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寻找客观标记物是精神医学研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近期融合了循证医学的神经电生理研究为此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研究成果,然而现有的研究结果仍然存在较多争议,难以取得一致共识.本文全面总结和归纳了结合以元分析(meta-analysis)为代表的循证医学方法和以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为代表的神经电生理技术的精神障碍相关脑电研究成果,将事件相关电位划分为早期和晚期成分,并结合定量EEG分析,从感知加工、认知控制、情绪反应和社会认知等不同认知过程出发,系统分析和评述了精神障碍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神经认知功能异常情况.我们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从早期到晚期的各种感知、情感和社会认知方面的缺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存在从早期到晚期的认知控制缺陷,焦虑和强迫障碍患者则存在早期的认知控制缺陷,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则存在早期的感知加工和社会认知缺陷.此外,反映注意资源分配和认知加工速度的P300异常特征跨越了多个诊断类型,这表明该脑电成分可能反映了精神障碍的一般性认知缺陷.未来研究可利用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库探寻精神疾病的神经电生理客观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眼睛注视、头朝向和生物运动方向等社会性线索,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交互极为重要.由于社会性线索和外周线索都具有反射性注意定向这一特点,社会性注意往往也被认为属于外源性注意.但是,外源性注意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社会性注意现象.因此,两者是否具有相同的加工机制,尚存在争论.方法 本研究使用空间线索范式,系统考察了线索有效...  相似文献   

3.
眼睛注视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语言社会线索,不仅可以传达他人丰富的注意方向信息,并且能够诱发独特的社会性注意行为. 近年来,研究者利用改编的社会性注意任务发现,眼睛注视线索还可以进一步影响我们对各种不同种类物体(用具、符号、面孔等)的感知觉加工,以及主观评价、记忆等其他高级认知加工过程. 眼睛注视线索对物体加工的这种影响受到诸多因素的调节,如面孔属性、数量以及注视模式等. 特别地,眼睛注视线索对物体加工的这一调制作用能够在无意识水平发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此外,针对这一调制作用背后机制的研究暗示心理理论和观点采择可能参与其中,但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眼睛注视对物体加工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互动的方式以及人类与环境的交互过程,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注意对人类的社会交往甚至是生存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者利用心理物理学实验范式(中央线索范式的变式)结合脑功能成像技术(ERP、f MRI、MEG等)以及神经心理学方法(脑损伤病人),系统探究了社会性注意在认知神经机制方面的特异性.社会线索(眼睛注视、头部朝向、生物运动行走方向)均能诱发独特的反射性注意定向效应,并且该注意效应在行为和神经层面上区别于非社会线索(箭头)诱发的注意效应.然而也有研究者对此提出质疑,因此有关社会性注意是否特异于非社会性注意仍然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社会性注意特异性认知神经机制的相关研究一方面能够为人类大脑中是否存在一个专门的"社会性注意探测器"提供证据,另一方面也为社会性注意在自闭症的早期诊断与干预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瞳孔大小作为反映个体心理状态的窗口在社会互动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除了非社会性信息(如刺激物理属性等因素)加工被发现影响瞳孔大小变化之外,越来越多的文献指出,瞳孔大小与个体社会信息加工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基于此,本文系统综述了社会性刺激(如面孔和生物运动)本身以及社会性刺激含有的情绪信息对于瞳孔大小的影响,总结出瞳孔大小变化不仅可以反映个体对社会信息的感知,同样可以体现个体对更为复杂的社会互动情境的加工。这种社会性信息加工相关的瞳孔大小变化主要涉及个体的情绪唤醒和社会性注意过程。此外,对于自闭症谱系患者这一在社会互动中存在障碍的特殊群体,有关研究发现其对社会性刺激存在异常的瞳孔反应模式。这一特异性为进一步采用瞳孔指标对自闭症进行早期诊断提供了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A型肉毒毒素(简称肉毒素)可引起可逆的局部肌肉麻痹,注射于特定面部肌肉可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还会干扰个体对情绪性材料(面部表情、语言文字和视频)中情绪信息的加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注射肉毒素会影响杏仁核的激活,影响奖赏系统的功能,以及其他大脑皮层的认知神经功能。面部反馈假说和社会反馈假说分别从个体与社会层面对肉毒素的作用加以解释:注射肉毒素使被注射者的肌肉反馈减少,弱化相应情绪的体验和加工;人际交往中,面部模仿使观察者的情绪体验与被注射者趋同,反过来同样影响被注射者的情绪体验。基于已有研究,本文提出面部反馈与社会反馈的整合模型对注射肉毒素影响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系统阐释。未来研究可拓展相关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关注肉毒素注射对不同层面和水平的情绪加工的影响,及其相应的认知神经机制,进一步明确面部反馈与社会反馈的相互作用,并且考察肉毒素用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性障碍,患儿常表现有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孤独症多起病于三岁之前,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1,患儿常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孤独症在美国的患病率约为9.1‰。据公认的假说"常见疾病-常见变异"推测,孤独症的风险等位基因和其他复杂疾病一样,在普通人群中将会变得很常见。由于该病起病早,难以进行早期识别,而且尚无特效药或方法可以彻底治愈这种病症,因而给社会及患儿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但关于儿童孤独症的双生子研究和家系研究都显示它是一个高度遗传性疾病,而且很多证据都表明孤独症是受多因素影响的遗传性疾病,近年来关于孤独症和拷贝数变异(CNVS)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将主要就儿童孤独症的拷贝数变异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对渐近信号的优先加工被称为渐近优先性,该效应普遍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视觉、听觉和跨感觉通道中.人类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负责加工渐近信号的脑区涉及一个大规模相互协作和沟通的分布式神经网络,包括颞上沟、颞顶叶连接处以及一些运动区.对多种动物的细胞水平研究也发现了对渐近信号选择性敏感的神经元和神经通路.威胁论、注意捕获理论和自动加工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渐近优先性产生的原因.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考察刺激的社会、情绪等属性对渐近优先性的影响,探索多通道渐近渐远信息的整合和注意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9.
