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藓类植物新记录属—筛齿藓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植物标本馆(H)研究Dr.T.Koponen 1970年在台湾采集的部份苔藓标本时,发现了筛齿藓(Coscinodon cribrosus (Hedw.) Spruce)。筛齿藓属(Coscinodon Spreng)为中国植物新记录属,特此报道。筛齿藓的主要区别特征为:(1)植物体矮小,呈丛生垫状,叶先端具透明毛尖;(2)叶披针形,中肋两侧具明显长纵褶;(3)叶基部细胞长形至长方形,薄壁;(4)蒴柄短,孢蒴内隐于孢叶之中;(5)蒴帽大,钟形,具纵褶,覆盖大部孢蒴;(6)蒴齿具筛孔。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山的平蒴藓属(Plagiobryum Lindb.)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蒴藓属PlagiobryumLindb.(真藓科Bryaceae)植物在世界上共有8种(IndexMuscorum;Ochi1959,1970;Hedderson1990;Hedderson&Harold1990).中国大陆记录有3种分布(陈邦杰等1963;张满祥1978;Redfearn&Wu1986;Redfearn,Tan&He1996).其中,钝叶平蒴藓(P.giraldii(C.Muell.)Par.)特产于秦岭太白山(张满祥1978).作者基于在天山的实地考察和对标本的研究,报道了中国天山产的平蒴藓属植物共有2种即平蒴藓(P.zierii(Hedw.)Lindb.)和尖叶平蒴藓(P.demissum(Hoppe&Hornsch.)Lindb.),其中的平蒴藓为该区分布的首次记录.从种的现代地理分布和区域地理特点来看,这2种均属泛北极分布类型.依据所采的标本对它们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中国天山平蒴藓属分种检索表如下1.植物体上部银白色或白色,下部红褐色.叶覆瓦状排列,卵圆形,内凹;中肋及顶或达于叶尖稍下处终止.孢蒴长棒状,平列或略倾斜1.平蒴藓P.zierii(Hedw.)Lindb.1.植物体红褐色.叶直立,披针形至卵圆状披针形;中肋突出叶尖.孢蒴梨形,下倾2.尖叶平蒴藓P.demissum(Hope&Hornsch.)Lindb.  相似文献   

3.
五种紫萼藓科植物茎及叶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王虹 《植物研究》2002,22(1):T001-T002
对紫萼藓科紫萼藓属中的5种植物,运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其茎的结构及叶表皮角质层皱褶、孔及纹饰等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长枝紫萼藓(Grimmia elongata Kaulf.)茎呈多棱形,片状附属物沿叶腹面表皮连成带状,而叶背面角质层纹饰呈辐射状的裂片;圆蒴紫萼藓(Grimmia a pocarpa Hedw.)茎、叶细胞中内含物非常浓厚,细胞不透明,中助的角质层纹饰呈纵向的线状;高山紫萼藓(Grimmia alpicola Sw.ex Hedw.)中肋宽厚,孔呈梯形排列,叶背面角质层皱褶呈“菊花状”纹饰,叶腹面孔口处有“眼皮状”鳞片覆盖;卵叶紫萼藓(Grimmia o-valis(Hedw.)Lindb.)茎无明显的中轴部;中肋“导水细胞”发达,叶表面密布粗疣和网状排列的大孔,且孔深陷;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 P.Beauv.)茎的外皮部和内皮部之间有一层“鞘状”物质,叶背面孔的形状呈挤压状。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毛齿藓短蒴变种(新拟)在中国的分布和毛齿藓属在新疆的分布。