腰文鸟多选择枝干带刺的树营巢,这可能是二者不同的对抗捕食者的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玮  王海涛  孙丹婷 《生态学报》2003,23(4):665-672
于 1 999到 2 0 0 1年 5月至 7月连续 3a在吉林省镇赉县大岗林场 ,采用样地法和样方法 ,对栗斑腹的栖息地选择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此鸟的繁殖是在草甸草原 杏树环境下进行的 ,对栖息地样方和对照样方的对比分析得出 ,杏树最大高度、5 0 m半径圆内杏树数量、贝加尔针茅数量、大油芒数量、植物盖度、火绒草平均高度、贝加尔针茅最大高度、兴安胡枝子平均高度 8个因子是影响其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通过对 46个巢的研究发现 ,大多数栗斑腹把巢建在贝加尔针茅下面 ,巢出入口方向多为东南 45°和西南 45°。对 46巢的 2 7个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结果发现植物盖度、火绒草高度、鸢尾数量、巢出入口方向、1 0 m内杏树数量、30 m内杏树数量、裸地面积这 6个因子是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对 46巢 2 6个巢址和非巢址因子进行判别分析 ,植物盖度、大油芒、乳浆大戟高度、石竹数量、线叶菊高度和 30 m内杏树数量等 6个因子 ,为巢位选择的主要因子。两种分析结果基本相似。总之 ,栗斑腹喜欢在植被盖度大、杏树相对多、贝加尔针茅和大油芒的密度大、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内营巢。  相似文献   

11.
北京高校喜鹊巢址选择的主要生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侠斌  何静  张薇 《四川动物》2006,25(4):855-857,861
根据从2003~2005年每年一次关于北京近20所高校校园喜鹊(Pica pica sericea)巢址的分布情况的调查,对影响高校校园喜鹊巢址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营巢树因素(营巢树的高度、胸径、巢位高度、巢上方的植被盖度)和环境因素(嘈杂度和食物的丰富程度)都会影响喜鹊对巢址的选择。研究结果对如何进行校园绿地的规划以及鸟类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闫永峰  刘迺发 《生态学报》2009,29(8):4278-4284
2004和2005年的4~7月,采用样方法和直接观察法,对甘肃省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喜马拉雅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量36个巢址.研究表明,喜马拉雅雪鸡的巢主要分布于2601~3000 m之间,多在高山岩石草地和裸露岩石区、突出大石下和灌木下或草丛中、中坡及中坡以上的坡位、坡度26°~40°之间的阳坡和半阳坡上营巢.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可分为捕食因子和食物因子两类,其主要因子依次为灌丛高度、距悬崖的距离、草本盖度、灌丛密度和物种丰富度;作为捕食因子与食物因子权衡的结果,其巢址选择有利于喜马拉雅雪鸡的野外生存.此外,悬崖环境(距悬崖的距离和500m内的悬崖数)在巢址选择中起到重要作用,这可能与雪鸡的避敌方式及飞翔能力较差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白枕鹤Grusvipio的巢址选择特征,2007~2009年的4~5月,在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法、样方调查法、因子调查法和因子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等,对白枕鹤的营巢生境类型和营巢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白枕鹤对营巢生境类型的要求比较单一,仅选择芦苇沼泽;巢址生境特征具有明显的偏好,即(1)距干扰区的距离多在1.5km以上(86.36%),(2)巢周的水深多小于16cm(95.45%),(3)巢周明水面面积多小于200m2(90.90%),(4)巢距火烧地的距离以1.0~2.5km居多(63.64%),(5)剩余苇丛面积多小于200m2(86.37%)、距剩余苇丛距离多大于30m(81.82%)、剩余苇丛密度多小于500株/m2(77.27%)、剩余苇丛高度以大于1.5m的居多(72.73%)。进一步分析表明,白枕鹤对营巢生境特征的要求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火烧地、剩余苇丛、干扰区和水是其营巢的主要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洪海  王明  陈磊  刘松涛  窦华山  高东泉 《生态学报》2013,33(10):3233-3240
2010年和2011年3月-6月,对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保护区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Buteo hemilasius)的巢穴结构和巢址选择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法定位了13个大鵟巢址,并对巢址样方的20个生态因子进行测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大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测量显示,大鵟巢穴的基本结构特征为:外径(94.7+4.2) cm;巢高度(46.1±2.7) cm;内径(24.8±1.5)cm;巢深(14.0±+0.9)cm.生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的巢集中分布在湖岸或水塘附近的悬崖,营巢点坡度为15°-45°之间的阳坡或半阳坡;隐蔽度高于20%;草本密度大于5株/m2;植被均高大于30cm;巢距悬崖上部距离2-5m;距水源l00m以内;距居民点距离大于lkm;距草原道路的距离大于0.5km;而对于物种丰富度没有特殊要求.主成分分析显示,影响大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有3个,依次为:隐蔽性因子(主要包括巢址区域的植物特征和地形特征)、干扰因子和食物因子.各主成分中,相对系数绝对值最高的变量依次是:植被盖度、距居民点距离、巢的高度和距草原道路距离.  相似文献   

15.
