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苜蓿蚜是豆科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湖北广济不仅为害苕草,而且为害红花草、蚕豆等作物。目前有关苜蓿蚜的报导较少,笔者于1963—1964年在湖北广济县对苜蓿蚜的为害、发生与环境条件等关系,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报导于下。 一、苜蓿蚜为害程度及为害习性 受害的苕草叶片及嫩茎呈现灰黑色斑点,严重时,可使叶片卷缩,逐渐转黄以至枯死。 被害苕草不仅植株矮小,生育期也有所推迟。如未被害的株高140.3厘米,开花20—25%,而被害的株高102.1厘米,仅开花2—3%。据1963年4月17  相似文献   

2.
烟草野火病是由Pseudomonas syringae pv.tabaci引起的能够危害植株叶片、花、蒴果、种子等部位的细菌性病害,是世界上各主要产烟国普遍发生的细菌性病害,在我国,由于在近些年的烤烟生产中大面积种植不具有抗野火病特性的品种以及种植品种较为单一等原因,使得烟草野火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日趋严重,逐步成为了影响我国烟草生产发展的一大障碍。本研究较系统地阐述了烟草野火病的发病特点、分类、致病性分化、生理特性、寄主范围、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重点介绍了烟草野火病的病原学研究以及综合治理措施,为烟草野火病综合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多花筋骨草是一种在江南广泛栽培的园艺植物,2005年秋,在杭州西湖风景区发现其黑胫病。该病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最严重的是花期。黑胫病首先在寄主下部叶片的叶柄处发病,病斑初期为褐色、水渍状,很快变黑,最后整株枯萎死亡,典型症状是胫基部变黑腐烂。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观察与核糖体DNA ITS序列分析,侵染多花筋骨草的6个分离菌株均被鉴定为多喙茎点霉Phoma multirostrata。致病性试验表明,多花筋骨草是多喙茎点霉的寄主。  相似文献   

4.
烟草野火病菌的分子遗传赵卫东刘进元(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4)烟草野火病是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由Pseudomonassyringaepv.tabaci引起,在我国云南等主要烟草栽培地区常年发生,危害十分严重。该病菌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烟草,引起的症状为水渍状圆形褪色斑点,愈合后中心褐色,周围有一圈很宽的黄绿色晕环。在多雨潮湿季节,病害迅速蔓延;干燥后病斑褐色部分枯焦破...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随着气候的变暖,某些水稻品种有逐年发生加重的趋势,对产量影响较大。2013年浙江省金华市部分水稻种植区域发生细条病,发病严重的田块减产30%以上。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水稻叶片分离获得6株细菌菌株,选择典型菌株JH01回接水稻幼苗,进行柯赫法则验证。接种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并重新分离得到此菌株,证明菌株JH01为水稻细条病的致病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 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JH01为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Xoc)。  相似文献   

6.
月季是世界上栽种和应用最广泛的花卉。近年来,我国北方为了冬春季供应市场,在棚室中大量栽种月季,白粉病发生较严重,影响了花卉的观赏价值,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白粉病危害月季的叶片、嫩梢、花蕾及花梗等部位。初期叶上出现祖绿黄斑,逐渐扩大,后着生一层白色粉末状物,严重时可全部披上白粉层。嫩叶感病后,叶片皱缩,卷曲呈畸形,有时变成紫红色。老叶感病叶,叶面出现近圆形,水渍状褪绿的黄斑,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严重受害时,叶片枯萎脱落。嫩梢及花梗受害部位略膨大、其顶部向地面弯曲。花蕾受侵染后不能开放,或花姿畸形,…  相似文献   

