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京发现尖膀胱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尖膀胱螺(Physa acuta)为世界性广布淡水螺类,系多种重要寄生虫如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is cantonensis)和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tum)的中间宿主.在20世纪70年代淡水贝类调查中,北京地区未曾发现该螺的分布.2007年笔者在北京地区开展主要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在朝阳公园、玉渊潭、圆明园及奥运村附近河流中相继发现该螺,此螺入侵北京地区并大量孳生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婆罗囊螺早期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描述了婆罗囊螺(Retusa borneensis)从受精卵到幼虫孵化后的发育过程,婆罗囊螺为雌雄同体的一年生贝类,在浙江沿海繁殖期是6∽9月,盛期在7∽8月。婆罗囊螺为体内受精种类,胚胎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可以分为卵裂、囊胚、原肠胚、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等几个阶段。个体发育从受精卵的卵裂开始,卵裂为螺旋形的全裂。卵裂不断进行,囊胚形成,后以外包和内陷方式共同形成了原肠胚。婆罗囊螺的面盘幼虫在膜内就已经形成,并且具备运动能力,但是其面盘和纤毛远没有膜外面盘幼虫发达。幼虫浮游一段时间后,就营匍匐生活,然后变态发育为稚贝。本文还就婆罗囊螺的繁殖期、繁殖力、交配产卵和繁殖特性等做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酸性水对椭圆萝卜螺和铜锈环棱螺等淡水螺类存活、生长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椭圆萝卜螺对低pH值的耐受能力,96小时LC_(50)值为pH3.96。pH值低于5.0时,淡水肺螺类产的卵袋数量较少,卵孵化时间较长,幼螺生长较缓慢。铜锈环棱螺仔螺在低pH(对照组)下生长到第35和45天时,其体长生长率分别为1.21和1.07%,而pH5.0组则仅有0.18和0.29%。pH5.5对淡水肺螺类无明显影响,pH3.0则不能生存。  相似文献   

4.
关于睑虎属(Goniurosaurus)物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种描述、分类分布以及系统进化等方面,繁殖生物学资料基本空白.本课题组于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对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南睑虎(G.hainanensis)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海南睑虎的繁殖期为3~10月,共观察到雌性个体1...  相似文献   

5.
草兔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欣 《兽类学报》1995,15(2):122-127
本文分析了1991年1-10月获自山西省东南部丘陵山区以及1990-1993年10月至翌年1月获自该省各地草兔的有关繁殖特征。草兔的繁殖季节为1-9月,雄性进入性活动的时间早于雌性。生殖腺测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峰值在4月和5月。当年兔3-4月龄时性可成熟,但达到性成熟月龄的当年兔只有51.7%在7、8月参加繁殖。怀孕个体见于2-9月,3月怀孕率最高,此后逐渐下降。胎仔数1-7只,5月最多,年均值3.6只,每只雌兔年产幼兔12.9只。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秀丽白虾生长与繁殖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989-996
2012 年11 月至2013 年10 月逐月对三峡水库木洞江段秀丽白虾的生长和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秀丽白虾是一年生的虾类, 寿命为1214 个月。雌性个体的平均体长(37.727.92) mm 显著大于雄性(37.086.59) mm, 具有明显的雌雄异形现象。秀丽白虾的渐近体长(L)为59.33 mm, 生长系数(K)是1.6/年, 生长方程为:Lt=59.33[-e-1.6(t+0.081)]。雌虾繁殖季节从4 月上旬持续至9 月下旬, 繁殖高峰期为4 月中旬至6 月中旬, 由越冬虾和当年虾两个世代的繁殖群体组成。抱卵雌虾的体长为27.0753.71 mm, 平均体长(L50)为37.06 mm。雌雄性比月变化为1.112.36, 平均为1.46, 群体中雌性个体数量显著多于雄性(P 0.001)。绝对繁殖力(FA)为31294 粒, 相对繁殖力(FR)为(11522)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FA=0.0031L2.8632, r=0.72, n=106), 而与体重呈直线关系(FA=104.63W+9.9534, r=0.79, n=106)。卵径(D)平均值为(1215102) m。为合理保护和利用三峡水库秀丽白虾种群资源, 建议加强虾类捕捞管理, 繁殖期间(49 月)禁止捕捞虾类或限制捕捞强度。  相似文献   