研究表明:(1)毛齿藓短蒴变种的主要识别特征为:叶基部鞘状,突然狭窄成线状披针形,背仰,叶缘平展,中肋充满叶上部,背面粗糙,远轴面有厚壁细胞束分化,叶细胞长方形至短长方形;有假根生芽胞;孢蒴椭球形,稍弓形弯曲,蒴齿线状披针形,二裂至近基部。(2)毛齿藓属的3个分类单位在中国均有分布,毛齿藓短蒴变种以较短的孢蒴和蒴柄区别于原变种,以有根生芽胞、叶基部呈明显鞘状、叶缘平展区别于云南毛齿藓的无假根生芽胞、叶基部略呈鞘状、叶缘背卷。(3)在牛毛藓科中有许多类群与毛齿藓短蒴变种形态相似,但仅有毛齿藓属的叶在横切面上主细胞的远轴面有厚壁细胞束,而其他类群的叶在横切上主细胞的近轴面和远轴面均有厚壁细胞束。该变种的叶背仰不同于牛毛藓科其他属的叶直立;以具鞘部的叶、表面光滑的孢蒴、内弯的蒴齿区别于无鞘部的叶、表面有纵沟槽的孢蒴、直立的蒴齿的牛毛藓属。(4)该变种属北极 高山分布类型,表现出了明显的欧洲 亚洲 北美洲间断分布模式,可作为研究气候变化、海陆变迁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经典分类学研究方法,对河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HBNU)等国内多个标本馆保存的中国丝瓜藓属直蒴组(Pohlia Hedw.section Cacodon Lindb.ex Broth.)及其近缘类群植物标本共计130余号进行了分类学分析鉴定,并对所确定的中国产直蒴组物种的芽胞大小、形状及叶原基数量和长度等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中国丝瓜藓属直蒴组的分类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经鉴定中国丝瓜藓属直蒴组植物共有8种——夭命丝瓜藓[Pohlia annotina(Hedw.)Lindb.]、糙枝丝瓜藓[P.camptotrachela(Ren.Card.)Broth.]、林地丝瓜藓[P.drummondii(Müll.Hal.)Andr.]、疣齿丝瓜藓[P.flexuosa Harv.]、纤毛丝瓜藓[P.hisae T.J.Kop.et J.X.Luo]、异芽丝瓜藓[P.leucostoma(BoschSande Lac.)M.Fleisch.]、念珠丝瓜藓[P.lutescens(Limpr.)H.Lindb.]和卵蒴丝瓜藓[P.proligera(Kindb.ex Breidl.)Lindb.ex Arnell]。(2)中国丝瓜藓属直蒴组植物的重要鉴别特征是在假根或叶腋处生有芽胞,而且芽胞形状以及叶原基形状和数量在直蒴组中存在差异,如念珠丝瓜藓具有假根生芽胞,而疣齿丝瓜藓具有两型芽胞。(3)对所鉴定的中国丝瓜藓属直蒴组8种植物的识别特征、生境及其与相近种的关系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绘制了形态特征墨线图。  相似文献   

6.
新疆大帽藓属6种植物茎及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石蜡切片和电镜技术,对新疆的6种大帽藓属(Encalypta Hedw.)植物的茎和叶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高山大帽藓(E.alpina Smith.)疣多呈菱形或“柱状”密集着生在叶表面,疣上纹饰呈纵棱和小疙瘩状;裂瓣大帽藓(E.ciliata Hedw.)茎横切面为五角形, 中轴细胞角隅加厚,叶腹面的粗疣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凹陷的表面细胞壁上;剑叶大帽藓(E.spathulata C.Mull.)茎横切面没出现中柱鞘,疣在基部分叉丛生,叶腹面的表皮细胞壁不凹陷;钝叶大帽藓(E.vulgaris Hedw.)没有叶尖,中肋导水细胞大,叶表面细胞壁较光滑且强烈凹陷,其壁上的乳突不明显;天山大帽藓(E.tianschanica j.c.Zhao,R.L.Hu et S.He)茎内外皮层区分明显,内皮层细胞质浓,叶背面的分叉状粗疣呈密集生长在叶腹面的星状粗疣大多集中分布在稍下陷的细胞壁上;西藏大帽藓(E.tibetana C.Mull)中肋细胞壁加厚,叶片具层层叠叠的、密集的、不规则分叉的粗疣,叶背面有些部位被带状附属物所覆盖。这6种植物叶的背、腹面均具不同程度的分叉粗疣,但粗疣的大小、着生位置、呈现的状态、疣上不同的纹饰却各不相同;中肋细胞的层数、及导水主细胞的大小、状态也大不相同,这些细微特征的观察研究可作为大帽藓属植物分类学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谦  曹同 《植物研究》1984,4(4):129-136
