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棉铃虫卵和龟纹瓢虫,中华草蛉分布格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调查,研究了棉铃虫卵和龟纹瓢虫、中华草蛉空间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棉铃虫卵和龟纹瓢虫、中华草蛉在棉株垂直各层上的数量间相关系数6 月分别为0 .5696 、0 .8620 ,7 月为0 .8300 、0 .9282 ,8 月为0 .9083 、0 .8201 ,除6 月龟纹瓢虫外,其余皆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垂直格局上棉铃虫卵和龟纹瓢虫扩散系数和久野指数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 .8211 、0 .7791 ,皆达极显著水平;水平格局上棉铃虫卵和中华草蛉扩散系数和久野指数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 .7925 、0 .5228 ,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室内研究了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Tjeder、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对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3种天敌成虫和幼虫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异色瓢虫、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成虫和幼虫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量差异显著,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417,263,156头和625,238,108头。3种天敌对烟粉虱若虫的寻找效应随着天敌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干扰作用逐渐增强,其寻找效应表现为龟纹瓢虫(0.5656)>异色瓢虫(0.4371)>中华草蛉(0.4029),对烟粉虱的控制能力表现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中华草蛉。  相似文献   

3.
瓢虫和草蛉对小麦挥发物组分的行为及电生理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 EAG)和嗅觉测定技术,比较分析了4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和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对麦蚜取食诱导小麦挥发物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揭示了瓢虫及草蛉类天敌昆虫的嗅觉反应特点。4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对麦蚜取食诱导挥发物都有较高的EAG反应值,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对6-甲基-5_庚烯-2-酮、6-甲基-5-庚烯-2-醇的反应值较大;中华通草蛉和大草蛉对6-甲基-5-庚烯-2-醇和水杨酸甲酯的反应值较大,七星瓢虫对6-甲基-5-庚烯-2-醇的反应值最大,为0.96±0.18 mV;4种天敌昆虫对苯甲醛的EAG反应值较低,对反-2-己烯醛无反应。“Y”型管嗅觉测定结果表明,4种天敌昆虫对2-莰烯、6-甲基-5-庚烯-2-酮、6-甲基-5-庚烯-2-醇和水杨酸甲酯具有正趋性。说明4种多食性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对麦蚜取食诱导挥发物各组分的嗅觉与行为反应各具特点;寄主麦蚜生境中的嗅觉线索在这4种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寄主定位和生境选择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棉蚜及龟纹瓢虫空间格局的地学统计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3,他引:9  
应用地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棉蚜及龟纹瓢虫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生。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棉蚜种群的关变异函数曲线皆为球型,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变程在8.21 ̄10.81m之间;龟纹瓢虫种群的拟合半变异函数曲线也表现为球型,呈聚集空间格局,空间变程在8.01 ̄14.25m之间,并与棉蚜种群在数量和空间上有较强的追随关系,说明龟纹瓢虫种群是棉蚜种群的优势种天敌。  相似文献   

5.
七星瓢虫、大草蛉对桃粉蚜捕食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测定,七星瓢虫成虫、4龄幼虫和大草蛉3龄幼虫对桃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式,两种天敌对桃粉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通草蛉卵、幼虫和成虫在麦田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中华通草蛉卵、幼虫和成虫在麦田的分布型,均属聚集分布,分析提出适宜的取样调查方法,即双对象线或棋盘式10点,每点调查1m^2麦株。  相似文献   

7.
亓东明  郑发科 《四川动物》2007,26(3):632-634
通过以洋槐蚜Aphis robiniae Macchiati为食物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进行室内饲养和观察,记述了龟纹瓢虫幼虫的孵化、蜕皮行为,成虫的羽化、捕食、交配、产卵行为,并对幼虫成虫的自残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幼虫孵化、蜕皮,成虫羽化后均有取食自己蜕皮时产生的残皮的行为;龟纹瓢虫成虫捕食行为分为搜寻、捕捉、清洁、静止排泄4个步骤;交配一般由雄虫发起,雌虫背负成虫进行交配。龟纹瓢虫每产一粒卵平均耗时3.75秒,两粒卵之间产卵时间间隔约31.75秒,每次产卵量平均12枚;龟纹瓢虫存在自残行为,成虫在食物不足时会取食幼虫和虫卵,高龄幼虫在饥饿的状态下也取食低龄幼虫和卵,且同龄幼虫之间也会出现相互咬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叶色草蛉和丽草蛉的雄性生殖系统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天业  牟吉元 《昆虫知识》1995,32(4):240-241
  相似文献   

9.
龟纹瓢虫成虫对麦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炳旺  邹运算 《昆虫知识》1990,27(5):277-279
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观察表明,龟纹瓢虫对麦蚜的追随关系紧密,其对麦蚜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的Ⅱ型反应。捕食若蚜的圆盘方程为Na=0.9929N/1+0.0127N,捕食成蚜的圆盘方程为Na=1.2243N/1+0.0571N,一昼夜对若蚜和成蚜的捕食量上限分别为78头和22头。  相似文献   

