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鼠刺螨属一新种记述(蜱螨目:皮刺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刺螨属(Myonyssus Tiraboschi)于1904年所建立,以M.decumani为模式种。Fon-seca于1948年将此属隶于厉螨科(Laelaptidae)。迨至1955年,Furman和Tipton又将此属归属于皮刺螨科(Dermanyssidae)的巨刺螨亚科(Macronyssinae)。他们认为巨刺螨亚科  相似文献   

2.
我国内蒙古褐斑鼠兔一新亚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褐斑鼠兔(帕氏鼠兔或蒙古鼠兔)Ochotona pallasi的记录,过去只有Thoma(1912)根据新疆哈密县天山的6标本所发表的哈密亚种O.p.hamica。我们于1972—1973及1975—1976年间在内蒙古和新疆采到一些褐斑鼠兔标本。经研究,采自新疆北塔山的13个标本属蒙古亚种O.p.pricei,为我国亚种的新纪录;采自内蒙古的11个标本则为新亚种,描记于下。  相似文献   

3.
薛云  赵战勤  裴洁  王臣  丁轲  程相朝 《生物工程学报》2011,27(12):1722-1728
皮肤坏死毒素(DNT)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通过PCR分段扩增和克隆获得了全长4 356 bp的dnt基因,并利用pET-28a/BL21系统对其进行了融合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使用His-band purification kit纯化试剂盒纯化后,得到纯度为93.2%的融合蛋白His6-DNT.在乳鼠皮肤坏死试验中,表达产物His6-DNT和天然DNT均能导致乳鼠皮肤产生坏死性病变.在乳鼠皮肤坏死阻断试验中,兔抗His6-DNT血清能中和天然DNT使其失去对乳鼠的皮肤坏死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天然DNT的生物学毒性和免疫原性,所产生的抗体具有中和活性.文中所获得的重组DNT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为DNT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英国和中国的研究者已经成功地将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到鱼体内。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武汉)朱作言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金鱼、鲤、镜鲤、鲮、银鲫和武昌鱼进行了研究,并声称他们所得到的基因转移的鱼能长到正常个体大小的两倍。由南安普敦大学的 Norman Maclean 领导的一个英国研究小组研究了虹鳟,但他们抱着英国人特有的克制报道的态度,没有说鱼体大小。只是说他们的工作为提高商业性的重要鱼  相似文献   

5.
1977年8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蔡桂全在西藏东南部墨脱(多雄拉山口)采到1只鼠兔,1979年9月,陕西动物研究所吴家炎在西藏东南部米林(邦宗沟)采到另2只鼠兔,收藏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冯祚建等(1986)将这3只鼠兔标本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973年在云南西北部采到的20余只鼠兔标本对比后认为:这些标本的体色、前足爪及头骨特征与Thomas(1923)所描述的灰颈鼠兔Ochotona forreiit吻合,确定为灰颈鼠兔.  相似文献   

6.
一种小鼠可溶性Fas cDNA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调节鼠Fas Fas配体系统诱导凋亡的作用 ,根据GenBank中小鼠Fas基因碱基序列 ,设计扩增可溶性Fas(solubleFas ,sFas)引物 ,用RT PCR方法从幼鼠胸腺组织中克隆出与人可溶性Fas类似的新的鼠sFas (FasC)cDNA序列 .该序列缺乏Fas基因的跨膜区片段 ,但不改变其阅读框 .采用定向克隆的方法将之插入pUC19中间载体 ,DNA序列测定证实该片段序列与预期序列完全一致 .利用亚克隆的方法将鼠FasC的cDNA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A13上 ,构建出重组载体pCA13 FasC ,通过脂质体LF2 0 0 0转染至 2 93细胞 .RT PCR和Western印迹证实 ,鼠FasC在 2 93细胞获得高效表达 .凋亡诱导实验表明 ,鼠FasC的表达可阻断Fas诱导凋亡的作用 ,证实了所转染鼠FasC的生物活性 .  相似文献   

