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子鼻技术在快速检测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引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病害,为明确电子鼻技术在快速检测小麦矮腥黑穗病菌方面的可行性,利用电子鼻对含有TCK和小麦光腥黑穗病菌(TFL)不同冬孢子数(50g小麦种子中冬孢子数分别为0、100、101、102、103、104、105)的小麦进行了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线性判别法(LDA)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这2种分析方法均可将不含TCK冬孢子的小麦和含TCK冬孢子的小麦区分开来,而且通过LDA分析,可将TCK冬孢子含量为100、101、102及103以上的处理区分开来。另外,通过PCA分析,可将TCK与TFL区分开来。此结果为电子鼻技术在快速检测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类菌原体引起的小麦蓝矮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据对介体条沙叶蝉进行接种传毒试验发病的小麦病株和传毒的条沙叶蝉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病株韧皮部筛管细胞和介体唾液腺中均可见类菌原体病原物(MLO),其直径为60- 700nm,单位膜厚度为8-10nm,形态多样.主要为球形、椭圆形、哑铃形等。四环素对麦苗接种发病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小麦蓝矮病是由介体条沙叶蝉传播的类菌原体病原物引起的。这是对小麦类菌原体蓝矮病首次进行的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麦类黑穗病广泛发生于世界各国产麦区,是麦类的一种重要病害。小麦腥黑穗病是我国小麦减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通常其发病率为15%左右,因此病减产约为10-20%。小麦腥黑穗病不仅使小麦减产,还影响面粉质量;当面粉含有较多菌疫和抱子时不仅有鱼腥气味,而且色泽较差。目前,防治核病的药剂虽然种类繁多,但其防治效果都不太理想。现将应用农药杀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三.五材料病源菌小麦腥黑穗病病源菌厚垣抱子Tillet勿foctde(Wallr)Liro,由北票植保站提供。试验品种红芒麦,由吉林农科院…  相似文献   

4.
玉米感染小麦黄矮病(BYDV)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研究玉米可被小麦黄矮病毒(BYDV)感染症状与小麦黄矮病类似;以禾谷缢蚜传播能力最强,麦长管蚜、麦二岔蚜和玉米缢蚜亦可传毒;病毒分离物属于小麦黄矮病毒主流株系(麦二岔蚜/禾谷缢蚜株系(GPV类群);与小麦黄矮病的田间相互传病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5.
连锁互换实验的好材料──矮败小麦刘秉华,杨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Z与显性矮秆基因Rht10连锁十分紧密,连锁交换值仅为0.18%。矮败小麦接受非矮秆品种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HMW-GS优异种质和矮败小麦遗传改良工具,通过苗期HMW-GS基因PCR分子跟踪并结合籽粒SDS-PAGE检测,将优异HMW-GS导入并聚合于矮败小麦,构建矮败小麦优质轮回选择群体.结果表明,在开花期对轮回选择群体的287个单株进行1Dx5和1Bx14基因的PCR检测,有225个单株携带1Dx5基因,有120个单株携带1Bx14基因;其中,有58个单株同时携带1Dx5和1Bx14基因.对群体中287个单株籽粒的HMW-GS组成进行分析,有22%籽粒在Glu-B1、Glu-D1位点发生了亚基聚合:224个单株携带5+10亚基,126个单株携带14+15亚基,有63个单株同时携带5+10+14+15.  相似文献   

7.
小麦黄矮病毒GPV株系的提纯及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小麦黄矮病是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害。国内对此病毒的形态结构和提纯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已有报道。但对广为应用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该病毒、提纯病毒的产量估算以及血清学检测技术的研究报告却极少。本文报道我们有关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小麦丛矮病毒是在中国发现的一种植物弹状病毒 ,病毒基因组是由一条单链负链RNA组成并编码 5种病毒结构蛋白质 :表面糖蛋白G、膜基质蛋白M、核衣壳蛋白N、大蛋白L和所谓非结构蛋白NS。后来的研究证明 ,在弹状病毒的模式病毒———水泡性口膜炎病毒中 ,NS蛋白也是一种结构蛋白 ,而且在成熟的病毒粒子中以各种磷酸化形式存在 ,并且证明NS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对病毒基因组的转录和复制的调控起重要的作用。用体外磷酸化方法证明 ,结合于小麦丛矮病毒的核衣壳上的NS蛋白可以被磷酸化 ;同时也证明 ,从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小麦丛矮病毒的NS蛋白 ,只有在病毒核衣壳存在下才可以体外被磷酸化 ;从而证明 ,小麦丛矮病毒或植物弹状病毒的NS蛋白也是一种磷酸化蛋白质 ,在成熟病毒粒子中可能存在磷酸化和非磷酸化两种形式。病毒的L蛋白除以前报道的具有RNA聚合酶活力外 ,也具有蛋白激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花药培养快速创制小麦条锈病和黄矮病抗性新种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道泰  周广和 《遗传学报》1993,20(6):514-523
利用中间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的部分双二倍体-中5为外源抗性基因供体,通过花药培养途径,在它与几个冬小麦品种的5个杂交组合中,诱导出试管花粉绿苗144株,移栽加倍后,形成了49个加倍单倍体株系。通过小麦条锈病和黄矮病抗性鉴定获得了几个高抗黄矮病或者对条锈病近免疫的新材料。其中DH728对条锈病菌近免疫,2n=44,减数分裂构型为0.701V+0.035III+21.579II+0.456I,为双  相似文献   

