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太白山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针对研究区太白红杉种群分布特点,设置了15个20 m×20 m样地,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和聚集强度测定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分析.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属于聚集型,在25m2和100m2面积上聚集强度较大.随海拔上升,聚集强度降低;在分布下限地区,聚集最强的尺度较小,中下部地区较大;阴坡的种群分布聚集强度大于阳坡.随着年龄增加,种群分布由聚集型向随机型过渡,强度减弱;聚集性最强的格局尺度在幼、老龄期为150m2,中龄期则为100m2.分布格局受生物学特性、年龄阶段、群落组成、环境因素等影响.在未来保护与利用中,低海拔和阴坡应该适度间伐乔木层非目的树种;在高海拔和阳坡地区,适度间伐灌木,促进群落内团块状更新;育林作业面积应该与聚集性最强的面积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太白红杉顶芽与分枝格局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孝安  赵相健 《生态学报》2004,24(11):2616-2620
野外调查发现太白红杉 (L arix chinensis)枝条顶芽死亡比例较高 ,顶芽死亡对分枝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可形成 3种分枝类型 : 型、 型和 型。对 3种分枝类型枝条的芽数量、计盒维数以及植冠不同部位的分枝类型比例、顶芽死亡比例、主侧枝平均枝长和主侧枝总数量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芽数量 : 型 (115 .3) < 型 (15 4 .8) < 型 (2 0 9.9) ;计盒维数 : 型(1.30 5 ) < 型 (1.4 0 0 ) < 型 (1.5 37) ;顶芽死亡比例由树冠上层至下层逐渐提高 ,而冠层东南西北 4个方向的顶芽死亡比例无显著差异 ;主侧枝平均枝长由树冠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加 ,而主侧枝总数量则逐渐降低 ;由于风、光照、坡度和坡向的影响 ,冠层4个方向间的主侧枝平均枝长和总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 型分枝使植冠半径扩大 , 型分枝快速扩展植冠的横向空间 , 型分枝在扩展空间的基础上并实现对空间的有效占据。研究表明太白红杉枝条中一定比例的顶芽死亡增加了分枝形态的多样性 ,表现出顶芽和分枝格局的环境适应性 ,有利于提高树冠的空间占据能力  相似文献   

3.
秦岭华山松种群分布格局及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基于相邻格子样方的野外取样方法,运用统计生态学的样方方差法、Greig-Smith格局分析法和Kershaw格局强度分析法对秦岭林区不同年龄阶段华山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格局规模、格局强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小叶章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特征Ⅱ信息维数与关联维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分形理论中的信息维数(Information dimensoin)和关联维数(Carrelation dimensoin)研究了三江平原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loia)种群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信息维数在5~9月分别为1.494、1.709、1.642、1.553、1.625,表明其结构较复杂,格局强度较高。关联维数则为1.662、1.861、1.766、1.750、1.  相似文献   

5.
秦岭太白红杉林分布及太白山高山林线特征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秦岭太白山设置了12个太白红杉林分,用样方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进行了调查,用正交分析法和"DataProcessingSystem"数据处理软件对影响太白红杉林分布的5个生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生态因子中,海拔梯度的变化是影响太白红杉林分布的主导因子,5个生态因子在影响太白红杉林分布中的作用地位是:海拔>坡度>土壤厚度>坡向>风向。并对描述太白红杉林的5个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对高山林线进行了定量描述,胸高直径是描述太白红杉林的主要成分,海拔3400m是太白山太白红杉郁闭林的上限。  相似文献   

6.
小叶章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特征I计盒维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分形理论(Fractal theory)中的计盒维数(Box-counting dimension)对三江平原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种群分布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小叶章种群分布格局具有分形特征。其计盒维数5-9月分别为1.524、1.769、1.711、1.615、1.701,表明其占据空间能力较强。季节动态自5月始至6月达到极大值,而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秦岭太白红杉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选择太白红杉群落分布集中的太白山、长安光头山、玉皇山和冰晶顶等4个地段,设计18个样地,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共作样方280个。分析了太白红杉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征,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计划了不同地段上群落的频、盖度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和种间相遇指数。结果表是,太白红杉主要分布于秦岭海拔2800-3500m的高海拔山地,群落组成种类约85种,北温带分布属占优势,地面芽植物种类多,数量大,是该群落的优质层片。乔木层为太白红杉单优组成,平均高度约8.6m,多样性指数0.207-0.420,灌木层H值为1.779-2.363,草本层H值最高,为2.122-3.025。本研究为太白红杉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太白红杉6个种群中13个种实性状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太白红杉种实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广泛的变异,除种子宽和种鳞宽的差异在种群间不显著外,其它11个性状在种群间差异均极显著;种群间种鳞长、种鳞宽、球果长宽比、种翅长和种翅宽的变异程度比种群内大,其它8个性状在种群内的变异程度比种群间大.海拔对太白红杉种实性状的影响比较明显,其中种子宽、种鳞长、种翅宽、种鳞宽、球果长、球果宽和种鳞数与海拔呈负相关,种子宽和球果宽相关性显著,种鳞长、种翅宽、种鳞宽、球果长和种鳞数相关性极显著;坡度与种鳞长宽比呈负相关;年降水与球果宽呈正相关.种子长宽比和种翅长宽比与海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6.我国寒温性针叶林主要由冷杉属、云杉属、落叶松属的树种所组成。秦岭山地是我国寒温性针叶林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在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松属的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就分布其中。太白红杉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胸径80厘米;叶倒披针状窄条形;花期4—5月;球果卵状长圆形或卵状圆柱形,10月成熟。太白红杉是秦岭高山区特有树种之一,第四纪冰川遗迹上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分布区狭窄,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陕西长青保护区的活人坪地区是其几个集中分布点之一。太白红杉林位于巴山冷杉林之上,亚高山灌从草甸之下,海拔区间…  相似文献   

