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小熊猫繁殖周期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变化规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连续16 次测定了2只成体雌性小熊猫血清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变化,历经发情间期、发情期和两次妊娠期;连续9次测定了7只小熊猫妊娠期的孕酮含量变化。结果:(1)发情间期,小熊猫血清雌二醇的水平一直维持在低水平(基础水平),进入发情前期,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在发情期一直维持高水平,配种后迅速降至基础水平; (2)小熊猫血清孕酮含量在发情间期和发情期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直至发情期过后才出现升高,在妊娠期一直维持高水平,峰值出现在5 月;(3)发情的小熊猫不论妊娠与否,在妊娠期内血清孕酮含量均维持在高水平。研究表明:小熊猫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变化能直接反映其繁殖规律,雌二醇对启动雌性小熊猫季节性繁殖起重要作用;在妊娠期内小熊猫血清孕酮含量升高不能作为判断小熊猫妊娠的标准;雌性小熊猫在妊娠期有假孕现象。  相似文献   

2.
李复东  彭世媛 《兽类学报》1993,13(3):166-171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头雌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发情期尿中17β-雌二醇与孕酮水平的变化。大熊猫的发情行为与尿中17β-雌二醇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发情期中,随着孕酮水平下降的同时雌二醇水平却迅速上升并达峰值(28.2—65.5毫微克/毫克肌酐),然后再下降到基础水平。性活动最强烈的日期发生在17β-雌二醇最高峰值的当天或峰后一天。在雌二醇峰后,尿中孕酮水平逐步升高,发情后期的孕酮平均值显著高于发情前期(P<0.01)。本实验中,3头大熊猫均妊娠,说明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的适宜时间可根据雌性大熊猫尿中17β-雌二醇的监测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3.
王松  黄乘明  张才昌 《兽类学报》2006,26(2):136-143
2003年10月30日至2004年11月21日,采集了3只笼养雌性黑叶猴妊娠期和1 只笼养雌性黑叶猴发情期的晨尿,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尿液中孕酮和雌二醇浓度,同时用全事件观察法观察黑叶猴的行为,分析雌性黑叶猴的行为与其尿中的性腺激素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进入妊娠期,雌性黑叶猴尿中的雌二醇浓度逐渐上升,中后期达高峰;而尿中孕酮浓度在妊娠初期仍维持在放免法的灵敏度以下,妊娠约1 个月后才升高至灵敏度以上(13.39 ng/ mgCr);2)在妊娠中期,雌性黑叶猴仍维持着较高频率的邀配行为,但与雌激素的变化无明显的相关关;3)发情期,雌猴尿中的雌二醇浓度与其邀配行为呈正相关;4)雌性黑叶猴的性激素高低与其等级序位无关,但序位高的雌猴繁殖较早。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雌性个体发情期生殖内分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首次报道了用黄体生成素的生物测定法测定大熊猫发情期黄体生成素的生物活性与雌二醇、孕酮的关系。雌性大熊猫在发情高潮后两天,尿中黄体生成素的生物活性与雌二醇同时出现峰值,并与雄性变配。随后尿中孕酮浓度迅速增长,其浓度远远大于发情前期的水平。生殖内分泌的变化证实:雌性大熊猫在发情期中有成熟的卵子排出。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放射免疫法和生物测定法对4只大熊猫发情期血清和尿液中的促黄体素、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只大熊猫在发情高峰期均出现雌二醇和促黄体素高峰;LH峰值出现在E_2峰值之后。根据雌兽在发情期血清和尿液中这二种激素含量的变化可为选择人工授精的最佳时间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发情期及妊娠期雌性蓝狐(Alopex lagopus)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选取11只繁殖期雌性蓝狐,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孕酮(P)以及催乳素(PRL)的含量。结果表明,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在发情期及妊娠期血清中浓度一直处于较稳定水平,并呈波动式分泌,最大值分别为(2.18±0.69)U/L和(8.82±1.83)U/L,同种激素不同检测日期数据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雌二醇在发情期和妊娠期血清中浓度亦处于较稳定水平,最大值出现在发情第1天,为(27.73±23.19)ng/L,数据两两比较差异亦不显著(P> 0.05);孕酮在发情期维持较高水平,最大值在发情第3天,为(2.41±1.35)μg/L,之后在妊娠期持续下降,分娩当天达到最低点,为(0.13±0.14)μg/L,数据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 <0.05);催乳素在发情期先下降,最低值为(0.15±0.04)U/L,第3天开始升高,并在妊娠期保持较高水平,到分娩时维持最高(0.21±0.05)U/L,数据两两比较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四只大熊猫在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尿中孕酮和CG样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熊猫胚胎着床前,孕酮和CG样物质含量较低;胚胎着床后,二种激素的含量显著上升并达到高峰。