7.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权衡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叶经济谱相关性状的研究较多, 但叶片防御性状方面的研究, 尤其是幼苗阶段的研究较少。该研究以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和谷地云冷杉林内共有的8种阔叶乔木和11种阔叶灌木物种的幼苗叶片为研究对象, 通过测定5个叶经济谱性状和4个叶片防御性状, 分析了叶性状在不同生活型、林型间的差异以及性状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 所有叶片性状在乔木和灌木幼苗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谷地云冷杉林中的幼苗的叶总酚含量和单宁含量显著高于阔叶红松林中的幼苗, 其原因为谷地云冷杉林林下光照强度弱于阔叶红松林, 且空气和土壤湿度较高, 该环境更有利于自然天敌的聚集, 可能有更强的天敌破坏效应, 而这种更强的生物相互作用反过来驱动幼苗提高其防御能力; 幼苗叶绿素含量与比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叶氮含量、叶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幼苗叶氮含量与叶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幼苗叶防御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幼苗叶绿素含量与叶总酚含量、单宁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叶氮含量与叶总酚含量、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与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说明幼苗叶经济谱性状与防御性状之间存在权衡关系, 即对叶片碳代谢性状的更多投资意味着对叶防御性状更少的投资; 乔、灌木幼苗具有相似的资源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稻瘟     
稻瘟就是稻热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它的分布,普及全国的水稻区。不同的地区,只在发生的程度上有差别而已。北从松花江,南到海南岛,东起台湾,西到云南,都有这个病害严重发生的报导。这种病害的发生,以温度和湿度都相当高的时间和地区最严重。1年之中,以暑热最烈期的前后为主要的发生期。在这时期中,病害的轻重,和流行的程度,就决定于湿度和雨量。湿度大,降雨的日数多,时间长,就有严重发生和大流行的危险。又因水稻是高温植物,在生长期间遇到反常的低温,也能降低抗病力,而引起病害流行。病害的发生,和水稻的种类也有关系。一般说来,籼稻的抗病力比粳糯稻强。但在各类之中,品种间的差异,也很显著,不可一概而论。病害程度上的差别很大。条件不利于病害发生时,即使有病,不过在叶片上产生少数的斑点;对于产量的影响很小。但是在发生严重的时候,可以使水稻成片枯死,不能抽穗,造成颗粒无收的局面。在普通的情况下,叶斑的  相似文献   

9.
棉苗的病害     
一.棉苗病害的种类及其特征棉病的种类很多,在我国已发生的有30余种,其中常见的约20余种。仅在苗期经常发生且较普遍和严重的有下列7种: (1) 立枯病由半知菌纲Rhizoctonia solani真菌侵害所致。幼根和茎基部先发生凹陷褐色斑块,以后扩大、腐烂,色亦加深;拔出时,患处有菌丝黏附着小土块,风吹摇动;严重受害者,子叶萎垂,幼茎倒伏而死。 (2)猝倒病由藻状菌纲Pythium aphanidermatum真菌为害所致。幼苗根部得病后先呈黄色水肿状,迅即变软、腐烂,色亦转深,但患部不如立枯病的凹黑,促成倒苗极快。  相似文献   

10.
何缘  张宜辉  于俊义  黄冠闽  林鹏 《生态学报》2008,28(10):4725-4731
通过在福建厦门同安湾潮间带滩涂种植红树植物秋茄,测定不同滩面高程(黄海高程1.6,1.0,0.4m)下1年生秋茄幼苗叶片单宁、C、N、叶绿素含量及幼苗的生长指标,研究了淹水胁迫对秋茄幼苗次生代谢物质单宁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滩面高程的降低,淹水胁迫增强,秋加幼茁生物量、叶片C/N及单宁含量显著降低,在滩面高程0.4m处,与1.0m和1.6m相比,幼苗生物量分别降低了18.2%和47.0%,叶片C/N比值分别降低了17.5%和20.0%,相应地,叶片单宁含量也分别降低了44.6%和70.5%。秋茄幼苗叶片单宁含量与叶片C/N比值呈显著止相关(R=0.8425),表明秋茄幼苗叶片中C、N含量及单宁含量对淹水胁迫的响应符合碳素/营养平衡假说。  相似文献   