对渐近信号的优先加工被称为渐近优先性,该效应普遍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视觉、听觉和跨感觉通道中.人类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负责加工渐近信号的脑区涉及一个大规模相互协作和沟通的分布式神经网络,包括颞上沟、颞顶叶连接处以及一些运动区.对多种动物的细胞水平研究也发现了对渐近信号选择性敏感的神经元和神经通路.威胁论、注意捕获理论和自动加工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渐近优先性产生的原因.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考察刺激的社会、情绪等属性对渐近优先性的影响,探索多通道渐近渐远信息的整合和注意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0.
Bcl-2基因缺乏鼠表现出典型中医肾虚症状:发育不良,形体小、寿命缩短、毛发变浅、软骨发育异常,外 耳变小、多囊肾、生殖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消化道上皮异常,结合其他资料更进一步表明,Bcl-2基因家族在体内作用与中医肾的功能非常接近,为此,本文提出“Bcl-2家族可能是中医肾本质相关基因”的假说,还就该假说与现代生物学理论的统一性问题进行进一步论述,并用该假说对中医实验研究中的发现和有关中医肾的部分论述进行尝试性解释。最后探讨了提出该假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出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普适性理论和探索其内在形成机制一直是生态学家们研究的焦点之一.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假说被用来解释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但是这些假说的普适性均受到学者们的质疑.最新理论--代谢速率假说以能量相当法则和代谢分形分配网络模型为基础,定量预测了个体及种群生态进化动态过程与群落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之间的关系,以及物种丰富度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代谢速率假说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问题,也回答了生物多样性如何维持的问题.该文重点综述了代谢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进展.通过和其他假说比较、分析,我们认为随着代谢理论假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代谢生物多样性理论将更具有普适性.同时我们也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该假说需要解决的一些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暗示性运动是指个体观看静止图片时从中知觉到的运动.研究者采用高低认知水平两类暗示性运动刺激材料,借助"冻结帧"、直接观看、运动后效和f MRI适应等任务范式,探讨了注意和意识在暗示性运动加工中的作用及其记忆特点;并借助脑成像等技术,考察了颞中区、颞上皮层区、颞上沟、镜像神经元系统等脑区在暗示性运动加工中的作用.但由于暗示性运动加工涉及"视觉腹侧通路与背侧通路功能的分离与整合"问题,目前对相关研究结果和解释还存在争议,暗示性运动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郑菁婧  李舒婧  于翔 《生命科学》2014,(11):1103-1106
大脑的正常认知功能依赖于其复杂而精细的神经网络。来自环境的刺激,特别是自然的感觉刺激,对大脑皮层的多个脑区中神经元的生长、突触的形成,以及神经网络的建立至关重要。感觉输入不仅可以影响其对应感觉皮层的功能,而且可以通过跨模态机制影响其他感觉皮层的功能。然而,前人关于跨模态可塑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年个体上,基本没有涉及发育早期的机制。为了研究自然感觉刺激对大脑皮层的调节,中科院神经所于翔研究组建立了对新生小鼠进行感觉刺激或剥夺的行为范式,包括通过胡须拔除对小鼠进行特异的触觉剥夺、黑暗环境饲养对小鼠进行特异的视觉剥夺,和丰富环境饲养对小鼠进行多模态的自然感觉刺激。研究发现,从出生起对小鼠进行触觉或视觉剥夺,不仅影响了对应大脑皮层的发育,而且还减缓了其他感觉皮层的发育,而通过丰富环境饲养增加感觉刺激可以促进多个感觉皮层的发育。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新型的发育早期感觉经验依赖的感觉皮层跨模态可塑性机制,并发现了催产素这种由下丘脑分泌的神经肽是介导该跨模态可塑性的关键分子。催产素由于其与情绪和社交行为的相关性,已成为孤独症治疗的热点分子之一。该研究提示催产素在发育更早期就对感觉皮层的神经环路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孤独症患儿经常伴随有感觉输入的异常,该发现对进一步解析孤独症的致病机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 (AD) 是毁灭性的神经退行性损伤疾病,其特点是细胞外聚积β淀粉样蛋白(Aβ)形成淀粉样斑块和细胞内异常高度磷酸化 tau 蛋白导致神经纤维缠结(neurobrillary tangles).基于上述特点提出的β淀粉样蛋白假说和tau的高度磷酸化假说,仍不能完全解释其发病机理和神经元的退行性损伤.目前,炎症小体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中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引起高度关注.因此研究AD患者中炎症小体如何激活、组装、并诱发细胞炎性介质的高表达,可能对深入研究AD病理机制和治疗靶点的突破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加以简要的概述介绍.  相似文献   

