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氰胺对葡萄休眠过程中冬芽水分和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和'霞多丽'为材料,对其冬芽休眠进程和休眠过程中冬芽水分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陕西杨陵地区气候条件下,'霞多丽'、'赤霞珠'分别在12月20日和1月9日达到深度休眠,随后开始休眠解除阶段.(2)在芽休眠过程中,两个品种冬芽的总水分含量、自由水含量和淀粉含量均随休眠的加深而降低,随休眠的解除而增加,而冬芽的束缚水含量、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可溶性糖含量均在休眠加深阶段持续上升,在休眠解除阶段逐渐降低.(3)单氰胺处理后,两品种冬芽中自由水含量显著增加,束缚水的比例同时显著降低,且'赤霞珠'的变化幅度大于'霞多丽',但其总水分、可溶性糖和淀粉等含量在休眠过程中无显著变化.(4)葡萄冬芽中的水分含量及存在状态、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化与其休眠进程密切相关;单氰胺处理能够增加冬芽自由水含量,降低其束缚水含量,从而有效打破葡萄休眠.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温度处理对珠芽魔芋球茎休眠调控的影响,以珠芽魔芋叶面球茎为材料,在球茎休眠期设置昼/夜变温(24℃/9℃、24℃/13℃、24℃/17℃)、恒温(9℃、13℃、17℃、21℃)及室温处理,萌发期设置26℃、33℃催芽处理,分析不同温度处理后珠芽魔芋球茎在休眠 Ⅰ 期、休眠 Ⅱ 期以及萌发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生物表型变化、内源生理变化规律及其休眠调控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休眠期恒温处理有利于提高珠芽魔芋球茎的出芽比,其中13℃恒温打破休眠和萌发期33℃催芽处理球茎的发芽率最先达到峰值,且其出芽比最高。(2)休眠Ⅱ期的球茎淀粉含量低于休眠Ⅰ期,而其可溶性糖含量高于休眠Ⅰ期,13℃恒温处理球茎淀粉含量下降最快,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前期恒温处理球茎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在萌发前期和萌发后期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期昼夜变温处理球茎仅可溶性糖含量在萌发前期和萌发后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珠芽魔芋球茎ABA含量在休眠 Ⅰ 期和休眠 Ⅱ 期逐渐增多,而其GA3含量逐渐减少,萌发期珠芽魔芋球茎ABA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26℃催芽处理的珠芽魔芋球茎GA3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33℃催芽处理的珠芽魔芋球茎GA3含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4)珠芽魔芋NCED基因表达量随着休眠程度的加深逐渐增加,而在萌发期逐渐减少,CYP707A基因表达量随着休眠的加深逐渐减少,而在萌发期表达量增加。研究发现,珠芽魔芋打破休眠的最佳温度为恒温13℃,促进萌发的最佳温度为33℃;随着珠芽魔芋打破休眠,球茎中的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ABA含量“先升后降”,GA3含量“先降后升”;NCED和CYP707A基因可能是珠芽魔芋休眠调控中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3.
西南干热河谷地区葡萄休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南干热河谷地区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4个酿酒葡萄品种梅尔诺 Merlot 、黑虎香 Fox 、霞多丽Chardonnay 和佳美 Gamay 分别在10月初、10月中旬、11月初和11月中旬进入生理性内休眠;约在12月初、12月中旬、1月初和12月中旬进入生态休眠阶段 萌芽率>5 0 % .休眠期葡萄新梢淀粉和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为:随着休眠程度的加深,淀粉含量上升,总糖含量下降;随着内休眠解除,总糖上升,淀粉下降,二者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在该地区打破葡萄休眠,实现葡萄避雨栽培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900h人工低温处理的滇中砀山酥梨休眠花芽及其着生处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最高,淀粉含量最低;600h低温处理的总糖含量和非还原糖含量最高,还原糖/非还原糖最低。  相似文献   

