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rbcL和trnL-trnF序列探讨粤紫萁的系统位置及遗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粤紫萁(Osmunda mildei C.Chr.)及紫萁属(Osmunda L.)植物的rbcL和trnL-trnF(包括trnL内含子和trnL-F间隔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部分已发表的紫萁科(Osmundaceae)植物的相关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所分析的紫萁属植物构成一个单系群;(2)粤紫萁与紫萁属中Sect.Plenasium组亲缘关系相近,聚成一支系,支持率为100%;(3)粤紫萁与Sect.Plenasium组的华南紫萁(O.vachellii Hook.)在碱基变异位点上高度一致,达94%,而与Sect.Osmunda组的紫萁(O.japonica Thunb)在变异位点上仅有2%的一致性。因此,根据叶绿体基因母系遗传的特性,推测华南紫萁为粤紫萁的母本,紫萁为其父本。  相似文献   

2.
华南紫萁和粗齿紫萁的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曾汉元  丁炳扬 《广西植物》2004,24(4):342-344,353,F007,F008
以腐叶土为基质 ,对华南紫萁和粗齿紫萁进行了孢子繁殖 ;利用Olympus显微镜观察和记录了它们的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两者的孢子及配子体性状极为相似 :孢子同型 ,三裂缝 ,壁厚 ,含叶绿体 ,萌发快 ;在常温下 ,孢子的存活期短 ;孢子萌发需要光 ,萌发类型为紫萁型 ;丝状体阶段不发达 ,仅 2~ 3个细胞 ;原叶体无毛状体 ,中脉厚 ,精子器和颈卵器较大 ;由原叶体发育成幼孢子体所需时间极长。不同之处 :粗齿紫萁的孢子和精子器大些、颈卵器成对着生、成熟配子体多数为雌雄异株、受精率极低。华南紫萁和粗齿紫萁的孢子及配子体发育特点与紫萁、分株紫萁、绒紫萁、桂皮紫萁的极为相似 ,它们既具有大量的原始性状 ,也具有少数进化性状 ,支持把紫萁科列入原始薄囊蕨纲的观点。此外 ,也从孢子和配子体性状方面说明了紫萁属是一个自然的分类群  相似文献   

3.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Ⅱ.卷柏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卷柏科仅一属,在东北共记载有10种。卷柏属为异型孢子蕨类,配子体在其大小孢子壁内萌发,但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采到其配子体,室内培养也较困难,关于配子体的发育和受精的时间场所,至今不十分明确。Wetmore Morel等(1951)曾将卷柏属中的两个种即Selaginella pallescens(presl.)Spr.和S.flabellata Spr.的大孢子接种在培养基上,获得雌配子体,但文章中未涉及各发育阶段的细节,也没有附图和相片。Slagg(1932)做了卷柏属的一种、S.kraussiana(Kze.)A.Br.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Yuasa(1933)对S.involvense Spr.的精子形态有过报告,该种为本文研究的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的同物异名,但对其雌雄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的发育工作未见有过报导。  相似文献   

4.
崔现举 《植物研究》1987,7(3):123-130
长柄山蚂蝗属Podocarpium(Benth.)Yang et Huang属蝶形花科,间断分布于东亚和中北美洲,广布种分布到非洲和大洋洲。北美有4种,亚洲约有14种.我国约有该属植物11种,以西南和长江以南地区分布种类最多。国外已有人做过本属一半以上的种的染色体记数和核型。本文对本属的三个种.长柄山蚂蝗P.podocarpum(DC.)Yang et Huang,大苞长柄山蚂蝗P.williamsii(Pamp.)Yang et Huang和云南长柄山吗蝗P.du-clouxii(Pamp.)Yang et Huang进行了染色体的记数和核型描述,其中后两个种的工作属于首次。此外,本文还首次报道了山蚂蝗属两个种:Des-modium caudatum(Thunb.)DC.和D.yunnanense Franch.的染色体数目。  相似文献   