雌兽妊娠期尿中孕酮和CG样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可为证实大熊猫系延缓着床型动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大熊猫的妊娠诊断和预测分娩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繁殖期雌性蓝狐(Alopexlagopus)类固醇激素含量、发情表现与性器官组织学结构之间的关系,于2019年选取繁殖期不同发情状况的雌性蓝狐,共18只,分为典型发情、非典型发情和不发情3组。通过无损伤取样法采集粪便与尿液并通过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孕酮(P)和雌二醇(E2)的含量;每组选取1只在发情并输精的当天取卵巢和子宫,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所测定典型发情、非典型发情、不发情蓝狐类固醇激素水平,雌二醇在尿液中的含量显著高于粪便,且在不同组间差异明显,尤其在典型发情组更高,达到(11 065.17±546.76)ng/L;孕酮含量尿液与粪样差异不大,孕酮含量在典型发情雌性蓝狐粪便与尿液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在不发情雌性蓝狐中差异显著,为(16.61±0.63)μg/L。粪尿测定孕酮和雌二醇激素含量与三组不同情况的发情表现相比相关性显著。粪、尿作为类固醇激素检测样本,虽然含量有差异,但变化趋势一致,都可使用。卵巢与子宫在典型发情雌性蓝狐中体积较大,卵巢可见各级卵泡和多个黄体,子宫黏膜上皮为柱状上皮,排列紧密,固有层内可见大量腺体;非典型发情雌性蓝狐卵巢、子宫发育状况与典型发情雌性蓝狐相类似;不发情雌性蓝狐卵巢、子宫呈静息状态,卵巢中卵泡多处于闭锁状态,无卵母细胞,也无黄体,固有层间质细胞及肌层肌细胞排列更为紧密。说明检测孕酮和雌二醇激素的含量,可以准确判定蓝狐发情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雌性大熊猫发情行为观察与相关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2004年3月2004年5月以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11只3.5~17岁、体重约在80~115kg的成年雌性大熊猫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对雌性大熊猫的整个发情周期的行为和生殖系统外观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并于2004年3月9日~5月10日测定了8只雌性大熊猫尿中雌二醇浓度;统计分析了1991~2004年间的雌性大熊猫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结果表明,除了大熊猫帼帼在2004年1月28日开始有发情行为表现外,其他10只均在3~5月期间发情,发情行为无异常现象,其中5只完成了配种;尿中雌二醇浓度均在发情高潮期的当天或头天达到峰值,并于发情后期迅速降至发情前水平;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变幅在39.0%~97.0%之间,也表现为在发情高潮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此值介于75%~90%被认为是最佳配种时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孕酮(progesterone,P4)作为一种生殖激素,在牛的发情期和妊娠期呈规律性变化,且在妊娠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拟应用孕酮浓度测定辅助人工观察筛选克隆胚胎移植受体牛并监测其整个妊娠过程。方法:通过对自然配种牛不同生殖阶段血液中孕酮水平的分析,建立其在发情初期、妊娠期孕酮浓度的变化规律,以此为依据辅助人工观察筛选适合胚胎移植的受体牛。同时将在体外培养7天后的体细胞核移植重构囊胚移植到所筛选出的同期发情的受体牛子宫内,并应用孕酮测定监测其妊娠状态。实验结果:(1)运用孕酮检测筛选克隆胚胎移植受体牛时,当孕酮浓度在发情第0天和第5天分别为≤0.64nmol/L和2~8nmol/L时,适宜作为胚胎移植受体牛,根据此筛选指标能够排除50%左右假发情牛。(2)运用孕酮检测较传统的人工观察方法,胚胎移植的克隆牛出生率提高了7.1倍。结论:运用牛血清孕酮检测方法能有效提高母牛生理周期判断的准确性,有利于选择合适的胚胎移植受体牛,既能实时、有效地监测怀孕受体牛的妊娠状态,又避免了靠人工观察受体牛返情、流产时的人为疏漏和误判,有效地提高受体牛的利用率,提高克隆牛的生产效率,并能推广应用于畜牧行业牛的生产繁育中。  相似文献   