2014年3—8月,采用样方法对分布于河南省郑州市郊区的4处崖沙燕(Riparia riparia Linnaeus 1758)营巢地的13个生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测定了巢址样方和对照样方各160组数据,并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这些数据的显著水平进行了检验;最后采用逐步判别分析(stepwise discriminate analysis)方法确定影响崖沙燕巢址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并建立了标准化的典则判别函数。结果表明,1)崖沙燕洞巢的洞口横径(8.46±0.79)cm,纵径(8.30±0.79)cm,巢洞深(87.80±11.97)cm,巢室长径(11.25±1.33)cm,短径(10.43±1.33)cm,巢室高(9.99±1.33)cm;2)巢址样方与对照样方在植被均高、植被密度、坡位、坡度、崖高、崖长、崖龄及干扰度等8个方面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崖沙燕偏好选择的洞巢周围植被较高(97.24±8.42)cm,植被密度较大(64.34±7.15)株/m~2,坡度较大(83.78±0.35)°、上坡位(1.41±0.04)、崖较高处(7.54±0.13)m、崖壁较长(51.18±3.54)m、崖龄较短(2.41±0.05)月及人类干扰较低(1.94±0.06);3)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崖沙燕营巢地选择的主要生境因子是坡位、崖龄和干扰度,标准化的典则判别函数为y=0.753×坡位+0.681×崖龄+0.288×干扰度。建议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针对崖沙燕的巢址选择特性建立合理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汪青雄  肖红  杨超 《生态学杂志》2012,31(4):949-953
2009—2011年4—7月在陕西红碱淖对同域分布的遗鸥和棕头鸥巢参数特征、巢群空间分布和巢址生境选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巢外径、巢深、巢高等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与营巢生境和巢址空间分布上有关;从巢群空间分布上来看,两者均选择于湖心岛上营巢繁殖,巢群呈斑块状分布,但彼此没有混巢现象,有时甚至通过压缩种间巢间距来达到共存,由于遗鸥繁殖群体数量占优势,遗鸥总是占据最佳的巢域,棕头鸥巢群通常被排挤至湖心岛边缘部分;在巢址生境选择上,植被类型、植被高度、植被盖度、巢离水面高度和巢距最近水边距离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两者巢址生境选择上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使得巢址生境选择上存在生态位差异,促成了遗鸥和棕头鸥能在同一湖心岛上营巢繁殖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赤腹松鼠Callosciueus erythraeus在四川省洪雅县已经成为第一大森林害鼠.为了揭示赤腹松鼠巢址选择特征并为控制该物种的危害服务,2008年3~8月采取样线法对洪雅县赤腹松鼠的巢址选择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发现81棵巢树,对其巢位参数的统计显示,赤腹松鼠可在11种阔叶树和3种针叶树上营巢,对柏木Cpuressus funebris和楠木Phoebe zhennan有明显选择性,分别为营巢树数量的34.6%和33.3%.营巢树平均高度为18.6 m±0.6 m,巢距地面平均高度为16.2 m±0.5 m,巢位置一般靠近树的顶端,多朝东、南和东南方向,76.5%的巢位于树干与树枝的交界处.对无重复取样的巢址样方(n=65)和对照样方(n=65)中15个生境因子的对比分析表明,赤腹松鼠倾向在乔木平均高度较高、林下灌木盖度相对较高、坡度较大的生境中营巢.  相似文献   

18.
