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冀西北坝上地区灯下蛾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冀西北坝上地区蛾类进行了逐日灯诱监测,以微软系统的Excel列表、作图,进行蛾类群落的种-多度曲线作图及群落多样性(H')、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S)和个体数(N)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处理,并做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蛾类已知16科173属247种,夜蛾科是该区蛾类的优势类群,旋幽夜蛾、网锥蛾野螟(草地螟)和小菜蛾为当地优势种。从5月到9月蛾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r=0.9477)、物种数(r=0.7785)、个体数(r=0.9704)相一致。不同月份间的蛾类相似程度差异较大,种-多度关系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研究认为坝上地区蛾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稳定,生态环境条件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厘清鲟形目鱼类的系统发育, 研究新测定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长江鲟(A. dabryanus)、短吻鲟(A. brevirostrum)、纳氏鲟(A. naccarii)、鳇(Huso dauricus)和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共6种鲟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联合已测的17种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 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鲟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并采用似然值检验对不同的树拓扑结构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6种新测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16521—16766 bp, 编码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和2个核糖体基因, 与大多数已测的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高度相似。基于23种鲟形目鱼类线粒体基因组数据, 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表明: (1)鲟形目的两个科, 匙吻鲟科(Polyodontidae)和鲟科(Acipenseridae)均为单系; (2)鲟科的内部亲缘关系复杂, 鲟属和鳇属的物种均不构成单系群。鲟科鱼类按分子系统发育重建结果可以分为3个类群: 尖吻鲟类(A. sturio - A. oxyrinchus clade)、大西洋鲟类(Atlantic clade)和太平洋鲟类(Pacific clade)。树拓扑结构的检验结果表明, 鲟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为(尖吻鲟类(太平洋鲟类, 大西洋鲟类))。铲鲟属(Scaphirhynchus)是大西洋鲟类的基部类群。研究也说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在鲟形目鱼类系统与进化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合成四个氮基三乙酸单酰苯胺(IDA)类及其类似物肝胆显像螯合物。(1)用家兔做了肝胆显像扫描实验,其显像效果较好。(2)~(3)为未见报道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江苏爬行动物地理分布及地理区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江苏的爬行动物,曾有Gee(1919)报告过苏州的少数种类;孙宗彭(1926)就南京的蜥蜴类,张宗汉及方炳文(1931)就南京蛇类及龟鳖类,分别做过研究;Sowerby(1932)曾述及上海的爬行动物;在Pope(1935)的专著中集有各家论文中有关江苏爬行类的纪录。近年,陈义(1962)报导了南京附近的二种龟鳖类;《中国动物图谱——爬行动  相似文献   

5.
经对2002年与2004年出土于安徽芜湖金盆洞遗址的偶蹄类所做的深入研究,金盆洞遗址的偶蹄类有6个种:李氏野猪(Sus lydekkeri)、梅花鹿(Cervus(Sika)nippon)、葛氏斑鹿(Cervus(Sika)grayi)、马鹿(Cervus elaphus)、麂未定种(Muntiacussp.)及古中华野牛相似种(Bisoncf.palaeosinensis)。其中以鹿科为主,以梅花鹿和马鹿为优势种群,具有北方区动物群的特色。它们所指示的时代比和县龙潭洞动物群晚,与巢县银山巢县人动物群相当,为中更新世晚期,在古气候上处于Riss冰期。它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以低矮森林为主、间有少量灌木密林及草地,当时的气候与现今的内蒙和甘肃相似。鹿属3个种的同时出现反映金盆洞遗址是史前人类汇集处理猎物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中国野生葡萄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英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起源于中国的 18个野生葡萄种 (73个株系 )、1个欧美杂交种、7个欧洲葡萄品种、1个砧木品种和河岸葡萄 (VitisripariaL .)一个品系为试材 ,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中国野生葡萄的遗传多样性。从 2 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2 0个多态性好的引物扩增供试材料 ,产生了 191条多态性带。应用UPGMA聚类方法 (类平均法 ) ,获得了 83份材料的遗传距离矩阵及聚类分析树系图 ,且聚为 2 2类 12组。河岸葡萄、欧洲葡萄 (V .viniferaL .)及欧美杂种与中国野葡萄亲缘关系较远。在中国野葡萄中 ,菱叶葡萄 (V .hancockiiHance)与其他种的亲缘关系最远 ,秦岭葡萄 (V .qinlingensisP .C .He)次之。并可将中国野葡萄资源的 18个种、变种和类型分为 10组。种内不同花型株系间的遗传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日本已知时代最早的古近纪哺乳动物化石产自九州西部熊本县天草(Amakusa)地区始新世地层赤崎(Akasaki)组以及鹿儿岛县甑岛(Koshiki Islands)相当层位的中甑(Nakakoshiki)组。初步研究显示这两个组产出的哺乳动物分异度较高,包括9个目的至少18种动物。赤崎动物群有3种trogosine裂齿类、2种冠齿兽科全齿类、1种等脊貘科奇蹄类、2种dichobunoid偶蹄类、1种下齿兽科踝节类、1种西瓦兔猴科灵长类、1种未定食虫类以及2种可能的梳趾鼠类。中甑动物群包括1种冠齿兽科全齿类、2种小型雷兽科奇蹄类、1种高冠的下齿兽科踝节类、2种啮齿类和1种细齿兽科食肉类。这两个日本哺乳动物组合很接近早-中始新世界线。由于出现了trogosine裂齿类和雷兽,它们的时代要晚于伯姆巴动物群,极有可能与亚洲大陆阿山头期哺乳动物群相当。这两个动物群还包含了在亚洲大陆没有发现过的几个新种,并具有独特的哺乳动物组合。  相似文献   

