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拟恶性叶甲(Podagricomela weisei Heikertgr)是宜昌地区的柑桔重要害虫。1965年我们在黄陵庙进行了大面积药剂防治试验,结果如下: 50%乐果乳剂和50%对硫磷乳剂的2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6%可湿性666的250  相似文献   

2.
遵照毛主席关于“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我们在第三、四代棉铃虫发生期内,进行了“以粉代雾”防治棉铃虫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一、试验示范的方法 试验于1973年7月28日—8月15日在第三代棉铃虫发生期内进行。目的是探讨对棉铃虫幼虫杀虫效果最好的粉剂、经济有效的施用剂量、恰当的喷粉时间和合理的防治期距。 (一)药剂对比试验 供试药剂是目前广泛使用的1.5%甲基1605与3f6混合粉(简称甲六粉),4%敌百虫与3%666混合粉(简称敌六粉),1.5%苏化203与3%666混合粉(简称硫六粉),5%滴滴涕、2.5%敌百虫与1%666混  相似文献   

3.
大豆食心虫发蛾期长,一般药剂的残效期短,如果防治面积过小,施药后从未防治地迁来之食心虫仍继续为害。因此田间药效测定并不足以表明真实效果,特别是难以麦明防治后的经济效益。我们以6%666粉剂、6%666加5%DDT_1:1混合粉剂、E605液剂、2.5%敌百虫粉剂等进行了不同施药时期和不同剂量的大面积防治试验。 现将所得结果整理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老虎(Agrotis segetum Schiff.)是新疆农作物的大害虫。1958年我们进行666拌棉种防治试验结果,肯定6%666粉以1.2%用量为好,1959年在各县人民公社大量推广,即获没有缺苗的成绩。 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59年试用20%666拌种,兹将试验结果及人民公社的拌种情况,初步总结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963年第四代及第五代三化螟发生期间,我们在广东省电白县羊角公社进行了666治螟试验,现将结果整理报导如下。 盆栽水稻接种蚁螟防治试验表明,蚁螟侵入后3—4天,每亩施用6%666 1.5斤混泥粉40斤防治,施药后144小时检查,死亡率达90.91—100%(表1)。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旗各地普遍发生地老虎,造成轻重不同程度的损失,特别在甜菜产区被害轻的缺苗断壠,严重的毁种。在历午防治经验的基础上,1964午采用毒土、毒砂的办法进行示范防治,收到了圆满的防治效果,杀虫率达94.2%,对四龄以上老熟幼虫亦有85%以上的效果。具体办法是:每亩用6%666粉一份、湿  相似文献   

7.
上高县是以三化螟为主的稻区,常年一、二代为害早稻较轻,三、四代为害晚稻较重。1965年在防治早稻第一代螟害战役中,由于农药不能满足需要,于是采取了挑治枯心团的办法。其作法是:在三化螟卵块盛孵后5-7天,即幼虫处于一、二龄阶段,受害禾苗心叶枯萎呈死绿色时,用药土挑治(6%可湿性666粉一份拌半干湿细土25份)。用药量视田间虫口密度和枯心苗多少而定,凡每亩卵块在50个左右、枯心率在1%左右者,用药土1.52斤,即666粉6-8钱;卵块大于  相似文献   

8.
过去使用25% DDT乳剂,0.5% 666粉剂等防治害虫,都是采用喷雾或喷粉的办法,劳力强的每工只能喷2—3苗,工作效率很低,已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大跃进的要求,我们大胆试验改用撒施法,不仅节省劳动力且可减轻国家供应农药械的负担,符合多、快、好、省的精神特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区种植油菜面积相当大,但是当播种出苗后,遭到跳(虫甲)严重为害,被害幼苗轻的子叶被咬成很多小洞,重的则被害致死,致使幼苗生长缓慢,甚至缺苗,严重威胁着苗期生长。虽然这种害虫喷撒666粉防治有效,但是在具体进行中,往往等跳(虫甲)出现大量为害时再喷药,这样虽然防治了,然而损失仍不可避免。作者为了解决这问题,特设计利用666的内吸作用防治跳(虫甲)的试验,结果于下:  相似文献   

10.
棉蚜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上海地区使用乐果防治棉蚜有十多年的历史,防治效果已显著下降,经测定产生抗药性高达5—6倍。对乐果抗性机制初步研究表明,氧乐果对抗性棉蚜有较好的毒效。为此,我们试制了氧乐果,与目前已用于或希望用于防治棉蚜的几种农药进行了室内毒效及田间药效的对比。结果证实了氧乐果能有效地防治抗乐果棉蚜,对敏感棉蚜的防治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飞机喷粉防治东亚飞蝗一般采用1.5%666药粉,杀虫率达98—100%。1955年河北省天津专区在飞机治蝗工作中由于1.5%666药粉供应不足,临时改用2.5%666药粉,每亩用量1斤,据当时反映效果也很好。不仅减少了单位面积的用药量,同时又提高了飞机的工作效率,因而不少地区就推行这一用药标准。随  相似文献   