7.
黄河鼠兔Ochotona huangensis(Matschie,1907)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河鼠兔(Ochotona huangensis)由Matschie(1907)发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意见纷纭,有人将它归入藏鼠兔(O.thibetana),有的则作为达乌尔鼠兔(O.daurica)的同物异名。经查对地模及邻近地模产地的标本,并与其相似种进行了仔细的对比,认为黄河鼠兔不同于藏鼠兔、甘肃鼠兔、达乌尔鼠兔,而是一有效物种。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阿左旗乌兰塔塔尔地区中渐新世的林跳鼠科化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记述的乌兰塔塔尔地区林跳鼠科化石计有中亚副蹶鼠(Parasminthus asiae-entralis)、党河副蹶鼠(P. tangingoli)、小副蹶鼠(P. parvulus)、邱氏戈壁蹶鼠(Gobiosminthus qiui gen. et sp. nov.)、?戈壁蹶鼠未定种(Gobiosminthus sp.)和童氏沙漠蹶鼠(Shamosminthus tongi gen. et sp. nov.)3属6种.对副蹶鼠属各种的种内变异和种间差异、我国早第三纪林跳鼠类的系统关系以及早期林跳鼠与仓鼠间的一些形态差别做了概要的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高原的鼠兔耐低氧、血管脆性大,是研究高山生理、运动医学及老年医学的良好动物模型。同时,鼠兔对药物敏感,繁殖力强,在医学遗传学研究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日本鼠兔(O.hyperborea)、美洲鼠兔(O.perinceps)和阿富汗鼠兔(O.refescens)的核型已有报道[11],但未作带型分析。1984年,Kimura等报道了阿富汗鼠兔的染色体G.C带图形[13]。本文报道中国达乌尔鼠兔(O.daurica)染色体的带形与核仁形成区(NOR)活性,并讨论鼠兔的进化位置。  相似文献   

10.
努布拉鼠兔(Ochotona nubrica Thomas,1922)的分类订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努布拉鼠兔(Ochotona nubrica)的分类地位迄今未能得到合理解决,曾被列为草原鼠兔(O.pusilla)、灰鼠兔(O.roylei)或藏鼠兔(O.thibetana)的同物异名。作者根据原始文献、地模标本及邻近地模产地的标本与有关的鼠兔种类进行对比研究,证实了努布拉鼠兔既不同于藏鼠兔,也不同于灰鼠兔,而是一个有效物种。  相似文献   

11.
对活体鼠肾脏局部分散的血清蛋白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通常很难用传统的方法来实现。为此,日本Yamanashi大学的Zhou D等人创造了体内冷冻技术(in vivo cryotechnique)。他们使用该技术结合冷冻置换法,检测了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过载鼠肾脏中的血清蛋白,并与传统方  相似文献   

12.
梁志国 《遗传》1979,1(2):48-48
干扰素的作用机理是迄今尚未搞清的一个问题。 法国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M. N. Thang在‘0FEBS Letters”杂志1977年第80卷第2期上发表了他们的工 作。他们研究了干扰素与tRNA的作用,他们用小白 鼠细胞研究了干扰素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鼠李糖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医药、环境保护、二次采油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铜绿假单胞杆菌O-2-2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表明,磷酸盐、硝酸盐和微量元素对鼠李糖脂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Box-Behnke (BB)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磷酸盐、硝酸盐和微量元素用量分别为3.2g/L、13.76g/L和5.17ml,理论的最大产量为8.48g/L,与实测糖脂产量8.85g/L接近.摇瓶优化后的鼠李糖脂产量较优化前的6.24g/L提高了30.8%.最优化条件下采用10%的接种量逐级放大,并通过补料发酵,最终200L罐的鼠李糖脂产量达到70g/L,发酵时间仅为110h.采用新发明的二次蒸馏工艺,鼠李糖脂纯度达86.6%.液质联用(LC-MS)分析表明所生产的鼠李糖脂成分及含量为:双糖单脂32.9%、双糖双脂17.02%、单糖单脂3.16%、单糖双脂33.54%.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甲胁虱是寄生于黄胸鼠体表的一种主要吸虱昆虫 ,在云南广泛分布。应用Iwao直线回归方法及其随机偏离度检验对太平洋甲胁虱在黄胸鼠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根据Iwao直线回归方法 ,建立了M =12 .10 +4.76M (r=0 .75 ,P <0 .0 1)的回归方程 ,所得到的α与 β值 (α =12 .10 ,β =4 .76 )均明显高于判定界线值 0和 1。对α与β值进行随机偏离度检验 ,F =6 .0 7(P <0 .0 5 ) ,由此判定太平洋甲胁虱在黄胸鼠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分布 ,这说明太平洋甲胁虱对黄胸鼠的寄生是不均匀的 ,存在聚集并有形成大小不一的吸虱个体群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白腹鼠属的分支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Hennig的分支系统学原理和方法,对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白腹鼠属7个种的部分外部及头骨形态学特征进行性状数据分析,结合应用Paup和Hennig 86两种分支系统学软件对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氏白腹鼠N.andersoni和川西白腹鼠N.excelsior亲缘关系较近,二者聚在一起,组成了Musser(1981)的安氏白腹鼠种组N.andersoni-Division;另外刺毛鼠N.fulvescens和褐尾鼠N.cremoriuenter的亲缘关系最近,二者先聚在一起,再与社鼠N.confucianus聚在一起,形成了安氏白腹鼠种组的姐妹群;而梵鼠N.brahma是上述5种白腹鼠组成类群的姐妹群,灰腹鼠N.eha则与前6种白腹鼠组成类群互为姐妹群.  相似文献   