11.
灰白蚕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灰白蚕蛾OcinaravariansWalker是小叶榕 (FicusbenjamingMig)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危害叶片或嫩梢 ,被危害的叶片呈透明状或缺刻 ,严重时将整株叶片吃光。此虫在海南岛 1年发生 1 0代 ,1代一般需要 30d左右 ,最长的需要 6 0d。完成 1代有效积温为 5 0 1 5日·度 ,发育起点温度为 1 0 6℃ ,可采用90 %的敌百虫 80 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种子对逆境贮藏条件的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陇东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cv .“Longdong”)种子为材料 ,在室温、35℃和 35℃ +10 %的种子含水量 (SMC) 3种贮藏、接种或不接种燕麦镰刀菌 (Fusariumavenaceum (Fr.)Sacc .)的条件下 ,1年贮藏期内对各逆境处理的种子每隔 6 0d进行 1次标准发芽试验 ,2 0℃恒温、第 10d统计种子的发芽率和死亡率 ,试验结束时计测种子幼苗的长度和感病率 ;在大田条件下观测各处理种子的出苗率 ,确定催腐 (CD)与各种贮藏条件下的苜蓿种带真菌种类和检出率 .结果表明 ,随着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等逆境贮藏条件胁迫的加剧 ,苜蓿种带真菌检出率逐渐增高 ,从室温、35℃条件下的 10 %上升到CD +35℃ +10 %SMC条件下的 2 9% ;抗病性逐渐减弱 ,35℃ +10 %SMC条件下幼苗的感病率和种子死亡率显著 (P <0 .0 5 )高于室温和 35℃下的感病率和种子死亡率 ;室内种子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逐渐下降 ,35℃ +10 %SMC条件下的种子的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显著 (P <0 .0 5 )低于在室温和 35℃下的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 ;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35℃ +10 %SMC条件下的苗长和根长显著 (P <0 .0 5 )低于在室温和 35℃下的幼苗长度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 ,种子真菌检出率和田间出苗率下降 ,幼苗感病率增加 .与未接种的对照相比 ,接种燕麦镰刀菌的种子  相似文献   

13.
不同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用0.3%、0.7%和1.0%的Nacl溶液分别对19个苜蓿品种种子进行处理,通过发芽势、发芽率,幼根长和幼苗高对各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0.7%或1.0%NaCl溶液进行苜蓿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较为合理;0.7%NaCl溶液处理苜蓿种子,其幼根长及其幼苗高可作为苜蓿品种种子耐盐性鉴定的指标;在0.7%、1.0%NaCl溶液处理下,通过测定第4天和第6天各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可以鉴定出苜蓿品种间耐盐力的大小。对19个苜蓿品种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幼根长和幼苗高4个耐盐鉴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超级13R和中苜1号种子耐盐性最强,其次为射手和牧野,全能 Z和牧歌401 Z最弱。  相似文献   

14.
与正常重力下生长的植物幼苗对照相比 ,在竖直平面内经回转器连续做 12 0h圆周回转的草莓和香石竹幼苗的生长状况发生如下变化 :(1)株高和叶片数有所增加 ;(2 )草莓的叶绿素含量降低 47.5 % ,香石竹叶绿素含量增加 4.3% ;(3)回转后两种幼苗的叶绿素的主要吸收峰位不变 ,而每个峰位吸收强度有所增加 ;(4 )两种幼苗的叶片快速荧光动力学参数 ,回转后除CA/F0 外 ,Fv/F0 、Fv/Fm 和T1/ 2 均有提高 ;(5 )对照和处理的叶绿体的两个光系统间的激发能分配有差异 ,但未影响处理的叶绿体的光合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新型杀菌剂啶氧菌酯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香蕉叶斑病是香蕉产业的重要病害,化学防治仍然是当前最为有效的防治手段。于2015—2016年连续2年开展香蕉叶斑病的田间化学防治试验,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新型杀菌剂啶氧菌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25、150和187.5 mg·kg~(-1),对照药剂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125 mg·kg~(-1),以及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3次药后第12或13天调查正常叶数、病叶数及病级,计算平均病指及平均防效。【结果】22.5%啶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125、150和187.5 mg·kg~(-1))2015年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4.70%、68.16%和71.29%,2016年防治效果分别为68.44%、72.36%和76.29%。此外,在试验期间香蕉嫩叶未见药害现象,叶片生长均正常。【结论】22.5%啶氧菌酯悬浮剂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良药剂,对香蕉比较安全,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广东省连平县鹰嘴蜜桃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情况,于2015-2016年对连平县鹰嘴蜜桃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发现11种病害和13种虫害,其中为害严重的病害有果腐病、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果肉海绵组织病害5种;害虫有天牛、桑白蚧、蚜虫和桔小实蝇4种。在系统调查病虫害为害程度的基础上,对几种重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情况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作了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觅食的功能反应模型及其机制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新鲜苜蓿叶片密集的食物斑块 ,测定和检验根田鼠觅食苜蓿叶片功能反应模型及其机制。苜蓿叶片大小可调节根田鼠口量 ,进而控制其瞬时摄入率 ;根田鼠觅食苜蓿叶片的口量 (S)与其瞬时摄入率 (I)为渐进函数关系 ,属Ⅱ型功能反应 ,回归方程为I =0 0 94S/(0 0 0 1 +S) ;根田鼠收获率 (B)随其口量 (S)的增加呈非线性递减 ,回归方程为B =0 0 95 /(0 0 0 1 +S) ;最大处理速率的测定值与模型预测值极为近似 ;瞬时摄入率测定值与预测值之间存在极显著 (P <0 0 1 )的线性回归关系。结果验证了植食性哺乳动物Ⅱ型功能反应模型能有效地预测其瞬时摄入率动态 ,收获与咀嚼间的竞争可调节其收获率及瞬时摄入率的假设  相似文献   