5.
以东方百合‘索邦’和‘西伯利亚’鳞片为外植体得到的一代试管小鳞茎为试材,研究0℃冷藏不同时间对试管鳞茎生理指标变化,以及试管鳞茎解除休眠和移栽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0--28dN,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试管鳞茎出苗率逐渐增加,冷藏处理28d达到最高,之后逐渐降低。冷藏期间,试管鳞茎中淀粉含量持续降低,而可溶性总糖和还原性糖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冷藏处理28d的含量最高。同时,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IAA和ZR含量逐渐升高,ABA含量逐渐下降,而GA。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也在冷藏处理28dN-含量达到峰值。另外,采用隶属函数值对低温处理的试管苗栽培1年后所收获种球的数量、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均以低温处理28d时达到最大值。由此得出,0℃低温处理试管小鳞茎28d为解除休眠及促进生长发育的最适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6.
以十年生大田和三年生盆栽‘曙光’油桃花芽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其休眠期碳水化合物含量、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季节性表达及低温处理下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旨在探讨碳水化合物及低温与休眠的关系。结果表明:休眠期间可溶性糖(主要是蔗糖)含量逐渐增加,淀粉含量则呈相反趋势。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明显不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口GPase)无明显变化;组氨酸H3基因(HisH3)和己糖激酶I基因(胱,)在进入内休眠前有明显上升,蔗糖合酶基因(SuSy)则与之相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表达总体上呈上调趋势,在进入内休眠后稍有下调。表明进入内休眠后,依赖HKl的糖信号转导途径起重要作用。在4℃处理后,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HisH3含量急剧升高,而后下降,说明细胞分裂的减少并不是休眠期间抑制生长的原因;UGPase表现出与内休眠期一致的变化趋势,说明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以6年生“春捷”桃树为试材,以自然生长的桃树为对照,研究了长日照和短日照的休眠诱导效应和休眠诱导进程中叶片抗冷性对光周期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逐渐降低的自然环境温度下,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树体均能进入休眠诱导期,其中长日照处理延后1周而短日照处理提前1周进入.随着休眠程度的加深,各处理叶片的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降低,束缚水含量、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休眠诱导期内均呈单峰曲线,高峰值出现在休眠诱导期的后期,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入休眠诱导期后迅速下降,后期回升形成小高峰.休眠诱导期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稳步下降,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持续升高,伤害率逐渐增大.长日照可显著提高SOD、CAT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减缓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幅,降低MDA和伤害率的增幅.这表明长日照处理叶片受伤害程度更轻,而短日照处理相应指标的变化则不同,尤其诱导期后期叶片的伤害率显著高于对照,表现出较低的抗冷性.如果环境温度允许,实际生产中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叶片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8.
侧金盏花成株年生长节律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清林  刘鸣远 《植物研究》1996,16(3):351-355
本文对侧金盏花成株两次生长两次休眠年生长节律的某些生理的月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冬眠期和早春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抗氰呼吸明显提高,入冬前淀粉酶活性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寒冷和高温季节提高。在春天生长旺盛季节,淀粉在根中贮存量高达43%(DW)。  相似文献   

9.
桃芽自然休眠与两条主要电子传递途径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芽和叶芽总呼吸速率最低点均与自然休眠进程有关,第一个与自然休眠的起始时间相对应,最后一个则与自然休眠解除期相对应;细胞色素途径抑制剂氰化钾(KCN)对休眠芽的呼吸起部分抑制作用;抗氰呼吸抑制剂水杨基氧肟酸(salicylhydroxamic acid,SHAM)对总呼吸速率的效应随休眠进程而变化,休眠前期起促进作用,随休眠进程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从可调控休眠期(对外源措施敏感期)起转入抑制效应;KCN+SHAM混合剂对总呼吸速率的效应与SHAM单独使用的效果相似,但其时总呼吸速率促进作用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均较SHAM单独使用旱7d左右。  相似文献   