11.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筛选多浪羊(Dolang sheep)发情期、发情间期和妊娠期差异表达蛋白质,为发情调控与鉴定、早期妊娠诊断等研究提供基础.通过iTRAQ并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鉴定出4845个蛋白,其中显著差异蛋白470个.与发情间期相比,发情期上调蛋白18个,下调蛋白102个,妊娠期上调蛋白20个,下调蛋白60个;与发情期相比,妊娠期上调蛋白50个,下调蛋白24个;上调蛋白中有 cyclin-Y isoform X1,cleavages timulation factor subunit 1 isoform X1,follistatin-related protein 1 isoform X2,nicotinat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isoform X1,下调蛋白中 hemopexin isoform X1,apolipoprotein A-Ⅱ,nucleophosmin等蛋白与激素生成、发情调控、合子的产生与凋亡、早期胚胎附植及胚胎发育等功能有关,其中相对于发情期和发情间情期,cyclin-Y isoform X1和nicotinat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isoform X1在妊娠期显著上调.试验通过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的多浪羊发情及妊娠相关的差异蛋白质,为进一步探索绵羊发情鉴定和早期妊娠诊断候选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牦牛发情特性及生殖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余四九  陈北亨 《动物学报》1997,43(2):178-183
对牦牛发情前后临床的表现,卵巢的活动及血浆中孕酮,17β-雌二醇和促黄体素含量的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牦牛在系列季节中第一次发情前1-5天,都表现出微弱的类似发情的发情前期外部症状,此期间卵巢上虽有卵泡发育,但未见成熟和排卵;在第一次发情前前6天左右17β-雌二醇再现一类似发情当天的峰值,前2天孕酮出现一小峰值。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中大鼠妊娠第三天(D_3)出现血浆孕酮含量和子宫细胞胞核中孕酮受体含量显著同步升高和胞质中孕酮受体含量明显下降的现象,为D_5胚泡着床准备了必要的条件。D_6时血浆孕酮,胞质和胞核中孕酮受体以及子宫重量均升高,标志胚泡着床后的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清抑制素A水平及其与孕酮和雌二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00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另选择2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三组血清抑制素A、孕酮和雌二醇水平,及血清抑制素A水平与孕酮和雌二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组和重度组的血清抑制素A均明显升高(P0.05),且重度组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轻度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组和重度组的孕酮水平阳性率和雌二醇水平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对照组血清抑制素A水平与孕酮(r=0.15,P0.05)和雌二醇(r=0.21,P0.05)水平不具有明显相关性,轻度组血清抑制素A水平与孕酮(r=0.36,P0.05)和雌二醇(r=0.38,P0.05)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重度组血清抑制素A水平与孕酮(r=0.57,P0.05)和雌二醇(r=0.59,P0.05)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清抑制素A、孕酮和雌二醇可能参与了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血清抑制素A、孕酮和雌二醇有可能成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分级的新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在大鼠胚泡着床过程中孕酮及其受体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早期妊娠大鼠(D_1—D_7)血清和子宫组织中孕酮和孕酮受体含量;对着床点和未着床子宫组织中的孕酮和受体含量作了比较;分析了血清和子宫组织中孕酮与雌二醇-17β含量的比值。初步结果表明:(1)血清孕酮含量在 D_4明显升高,达到44.13±5.69ng/ml,但子宫组织中的孕酮含量一般随妊娠时间逐渐升高;(2)胞质受体在 D_1最高(45304±1008分子/细胞),在 D_6最低(1121±149分子/细胞),而核受体含量在 D_6比 D_5和 D_7显著升高;(3)孕酮与雌二醇-17β的比值无论在血清和子宫组织中都是在 D_5和 D_7为最高;(4)在 D_6着床点子宫组织孕酮含量明显高于非着床部位,在 D_7两者无异;(5)在 D_6着床点中核受体含量要比未着床点部位高4倍;在 D_7着床点中胞质受体含量明显高于 D_6,也明显高于 D_7中非着床部位子宫胞质受体量。上述资料表明,(1)在 D_5(大鼠胚泡着床时间)子宫贮留更多的孕酮,这可能有利于子宫处于一种“静态”环境,以利于胚泡着床;(2)在 D_6着床点孕酮核受体含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着床的胚泡局部分泌一种或一些因子,发动或加强激素受体复合体由细胞质向细胞核的转入,(3)在 D_7子宫组织中,孕酮水平明显上升,这说明胚泡至少在 D_7已能合成孕酮。  相似文献   

16.