18.
牡丹腔孢叶斑病及其病原物的共无性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腔孢叶斑病于2007-2008年在山东省菏泽、济南、泰安、肥城等地牡丹上普遍发生,除危害牡丹叶片外,也发生于枝干上,在病枝上形成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的病斑,病斑绕茎可致枝条干枯,于病部形成稀疏的黑色扁平状子实体;叶片上病斑黄褐色,圆形至长圆形,直径10-35mm,具褐色至黄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于其上形成橘黄色至橘红色子实体。叶斑上的病原物载孢体盘状、有柄,为Hainesia lythri;病枝上的病原物载孢体为封闭的半球形结构,显示Pilidium concavum的典型特征。两种载孢体中形成的产孢细胞及分生孢子形态一致。分别从多份牡丹病枝、叶上分离获得的7株和21株分离物,在培养性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等方面基本相似。依据上述特性及部分分离物的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将山东牡丹叶斑上的病原物鉴定为Hainesia lythri,病枝干上为Pilidium concavum。二者是同一病原真菌的共无性型。  相似文献   

19.
任艺华  牛长凯  韩立新  张荣  孙广宇 《菌物学报》2020,39(12):2277-2284
由链格孢侵染引起的苹果霉心病是一种普遍发生的苹果果实病害。该病菌从侵染到发病的周期较长,对其侵染规律较难开展研究,若借助荧光标记则有望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基于PEG介导的菌丝体原生质体转化,将带有GFP基因的外源DNA随机插入链格孢菌基因组中,共获得150个转化子。选取菌落形态、生长速率、致病力均未受影响的转化子NC-1,在田间盛花期接种苹果花组织。48h后花瓣、花柱、花药和花丝发生褐变,出现水渍状病斑,4d后发病严重的花干枯脱落,20d后感病幼果霉变脱落,发病部位菌丝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明显的绿色荧光。试验结果表明,作者成功构建了PEG介导的链格孢菌丝体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且获得的链格孢荧光菌株NC-1可用于田间侵染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番茄曲叶病及其血清学和PCR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曾报道的番茄病毒病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的花叶病。柯冲等(1964)在大陆首次报道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的番茄病毒病——番茄黄顶病,此病在50~60年代曾在广州市郊流行,造成大面积减产。Green等(1984)报道台湾发生番茄黄曲叶病,此病与日本的番茄黄矮病(Tomato yellow dwarf)相似,并且与烟草曲叶病毒(TLCV)有血清学关系。印度、委内瑞拉等国也曾报道发生由烟粉虱传播的番茄曲叶病和番茄黄曲叶病。1991和1992年秋,在广西南宁市郊发现一种症状表现为植株矮缩,叶片向上向内卷曲,叶背面产生耳状或杯状增生物,对光看有时可见叶脉呈墨绿色,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番茄病害。1992年秋广西农业科学院的番茄试验地发病率高达6.8%,对当地秋番茄生产构成了威胁。作者对病害症状、传播、血清学反应及PCR分析等方面与烟草曲叶病毒进行了比较研究,证实了该病的病原与烟草曲叶病毒有很高的同源性。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