10.
用15%石灰氮对巨峰葡萄(Kyoho grapevine)进行催芽后,于葡萄休眠解除过程中对芽内源激素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分析,以探讨石灰氮解除葡萄休眠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用15%石灰氮催芽5 d后葡萄芽解除休眠而萌发,比对照提前5~8 d,处理21 d后休眠已经被打破;(2)处理后葡萄芽内ABA含量急剧下降了86.48%,而GA_3、ZR和IAA分别升高了461.70%、107.24%和1 020.41%;(3)IAA的急剧升高,伴随着淀粉酶活性加强,加速淀粉降解为可溶性糖;而蛋白质含量则先下降后升高.可见,石灰氮催芽后,葡萄芽内的生长抑制类激素ABA含量降低的同时生长促进类激素IAA、ZR和GA_3含量急剧增加,内源激素平衡被打破,加强了葡萄芽内有机物质的代谢,为葡萄芽的萌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石灰氮处理促进葡萄休眠芽萌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调节了葡萄芽内各种激素平衡关系,从而加速了葡萄芽内有机物质的代谢而最终解除芽体休眠.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四季花’龙眼芽体和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的相关性,以5~6年生植株的秋梢为材料,结合花芽形态分化进程的显微观察,计算各时期花芽分化率,测定相应进程内叶片和芽体的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统计叶片和芽体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秋梢花芽分化过程中,花芽分化率在花序主轴分化期达到最高;叶片和芽体在各分化时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叶片淀粉含量变化呈显著的降低趋势,而芽体淀粉含量则呈反向趋势,反映出花芽分化期叶片与芽体碳水化合物的源库关系;与叶片相比,芽体中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的相关度更高,所以测定芽体中某些碳水化合物含量即能反映出花芽分化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剥鳞与激素处理对大樱桃花芽休眠解除及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D、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芽中的ABA主要分布于鳞片内,鳞片中的GA3和ZT含量远低于去鳞芽,也低于完整芽。剥鳞能明显增加休眠花芽中内源GA2和ZT的含量,降低ABA的含量,对IAA含量的影响不大。剥鳞降低了ABA/GA3、ABA/ZT的比值,使花芽向促进生长、抑制休眠的方向转化。同时,休眠前、后期剥鳞均能明显提高萌芽率,中期剥鳞效果不明显。剥鳞后施用外源激素随休眠时期不同而有不同的破眠效果,早期剥鳞GA3的效果最好,6-BA次之,IAA最差;中期破眠效果不如早期,GA。和6-BA没有明显差别;后期以6-BA效果最好,其次是GA3和IAA;3次处理中ABA均明显抑制花芽萌发。  相似文献   

13.
油茶种子萌发期间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枝油茶种子子叶内贮藏的脂肪和淀粉含量随萌发进程而递减;可溶性糖类含量无多大变化。输送至幼苗内的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子叶内除非蛋白质氮量较稳定外,总氮、蛋白质氮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与含量大都随萌发进程而减少,幼苗内的则相应递增·  相似文献   