10.
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及其近似种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T)和小麦光腥黑穗病菌(TFL)的rDNA序列ETS区间测序比较分析,找出了TCK相对于TCT和TFL的特异性序列,并根据TCK的特异性序列设计了实时荧光PCR探针,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成功实现了对TCK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利用蓝粒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89-2343[AABB 4D(MS2)/4E]与普通小麦7739-3(2n=42)杂交、回交所产生的蓝粒可育株与白粒矮败材料杂交、回交,育成了一份矮败蓝粒小麦.选用13份遗传背景不同的白粒普通小麦与之杂交、回交,育成了13份矮败蓝粒小麦.对后代的粒色和育性分离进行分析,蓝粒矮败不育株占22.1%,白粒非矮秆可育株占77.7%,表明蓝粒基因、Ms2和Rht10均位于附加染色体上,且连锁紧密;但不同轮回亲本,矮败蓝粒的传递率有差异,477A的传递率最高,接近50%.细胞学分析表明矮败蓝粒小麦仍为单体附加系;探讨了矮败蓝粒小麦在群体改良和杂种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聂道泰  周广和 《遗传学报》1994,21(6):468-473
利用多个生化标记系统对一个抗小麦黄矮病新种质(HG295)进行了分析鉴定,胚乳水溶蛋白等电聚焦表明,在pH8.0-10.2范围内,中5有3条在其小麦亲本南大2419、克强中匀不存在的克异带,其中只有和经2条在HG295中得到表达。在HG295中,2DS控制的那条水溶蛋白带发生了的缺失,HG295中2DS的缺失在Per-5与Est-6电泳分析中进一步得到确证,Est-7酶谱表明,中5与HG295均表  相似文献   

13.
以从小麦品种间杂交组合川35050/山农483 F7株系中分离出的感、抗小麦黄矮病的2个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利用DDRT-PCR技术和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序列设计的7条简并或特异引物进行差异显示,PCR分析获得4条差异序列,并分别命名为:Rbdv1~Rbdv4(GenBank注册号:EU267934~EU267937).以Rbdv1为靶序列,利用RACE对其3′末端进行PCR扩增,得到长778 bp、末端有poly(A)尾巴的序列.用DNAMAN软件将3′RACE得到的序列与靶序列拼接得到1 196 bp长的片段,命名为A1(GenBank注册号:EU267938).BlastN分析表明,A1与拟南芥、水稻中CDC48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1%和90%,其氨基酸序列中包含1个P-Loop,具有R基因的特征结构域,推测该片段很可能与抗小麦黄矮病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4.
测试结果禾谷缢蚜对小麦黄矮病(BYDV)传播能力显著提高。由此可使该病由北方干旱,半干旱的中、低产麦区往水地高产麦区,甚至南方麦区扩展曼延。已于1988、1989年秋季导致陕西关中西部水地,1989年春季导致南方麦区四川荣县小麦黄矮病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5.
小麦长蠕孢菌毒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吴畏  薛应龙 《真菌学报》1989,8(1):70-79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与N蛋白mRNA3'末端顺序相同的20寡聚核苷酸引物,通过点杂交、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从小麦丛矮病毒(WRSV)cDNA文库中筛选到编码N蛋白基因下游顺序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片段含有一编码的40kD蛋白的开放读框。将该读框的全长cDNA经PCR扩增后,克隆到pGEX-3X上,在大肠杆菌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经蛋白质印迹鉴定,该基因为小麦丛矮病毒NS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丛矮病毒核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丛矮病毒(Wheat Rosette Stunt Virus.以下简称WRSV)的核酸可以通过SDS-尿素处理和苯酚抽提的方法分离获得。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得核酸的分子量约为4.4×10~6道尔顿。核酸温度熔解曲线的测定证明它是一个单链的RNA。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两种长度的核酸分子,一种长度约为3.5~4.0μ,相当于碱基数为14,000~16,000,另一种约为其一半;并能看到RNA的一些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18.
绿僵菌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拮抗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与小麦纹枯病菌对峙培养以及在培养基中加入金龟子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测定了培养不同天数的金龟子绿僵菌Ma55发酵液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产生量及菌核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振荡培养25 d的金龟子绿僵菌Ma55发酵液对小麦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菌核产生量及菌核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Ma55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光学显微镜下,未观察到Ma55对小麦纹枯病菌的重寄生现象,但发现金龟子绿僵菌与小麦纹枯病菌对峙培养处小麦纹枯病菌营养菌丝的细胞质变稀薄、菌丝部分消解或断裂。上述结果显示,金龟子绿僵菌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机制主要是营养竞争、空间竞争及抗生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小麦丛矮病毒基因组5‘端尾随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知的弹状病毒聚合酶L蛋白分子中一段高保守的8个氨基酸顺序EGLRQKGW,合成简并的24核苷酸引物,用锚定PCR方法从小麦丛矮病毒(WRSV)基因组中扩增出包含全长5‘尾随区和部分L蛋白基因的DNA片段,并克隆到pUC19T载体上,经测序,获得全长的WRSV基因组5’尾随区顺序。  相似文献   

20.
小麦丛矮病毒M蛋白基因的序列测定,表达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小麦丛矮病毒(WRSV)基因文库含磷蛋白NS基因的质粒中,经亚克隆、测序,得到NS蛋白基因的下游序列,其中含有一读框453nt、编码一分子量约17kD蛋白。用PCR方法获得该读框全长片段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3X,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以IPTG诱导表达,产物由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用蛋白质印迹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该读框为编码病毒基质蛋白M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