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等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免疫亲近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火箭免疫电泳分析表明:大豆叶绿体抗体与大豆线粒体有免疫交叉反应,同时大豆线粒体抗体与大豆叶绿体也有免疫交叉反应,但是大豆线粒体的抗体与鼠肝线粒体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这说明高等植物线粒体对叶绿体比之对动物线粒体在免疫特性上有更大的亲近性;亦即高等植物线粒体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有更大的同源性。经火箭免疫电泳,交叉免疫电泳和线状免疫电泳进一步分析表明:菠菜偶联因子抗体和大豆线粒体,大豆叶绿体间,大豆线粒  相似文献   

2.
我们以HAuCl_4为原料,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方法能制备所需直径大小的金胶体溶液,并成功地制备蛋白A-胶体金复合物(PA-Au Com-plexes),经检验PA-Au复合物具合格性和使用价值,可作为免疫电镜在分子水平上定位酶的探针。用作者自制的纯的CF_1的抗体(AbCF_1)以及我们引进和建立整套制备PA-Au复合物和以PA-Au作为探针的免疫电镜技术,现已开始应用于研究偶联因子(CF_1)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分布,获初步结果;为研究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关键酶系的精确分布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粘菌肌动蛋白抗血清和鸡骨骼肌肌球蛋白抗血清。用这两种抗血清,经对流免疫电泳,火箭电泳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证明了高等植物洋葱鳞茎中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表达的重组早孕因子(CHO-EPF)、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早孕因子(BL21-EPF)和天然早孕因子(Native Early Pregnancy Factor,nEPF)之间的免疫交叉反应,寻找制备EPF抗体比较理想的免疫原。方法:采用CHO-EPF、nEPF作为免疫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制备CHO-EPF多抗和nEPF多抗;结合本实验室储备的BL21-EPF鼠单克隆抗体,运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及ELISA等方法对nEPF、CHO-EPF、BL21-EPF之间的免疫交叉反应进行检测。结果:三种来源的EPF诱导抗体的效价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原核表达BL21-EPF与nEPF诱导的抗体中BL21-EPF单抗能识别nEPF中26 ku和52 ku组分,且抗nEPF多抗也能与BL21-EPF中10 ku组分反应;真核表达CHO-EPF与nEPF诱导的抗体中CHO-EPF多抗能识别nEPF中10 ku和26 ku组分,而nEPF抗体不能与CHO-EPF反应;原核表达BL21-EPF与真核表达CHO-EPF诱导的抗体中CHO-EPF多抗能识别BL21-EPF中10 ku片段,而BL21-EPF单抗不能与CHO-EPF反应。结论:真核源性CHO-EPF、原核源性BL21-EPF、人源性nEPF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反应,在抗体制备过程中用rEPF替代nEPF作为免疫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氢化酶作为一种可催化氢气氧化与质子还原的金属酶,在生物体的氢代谢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氢气干预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一些高等植物的内源性产氢现象也已得到证实,然而关于催化内源性产氢的氢化酶目前了解较少。虽然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叶绿体可能是高等植物产氢的关键部位,但是鉴于多种植物在种子萌发时仍然可以产氢,而种子萌发过程中叶绿体还没有生成,加上氢化酶在进化上与线粒体复合物Ⅰ具有同源性,在对氢化酶研究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植物线粒体具有氢化酶活性的猜想,并总结了线粒体存在氢化酶活性的初步实验证据,以期为后续线粒体与氢化酶的关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抗中华眼镜蛇毒鸡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效价测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索免疫鸡制备高效价抗眼镜蛇毒抗体的新方法。方法用中华眼镜蛇原毒作抗原免疫22周龄的莱航母鸡,水溶法粗提抗体,DEAE Sepharos FF柱纯化,切向流超滤膜脱盐及浓缩,免疫电泳及双向免疫扩散法进行鉴定及效价测定,采用BCATMProte in Assay K it测定蛋白含量。结果鸡卵黄经水溶法的粗提物与中华眼镜蛇毒即有较明显沉淀反应,其效价随着纯度的提高而增强。将马源性抗血清的蛋白质含量调至与浓缩的IgY相同(2mg/m l),经双向免疫扩散及免疫电泳鉴定,该抗体不但对中华眼镜蛇毒有特异性结合,与孟加拉眼镜蛇毒亦有较强的交叉免疫活性,其效价较马抗眼镜蛇毒血清高4倍以上。结论用中华眼镜蛇原毒制备的IgY抗体,其效价较马抗血清有显著提高,并与孟加拉眼镜蛇毒有高度交叉免疫。本实验为抗眼镜蛇IgY的应用及其它抗蛇毒IgY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可溶性偶联因子经6-BA修饰后,明显促进Mg~(2 )-ATPase活力。从6-BA处理的叶绿体上洗脱下来的偶联因子,其Mg~(2 )-及Ca~(2 )-ATP酶活力都比对照有明显的增加。从~3H-6BA处理叶绿体上洗脱下来的偶联因子等蛋白,经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3H-6BA除与偶联因子结合外,还与RuBP羧化酶及其他蛋白结合。用6-BA处理提纯的β亚单位,能明显促进其Mg~(2 )-ATPase活力,表明6-BA至少有一个结合位点是在CF_1的β亚单位上并可影响其能量转换反应。  相似文献   