8.
系统调查研究冀西北坝上农牧交错带的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蛾类,已知11亚科71属117种,并对其多样性做了分析。各月份蛾类组成及数量差异较大,从5月到9月蛾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r=0.9943)、丰富度(r=0.8979)相一致。而不同月份间的蛾类相似程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碧剑  蓝文陆  黎明民  李天深 《生态学报》2019,39(19):7014-7024
2017年3月(枯水期)、7月(丰水期)和10月(平水期)分别对北部湾近岸海域44个站位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动物251种和浮游幼体24类,其中枯水期138种(类),丰水期134种(类),平水期191种(类),分属河口低盐、近岸暖温、近岸暖水和外海暖水4个生态类群。优势种9种,其中枯水期以原生动物占绝对优势,丰水期以枝角类、桡足类和浮游幼体类占优势,平水期以十足类和浮游幼体类占优势。浮游动物丰度年均值为789.95个/m~3,呈现出枯水期(1540.19个/m~3)明显高于平水期(457.58个/m~3)和丰水期(372.08个/m~3)的季节变化特征;浮游动物生物量年均值为252.40 mg/m~3,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丰度变化不一致,平水期生物量(385.01 mg/m~3)明显高于枯水期(221.41 mg/m~3)和丰水期(150.78 mg/m~3)。多样性指数平水期最高(3.16),丰水期(2.35)次之,枯水期(2.22)最低。枯水期和丰水期北部湾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水平分布特征基本呈现自河口近岸海域向外海递增的趋势,平水期浮游动物生物量与丰度的空间分布较为均匀。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构以及优势种的演替对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丰度季节变化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径流导致的悬浮物、营养盐等的变化可能是决定北部湾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还表明与其他海湾相比,北部湾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于小型化,需加大关注。  相似文献   

10.
湖南嘉禾晚石炭世及早二叠世早期的䗴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记述了湖南嘉禾袁家附近一个上石炭统船山组及下二叠统栖霞组剖面,系统研究了该剖面的(竹蜓)类共14属44种。其中船山组的(竹蜓)类自下而上分为两个(竹蜓)带:Triticites 带,Pseudo-schwagerina 带;栖霞组包括三个筵带:Misellina claudiae 带,Sphaerulina hunanica 带及Parafusulina undulata-Schwagerina chihsiaensis 带。另外描述了船山组中的9个新种。  相似文献   