5.
孢子囊是蕨类植物的繁殖器官, 其形态在蕨类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新鲜成熟的孢子囊, 在光学显微镜下获得清晰的孢子囊图像, 系统研究了中国鳞始蕨科4属13种孢子囊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鳞始蕨科孢子囊呈椭球形, 孢子囊柄由3列细胞构成, 环带类型为垂直环带。通过分析孢子囊形态数据探讨了中国鳞始蕨科属内及属间差异。结果表明, 乌蕨属(Odontosoria)、香鳞始蕨属(Osmolindsaea)、达边蕨属(Tapeinidium)和鳞始蕨属(Lindsaea)的孢子囊环带细胞数依次减少, 囊蒴体积、唇细胞数和囊壁细胞数的变化由大(多)到小(少)依次为乌蕨属、达边蕨属、香鳞始蕨属和鳞始蕨属。孢子囊属内差异最大的是阔片乌蕨(Odontosoria biflora)与乌蕨(O. chinensis)以及香鳞始蕨(Osmolindsaea odorata)与日本鳞始蕨(O. japonica); 而达边蕨属和鳞始蕨属的属内差异则很小。研究结果为揭示鳞始蕨科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形态基础, 特别是提出阔片乌蕨和乌蕨以及香鳞始蕨和日本鳞始蕨在孢子囊形态上的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山东瓦松属两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瓦松属两新变种:1.山东瓦松Orostachs fimbriatus(Turcz.)Berger var.Shandongensis;2.大花瓦松O.fimbriatus(Turcz.)Berger var.grandiflorus.  相似文献   

7.
席以珍 《植物研究》1987,7(2):17-26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观察了苦苣苔科后蕊苣苔属的花粉形态,本属花粉粒为近球形,稍长或稍扁,具三拟孔沟,个别种具四拟孔沟的萌发孔类型,外壁表面具网状纹饰,网脊光滑或具小刺。根据网脊宽度。网眼形状以及网纹明显程度而将本属花粉分为三个类群.1.网脊较宽,宽度不均匀,网脊宽度大于网眼直径,包括的植物种类有Opithandra sinohenryi,O.primoloidesO.fargesii等三种;2.网脊较窄,宽度均匀,包括的种类是O.dalzielii,O.obtusidentata,O.dinghushnnensisO.cinerea等4种;3.网不明显,小刺突出,具这种纹饰的植物只有O.acaulis一种。  相似文献   

8.
丰富的化石记录显示中生代和新生代紫萁属在北半球广泛分布。本文描述了发现于福建中中新世佛昙群的紫萁属一新种:漳浦紫萁(Osmunda zhangpuensis Z. X. Wang and B. N. Sun, sp. nov.)。化石小羽片保存完好,呈线状披针形,边缘具齿,羽状脉序。在该属现生种中,当前化石种与现生种Osmundabanksiifolia在形态上最相似。当前化石的发现表明,早在中中新世紫萁属就已生长在福建省。漳浦紫萁和之前报道过的附生真菌化石以及龙脑香科、桑科、豆科、荨麻科、胡桐科、大戟科、樟科等植物的存在,表明福建在中中新世时期的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9.
对紫萁属Osmunda五种植物:狭叶紫萁D angustifolia Ching、紫萁O japonica Thunb.、华南紫萁O vachellii Hook.、粗齿紫萁O banksifolia(Presl)Kuhn和粤紫萁O.mildei C.Chr.的体细胞染色体形态和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行为进行了研究.五种紫其属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44,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狭叶紫萁,紫萁、华南紫萁和粗齿紫萁染色体配对和联合行为正常,中期I染色体构型多为环状二价体,粗齿紫萁偶尔可观察到三价体和单价体,狭叶紫萁中期I偶可观察到1-2个提早分离的单价体,后期II可观察到染色体桥和断片,据此推测易位和倒位等染色体畸变作用在紫萁属植物物种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粤紫萁是华南分布的一个特有珍稀种、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到中期无染色体配对和联会,导致染色体后期行为异常,80%的孢子母细胞有落后染色体和不均等分离现象,形成的孢子几乎完全败育,基于粤紫萁减数分裂显著偏离正常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和联会现象,结合核型方面和形态学方面证据,认为粤紫萁是一个杂交种.  相似文献   