10.
龟纹瓢虫幼虫的食物搜索行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邹运鼎  徐光财 《昆虫学报》1991,34(4):391-398
本试验采用Nakamuta(1982)装置研究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幼虫的食饵搜索行为,结果表明:1.五种刺激均能激发搜索行为由广域型转换为地域集中型;2.摄食时间与GUT呈正相关;3.摄食的最后一个食饵大小决定GUT的长短;4.摄食后0—15秒的搜索速度小、弯曲角度大.  相似文献   

11.
Bt毒蛋白在转Bt基因棉中的表达及其在害虫-天敌间的转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常规棉泗棉3号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生测法(ELISA)和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转Bt基因棉新棉33B和GK-12不同组织器官中Cry1Ac或Cry1Ab毒蛋白的表达及其向靶标害虫(棉铃虫)、非靶标害虫(棉蚜)以及天敌(龟纹瓢虫)的传递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棉33B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较高,为79.7~1 390.0 ng/g鲜重,GK-012较低为165~2640 ng/g鲜重。在花盛期,新棉33B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依次为:柱头、花 >子房、花瓣>群尖;而5~7叶期的初展嫩叶、现蕾初期的幼蕾及花铃期的幼铃表达量相当,而且与花盛期群尖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区别。同样处于花盛期的GK-12,其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依次为:花药>柱头>花瓣>群尖>子房;而5~7叶期的初展嫩叶、现蕾初期的幼蕾及花铃期的幼铃表达量相当,而且与花盛期群尖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常规对照棉的幼铃、花药、柱头以及子房中痕量Bt毒蛋白的存在可能与传粉昆虫等的活动有关。在转Bt基因棉田采集的棉蚜和棉铃虫老龄幼虫,其体内均可检测到Bt毒蛋白;在新棉33B棉田采集的龟纹瓢虫幼虫和成虫体内也可检测出Bt毒素。当以Bt棉田的棉蚜饲喂龟纹瓢虫时,龟纹瓢虫的生长发育、存活以及繁殖等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幼虫加单氧酶活性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邱星辉  冷欣夫 《生态学报》2000,20(2):299-303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6龄幼虫不同组织的加单氧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酶主要分由于外来物质的入口部位,以中肠和脂肪体的活性较高,在前肠、后肠和马氏管等组织中有相对较低的活性,而在体壁和精巢中未检测到O- 甲基作用。体壁表现一定的艾氏剂环氧化作用,但其活性不及中肠的10%,内源性制剂被证明并非体壁低加单氧酶活性的主要原因。不同组织生物量的差异及其动态  相似文献   

13.
烟田龟纹瓢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8块烟田的龟纹飘虫空间分布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虫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均属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主要是由环境因素所致,抽样方式以棋盘式抽样代表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卵在不同生育期玉米上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在江苏丰县系统调查了棉铃虫卵在不同生育期玉米上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表明棉铃虫在抽雄扬花期以前的玉米上产卵 ,2代期间叶片正面占总卵量的 93 5% ,茎杆上占 6 5% ,3代期间叶片正面占 89 5% ,茎杆上占 1 0 5% ;抽雄扬花期主要产在雄穗和新鲜的雌蕊花丝上 ,分别占 59 1 %和2 6 9% ,叶片正面和茎杆上分别只占 1 1 1 %和 2 9%。抽雄扬花后有 97 5%的卵产在雌蕊花丝上 ,叶片和茎杆上为 0 5%和 2 0 %。第 3代棉铃虫卵期 ,抽雄扬花期的玉米对卵的分流作用约为抽雄扬花前玉米的 3倍 ,抽雄扬花后的玉米对卵的分流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脑在控制滞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方海  龚和  钦俊德 《昆虫学报》2002,45(3):416-418
脑摘除试验表明: 棉铃虫蛹的初期发育(化蛹后12 h 内)受脑的控制;化蛹12 h后的滞育蛹发育与脑无关。注射活性脑的匀浆液可阻止部分注定滞育的预蛹和化蛹后1~2天的蛹进入滞育状态,说明滞育的个体很有可能从预蛹期开始其脑的活性就已降低。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与棉花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立华  程遐年 《昆虫知识》2001,38(6):401-405
本文从昆虫对远距离寄主植物或者生境的定向 ,到达寄主植物后对取食或产卵部位的识别和选择 ,以及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及寄主植物抗虫性等 3个方面对棉铃虫与棉花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综述 ,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昆虫中,雄虫先于雌虫羽化,称为雄虫先熟现象,而雌虫先于雄虫羽化,称为雌虫先熟现象。前者最为普遍,后者报道较少。本试验在20、22和25℃下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ilbner)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雌雄间发育历期有着显著的差异,各个温度下雌虫均比雄虫先羽化,表明棉铃虫属于雌性先熟种类,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雌虫的蛹期较短所致。幼虫发育历期与蛹重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中华通草蛉复眼光感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视网膜电位(Electroretinogram,ERG)技术,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ar成虫复眼在暗适应过程中对单色光和白光刺激的光感受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在340~605 nm光谱范围内该草蛉的光反应表现3个峰,其中最高峰位于562 nm,次峰在524 nm,第3峰在460 nm;(2)一定光强度(LogI=4.5~0)范围内,其复眼ERG值随光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呈近线性增长式样;(3)暗适应时间影响其复眼的ERG值大小,在暗适应100 min时其ERG值达到稳定;(4)中华通草蛉复眼ERG的波形由4个部分组成:开光反应、正相电位、持续负电位和闭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