16.
继 1 990年王伴月和李春田记述了发现在吉林桦甸中始新世的争胜鼠 (Zelomys)之后 ,近年又在山西垣曲、河南卢氏、江苏溧阳等地的中始新世到晚始新世 (Irdinmanhan lateShara murunianorErgilian)的 5个地点中陆续发现了一些与争胜鼠相近的新材料。经研究后 ,将所有材料归诸于创建的一新科 :争胜鼠科 (Zelomyidaefam .nov .)。它包括了争胜鼠及本文新记述的安氏鼠 (Andersomysgen.nov.)、耗子 (Haozigen .nov .)和苏鼠 (Suomysgen .nov.)共 4属 6种。新科的特征是 :始啮型头骨 -松鼠型下颌 ;门齿釉质层散系 ;颊齿具有发育的次尖和下次脊 ,后期种类上颊齿的外侧齿尖的唇侧发展成平凹到新月形。新科的系统关系不很清楚 ,尽管与始鼠科 (Eomyidae)有某些相似之处 ,但它更可能是独立发展的一个支系。争胜鼠属化石分布较广 ,在我国吉林、江苏和山西的中、晚始新世地层中都有发现 ,它的特征是下颊齿p4 m2宽度逐渐增大 ,p4 m3具下前边尖 ,并与短的下原尖前臂相接。属中除属型种———东方争胜鼠 (Z .orientalisWangetLi)外 ,还建立了一个约翰争胜鼠新种 (Z .joannessp .nov.) ,一约翰争胜鼠相似种 (Z .cf.Z .joannes)。同时认为Z .gracilisWangetLi,1 990是Z .orientalis的同物异名。约翰种与属型种的区别在于个?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致瘤机理及结构基因与非结构基因3区(NS3)的功能及其在HCV感染致病中的作用,建立一个HCV分子治疗的动物模型,构建了含金属硫蛋白启动子和HCV结构基因或NS3基因的质粒,将两者等量混合后用显微注射法接种于昆明白小鼠受精卵内制备转基因小鼠.通过PCR筛选获得三种整合HCV结构基因或/和NS3基因的首建鼠.结果表明:a.注射后卵存活率与仔鼠出生率分别为81%、30%;b.检测60只G0代小鼠,结构基因整合鼠6只(10%),NS3基因整合鼠4只(6.7%),双基因整合鼠9只(15%),总整合率为31.7%;c.RT-PCR法检测阳性鼠肝中有靶基因mRNA的转录;d.4只首建鼠与正常鼠回交获得38只G1小鼠,其中20只为整合鼠,整合率为52.6%;e.转基因鼠表型迄今无明显异常.表明一次显微注射同时获得了三种整合HCV结构基因或/和NS3基因的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扩增了169号鼠兔属样本的cyt b序列,代表13个种11亚种及5个未分类单元,下载了66条分类地位确定而完整的Cyt b序列,包括25种及9个亚种。构建了Bayesian系统发育树,计算了遗传距离,开展了物种界定分析;对13个种4亚种及5个未分类单元174号完整头骨和外形的20个形态学量度数据开展了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T检验;对头骨和身体外部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鼠兔属包含5个亚属,分别是Ochotona, Conothoa, Pika, Lagotona 和一新亚属;5个亚属间的遗传距离在12.8%-16.0%之间;高黎贡鼠兔(Ochotona gaoligongensis)是灰颈鼠兔(O. forresti)的亚种;喜马拉雅鼠兔(O. himalayana)是灰鼠兔(O. roylei)的亚种;木里鼠兔(O. muliensis)是川西鼠兔(O. gloveri)的亚种;宁夏鼠兔(O. argentata)应为蒙古鼠兔(O. pallasi)的亚种;西伯利亚鼠兔(O. turuchanensis) 为高山鼠兔(O. alpina)的同物异名。藏鼠兔循化亚种(O. thibetana xunhuaensis)应提升为种:循化鼠兔(O. xunhuaensis);东北鼠兔长白山亚种(O. hyperborea coreana)应该提升为种:长白山鼠兔(O. coreana);藏鼠兔峨眉亚种(O. thibetana sacraria)应提升为种:峨眉鼠兔(O. sacraria); 藏鼠兔锡金亚种(O. thibetana sikimaria)应提升为种:锡金鼠兔(O. sikimaria)。通过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研究,发现了鼠兔属1 新亚属和5个新种。新亚属命名为异耳鼠兔亚属(Alienauroa subgen. n.),属模为黄龙鼠兔(O. huanglongensis sp. n.),成员包括黄龙鼠兔新种、峨眉鼠兔、循化鼠兔,以及在龙门山和大巴山发现的2个新种,共计5个种。新亚属的鉴定特征是:耳上前缘内侧有一个密被短毛的异耳屏(Congenial tragus);头骨扁平,颅面平直;眼小,眼眶长和眼眶宽均小于其他亚属;被毛粗长而无光泽;腹毛多为灰白色。5个新种分别发现于四川黄龙自然保护区、四川北部龙门山、四川北部大巴山、四川西部邛崃山、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朗县。我们分别将其命名为黄龙鼠兔(Ochotona huanglongensis sp. n.),扁颅鼠兔(Ochotona flatcalvariam sp.n.),大巴山鼠兔(Ochotona dabashanensis sp. n.),雅鲁藏布鼠兔(Ochotona yarlungensis sp. n.)和邛崃鼠兔(Ochotona qionglaiensis sp. n.)。黄龙鼠兔的鉴定特征是:门齿孔前段平行;脑颅扁平,颅高为颅全长的33.5%;耳大,平均20mm以上(不含耳基部的管),异耳屏三角形,但顶端圆形;毛长而粗糙,无光泽,背部毛长约20mm;腹面毛色以灰白为主;前后足背面灰白色,腹面黑灰色,指(趾)垫大,橘黄色,露出毛外,爪黄白色半透明。扁颅鼠兔的鉴定特征是:脑颅异常扁平,颅高约11mm,颅高仅为颅全长的31%;眼眶很小,平均6.7mm×5.6mm;个体小,体长140mm以下;体毛长而粗糙无光泽,背部毛长22mm;耳小,平均17mm左右,异耳屏阔圆型,相对较小;背毛沙黄色,腹毛黄白。大巴山鼠兔的鉴定特征是:异耳屏镰刀状;耳相对较小,均在17mm以下,和峨眉鼠兔、扁颅鼠兔差不多,比该亚属循化鼠兔和黄龙鼠兔小。颅高相对较大,颅面更隆突,颅高平均12.45mm, 眼眶相对较大,平均8.52mm×7.13mm。雅鲁藏布鼠兔的鉴定特征是:与黑唇鼠兔(O. curzoniae)和努布拉克鼠兔拉萨亚种(O. nubrica lhasaensis)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唇缘有很窄的深灰色圈,深灰色圈外侧为灰白色;前后足底部毛浓密,趾端毛多而长,趾垫和爪隐于毛中;个体中等,体长150mm左右,比黑唇鼠兔和努布拉克鼠兔拉萨亚种小得多;颅面较隆突,但与黑唇鼠兔相比,颅面相对平直;被毛黑褐色。邛崃鼠兔的鉴定特征是:大小及头骨和藏鼠兔很相似,但该种和藏鼠兔的显著不同是眶间宽狭窄,平均4.05mm(3.64-4.19mm),而藏鼠兔眶间宽一般超过4.2mm,平均为4.45mm;该种毛色为沙色带黄色调,毛粗长;藏鼠兔为黑褐色调,毛相对较短;邛崃鼠兔前后足背面为显著的草黄色,而藏鼠兔前后足背面黄白色。  相似文献   