7.
光肋螺蛳(Margarya mansugi)是仅分布于云南省的特有螺类。受过度捕捞、栖息环境破坏等人为因素影响,光肋螺蛳自然种群急剧萎缩,目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由于光肋螺蛳的研究资料匮乏,其生物学特征尚未被完全掌握,制约了光肋螺蛳保护对策的制定。为此,通过室内人工驯养观察,记述了光肋螺蛳的形态、活动习性、食性、生长和繁殖等主要生物学特征。光肋螺蛳壳质厚且坚硬,呈长圆锥形,褐色,角质厣,螺壳一般有5~6个螺层,体螺层有4条环肋,雌螺体型一般比同龄雄螺大;喜栖息在水体底层,夜晚活动频率明显高于白天;主要以藻类为食,成螺经驯化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仔螺、幼螺和成螺的生长速度顺次降低;性成熟时间需要两年以上,卵胎生,终年生产,一般在白天交配,交配时间7~10 h,分批产仔,每次产仔1~2只,观察到的一只雌螺分9批产仔,共产仔螺14只。从受精到仔螺产出需85 d以上。本研究可为光肋螺蛳基础生物学研究积累资料,同时也可为高原湖泊特有螺类的人工驯养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蜥蜴类繁殖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蜥蜴类繁殖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包括繁殖类型、两性区别性腺发育的季节变化、繁殖场所、窝卵数(或窝仔数)及其与雌体大小的关系、孵化期、幼体生长、饲养要点及研究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动物园内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由于雌雄个体常常不能同时发情,甚至都不发情,因而不能正常产仔。故大熊猫的繁殖问题就成为国内外各动物园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北京动物园大熊猫于1963年自然交配产仔首次成功。1978年以后,国内外动物园又相继进行了上百次的人工授精试验,据报道,真正受孕产仔的仅有中国的北京、上海、成都、杭州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墨西哥等动物园。可见其受精率很低。  相似文献   

10.
南方鲇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性腺发育及周年变化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依形态学特征将南方鲇性腺的发育分为6个时期,据组织学特点将雌雄性细胞的变化各分为6个时相,幼鱼的精原细胞经历时间比卵原细胞长;发育的早期和中期,精母细胞的发育速度不同步,但到晚期则趋于同步化,3时相卵母细胞仍有卵黄核,大,小核仁数随卵母细胞的发育而变化,精孔细胞和卵胶膜源于滤泡细胞,雌雄鱼成熟年龄均为3龄,繁殖期3-5月,一次产卵类型,繁殖时不能将卵完全产出。  相似文献   

11.
We examined whether gender role in the simultaneous hermaphroditefreshwater snail, Physa acuta, is determined by relative bodysize in a manner predicted by the size-advantage model. We observedthe body-size combinations of pairs in the laboratory by usingfield-collected populations. Smaller individuals tended to playthe "male" role (sperm donor), and larger snails the "female"(sperm recipient). Next, we analyzed the mating behaviors involvedin gender-role decision in snail pairs of three different body-sizecombinations, using "large" and "small" snails. Smaller snailswere more likely to approach the partner as a male in different-sizecombination (large/small), whereas frequent initial approachesas a male and rejection behavior as a female were observed inthe large/large combination. Third, we examined the body sizepreference when a snail can freely choose the partner from twoother individuals of different body sizes (large/large/smallor large/small/small). Small individuals had a significant tendencyto act as the male and positively selected large snails as thefemale partner in both triple combinations. However, the largeindividual acted as both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with nearlyequal frequency. In the size-differing pairings, copulationsoccurred after fewer male approaches and fewer rejections thanin pairings involving two large snails, suggesting that bodysize difference is one of the behavioral solutions in genderconflict. Clear gender-role switching associated with body sizewas not seen. Smaller snails thus have a tendency to play themale role more frequently but adopt both gender roles when theirbody size is sufficiently large.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研究了在闪光条件下绿豆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实验发现,与普通的日光生长条件相比,绿豆幼苗在闪光条件下叶的伸长、叶片的扩张生长比较差,但茎的伸长无明显差别;叶重比正常日光下的低,叶绿素含量也比较少。这种差别随闪光处理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明显。此外,闪光也使UBE强度大大增强了。这些结果表明,闪光处理对绿豆幼苗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3.
刚发芽的马蹄莲除自然光照外,于每日18:00~24:00补照0、2、4和6h的不同光质的光[蓝光:(475±5)nm、黄光:(585±5)nm、红光:(660±5)nm、复合波长的白光].38 d后,补照红、蓝、白光的植株光合速率,从高到低依序为0h>2 h>4h>6h,补照黄光的依序为0h>2h>6h>4h.生长情况以补照6h黄光和2h蓝光的效果最好,补照2h红光或4h白光的次之,补照6h白光和6h蓝光的最差.  相似文献   