14.
细叶楠(Phoebe hui Cheng ex Yang)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种子具有生理休眠特性。本文以细叶楠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低温层积处理时间(0、20、40、60 d)对细叶楠种子发芽率、营养物质(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POD)以及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的影响,分析细叶楠种子萌发与其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低温层积可以有效打破细叶楠种子的休眠,且处理60 d效果最佳。(2)在低温层积过程,细叶楠种子萌发时间缩短,发芽率提高;种子内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POD活性上升;ABA含量下降,GA3、IAA含量增加,而ZR含量先上升后下降。(3)细叶楠种子休眠的解除与萌发与其体内营养物质含量、POD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对豫麦50旗叶蔗糖和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豫麦50为对象,探讨了氮、磷、钾对小麦旗叶中蔗糖的积累及相关酶活性以及籽粒中淀粉含量和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以增加灌浆前期旗叶中的糖含量,施钾则提高了灌浆后期旗叶中的糖含量,而施磷则对旗叶中的糖含量影响不大.施氮、磷、钾均能增加蔗糖合成酶活性,但它们的作用时间不同:施氮活性增加在籽粒灌浆中期,施磷在灌浆前期,而施钾在灌浆前、中期.但氮亦可增加花后24 d的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施磷增加了灌浆前、中期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施钾则增加了灌浆后期旗叶磷酸蔗糖酶活性.施氮、磷、钾都提高了籽粒中总糖含量,增加籽粒中淀粉含量,其中施钾效果最为明显.施磷提高籽粒中直链淀粉的积累,而施钾则显著提高了籽粒中支链淀粉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Li L  Tan Y  Wang H  Leng CY  Li DM  Chen XD  Gao DS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2855-2860
以10年生大田栽培及3年生盆栽曙光油桃花芽为试材,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了油桃休眠及休眠解除期间(2009年9月15日-2010年1月15日)曙光油桃水孔蛋白基因δTIP1、PIP1;1的表达量,以及低温胁迫下的转录表达.结果表明:在油桃休眠及休眠解除期间,曙光油桃PIP1;1的转录水平呈现持续增高趋势,且1月的高水平表达使水分通过液泡膜和细胞质膜流出,减少了芽体水分含量,阻止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从而抵御冻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达到最高,防止细胞的脱水伤害.低温处理2周后高水平表达说明PIP1;1为冷诱导基因.δTIP1的转录水平在休眠期间呈现波动性变化,至休眠解除时大幅度增高,这可能与休眠解除时,其上调表达被休眠解除信号及植物活性的增强所诱导有关.低温处理2周后,其表达没有升高,说明δTIP1并非冷诱导基因.  相似文献   

17.
低温处理(0~5℃)过程中伊贝母鳞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与α-淀粉酶活性变化直接相关。同时鳞片中的贮存物质不断向更新芽中转移,这种转移在低温处理40天后更加明显。低温处理开始后更新芽的含水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鳞片的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活性迅速下降,40天后开始明显上升。同时IAA类似物含量也明显增加。结果表明低温处理40天时可能是代谢变化的一个转折点,这些代谢变化可能与鳞茎休眠解除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红)和‘霞多丽’(白)为试材,通过考察其自然休眠过程和打破休眠(单氰胺处理)过程中冬芽组织活性氧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探讨葡萄休眠机制。结果表明:(1)在陕西杨陵地区,早熟品种‘霞多丽’在12月20日左右进入深度休眠,第2年1月29日进入休眠解除阶段;晚熟品种‘赤霞珠’在1月9日左右达到深度休眠,2月18日左右进入休眠解除阶段;单氰胺处理可促进葡萄休眠的解除。(2)葡萄休眠过程中,活性氧O2.-和H2O2含量在休眠初期逐渐增加,深度休眠时含量最高,休眠解除过程中含量降低,从而促进休眠的解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休眠中一直降低,休眠解除后活性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休眠前期较低,随后活性上升,休眠解除过程中活性又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休眠过程中持续上升,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抗坏血酸-还原态的谷胱甘肽(ASA-GSH)循环在休眠前期较弱,休眠解除过程中逐渐增强。研究发现,葡萄进入休眠后,其冬芽抗氧化能力逐渐降低,至深度休眠时抗氧化能力降至最低,随着低温积累需冷量得到满足,活化了抗氧化系统进而抗氧化能力迅速提高,休眠被解除。  相似文献   

19.
梨树花芽休眠解除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梨树(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自然休眠和休眠解除时,花芽的活性氧代谢发生变化.O2-·产生速率和H2O2的含量在休眠期间上升,在休眠后期下降.抗氧化系统中SOD活性在自然休眠期呈下降趋势,自然休眠结束活性上升.POD和CAT活性在自然休眠期上升.抗氧化物质AsA和GSH的含量随休眠进行而下降,休眠解除过程中重新升高.APX和GR的活性在休眠期间活性下降,休眠结束活性迅速上升.这些结果表明:花芽的休眠与活性氧的代谢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BA、IBA、GA 3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种子进行萌发处理,测定降香黄檀种子中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降香黄檀种子在不同的萌发处理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萌发结束时淀粉含量由第3 d的0.6%下降至0.2%以下,其中6-BA处理后种子萌发前期(3~6 d)淀粉含量变化不大,后期则有一个显著的下降趋势;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种子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