泥炭藓(Sphagnum)是水湿或沼泽地区丛生藓类。其植物体形态和构造分化简单,孢子体仅具由配子体组织发育的假蒴柄;孢蒴球形,盖裂,无蒴轴及蒴齿分化,因而为鲜纲中一个独立的亚纲,在苔藓系统排列中,列为原始的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徒手切片法对新疆木灵藓属(Orthotrichum Hedw.)18种植物孢蒴上的气孔、茎和叶进行了比较解剖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木灵藓属植物茎横切结构形状稳定,由表皮和皮层组成,无中轴细胞分化;除半裸木灵藓(Orthotrichum hallii Sull.et Lesq.)外,其它种叶上部均为单层细胞;叶中部边缘外卷,叶细胞具有高度不同的分叉疣或单疣。在确定气孔显、隐型的基础上,茎和叶横切面的颜色、茎表皮和皮层细胞组成及细胞壁加厚程度、叶细胞疣的高度、叶中肋横切面的形状、中肋的宽度、细胞组成以及芽孢形态等特征可作为该属种间分类的依据。还根据18种木灵藓属植物孢蒴上的气孔显、隐型,及茎、叶的比较解剖学特征,编制了新疆木灵藓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采用徒手切片法对新疆木灵藓属(Orthotrichum Hedw.)18种植物孢蒴上的气孔、茎和叶进行了比较解剖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木灵藓属植物茎横切结构形状稳定,由表皮和皮层组成,无中轴细胞分化;除半裸木灵藓(Orthotrichum hallii Sull.et Lesq.)外,其它种叶上部均为单层细胞;叶中部边缘外卷,叶细胞具有高度不同的分叉疣或单疣。在确定气孔显、隐型的基础上,茎和叶横切面的颜色、茎表皮和皮层细胞组成及细胞壁加厚程度、叶细胞疣的高度、叶中肋横切面的形状、中肋的宽度、细胞组成以及芽孢形态等特征可作为该属种间分类的依据。还根据18种木灵藓属植物孢蒴上的气孔显、隐型,及茎、叶的比较解剖学特征,编制了新疆木灵藓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及扫描电镜方法,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长的6种藓类植物茎、叶的内部结构及其表面的角质层纹饰、疣、孔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垂枝藓(Rhytidium rugosum(Hedw.)Kindb.)叶背、腹面表皮细胞外壁均有细疣状突起,而纵列相邻细胞的壁表面角质层纹饰长,成束状平行排列;山羽藓(Abietinella abietina(hedw.)fleisch.)茎的中轴不明显,中肋背部具棘刺状突起的疣,叶背、腹面的疣倒向凹陷的细胞壁,呈遮盖状;直叶珠藓(Bartramia ithphyllaBrid.)叶背、腹面表皮细胞外壁具泡状隆起,孔不凹陷,孔口被角质层纹饰所遮盖;沼泽皱蒴藓(Aulacomnium palustre(Hedw.)Schwagr.)叶背面的粗疣由凹陷细胞壁中突出,角质层纹饰呈带状,叶腹面孔大,并多在细胞壁相交处呈张开状;塔藓(Hylocommium splendens(Hedw.)B.S.G.)叶背部粗疣呈宽刺状,叶背、腹面粗疣高,上端倒向凹陷的细胞壁;角齿藓(Ceratodon purpureus(hedw.)Brid.)叶背、腹面细胞凹陷不规则,相邻细胞壁厚,具密集的细疣。  相似文献   

11.
