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自1952年开始,苏联科学界对物种及物种形成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很多生物学家和哲学家都围绕这一问题发表了意见。讨论也涉及到种内关系问题,特别是种内有无斗争问题。苏卡切夫院士(苏联植物学杂志主任编辑)、伊万诺夫、以及其他许多学者反对李森科院士关于种内无斗争的观点;但另外也有许多科学家拥护李森科院士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前言物种形成问题,是生物界发展理论的最基本问题。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对生物科学各个部门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提高,都有重大的影响。早在十九世纪的时候,达尔文就根据他所收集的资料,详尽地研究了这一重大问题,并把他的观点阐明在“物种起源”里。在苏联,Т.Д.李森科院士和其他米丘林生物学家,从实际的试验研究出发,断定达尔文的物种形成理论有着严重的缺点。因此,在1949年,李森科院士首次提出了自已的物种新学说,当时并受到许多学者的  相似文献   

3.
一直到现在,“米丘林关于物种及物种形成的学说”课题的教学法还未拟定出来过。固然,在“博物教学法”杂志上,关於这个问题是曾经刊载过两篇文章:A.M.柯山斯基的“研究李森科‘科学上关於生物物种的新观念’一文”(1951年第2期)和K.H.塔拉康诺夫“关於‘米丘林物种及物球形成学说’一课题的教学法”(1952年第2期)。但是,这两篇文章都不能使生物学教师十分满意,因为里边有许多值的争论的地方。在中学里来研究未打算给九年级学生介绍的李森科的文章是否必要与合适,正如A.M.柯山斯基所介绍的,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4.
“莫斯科城第287学校生物学教师Р.З.祈霍米咯娃,函请本期编辑部根据为李森科院士所发展起来的米丘林学说来阐明物种形成的问题。兹发表季米特立耶娃教授关于这一课题的论文。”  相似文献   

5.
李森科对物种形成问题的观点遭到许多苏联生物学者的反驳,因为这些观点与近百年在分类学,形态学,胚胎学,生物地理学方面所累積的大量资料不相符合。李森科关于从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飞躍式转化的观念是以有限的事实为依据的,而这些事实不足以作为物种形成问题上一般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达尔文的物种形成理论是以大量符合于事实的材料为依据,这种理论近百年来不断地为B.O.与A.O.科瓦列夫斯基,梅契尼科夫,A.H.谢维尔曹夫,季米里亚捷夫,米丘林.可马洛夫和其他学者的许多著作所证实。很顯然李森科在证明他自己对物种形成问题的观点所引用的全部事实,不过证明了旧的  相似文献   

6.
高中“达尔文主义基础”第四章第三节中,讲到米丘林生物学论物种形成的过程,阐述了李森科院士所指出的同一物种中个体的相互关系和同属不同物种中个体的相互关系是不同的,并以李森科方法营造防护林带的农业实践做了确切的证据,他推翻了种内斗争的谬论,提议用比较密集的方法栽培同一物种的喬木和同一物种的灌  相似文献   

7.
“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的讨论”在苏联已经热烈的展开,吸引了各方面的专家参加这一在生物学上带有根本性质问题的讨论。自从这一讨论的情况介绍到我国后(科学出版社已出版了九集的“关于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的讨论”),也立即引起了我国生物科学工作者的重视与注意。最近纷纷发表意见,参加讨论。能够在解决生物学上这一带有根本性质的问  相似文献   

8.
关于达尔文学说中的由繁殖过剩而引起种内斗争问题,会经受到过李森科院士的批判。本来,在很早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和种内斗争的学说,也曾给以原则性的批判,虽然他们对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本身都给以很高的评价。自从1952年以来,在苏联的学术界就进行关于物种和物种形成问题(包括种内斗争问题在内)的热烈的论争。一直到目前为止,还未得出最后的结论。从去年起,我们国内的生物学界,也有少数人讨论这个问题。现在,我把几年来在厦门海洋动物生态方面的一部分观察结果报告出来,看看在海洋动物方面是否有繁殖过剩现象?以及由它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到底是否存在?这就是这篇报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分类学的若干基本概念”一文内,曾就物种概念的三个要点作了说明,即:1.物种是客观存在,2.物种是进化单元,3.物种是繁殖群体。鉴于近年来在物种问题的讨论中,一般对物种的真实性和群休概念注意较多,而对于进化单元的概念,似乎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拟就这方面作若干补充说明。 我们在前几篇报告内曾一再强调进化单元的物种概念,在纪念“物种起源”出版一百周年的论文内(1959),曾特别讨论了通过物种形成的生物进化过程;在1957年发表的、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在生物学方面的科学杂志上进行了关于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的讨论。由于在讨论的问题中发生某些重要的生物科学哲学问题,编辑部认为必须在我们的刊物上进行这些哲学问题的讨论。编辑部把普拉托诺夫一文发表在下面,作为讨论这些哲学问题的开端(“哲学问题”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关于提高物种划分合理性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这是我在The Flora of Pan-Himalaya(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第二次全体国内作者会议上关于物种划分问题的发言的结尾部分。我认为物种划分是分类学(狭义)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以辐冠参属(Pseudocodon)的鸡蛋参复合群(Pseudocodon convolvulaceus complex)和芍药属(Paeonia)的滇牡丹复合群(Paeonia delavayi complex)为例,重点陈述了我处理物种划分的思路和做法。发言后,不少听众很关注我的十点看法,更有些同事希望我发表出来。我感谢同事们的好意。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所以我把发言稍加修改后在《生物多样性》发表,表达我对物种划分的观点。我是把这十点意见作为讨论和点评的靶子发表的,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关注、讨论和点评。  相似文献   