12.
1974年我站用镇江农药厂提供的25%螟铃畏可湿性粉剂,在秦南公社商侍、秦北、关陈、灯塔大队和楼王公社新沟大队进行治螟试验。小区试验主要有药效观察、不同用药量、不同用药时间、不同用药方法、药剂持效期观察等五项,每小区面积0.2—0.3亩,部分项目采用大田防治比较结合大面积防治示范,用药面积计623.7亩(其中防治一代二化螟280亩,防治二代三化螟26.2亩,防治二代二化螟123.5亩,防治三代三化螟194亩),主要是检查杀虫保苗(或保穗)效果。同时观察对其它病虫的兼治作用。试验和示范均以大面积常用治螟农药1.5%甲基1605、3%666混合粉(简称甲六粉)以及25%杀虫脒水剂和不用药为对照。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青蛙是我国农田中常见的两栖类动物,由于它能捕食多种农作物的害虫,对农作物的增产起了一定的作用,因而被列为农业上应受保护的动物。目前由于农田广泛使用化学农药,尤其是防治水稻害虫的同时,常发现会导致小青蛙的死亡。为观察不同农药对青蛙毒杀作用的大小,我们在水稻田中进行了毒杀芬、治螟灵、乐果、敌百虫、666等农药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4.
666粉剂处理土壤以防治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桃小食心虫、苹果绵蚜及葡萄根瘤蚜等与土壤有联系的害虫已成为我国植物保护工作中常用措施之一。研究666粉在施入表土后的动态具有实践意义。国外一般看法认为水溶性低的有机合成杀虫剂对土壤的吸附较强,难于移动。如Edwards等(1957)曾以生物测定法研究了艾氏剂及灵丹粉在土壤中的动态,指出上述药剂在土壤中的吸附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杜松皑粉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半锁  杨蕊枝 《昆虫知识》1996,33(5):281-284
杜松皑粉蚧是杜松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内蒙古包头1年发生2代,以2龄若虫越冬。5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是若虫危害的两个高峰期。在越冬代若虫活动盛期(5月中旬)喷洒2.5%溴氰菊酯+40%氧乐果(1:3)1500~2000倍混合稀释液或40%氧乐果+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混合稀释液2~3次,杀虫效果可达95%。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南方早中稻地区,用666防治一代二化螟的效果很好。但用于防治二代二化螟的效果往往不够稳定。为此,我们在中籼稻田进行了以下试验: 在二代螟卵孵化基本结束、田间有各龄幼虫时,用666处理稻田(用6%666粉剂),试验分不同用药量及不同施药方法两组处理,共11个小区,小区面积0.3亩,施药后3天检查田间各龄幼虫死亡率,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17.
过去用40%乐果乳剂的1,000倍液喷雾防治高粱蚜,由于浓度低、液量多,往往费工大而防治效果差,造成了严重减产。1972年我站与四女寺公社辛桥庄大队一起试验成功高浓度乐果快速喷雾的方法,1973年在全县推广,防治面积达2万亩,取得良好效果,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8.
地下害虫为害各种农作物,造成缺苗断垅,严重影响作物产量。有许多地区,几类的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蝼蛄同时发生,因此要求一种有效的兼治办法极为群众所热望,自1950年作者研究出应用666粉制成毒谷,用以防治以蝼蛄,获得了很大效果,在各地实践应用当中发现666毒谷对于金针虫、蛴螬具有良好的兼治作用。过去国外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晋南主要粮食之一,在晋南棉麦产区,是夏播作物,多于5月中、下旬在麦垅内套种或麦收后6月中、下旬回茬,常遭受玉米旋心虫的严重为害,在大发生的年份里,缺苗严重,甚至造成“毁种”。此虫在晋南发生历史已久,据洪洞县曹生村78岁老农王之亭谈,在50年前即曾发现过此虫严重为害。关于此虫的研究,已往尚少报导,1958年魏鸿钧氏曾对此虫做过介绍。在防治上,近年来当地群众多于播种前在土壤中撒入0.5%666粉或定苗后以6%可湿性666的200倍液灌注根部土壤,可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广西藤县东风公社壤南大队,在晚稻穗上普遍遭受棘蝽象的为害,受害严重的达一穗粒数80%,一般达30%,轻的达15%。该虫主要是成虫期为害,吸取谷粒浆液及穗轴汁液,造成白粒秕谷,乳熟期被害,常产生许多黑点,甚至黑化,降低品质。成虫身体黄褐色,颇细长,头部具许多黑褐色点刻,足细长(又称长脚蝽象)。上午和下午活动最盛,中午潜伏于叶背。 防治方法:据公社农科站采用1%666粉于下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