该文首次报道了摩拉维采真藓(新拟)在中国的分布。研究表明:(1)摩拉维采真藓的主要识别特征为:叶常聚集在茎顶成莲座状,叶倒卵状披针形至匙形,具长毛尖,具分化边缘,中肋消失于叶尖下,叶细胞长菱形至六边形,叶腋处着生大量单列细胞构成的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芽胞。(2)通过对摩拉维采真藓的命名和系统位置的讨论,确认该种是真藓属细叶真藓组的有效种。(3)摩拉维采真藓与近缘种细叶真藓和幽美真藓有诸多相似特征:莲座状的茎顶、有分化边和菱形至六边形中上部细胞的倒卵形叶,但该种以具有大量叶腋生丝状芽胞和叶中肋不及顶等特征区别于细叶真藓的无腋生芽胞、叶中肋突出叶尖成长芒状,以具有叶湿时平展、干时卷曲和叶腋有芽胞等特征区别于幽美真藓的叶湿时内凹、干时紧贴于茎和无腋生芽胞;拟三列真藓、圆叶真藓和灰黄真藓的部分种群都曾报道有与摩拉维采真藓相似的腋生丝状芽胞,但摩拉维采真藓的假根集生于植株基部、叶有狭分化边、叶缘平直、中肋消失于叶尖下而区别于拟三列真藓的茎中下部密被假根、叶有宽分化边、叶缘背卷、中肋及顶或短出,摩拉维采真藓有分化边和长毛尖的倒卵状披针形区别于圆叶真藓叶有无分化边和圆钝叶尖的卵圆形叶,区别于灰黄真藓有中肋及顶和短尖的卵状披针形叶;柔叶真藓有与摩拉维采真藓相似、中肋不及顶的叶,但无芽胞而易与新记录种区分。(4)该种在北温带有较广泛分布,形成欧洲-北亚-中亚-西亚和北美两个主要分布区;作者在四川和新疆等地的发现可以推测摩拉维采真藓在中国可能有更广泛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探讨长白山金发藓科植物的生态位分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郭水良  曹同 《植物研究》2000,20(3):286-293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 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对长白山主要生态系统30个样点中的13种金发藓科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长白山地区,金发藓科植物在海拔高度、土壤含砂量、含水量、酸度、光照条件等资源维上存在明显的生态分化现象。13种金发藓科植物中,球蒴金发藓(Polytrichum sphaerothecium(Besch.)C.Mull.、高山异发藓短叶变种(Polytrichastrum alpinum var. brevifolium(R.Br.)Brid.)在海拔上,拟异发藓(Polytrichastrum formosum(Hedw.)G.L.Smith)、变形异发藓(Polytrichastrum dicipensLimpr.)、毛尖金发藓(Polytrichum piliferum Schred.ex Hedw.)、桧叶金发藓(Polytrichum juniperinum Willd.ex Hedw.)在光照上以及大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 Hedw.)、直叶金发藓(Polytrichum juniperinum ssp. strictum(Brid.)Nhy.&Sael.)在土壤酸度与水分上的生态要求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3.
在对世界异叶藓属(Kindbergia Ochyra)植物进行系统研究基础上,作者对中国分布的该属植物进行了分类学修订。结果表明:(1)中国分布的“树状异叶藓”[K.arbuscula(Broth.)Ochyra]、“异叶藓”[K.praelonga(Hedw.)Ochyra]和密枝燕尾藓[Bryhnia serricuspis(Müll Hal.)Y.F.Wang & R.L.Hu]为K.dumosa(Mitt.)Ignatov & Huttunen的错误鉴定;(2)因树状分枝的植物体、异形的茎枝叶、近及顶的强壮中肋和明显下延的叶基等特征不同于青藓科现存任一类群,故将中国分布的“异叶藓属”植物移入新建属——拟异叶藓属(Pseudokindbergia M.Li,Y.F.Wang,Ignatov & B.C.Tan)中;(3)拟异叶藓属区别于异叶藓属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假鳞毛半圆形至三角状半圆形,先端钝或平截;孢蒴倾立至水平;蒴盖圆锥形。(4)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未发现异叶藓属植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纽藓属(丛藓科)中国新记录——节叶纽藓(Tortella alpicola Dix.)(新拟)。该种主要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在中国为首次记录。该种特征:植物体高约1cm,基部细胞雪白色,叶尖端易断裂且形成若干分节。该文对节叶纽藓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将其与折叶纽藓[T.fragilis(Hook.Wils.)Limpr.]、长叶纽藓[T.tortuosa(Hedw.)Limpr.]和纽藓[T.humilis(Hedw.)Jenn.]