11.
河南淅川始新世核桃园组獏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这里记述了河南淅川核桃园组中五种獏化石:Breviodon minutus,Schlosseria hetaoyuanensissp.nov.,Deperetella sichuanensis,Teleolophus danjiangensis sp.nov.,Pachylophus xui gen.etsp.nov.,并认为其时代大体相当于伊尔丁曼哈阶。文中也对脊齿獏亚科的分化和Teleolophus与Deperetella两属系统关系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青海西宁盆地中新世地层及哺乳动物群性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继对1978年采自青海西宁盆地中新世哺乳动物的记述后,本文简介盆地中新统地层,并讨论了各化石层的哺乳动物群的性质。从化石的初步分析表明,西宁盆地在中新世时,有比较连续的沉积,这使它在我国晚第三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可能为与欧洲有关层位进行比较,进而为中新世欧亚动物地理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河南淅川始新世核桃园组肉齿类和食肉类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这里记述了河南淅川核桃园组三种肉齿类: Propterodon sp., ? P. pishigouensis sp. nov.和 Sarkastodon henanensis sp. nov. 讨论了小孑鬣兽 (Prolaena parva Xu et al.) 的分类位置,并记述了卢氏细齿兽 (Miaeis lushiensis Chow) 的新增材料.  相似文献   

14.
西藏吉隆上新世啮齿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西藏吉隆命地的两种上新世(Middle Turolian)的啮齿类化石:西藏更新仓鼠(Plesiodipus thibetensis sp.nov.)和刘氏喜马拉雅跳鼠(Himalayataga liui gen.et sp.nov.)。Plesiodipus thibetesis可能和(鼠平)类(Arvicolinae)的起源有关。吉隆的小动物化石表明:1.它与当时华北动物群密切相关,而不同于南亚西瓦里克动物群者;2.当时盆地内可能也有草原或灌丛环境存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下草湾组两件保存较好、意义较大的肉食类下颌.一件定为 Semigenetta huaiheensis sp. n..另一件定为 Pseudaelurus (Schizailurus) cf. lorteti.这是这两个属在我国的首次发现;在亚洲这也是第一次可靠的记录. Semigenetta 过去仅发现于欧洲.泗洪的标本比欧洲最原始的种,S. elegans 稍进步.Pseudaelurus 在欧洲发现较多,过去在北美、非洲和南亚也有过报道.后者的真正属性还不很清楚.泗洪的标本,从可以观察到的特征看,归入本属是毫无疑问的,在大小和一些形态特点上和欧洲的 Pseudaelurus (Schizailurus) lorteti 最为接近.这两件标本所代表的时代很可能相当于欧洲的 MN4 或 MN5.  相似文献   

16.
科氏仓鼠(Kowalskia)一新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山东沂南马牧池区双泉西山红棕色角砾岩层中的Kowalskia yinanensis sp.nov.头骨和下颌是该属迄今所发现的最完整的材料。这种仓鼠大小接近波兰晚上新世的K.magna,具有和Cricetinua varians相似性状的头骨及下颌。臼齿尖(嵴)发育程度较捷克最晚上新世的K.intermedia稍原始,时代上大致可与之相对比。  相似文献   

17.
河南信阳平昌关盆地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河南省信阳平昌关盆地的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研究,并对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层位李庄组的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李庄组可与內蒙伊尔丁曼纳组、豫西的卢氏组和核桃园组对比,比吴城盆地的三个岩组的时代要早,为晚始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8.
江西晚古新世南方有蹄目一新属及其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主要记述了南方有蹄目北柱兽科一新属新种——南方沟柱兽 (Bothriostylops notios gen. et sp. nov.).化石发现于江西池江盆地晚古新世池江组.新属牙齿形态与其他已记述的北柱兽科种类均有一定的差别,但与稀少亚洲柱兽 (Asiostylops spanios) 和原"中华柱兽"进步种 ("Sinostylops" progressus) 在系统关系上比较密切.本文初步讨论了"中华柱兽"属中有关种的分类和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江苏泗洪下草湾组系我国现知中中新统中发现松鼠化石种类最多,材料最丰富的一个层位.采自松林庄、双沟和郑集的91件标本,代表了五个属、种松鼠,其中有飞松鼠二种, Parapetaurista tenurugosa 和 Shuanggouia lui, 花栗鼠一种, Eutamias sihongentis, 树松鼠一种, Plesiosciurus sinensis,以及一种很可能为地松鼠的松鼠未定属、种, Sciuridae gen. et sp. indet..本文对上述松鼠进行了描述和对比,初步讨论了它们与欧洲和北美一些松鼠的关系,并根据松鼠组合的性质,对该动物群的时代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临朐中新世松鼠类一新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的Meinia asiatica gen.et sp.nov.代表我国新第三纪首次发现的一类飞松鼠,化石采自山东省临朐县解家河中中新统山旺组,新属的特征表明,它与欧洲新第三纪的Sciu(?)optera类有接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