10.
紫萁贯众为紫萁科(Osmundaceae)紫萁属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带叶柄残基的根茎.本文采用溶剂法及各种色谱方法从紫萁贯众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1,7,9,11-四羟基-3-甲基-5,6-二氢-萘骈蒽醌(1),(E)-3,4-二羟基苯亚甲基丙酮(2),原儿茶酸(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和二十六烷酸(6).化合物1为首次从植物界中得到,化合物2、3和6均为首次从紫萁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蕨类植物无性生殖过程中有诸多重要的分类和演化特征,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紫萁科(Osmundaceae)代表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孢子囊的形态和孢子形态,以及表面纹饰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紫萁具有如下原始特征:①孢子囊大型,无囊群盖,具盾状环带,孢子叶上的孢子囊同时发育,孢子囊纵向开裂;②孢子囊中孢子数量多;③孢子同型,具三裂缝,为辐射对称的四面体型;④孢子表面由外壁构成的纹饰形成过程复杂。从无性生殖角度显示紫萁科在真蕨类植物中古老的演化地位。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三种植物群落土壤AMF孢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样方法,以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作盆栽扩繁,利用湿筛倾析法和蔗糖离心法分离土壤孢子,研究了广东省常绿阔叶林、人工林(台湾相思林、湿地松林、刚果按林)和木薯地等3种植物群落11个土样的丛枝菌根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孢子组成及分布状况.根据孢子形状、颜色、大小、孢壁饰纹及连孢菌丝等形态,将所分离的孢子划分为20个形态型(morphotypes),分属于3科5属.其中球囊霉属(Glomus)有10种形态型,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5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各2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1种.在20个形态型中,以球囊霉属最丰富,分布最广.其中4种类型Glomus dolichosporum(TypeI)、Glomus eburneum(TypeJ)、Glomus versiforme(TypeM)和Acaulospora scrobiculata(TypeD)在常绿阔叶林、人工林和木薯地中均有出现,其余类型仅见个别土样.  相似文献   

13.
郭正堂 《植物研究》1987,7(2):53-79
本文报道中国韧革菌科(Stereaceae Pilat)真菌15种和1亚种,隶属于血革菌属(Haematostereum Pouzar)、齿脉菌属(Lopharia Kalchbr.& MacOwan)和柄杆菌属(Podoscypha Patouillard).其中有3个新组合种和2个新记录种,它们是:厚血革菌(Haematostereum australe(Lloyd)Z.T.Guo,comb.nov.)、紫灰血革菌(Haematostereum illudens(Berk.)Z.T.Guo,comb.nov.)、金丝血革菌(Haematostereum spectabile(Kl.)Z.T.Guo,comb。nov.)、纸状齿脉菌(Lopharia papyracea(Jungh.)Reid)和无毛柄杯菌(Podoscypha glabrescens(Berk.& Curt.)Boidin)。标本全部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4.
粤紫萁(Osmunda mildei)为新近形成的自然杂交种,其分布区狭窄、种群个体数量少、有性繁殖能力极低.该文以孢子为外植体,以MS、3/4MS、1/2MS和1/4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粤紫萁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和孢子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粤紫萁孢子中极少的可育孢子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下,能够萌...  相似文献   