以往研究表明受发情交配行为制约,一些雄性反刍动物在发情期食物摄入量明显降低。已有两个相关假说解释该现象:能量摄入最大化假说和能量保存假说。作者于2009 ~ 2010 年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研究了雄性鹅喉羚不同发情阶段的时间分配。结果表明雄羚发情期采食时间比例明显下降(37. 9% ),低于发情前期(63. 6% )和发情后期(65. 8% );发情期卧息时间比例(6. 0% )与发情后期相近(5. 4% ),明显低于发情前期(23.2% );发情前期至发情后期采食卧息时间比(分别为2. 7、6. 3、12. 1)显著增加;发情期雄羚站立和移动时间比例明显升高,采食行为时间占非发情行为时间主要部分(86. 4% ),且采食行为与发情行为显著相关。相比之下,雌羚不同发情阶段采食行为时间分配比例相似。总之,除必需投入的发情行为外,发情期雄羚最大化其能量摄入;发情行为的投入是导致发情期雄羚食物摄入量下降的主导因子,雄性能量摄入最大化假说更好地解释了发情期鹅喉羚所采取的能量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1986年1—12月,饲养于卧龙自然保护区的6只雌性大熊猫,在发情期间阴道角化细胞率的变化以及相应的行为变化观察结果。它表明:当熊猫到发情高峰时(自然交配时),角化细胞率可高达97%,而活动量与蹭阴频率均下降;咩叫高峰的出现则是在发情高潮,自然交配时或交配之后。所观察的熊猫中有1只于当年8月顺产1仔,另有1只虽怀孕,但因它原因而流产。  相似文献   

18.
细胞工程     
本专利描述了测定哺乳物体液(尤其是牛奶)中孕酮浓度水平的试验方法.根据奶中孕酮的含量可测出奶牛的发情期及妊娠情况.这种方法只需要一个有几种反应试剂的试剂盒,试管和携带有抗孕酮单克隆抗体的测定签  相似文献   

19.
日粮能量水平对奶牛生殖激素分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发情周期为21天、产后9天~63天的第一胎中国荷斯坦奶牛24头,分为三组,设置三个能量水平,研究对奶牛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牛的能量状况与促乳素的相关系数r=-0.9618(P<0.01),与生长激素的相关系数r=-0.7435,在能量负平衡阶段,能量状况与胰岛素值为负相关,在能量正平衡阶段,能量状况与胰岛素值为正相关。发情持续期前第7周的能量值与雌二醇浓度相关系数r=0.9675(P<0.01),与孕酮的相关系数r=-0.7129,黄体期前第7周和第8周的能量值与雌二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99和0.5775,与孕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3和0.6502,因此,在分娩前2周提高日粮能量水平,不仅会提高发情鉴定率,更能提高受胎率,对于高产奶牛,同时控制产后2周泌乳量,可有效缓解能量负平衡,达到提高发情鉴定率和受胎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雌性川金丝猴的邀配行为与尿液雌二醇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001年10~12月及2002年9月~11月,我们对上海野生动物园一群半散养条件下的川金丝猴进行了研究,记录了群体内的4只成年雌猴的邀配行为,同时收集了观察对象的晨尿,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中的雌二醇含量。结果显示,在未受孕的月经周期内,雌猴的邀配行为集中在雌二醇高峰前后,雌猴在卵泡期和黄体期邀配频次显著下降,说明邀配行为受雌二醇水平的调控。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的月经周期并不同步,邀配高峰互不重叠,这可能是雌猴避免相互竞争产生的结果。利用雌二醇测定结果推断受孕日期,发现进入妊娠期后雌猴仍然频繁地向雄猴邀配,并得到雄猴的响应。妊娠期内的雌二醇水平虽有波动,但都高于月经周期内排卵前的雌二醇高峰,邀配频次与雌二醇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这一时期的邀配行为不能归结为激素作用的结果,它们应该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动物学报49(6):736~741,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