暗腹雪鸡的繁殖及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常城  刘乃发 《动物学报》1993,39(1):107-108
暗腹雪鸡 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 属国家保护动物,郑作新等(1978)、沈孝宙等(1963)对其生态仅有零星报道。1984年4月至 1989年 5月,我们在甘肃东大山(39°00′—39°04′N;100°45′—100°51′E.)、冷龙岭(39°34′—38°14′N;101°49′—102°22′E.)和野马山(39°40′—39°50′N;95°15′—95°45′E.)对暗腹雪鸡青海亚种 T.h.koslowi 的繁殖和食性进行了研究。 一、暗腹雪鸡繁殖期的生态分布 在东大山,暗腹雪鸡繁殖期主要分布于海拔 2 400—3 200m的亚高山草甸、山地草原和荒漠草原。其中,山地草原是营巢区,余为觅食区。冷龙岭植被与东大山相似,暗腹雪鸡的生态分布也类似。野马山植被单调,暗腹雪鸡仅分布于山地草原。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草原繁殖鸟类群聚组成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颜重威  邢莲莲  杨贵生 《生态学报》2000,20(6):992-1001
利用 5月份温带草原鸟类繁殖期 ,在荒漠草原、草原、湿地、沙地和山地等植被 ,选取 1 1个面积 1 0 0 hm2 ( 50 0 m×2 0 0 0 m)同样大小的样区 ,由 3人各隔 1 50 m作平行的穿越线调查 ,并记录所见鸟类的种类与数量。同时 ,也在每一样区任取面积 1 m2 之植被样方 ,记载样方内植物的种类、垂直高度、覆盖度和植物鲜重。调查结果显示草原繁殖鸟类的种类不多 ,在无树的荒漠草原植被是 4~ 6种 ,草原植被在 5~ 8种之间 ,湿地植被 1 5种 ;在有树的沙地植被是 9~ 1 2种 ,山地植被 6种。鸟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不大 ,由大而小依序是沙地植被、湿地植被、山地植被、草原植被、荒漠草原植被 ;密度也不高 ,由大而小依序是无树草原的湿地植被、草原植被、荒漠草原植被 ,而后是有树草原的沙地植被、山地植被。鸟类食性分布方面 ,荒漠草原和草原植被以食杂性鸟类为优势 ;湿地植被以食虫性鸟类为多 ;沙地植被以食杂与食肉性鸟类为胜 ;山地植被以食虫和食杂性鸟类较多 ,并增加一些食肉性鸟类。  相似文献   

20.
腾格里沙漠人工植被区掘穴蚁(Formica cunicularia)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掘穴蚁(Formica cunieularia)营筑丘活动,并通过营巢活动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是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营巢的优势蚁类。在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区调查了掘穴蚁对不同固沙年代和不同地形人工固沙区土壤的影响;研究了掘穴蚁的营巢活动对土壤水分、理化性质和种子库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固沙年代的延长,掘穴蚁的筑丘活动加强;掘穴蚁筑丘活动对地形的选择顺序依次分别为:丘间低地〉迎风坡〉丘顶〉背风坡;与邻近土壤相比,蚁丘的土壤含水量升高,土壤容重(0~10cm深)、有机质、电导率、全氮、全磷、全钾、可溶性氮、可溶性磷和可溶性钾在蚁丘富集;土壤容重(10~20cm深)和pH值下降;蚁丘对土壤种子库有明显影响(p〈0.01),种子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取样点间的大小顺序为:苔藓结皮上的蚁丘〉苔藓结皮〉地衣结皮上的蚁丘〉地衣结皮。 在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区,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土壤环境的提高,导致掘穴蚁大量定居,它的筑巢对土壤具有反馈作用,这种反馈作用导致土壤异质性增强,改善了土壤环境的状况,加速了土壤和植被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