8.
对乙醇醛聚合的牛血红蛋白的抗原性进行了研究。将聚合的牛血红蛋白桉兔血量的10%和20%分别输入兔耳缘静脉,间隔7天后重复输液,共输注3次。ELISA检测未显示抗体产生。将聚合的牛血红蛋白、人血红蛋白和兔血红蛋白分别与免疫佐剂混合常规免疫家兔3次,并用上述抗原包被聚乙烯板,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滴度,结果显示聚合牛血红蛋白和人血红蛋白加佐剂免疫家兔后均产生抗体,且有交叉反应,表明这两种血红蛋白有同源性,存在相似的抗厚决定簇。兔血红蛋白免疫家兔后无抗体产生,且无交叉反应,表明机体对自体蛋白有天然的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 MS)脂蛋白P80的免疫反应性及其在MS血清抗体ELISA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MSP80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和纯化,并用免疫印迹法分析其与6种不同MS分离株阳性血清的免疫反应性以及与其他禽病原血清的交叉反应性;运用纯化的MS P80表达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MS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其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检测;比较检测了与美国爱德士检测试剂盒对50份临床血清样品的阳性符合率。【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S P80蛋白为脂蛋白且含有信号肽,其在MS种内同源性高达98%-100%,与其他种属P80蛋白同源性在25%-34%之间,成功表达和纯化了MS P80重组蛋白(rMS P80);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纯化的rMS P80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和特异性;运用rMS P80建立的MS血清ELISA抗体检测方法可对不同株MS阳性血清进行抗体效价检测,而对其他禽病原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性;该检测方法的批内变异系数小于5%,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0%,重复性良好;与美国IDEXX检测试剂盒比较,本文建立的ELISA抗体检测方法敏感性更高,阳性符合率为75%,阴性符合率为89.47%,总样本符合率为86%。【结论】MS P80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种内保守性和种间特异,并且可用作MS抗体检测的靶标抗原。  相似文献   

10.
叶片预照光对光合磷酸化和电子传递偶联效率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菠菜叶片经预照光处理后提取的叶绿体,不但光合磷酸化活力增加,而且偶联效率P/O也提高,其提高P/O的作用与多粘菌素的作用不能叠加,叶片预照光可能通过使偶联因子产生漏能减少的变构而提高p/O的。用两阶段光合磷酸化法测得叶片预照光,在促进光合磷酸化时也能促进高能态积累。用CF_1抗体,NEM和五羟黄酮等处理叶绿体的研究表明,叶片预照光引起CF_1的构象变化——γ,亚单位上的SH基内埋而α.β亚单位上的催化中心却更加暴露。活体中的P/O值也许会比一般离体的高。  相似文献   