12.
肖钰  王茜  何梓晗  李玲玲  胡新生 《生物多样性》2022,30(5):21480-3007
物种形成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 由于生物群体进化是连续和动态的, 物种界限变得难于界定。本文首先讨论了3种地理物种形成模式(同域、邻域及异域), 并分析了近期报道的研究证据。其次, 评述了合子后生殖隔离机制的分子遗传基础和应用群体基因组数据分析的证据, 包括BDMI模型(Bateson-Dobzhansky-Muller incompatibility)、QTL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霍尔丹法则及大X染色体效应。最后, 探讨了交配系统作为合子前隔离机制之一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认为近交或自交通过扩大种群遗传结构分化, 增强不同交配系统的种群间不对称基因渐渗, 或种群间无基因渐渗等途径, 促进新物种形成。已知植物交配系统的演化更倾向于从异交(或自交不亲和)向自交(或近交亲和)方式, 花性状和基因组的分化推动形成所谓的自交综合征, 研究交配系统驱动或强化物种形成模式对认识植物物种形成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同工酶在昆虫分类和进化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正> 根据传统的生物物种的概念,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区分物种的标准是物种间的生殖隔离。也就是说同种内的不同种群之间,可以互相交配,而不同物种之间则无法交配;即使偶然交配也不能产生有生殖力的后代。因此可以理  相似文献   

14.
物种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周红章 《生物多样性》2000,8(2):215-226
本文首先讨论生物物种的科学概念和生物学本质,分析物种客观存在的自然属性和物种概念的局限性,认为物种的生物学属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科学属性之间有着本质联系。物种多样性研究的实质是研究生物物种的生物学多样性。度量物种多样性程度有多种方法,但物种数目是物种多样性程度最直接、也是最基本的表达,估计物种多样性数目是当前国际上物种多样性研究的核心与热点内容。物种多样性产生的根源是物种形成,物种绝灭速率是维持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素。本文简要总结了物种形成与绝灭的基本模式和机制,通过分析生物地理区系与物种多样性研究的密切关系,说明物种的区系成份分析是物种多样性大尺度格局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物种形成过程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长期以来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的中心议题之一。传统的异域物种形成理论认为, 地理隔离是物种分化的主要决定因子, 物种形成只有在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近年来, 随着种群基因组学的发展和溯祖理论分析方法的完善, 种群间存在基因流情况下的物种形成成为进化生物学领域新的研究焦点。物种形成过程中是否有基因流的发生?基因流如何影响物种的形成与分化?基因流存在条件下物种形成的生殖隔离机制是什么?根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 作者综述了当前物种形成研究中基因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模式、基因流对物种分化的影响以及生殖隔离机制形成等问题, 指出基因流存在条件下的物种形成可能是自然界普遍发生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刘培生 《化石》1993,(4):2-3
自达尔文与华莱士以来的每位生物学家都承认种间生态学作用对进化的意义。1964年,埃利希和雷文提出了协同进化理论。它反映了生态学相关的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相互进化。这一理论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进化生态研究的深入发展,学者们对进化过程的生态机制以及生态特性与生态关系进化规律、种间生态学作用引起的物种形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仅从协同物种形成的概念出发,对协同物种形成的生态机制以及生物学意义作一简要概述。协同物种形成的概念进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过程,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种群分化的生态机制和物种形成的本质在于对生存条件的逐步适应。按照协同进化理论,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协同适应  相似文献   

17.
1963—1976年期间是苏联高中生物学教材发生第二次重大变革的时期,此时将原来开设的达尔文基础改为“普通生物学”.李森科在苏联的生物学界和农业科学界统治了十几年。在这期间,表面看来是李森科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而实际上有不少坚持真理的科学家并没有被压服,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物种?新物种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物种的形成是在生殖隔离的基础上某些新的生物学性状的形成和保留,是生物进化的最基本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结构突变的积累与功能的分化. 地理隔离使群体中的基因不能交流,基因突变也会影响个体间交配趣向,从而造成交配隔离或者交配后杂合体的基因组不亲和、杂交不育甚至杂交不活,使不同的群体逐渐分化为新物种. 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进化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一些与物种形成有关的基因-物种形成基因(speciation genes),鉴定并了解这些基因的功能,不仅能使我们在分子水平上理解新物种形成的实质和规律、而且对于我们突破种间屏障进行远缘杂交育种也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对几个物种形成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出版的《大自然》杂志第六期发表了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先生致该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关于“物种”一词的更正》(见附录)。王先生在信中明确指出将英文的“species”翻译为“物种”一词不妥,其正确的译法应该是“种”。2005年12月8日出版的《科学日报》通过记者转述了王先生的同样意见,可见王先生对这一问题确实十分重视。老一辈学者严谨认真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不过,我以为王先生的观点确有可商榷之处。本着“疑义相与析”的古训,我在此谨就这一问题也略表浅见,以就正于王先生和其他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0.
章誉兴  吴宏  于黎 《兽类学报》2023,(6):627-643
物种形成过程及其机制不仅是理解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现象的关键,也是长期困扰达尔文的“谜中之谜”,是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核心命题之一。物种形成是指新物种从祖先物种中分化出来的演化过程,也是种群间生殖隔离效应或屏障建立的演化过程,对这一过程及其内在遗传机制的探究和揭示是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现象的关键所在。本文聚焦于动物类群,系统阐述了动物物种生殖隔离的产生方式及其分子机制,并探讨了目前动物物种生殖隔离相关研究所面临的瓶颈、挑战和潜在机遇,为后续动物物种形成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