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温度对美洲斑潜蝇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探讨了在光照周期为14L10D、R.H.为70 % ±5 % 的恒温(12 ~35 ℃) 条件下美洲斑潜蝇的发育、繁殖和存活,求得美洲斑潜蝇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分别为8 .77 ℃和295 .69 日度,给出了温度与各虫态发育速率间的函数关系.20 ~27 .5 ℃时存活率较高,死亡主要发生在蛹期,35 ℃下蛹不能羽化.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种群增长指数于27 .5 ℃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
3.
在恒温条件下观察了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拟合了两种斑潜蝇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求出了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组建了不同温度下两种斑潜蝇实验种群的生殖力表,计算了主要的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温度对两种斑潜蝇的发育、存活、繁殖均有显著的影响,且两种斑潜蝇对温度的适应特性有着明显差异。美洲斑潜蝇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种群的发育、生存及繁殖;而南美斑潜蝇适应的温度范围相对较窄,且适温范围明显偏低,高温不利于种群的增长;在各自的适温条件下,两种斑潜蝇都有很强的种群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美洲斑潜蝇及南美斑潜蝇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恒温条件下观察了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拟合了两种斑潜蝇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求出了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组建了不同温度下两种斑潜蝇实验种群的生殖力表,计算了主要的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温度对两种斑潜蝇的发育、存活、繁殖均有显著的影响,且两种斑潜蝇对温度的适应特性有着明显差异.美洲斑潜蝇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种群的发育、生存及繁殖;而南美斑潜蝇适应的温度范围相对较窄,且适温范围明显偏低,高温不利于种群的增长;在各自的适温条件下,两种斑潜蝇都有很强的种群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温度对美洲斑潜蝇种群参数和自然内禀增长率的影响。实验在 5种温度即 15,2 0 ,2 5,30和 35℃ ,相对湿度为 80 % ,光照 12∶12 (L∶D)条件下进行 ,并用菜豆Phaseolusvulgaris作为它的寄主植物。实验结果表明 ,美洲斑潜蝇非成熟期的发育时间从 15℃的 38d减少到 35℃的 11d。描述卵 ,幼虫和蛹的发育率 (y)随温度 (t)变化的方程分别是 y =1 786 2t - 13 84 1,y =1 16 2t - 4 94 6和 y =0 6 34t - 5 146。雌成虫的寿命在 15℃条件下是 2 0d ,到 35℃时则下降到 9d。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是 2 0℃- 30℃ ,在此温度范围内每雌产卵量为 158粒到 2 82粒。非成熟期在 2 5℃条件下的死亡率最低 ,为9% ,而最高出现在 35℃ ,为 4 9%。在 2 5℃到 30℃这个温度范围内 ,获得较高的自然内禀增长率(rm)和净繁殖力 (R0 ) ,分别为 0 2 7和 116 8,此结果表明此温度范围最有利于该种群的增长 ,种群的世代增长倍数约为 117倍。实验结果还表明 ,该虫种群的平均世代历期 (T)和种群倍增时间 (t)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而种群有限增长率 (λ)与温度的关系则是正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美洲斑潜蝇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设置6个温度12个湿度对美洲斑潜蝇卵、幼虫、蛹的发育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孩虫发育的最重要因素;分别运用直线回归法和优选法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是优选法的精确度较高;用优选法所得卵、幼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2、6.4、10.8、11.0℃,有效积温分别为4O.2、78.0、129.0、218.9日度。 相似文献
7.
温、湿度对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实验条件下 ,研究了温湿度对南美斑潜蝇Liriomgzahuidobrensis和美洲斑潜蝇Liriomgzasativae羽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对 2种斑潜蝇日羽化节律有显著的影响。随温度的升高 ,成虫的日羽化时段相应缩短 ,日羽化高峰期相应提前。且 2种斑潜蝇的羽化均集中在 1 2 :0 0之前。 2种斑潜蝇羽化所需要的最适温度 :南美斑潜蝇为 2 0℃ ,美洲斑潜蝇为 2 5℃ ;羽化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 :南美斑潜蝇为90 % ,美洲斑潜蝇为 1 0 0 %。 相似文献
8.
空气和土壤湿度对美洲斑潜蝇发育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洲斑潜蝇 L iriomyza sativae在相对含水量 0 %~ 10 0 % (W/W)的土壤中均可化蛹 ,但以含水量为 40 %的土壤化蛹量最高 ,占总蛹数的 3 0 .0 %。以相对含水量为 10 0 %的土壤化蛹量最低 ,占总蛹数的 4.2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该蝇的羽化具有明显的影响 ,在 3 0℃时 ,以相对含水量为 60 %的土壤最适于蛹的发育 ,其蛹期最短 (7.50 d) ,羽化率最高 (93 .3 % )。反之 ,淫湿 (相对含水量为 10 0 % )和干涸 (相对含水量为 0 % )的土壤均不利于蛹的发育 ,其蛹期延长 (依次为 8.17d和 8.0 d) ,羽化率明显降低(依次为 13 .3 %和 10 .0 % )。在空气相对湿度 (RH )为 0 %、52 %、76%和 10 0 % ,室温为 3 0℃的处理中 ,蛹的失水率随其日龄的增高而增加。在蛹羽化的前 1d,高湿 (RH10 0 % )处理的失水率为 10 .1% ,低湿处理 (RH0 % )为 41.6% ,对照 (RH76% )为 18.2 %。在各 RH 下 ,蛹 1日龄后的逐日累计失水率都与它们的日龄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在 3 0℃ ,蛹在 8h内测定的表皮渗透力最大为2 .59μg/(cm2 · h· mm Hg) 相似文献
9.