11.
1.多聚赖氨酸能使经异硫氰基荧光素染色的卵表面均匀分布的荧光聚集成点状或块状的斑块,荧光聚集时膜下的色素颗粒随之同步聚集。早期的聚集有三种方式。2.聚集的迟早和出现斑块的大小在卵表面不同区域是不同的。腹方新月区最早;灰色新月区次之;动物性半球稍迟,荧光和色素颗粒最后都集中到动物性极形成顶帽,其余区域成为失去色素颗粒的区域;聚集引起收缩,最后植物性半球常常破裂。3.未受精卵亦出现与上述相同的反应,这提示腹方新月区可能是精子进入卵子的区域。4.细胞松弛素不能抑制多聚赖氨酸引起的聚集。5.多聚赖氨酸能抑制分裂沟的出现,能使已出现的分裂沟消失。6.失去色素颗粒区域的细胞膜在形态、功能等方面与分裂沟中的新膜相同。对新膜出现的位置和形成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中构成有丝分裂器的重要结构和功能元件,是间期细胞质微管和分裂期纺锤体微管的组织中心。本文报道一种从蛙精子中分离中心体的简便方法:通过匀浆将精子尾部与头部脱离,用蔗糖离心去除脱落的尾部和杂质颗粒,从而得到纯化的精子头部。用含EGTA的低渗液使精核膨大,再以超声破碎,离心得到中心体的粗制品,以重复超声和离心去除染色质和中心体外围的线粒体,得到纯度较高的精子中心体。电镜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分离所得的中心体由一对中心粒和其外周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研究了SVDV在微细胞和微胞质体两种非完整细胞体系内的复制。用秋水仙素处理IB-RS-2细胞,在含有松胞素B的Ficoll 400不连续梯度中进行高速离心,制备了大量的微细胞。微细胞在正常的培养条件下60小时后仍有70%以上存活,用SVDV感染只需4—5小时就几乎全部脱落。并证明微细胞能繁殖出有感染力的子代病毒。用松胞素B去核技术制备的微胞质体,运用扫描电镜和显微放射自显影的方法证实了SVDV可以在微胞质体内复制病毒RNA,并引起微胞质体病变。同时纯化了用松胞素B处理悬浮的IB-RS-2细胞而制备的大量的微胞质体,SVDV感染后,可以产生一定数量的有感染力的子代病毒。虽然滴度低于完整细胞繁殖的病毒,但证明了SVDV可以利用微胞质体中少量的细胞成分和酶类完成其感染、复制和装配一系列繁殖过程,产生有感染力的子代病毒。  相似文献   

14.
鹿科动物的染色体组型及其进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携带者。在动植物进化过程中,染色体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无疑对物种形成起重要的作用。染色体的变化往往引起基因的重新排列和遗传物质的增加或丢失。染色体在结构和数量上的差异还往往造成两个本来很相近的群体间的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种。染色体组型和染色体的带型都代表着种的特性,它为不同动物在分类研究和确定其在进化过程中的位置提供了一个新的和重要的标准。可是,染色体的结构既是稳定的,同时又是可变的。染色体组型的改变是以染色体组的结构特点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凹叶厚朴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凹叶厚朴花药四囊型,腺质绒毡层有1-2层细胞,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方式为修饰性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四分体和小孢子在发生时有不规则变形。子房单心皮,心皮腹面壁上着生2个胚珠,胚珠倒生型,厚珠心,双珠被;孢原细胞一个,并且自表皮下第2层细胞处分化。胚囊发育为单孢蓼型。凹叶厚朴的胚胎学特征与木兰科其它植物的胚胎学特征基本相同,属于较原始的被子植物胚胎类型。在凹叶厚朴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存在部分败育现象。本文初步探讨了凹叶厚朴濒危的生殖生物学原因。  相似文献   