15.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近几年国外新兴起的交叉学科,旨在阐述社会性、情绪性的体验与行为的心理和神经基础。它综合了认知神经科学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长处,对刻板印象、态度与态度改变、他人知觉、自我认知以及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范式是应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来验证社会心理学在这些范畴上的各种不同理论观点,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着广泛的发展空间。随着当前各种脑成像技术的革新,人们对情绪状态下大脑的神经活动的了解在原来认知的层面上有了进一步提升。本文主要阐述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在情绪的脑机制研究上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周期性波动的外因调节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王德华 《生态学报》2004,24(6):1279-1286
对小型哺乳动物种群数量周期性波动的外因调节假说进行介绍 ,概述了食物假说、捕食假说和复合因子假说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进展。在少数生存环境严酷的小型哺乳动物种群中 ,食物假说能解释它们的周期性数量波动现象 ,可能作为调节因子起作用 ,但难以说明低数量期的确切机制 ,对于大多数小型哺乳动物而言 ,它更可能作为限制因子。捕食假说解释了北欧芬诺斯坎底亚地区某些种群的周期性波动 ,尤其是捕食的间接效应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但也有不支持该假说的证据。对于复合因子假说 ,近年颇受学者重视 ,其中验证食物和捕食交互及累加作用的实验证据较多 ,有的研究还包括气候、种间竞争、空间或社会行为等因素。有关复合因子的实验研究 ,尽管工作是困难和艰巨的 ,花费也是巨大的 ,但所得结果却极有价值 ,为深入理解种群动态调节理论提供了一个合理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是一种遗传度高达90%的多基因复杂疾病,具有典型的遗传和表型异质性,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孤独症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3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细胞遗传学法、全基因组扫描及候选基因法是孤独症分子遗传学研究中较为常见的3种方法.虽然应用上述方法发现了一些孤独症易感基因集中的染色体区域,但确切的致病或易感基因仍未被检出.因而,越来越多的关注被集中于如何提高样本同质性、如何将遗传学机制与环境作用相联系、如何提高微效基因的检出率上.在提高样本同质性方面,功能核磁共振及交叉表型的研究正在进行.同时,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可以联系遗传与环境因素,从而更好地解释孤独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对染色体上表观遗传与遗传共同调控的区域,如7号和15号染色体长臂,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神经生物学方面,神经递质、神经发育及神经免疫学假说均有一定的进展.其中,针对神经递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5-羟色胺、?-氨基丁酸及谷氨酸.在神经发育假说方面,神经发育相关蛋白,如肝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及Reelin,研究得较为深入.  相似文献   

18.
陈璇  胡福良 《昆虫知识》2009,46(3):490-494
蜜蜂Apisspp.是一种社会性昆虫。社会性昆虫在对它们群体自身数量和巢穴环境的调节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稳态特点,Emerson将这种稳态调节称为社会性稳态。蜂群中花粉的储存量就具有稳态的特点。蜂群的花粉采集行为是由蜂群对花粉的需要决定的。关于蜜蜂花粉采集行为的调控机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是哪些信息以及蜂群是如何识别这些信息从而调控其采粉行为,主要形成了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2种假说。对这2种假说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郑顺艺 《生物磁学》2011,(4):784-787
自尊是一个系统,它不仅涉及了个体的认知层面,还包括个体的情感层面,并且根据个体所处的特定的情景,其表现有时稳定,有时不稳定。自尊的情感模型主要探讨了自尊的组成成分与自尊的起源;自尊的认知模型把自尊看成个体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有意识判断;以恐惧管理理论为代表的自尊的社会学模型又从新的角度解释了自尊的理论模型。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开启了自尊测量的先河,我国学者在自尊的测量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同时,从社会比较理论与评价性反馈两个角度阐述了自尊的作用。自尊的研究遍布群体从幼儿、青少年到大学生,都有丰富的实证研究。自尊结构的研究领域内出现了一些新进展,主要表现在内隐自尊、具体自尊及集体自尊研究的逐步兴起。  相似文献   

20.
概率类别学习是探讨人们如何习得线索与结果之间的"概率"关系.研究者借助天气预报等任务,探讨了概率类别学习的认知策略、无意识性及其与工作记忆和注意的关系,并借助脑成像技术和脑损伤病人,探讨了基底神经节、内侧颞叶、前额叶和顶叶等脑区在概率类别学习中的作用.但是,由于概率类别学习涉及内隐和外显学习系统的分离问题,目前对其相关研究结果和理论解释还存在很大争议,概率类别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