温、湿度对美洲斑潜蝇发育、存活及食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花斑芸豆Phaseolus vulgaris为食料植物,在不同温、湿度组合下,观测了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的发育、存活及取食特征。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均呈S型曲线。发育起点温度为:卵,8.9℃;幼虫, 10.1℃;蛹,9.6℃;整个未成熟期,9.5℃。有效积温为:卵,57.7日·度;幼虫,53.9日·度;蛹,151.9日·度;整个未成熟期,264.2日·度。湿度对发育速率的影响不明显。温度对存活的影响较大,当温度>34℃或<19℃时,各虫态的存活率都显著降低。湿度对存活率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蛹期,当湿度低于50%时,蛹的羽化率显著降低。在高温、低湿的条件下,蛹不能羽化。在相对低温下的累计取食面积大于高温时的相应值,在25℃时达到1.6 cm2,而在28℃及以上温度时取食面积只有0.9 c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15、20、25、30和35℃五种温度下,观察了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实验种群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寿命等,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估测了种群参数。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在试验的温度范围内,卵、幼虫、蛹的历期变化分别为7.6~2.0天,12.7~2.9天,34.3~6.8天;成虫寿命变化为17.3~6.5天。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5℃,9.8℃,11.5℃,10.9℃,有效积温为3.9,52.7,128.5,229.9日度。在五种温度下,卵的存活率均在84.2%以上。幼虫除在15℃时存活率为66.7%外,其它温度均在94.6%以上,蛹的存活率变化幅度最大,25℃时为80.3%,35℃时仅为10.0%。30℃时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最大,加倍时间最短,净生殖率最高。在20~35℃四种温度下种群的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阶段所占比例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1.
美洲斑潜蝇在不同温度下的飞行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昆虫飞行磨测试了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在18℃到36℃条件下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在33℃下美洲斑潜蝇的飞行能力最强,个体最大飞行距离、最高飞行速度和最长飞行时间分别为8.22 km、1.10 km/h和253.50 min,其平均飞行距离为0.95 km。其飞行的适温范围是21~36℃,18℃为其飞行的下限温度。从18~33℃,随着温度的升高平均飞行距离(0.08~0.95 km)和平均飞行时间(6.57~47.94 min)也在增加,但到36℃又开始下降;雌虫比雄虫飞行能力强。在理论上,美洲斑潜蝇能靠自身飞行扩散0.08~0.95 km。 相似文献
12.
13.
室内设置5种温度对美洲斑潜蝇卵、幼虫、蛹、成虫和全世代的发育速率进行了观察,测得其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4、12.8、11.1、15.0、12.5C和29.0、48.9、136.6、23.7、238.2日度,同时对1997年进行了发生检验。 相似文献
14.
有机磷类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青州以西葫芦为试验害虫寄主 ,测定了毒死蜱、三唑磷、乙酰甲胺磷、辛硫磷、马拉硫磷对美洲斑潜蝇幼虫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的田间防效。毒死蜱 (2 4g (a .i.) 667m2 )、三唑磷 (1 0g (a.i.) 667m2 )、乙酰甲胺磷 (2 0g (a .i.) 667m2 )第 3~ 7d校正防效为 97 0 9%~ 97 1 4% ,86 80 %~87 0 4% ,85 99%~ 86 2 5 %。此 6个处理药效顺序为毒死蜱 >三唑磷 >乙酰甲胺磷 (2 0g(a.i.) 667m2 )>乙酰甲胺磷 (1 5g(a.i.) 667m2 ) >辛硫磷 >马拉硫磷。在河南洛阳以甘蓝为试验害虫寄主 ,乙酰甲胺磷 (1 5g(a.i.) 667m2 )、敌敌畏 (2 5g(a.i.) 667m2 )、敌百虫 (4 5g(a .i.) 667m2 )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第 7d校正防效分别为 76 98% ,82 42 % ,71 1 1 %。毒死蜱对在不同寄主上美洲斑潜蝇的防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和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是一类危害蔬菜、花卉的世界性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了解其发生危害特征,可为这两种斑潜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对江苏地区的两种斑潜蝇的发生分布、危害程度以及在扬州地区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采集含有潜道的叶片,待蛹羽化为成虫后鉴定斑潜蝇种类,同时统计叶片上的潜道数量划分危害等级。【结果】美洲斑潜蝇主要在苏北地区发生危害,三叶斑潜蝇主要在苏南、苏中地区发生危害;两种斑潜蝇在江苏地区的发生危害程度均未超过3级。在扬州地区的蔬菜上仅调查到三叶斑潜蝇的危害,其危害的寄主植物有6科、12种,主要包括茄科、豆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的蔬菜。三叶斑潜蝇的发生危害从3月开始,11月结束,全年有3个发生危害高峰,其中在7月下旬至8月初的发生危害最重。【结论】两种斑潜蝇在江苏地区的种类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理差异,同时扬州地区三叶斑潜蝇的虫口密度随寄主和时间不同呈现的明显,因此生产上需加强对斑潜蝇发生危害进行监测,并指导斑潜蝇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