19.
年龄鉴定是研究动物种群生态学的重要基础.作者于2009 ~2010年间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采用整洞群夹捕的取样方法捕获了198只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urica,116只雌鼠,82只雄鼠).在对样本进行常规解剖和数据记录后,根据样本的胴体重频次分布特征并参照繁殖特征,对达乌尔鼠兔进行年龄划分.分析结果表明,达乌尔鼠兔胴体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据此本文按照性别将达乌尔鼠兔划分如下3个年龄组,雌性:幼年组(胴体重≤55 g)、亚成年组(55 g<胴体重<75 g)、成年组(胴体重≥75g);雄鼠:幼年组(胴体重≤55 g)、亚成年组(55 g<胴体重<85 g)、成年组(胴体重≥85 g).并根据达乌尔鼠兔体重与胴体重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利用体重鉴定达乌尔鼠兔年龄的依据.本方法可为野外达乌尔鼠兔的年龄划分和种群结构动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们研究了营掘地生活的社会性啮齿类——鼹形田鼠(Ellobius talpinus Pall.)对陌生鼠入侵完整家庭所占据洞穴系统后的行为和内分泌反应。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所有的入侵鼠都在进入洞穴2天内从留居鼠的洞穴系统内消失;而在引入空洞穴的7只鼹形田鼠中,有4只至少在该洞穴中停留了2天。引入陌生鼠导致留居鼠在释放地的集中,并引起留居鼠和入侵鼠血浆中皮质酮水平的增加。在繁殖期,在引入陌生鼠的当天,也伴随着留居鼠血浆中睾酮增加的现象。所以,对陌生鼠入侵的模拟表明了留居鼹形田鼠有效的社会性防范,这可能是该物种家庭大小和结构稳定的一个重要机制。留居鼠和入侵鼠的相遇激活了压力的生理机制,特别是在繁殖季节更是如此[动物学报50(1):19-26,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