14.
红闪光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实验发现,与普通的日光生长条件相比,经红闪光(加普通绿光和蓝光)处理的绿豆幼苗的茎生长比较快,而叶片生长比较缓慢。同时,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少,叶重也较轻,示红闪光使绿豆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受阻。这种差别随红闪光处理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明显。此外,红闪光还大大增强了 1叶的UBE强度。这些结果表明,红闪光处理不利于绿豆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通过LED光照实验,探究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对小麦草生长速率的影响。采用大功率红、蓝LED灯,红光峰值波长为655 nm,蓝光峰值波长为438 nm。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以光质和光周期为变量,其余生长环境保持一致。结果表明:红光照射下生长速率要明显优于蓝光,甚至超过室内日光。在红蓝复合光中,红光光强高于蓝光时,更利于小麦草生长;连续24 h的光照与间隔12 h的光照相比,略有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金果榄植株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光照强度为自然光强的100%、52.7%、33.2%和15.8%四种处理,测定其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叶绿素、生物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1.低光照强度处理的光合速率均高于100%自然光照处理,33.2%处理最高,显著地高于52.7%处理和15.8...  相似文献   

17.
以野生狼牙委陵菜(Potentilla cryptotaeniae Maxim.)为试材,从种子萌发特性、个体发育节律、开花传粉习性等方面,对其生物学及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狼牙委陵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20℃,对光需求敏感。幼苗属子叶出土型,发芽后第9d露出第一片真叶,20d出现第二片真叶,40d子叶开始出现脱落。一年生实生苗的叶片数、叶长和冠幅呈“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当年10月下旬进入枯萎期。花黄色,花径9—15mm,单花开放时间4—6d,单株开放时间40~60d。狼牙委陵菜传粉方式主要为虫媒授粉。通过以上研究,初步了解了狼牙委陵菜的生物学特性,为丰富其基础研究资料,进一步为杂交育种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Inbreeding depression should select for inbreeding avoidance behaviours. Here we test this hypothesis in two populations of the simultaneous hermaphroditic freshwater snail Physa acuta. We recorded the copulatory behaviour of 288 pairs of sib-mates, non-kin mates from the same population, or non-kin mates from two different populations. We find that kin discriminatory behaviours exist in this species, exclusively expressed by individuals playing the female role. We discuss the relevance of our find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evolution of recognition system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such a behaviour in natural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9.
不同光质对烟草叶片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烟草植株覆盖白、红、黄、蓝、紫色滤膜获得不同光质,研究了光质对烟叶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膜处理相比,红膜与蓝膜处理下的烟草叶片较厚,比叶面积较小,叶绿素a/b比值、净光合速率、可变荧光强度(Fv)和最大荧光强度(Fm)的比值Fv/F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饱和点和CO2饱和点均较高。黄膜处理下的叶片较白膜处理的更薄,净光合速率、Fv/Fm、ΦPSⅡ、光饱和点、CO2饱和点均较低。紫膜处理的叶片比叶面积比白膜处理的小,净光合速率和Fv/Fm比白膜的大。实验结果表明红光、蓝光和紫光促进了烟叶的生长,这种促进作用是与其高光合效率紧密相连的;而黄光对烟叶的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云烟87植株为材料,通过覆盖白、红、黄、蓝、紫色滤膜获得不同光质,于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光质对烟草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草植株第11片叶生长发育的7~70 d内,其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与白光(对照)相比,黄光诱导烟草叶片SOD、CAT、APX和GR活性升高,以及AsA和GSH含量增加;而红光诱导APX和GR活性上升,以及GSH和AsA含量升高;但紫光却使SOD、CAT、POD、GR和GPX活性下降,GSH和AsA含量降低,而蓝光则使所有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降低.紫光和蓝光处理的烟草叶片中MDA含量较高,而黄光和红光处理的则较低.总体而言,在大田条件下,相对红光和黄光而言,蓝光和紫光处理下的烟草叶片更容易发生光氧化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