10.
秦岭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在秦岭太白山、光头山、玉皇山和冰晶顶等4个地段分别设置了4个样地,用样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进行了调查.共做样方280个.分析了太白红杉的群落学特征、径级结构及其密度变化规律;编制了太白红杉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从多角度研究了太白红杉种群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Ⅱ和Ⅲ之间,高径级种群趋向于稳定,低径级种群则反之.幼年个体补充不足,严重影响着该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秦岭太白红杉群落种间关系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2×2列联表的Fisher精确检验,研究了太白红杉群落中44种植物 共946个种对 的种间关系.结果有33个种对正关联,12个种对负关联 P<0.05或P<0.01 .另外,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刻划了种对间的数量变化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有31个种对呈显著正协变,5个种对呈显著负协变;Spearman秩相关系数显示有30个种对呈显著正协变,5个种对呈显著负协变,并分别计算出了其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太白红杉群落种间关系较为简单,但草本层物种间连接相对较为复杂,灌木层次之.乔木层中,太白红杉和巴山冷杉呈显著的负协变效应.  相似文献   

12.
关帝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是分布于华北山地半湿润地区针叶林的主要建群种之一。从种群的大小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等方面,研究了关帝山采伐迹地上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幼苗幼树缺乏,2.5cm〈DBH≤17.5cm的个体数量丰富,DBH〉17.5cm个体数量稀少,种群表现为衰退型,但华北落叶松较长的生命周期、数量丰富的中小径级个体和客观存在的林冠干扰,使得其依然可发展成为稳定的种群;(2)采伐迹地上华北落叶松幼苗幼树多为集群分布;2.5cm〈DBH≤7.5cm的林木在2m×2m的尺度下呈显著的集群分布,而随取样尺度增大,聚集性减弱,趋于随机分布;7.5cm〈DBH≤17.5cm的林木在各个取样尺度基本上呈随机分布,这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光照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秦岭华山松种群格局规模与林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秦岭林区华山松群落的20 m×20 m的27块样地的野外调查数据,运用样方法和无样地法对其种群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运用Greig-Smith相邻格子样方法对其作了格局分析,判定了种群的格局规模;同时对华山松林窗做了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1)种群在0~50龄时,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在15~25龄时,种群有向随机分布转变的趋势,但仍属于集群分布;40~50龄种群处于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的过渡期;50龄以后种群趋于衰退,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转向随机分布。(2)华山松种群集群分布的格局规模同样随着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格局的大小在100 m2。(3)华山松林窗大小与格局规模的大小相近,其中林窗大小在80~130 m2的占59%。由于林窗内光照养分条件较好,又形成与格局规模大小一致的华山松更新幼苗,进而通过“移动镶嵌循环”更新和维持种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兴安落叶松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信息维数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马克明  祖元刚 《生态学报》2000,20(2):187-192
种群格局信息维数能够刻划格局强度的尺度变化程度,揭示出种群个体分布的非均匀性状况。采用信息维数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种群格局的研究显示,各类兴安落叶松林中兴安落叶松种群格局的信息维数大小依次为越桔-兴安落叶松林(1.480)>杜香-兴安落叶松林(1.373)>杜鹃-兴安落叶松林(1.321)>草类-兴安落叶松林(1.093)。虽为群落建群种,兴安落叶松种群格局的信息维数较低(<1.5,远离2),格局  相似文献   

15.
元宝山南方红豆杉种群分布格局及动态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数据,应用方差 /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格林指数、Cassie指标、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等方法及分布模型,研究了南方红豆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群空间格局为集群分布,从幼苗到大树,其集群程度减小,大树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