15.
郭正堂 《植物研究》1987,7(3):85-112
本文报道中国韧革菌科(Stereaceae Pilat)真菌17种,隶属于柄革菌属(Stereopsis Reid)。韧革菌属(Stereum Hill:Persoon)和刷革菌属(Xylobolus Karsten)。其中有3个新种,1个新组合种和2个新记录种,它们是:厚盖柄革菌(Stereopsis crassipileata Z.T.Guo,sp.nov.)、细柄柄革菌(S.gracilistipitata Z.T.Guo,sp.nov.),假杯柄革菌(S.pseudocupulata Z.T.Guo,sp。nov.)、掌状柄革菌(S.craspedia(Fr.)Z.T.Guo,comb.nov.)、瓣裂柄革菌(S.hiscens(Berk. & Rav.)Reid)和蛋黄柄革菌(S.uitellina(Plowr.)Reid)。标本全部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6.
罗晓  李峰  陈静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2016,24(6):694-233
本研究选择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 b)和控制区(control region, CR)片段作为分子标记, 探讨了青海湖地区狗獾(Meles sp.)的系统发育地位和狗獾属分歧时间。研究结果支持目前将狗獾属分为4个种的结论。Cyt b和CR片段序列拼接后总长1,652 bp, 23条序列共定义了21个单倍型。研究结果表明欧亚大陆狗獾分为东西两个支系, 每个支系进一步分为两个种: 东部支系包括亚洲狗獾(M. leucurus)和日本狗獾(M. anakuma); 西部支系包括欧洲狗獾(M. meles)和西南亚狗獾(M. canescens)。贝叶斯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都支持青海湖地区狗獾属于亚洲狗獾。分歧时间的估算结果与古生物学证据相符, 东部支系和西部支系在2.24 Ma左右产生分歧, 西南亚狗獾在1.27 Ma左右从欧洲狗獾分出, 而日本狗獾和亚洲狗獾的分化时间为0.99 Ma左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细胞化学技术,对紫萁孢子囊发育过程中孢壁的超微结构和孢子囊内多糖和脂滴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紫萁孢子囊发育过程中多糖和脂滴的代谢特征,为蕨类孢子发生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紫萁孢子囊由1层囊壁细胞、2层绒毡层和产孢组织构成。(2)紫萁孢子壁由发达而分2层的外壁(外壁内层和外壁外层)和薄的不连续的周壁构成,由外壁形成棒状纹饰的轮廓;孢子外壁内层由多糖类物质构成,外壁外层和周壁均含有脂类物质。(3)在紫萁孢原细胞中观察到少量脂滴;随着紫萁孢壁的形成,囊壁细胞中淀粉粒的大小逐渐变小、数目先增加后减少,它们转运到内层绒毡层原生质团并转化为孢粉素前体物质,再穿过原生质团内膜表面进入囊腔,成为孢粉素团块或以小球形式填加到孢子表面形成孢壁。(4)紫萁孢子囊将多糖类营养物质转化为脂类,以脂滴的形式储藏在孢子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芸香科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炳仑 《植物研究》1987,7(3):11-56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对我国21属52种2变种芸香科(Rutaceae)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地观察研究,其中对6属6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本科花粉具沟孔,是花粉单类型的科之一。根据萌发孔的数目和外壁纹饰特点,本文将芸香科的花粉分为具3孔沟和4-6孔沟两个花粉类型,并根据各属花粉形态特征,作出了花粉形态分属检索表。此外,本文还对花椒(Zanthoxylum L.)和Fagara两属的合并问题及花椒与吴茱萸(Evodia Scop.)两属之间的亲缘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楚科奇海及白令海大型底栖生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9年夏季在楚科奇海、白令海采用30 cm×30 cm箱式取样器,取得16个站位大型底栖生物定量样品。经分析研究有大型底栖生物92科164种,其中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88.41%,三者构成北极楚科奇海和白令海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优势种有独毛虫属一种(Tharyx sp.) 、齿吻沙蚕属一种(Nephtys sp.)、囊叶齿吻沙蚕(Nephtys caeca)、平滑胡桃蛤(Ennucula tenuis)、短吻状蛤(Nuculana pernula pernuloides)、拟猛钩虾属一种( sp.)、日本沙钩虾(Byblis japonicus)和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i)等。楚科奇海和白令海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11.83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2538个/m2。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以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占多数。楚科奇海和白令海大型底栖生物有5个群落类型:Ⅰ. 梯额虫(Scalibregma inflatum)-紫轮参(Polycheira rufescens)-结栉盖蛇尾(Stegophiura nodosa)群落, Ⅱ. 拟单指虫(Cossurella sp.)-平滑胡桃蛤-鳞甲钩虾(Lepidepecreum sp.)群落, Ⅲ. 缩头竹节虫(Maldane sarai)-葛氏希泊钩虾(Hippomedon gorbunovi)-萨氏真蛇尾群落, Ⅳ.齿吻沙蚕(Nephtys sp.)-平滑胡桃蛤-日本沙钩虾-戈芬星虫(Golfingia sp.)群落和白令海群落, 即索沙蚕(Lumbrineris fragilis)-户枢蛤(Asthenothaerus sp.)-太平洋方甲涟虫(Eudorella pacifica)-革囊星虫(Phascolion sp.)群落。楚科奇海的群落Ⅰ、群落Ⅱ和白令海各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楚科奇海群落Ⅲ和群落Ⅳ出现一定扰动。  相似文献   

20.
郭正堂 《植物研究》1986,6(4):73-92
本文报道中国韧革菌科(Stereaceae Pilat)真菌10种和1变种,隶属于淀粉韧革菌属(Amylostereum Boidin)、北方韧革菌属(Boreostereum Parmasto)、小韧革菌属(Chodrostereum Pouzar)、柱囊韧革菌属(Columnocystis Pouzar)、杯革菌属(Cotylidia Karsten)和皱革菌属(Cymatoderma Junghuhn)。其中有1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变种,即海南皱革菌(Cymatoderma hainanense Z.T.Guo,sp.nov.)和黄杯革菌白色变种(Cotylidia aurantiaca(Pers.)Welden var.alba Reid)。标本全部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