16.
凹叶厚朴花药四囊型,腺质绒毡层有1-2层细胞,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方式为修饰性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四分体和小孢子在发生时有不规则变形。子房单心皮。心皮腹面壁上着生2个胚珠,胚珠倒生型,厚珠心,双珠被;抱原细胞一个,并且自表皮下第2层细胞处分化。胚囊发育为单孢蓼型。凹叶厚朴的胚胎学特征与木兰科其它植物的胚胎学特征基本相同,属于较原始的被子植物胚胎类型。在凹叶厚朴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存在部分败育现象。本文初步探讨了凹叶厚朴濒危的生殖生物学原因。  相似文献   

17.
Formation constants of ternary complexes MAL, where M = Cu(II) or Ni(II). A = 2.2′bipyridyl. 1, 10-phenanthroline, and L = 3.4-dihydroxyphenylalanine (dopa), tyrosine, or phenylalanine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computer program SCOGS. It is observed that dopa coordinates with Cu(II)-A and Ni(II)-A through the aminocarboxylate and only over the pH range 3–8, though the ligand coordinates with free Cu(II) ion from the amino carboxylate end in the lower pH range (pH 2–4) and from the catechol end at the higher pH range (pH > 5). The visible spectrum of Cu-A-dopa is similar to that of Cu-A-phenylalanine or Cu-A-tyrosine over the entire pH range, confirming amino carboxylate coordination. Δ log K (KMAL - logKML) is found to be positive in all the six Cu(II) complexes. whereas it is negative in Ni(II) complexes. Release in the ternary complexes of the repulsion between the Cu(II) dπ electron and electrons delocalized over the phenyl ring has been proposed as a probable reason for the positive Δ log K.  相似文献   

18.
B淋巴细胞的造血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实T细胞对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经特异或非特异性抗原激活的淋巴细胞具有更强的调控活性。为了进一步弄清细胞间相互作用在造血调控中的地位,近年来我们又探讨了B淋巴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增殖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B淋巴细胞在多向造血祖细胞生长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鼠骨髓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加入用流式自由电泳法分离所得的高纯度正常B淋巴细胞,可使多向祖细胞(CFU-mix)集落增加至5倍;加入小鼠B淋巴瘤细胞株的条件培基(M_(12.4.1)-CM)时,CFU-mix数也可增加至4倍。单集落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M_(12.4.1)-CM可加强CFU-GEMm及p-BFU-E等早期造血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小鼠高纯度B细胞样品在体外培养中加入1000 rad照射的骨髓细胞可出现CFU-mix集落,如果再加入适量的小鼠肺条件培基,则CFU-mix数量比对照大15倍,其集落性质为CFU-GEMm,GMm及p-BFU-E。在此培养中加不同稀释度抗小鼠IgM血清,结果CFU-mix的产率与抗IgM血清的浓度成直线反比关系,当加入1:10抗小鼠IgM血清时,CFU-mix为0。作者假设在一定培养条件下,IgM阳性的部分B细胞可返祖转化为CFU-mix。  相似文献   

20.
转化的C_3H_(10)T_(1/2)细胞表现增殖速度加快、表面微绒毛增加,细胞变圆,叠层生长,ConA受体呈帽状分布,微管、微丝、纤粘蛋白分布明显减少。与增殖有关的癌基因c-fos表达增强,同时发现与细胞增殖、转化和细胞骨架调节有关的钙调素(CaM)基因表达加强。用1mmo/Ldb-cAMP处理转化细胞,观察到CaM基因和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分别在处理后1小时和2小时急剧下降。处理后4—5天,转化细胞表型趋正常化,大部分细胞恢复单层生长。细胞表面微绒毛和泡状物减少,ConA受体帽状分布消失,恢复分散分布在细胞膜上的特点。细胞生长明显被抑制,用优先在G_1期表达的4F_1 cDNA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证实了经db-cAMP处理后的细胞被阻抑在G_1期。经db-cAMP处理6天的转化细胞中微管、微丝、纤粘蛋白基本恢复正常分布。实验表明CaM的表达增强与转化细胞表型变化和细胞骨架组装减弱密切相关,db-cAMP作用后CaM表达下降是抑制转化细胞增殖并使细胞表型和细胞骨架分布趋于正常的关键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