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供了该种的图版和中国纽藓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曲尾藓属(Dicranum Hedw.)10种植物的蒴齿和孢子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曲尾藓属10种植物的孢蒴均为圆柱形。(2)孢子球形、近球形、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颜色为黄色、棕色或黄褐色;近极面向内凹,纹饰为疣状、颗粒状或芽孢状。(3)曲尾藓属10种植物的蒴齿多为披针形,但也有阔披针形,颜色为杏黄色、深红色、褐黄色或红褐色;纹饰为条状或疣状,具穿孔成网状结构,一些种无穿孔成平滑结构,表面具细疣。该研究结果为曲尾藓属属下类群划分提供了分类依据,并为苔藓植物系统分类、演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新疆5种丛藓科植物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石蜡切片和电镜扫描技术,对5种丛藓科植物的茎、叶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短叶对齿藓Didymodon tectorus(C.Müll.)Saito.整个茎细胞的细胞壁均加厚,叶细胞壁凹陷呈网状,角质层纹饰条状、鳞片状和颗粒状;卷叶丛本藓Anoectangium thomsonii Mitt.茎表皮及中轴细胞壁厚,叶表面的粗疣粗糙、密集,疣上还有小孔和鳞片状纹饰;山赤藓Syntrichia ruralis(Hedw.)Web.Mohr.茎皮部细胞质浓,叶片背腹两面均密被鹿角状疣,疣上有层层叠加状纹饰和乳突;无疣墙藓Tortula mucronifolia Schweagr.茎横切面呈长圆形,叶细胞壁薄,无疣,叶背面细胞表皮较粗糙,叶腹面细胞表皮较光滑,角质层纹饰稀疏且短;长叶纽藓Tortella tortuosa(Hedw.)Limpr.茎表皮细胞壁强烈凹陷,叶细胞表面密被粗疣,疣上的角质层纹饰呈不规则鳞片状。丛藓科植物茎及叶的微观特征,为该科植物属、种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缺齿藓类与真藓科、提灯藓科的系统关系,理清缺齿藓科的系统位置和中国缺齿藓科分类问题,该研究以中国分布的缺齿藓科植物和相关类群4 000余份标本为材料,进行详细的形态学研究,并选用其中35种、40份样品的4个DNA片段(rps4、trnG、trnL-trnF、atpB-rbcL)联合数据用于分子系统分析,采用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分子树。结果表明:(1)在分子树中,缺齿藓类与真藓科植物分别聚在具有高支持率的不同分支上,叶形、叶细胞等形态学特征也有较大差异,缺齿藓类应从广义的真藓科分出。(2)在分子树中,虽然缺齿藓类与提灯藓科植物聚在同一分支中,但无形态学的共源性状,二者不应视为一个单系类群。(3)缺齿藓科是一个自然类群,缺齿藓科内属间存在着密切的系统关系,缺齿藓科的主要识别特征为:植物体小型,茎常分枝;叶形和叶细胞为丝瓜藓型(Pohlia-like),披针形至长椭圆形,中上部细胞狭长,线状菱形或蠕虫形;生殖苞多生于新生枝顶;蒴齿为互生双齿层,常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或一层蒴齿缺失,稀双层蒴齿缺失。(4)中国缺齿藓科包含有5属,即缺齿藓属(Mielichhoferia)、丝瓜藓属(Pohlia)、拟丝瓜藓属(Pseudopohlia)、合齿藓属(Synthetodontium)和小叶藓属(Epipterygium),目前为止共计34种(含种下分类单位)。  相似文献   

18.
西藏羽藓科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纤细柔软,密集交织丛生,上部黄绿色,褐绿色,下部褐色。茎匍匐,常弓形弯曲,平滑,不规则1—2回羽状分枝;枝密,干时常弯曲。无鳞毛。叶干时易皱缩,潮湿时伸展;茎叶长卵圆形或阔卵圆形,上部渐狭成长披针形,边全缘,仅先端具不明显细齿;中肋单一,粗壮,光滑,终止于叶尖部;叶片细胞长圆状方形,多边形,菱形,壁薄,中部细胞多数具前角突;枝叶与茎叶同形,仅较小,短渐尖。雌雄异株。雌苞叶披针形,透明;细胞狭长方形,狭菱形,平滑。蒴柄长1.6—2.0厘米,纤细,淡  相似文献   

19.
从形态学而论,烟杆藓属(Buxbaumia Hedw.)在苔藓植物中是一个独特的类型。该文简要介绍了烟杆藓属的历史和该属在中国的研究状况,以及该属的模式种烟杆藓首次在中国的发现。对烟杆藓在新疆的着生生境及群落状况做了详细介绍,还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烟杆藓的孢蒴、蒴齿和孢子形态、中国烟杆藓属分种检索表及属的系统关系进行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形态学而论,烟杆藓属(Buxbaumia Hedw.)在苔藓植物中是一个独特的类型。该文简要介绍了烟杆藓属的历史和该属在中国的研究状况,以及该属的模式种烟杆藓首次在中国的发现。对烟杆藓在新疆的着生生境及群落状况做了详细介绍, 还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烟杆藓的孢蒴、蒴齿和孢子形态、中国烟杆藓属分种检索表及属的系统关系进行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