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芒果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新鲜芒果中提取酶液,进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芒果酶提取液中过氧化物酶最适PH值为4.75,米氏常数Km值为3.23×10^-3mmolH2O2/mL最大反应速度Vmax=0.244O.D/min。在75℃下加热处理20min或80℃下处理5min,可使过氧化物酶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腺苷A1受体激动剂RPIA对血一氧化氮(NO)水平及急性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四组:Ⅰ,前降支缺血60min,再灌注90min;Ⅱ,缺血前15min给予RPIA(0.3mg/kg)iv,余同Ⅰ组;Ⅲ,两次缺血10min,间隔10min然后缺血60min,再灌注90min;Ⅳ,缺血前15min给予选择性腺苷A1受体拮抗剂DPCPX(1.0mg/kg)iv余同Ⅲ组。分别测定缺血再灌注期血NO水平、心率、平均血压及dp/dt,实验结束经TTC染色测定心肌梗塞范围。结果显示,RPIAiv后血NO水平迅速上升达基础值二倍,并在整个缺血期持续高于对照组,同时伴有心率(26.3%)和平均血压(17.3%)的下降,dp/dt测值各组无明显差异。心肌梗塞范围,Ⅰ.23.1±9.4%,Ⅱ.12.1±2.2%,Ⅲ.11.4±3.0%,Ⅳ.21.4±7.8%。结论:缺血预适应(IPC)减少急性心肌梗塞范围,腺苷A1受体激动剂可以达到IPC效果,而该受体阻滞可以取消IPC效果;血NO水平的升高有可能是RPIA引起IPC效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MS-551抗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MS-551,即1,3二甲基-6「2-(N-2羟乙基-3-4硝苯丙氨基)乙氨基」-2,4(1H,3H)-盐酸嘧啶二酮(MS),对麻醉犬心肌的电作用和对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用药(MS首剂0.5mg/kg于5min内静推,维持量0.5mg/kg静滴30min)前后下沉犬心肌房室不应期,并观察MS「首剂0.3mg/kg于5min内静推,维持量0.5mg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在缺氧耐受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L-精氨酸(50mg/kg)、L-精氨酸类似物Nω-NITRO-L-ARGININE(50mg/kg),30min后进行急性缺氧重复实验。结果发现,L-精氨酸、L-精氨酸类似物组第一次缺氧耐受性时间平均为11min、16min,分别近似于、高于盐水对照组小鼠的第一次平均耐受时间(12min)。L-精氨酸组、L-精氨酸类似物组第二、三、四次重复缺氧的耐受时间分别为其各自第一次缺氧耐受时间的2.0、2.7、3.1;2.6、3.7、4.9倍,分别略低于、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第二、三、四次重复缺氧的耐受时间分别为其第一次缺氧耐受时间的2.2、3.1、3.6倍)。用荧光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第一、二、三、四次缺氧组脑内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发现,一次缺氧组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三、四次缺氧组,一氧化氮含量比一次缺氧组明显回降,结果提示,脑内一氧化氮减少可能有助于缺氧耐受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大鼠红细胞对葡萄糖利用的异头物选择性及其作用机制,应用大鼠红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异头物作了异构化速率、乳酸生成量、内流速度和大鼠红细胞已糖激酶作用下的磷酸化速度等进行了测定.结果指出,37℃时大鼠红细胞的D-葡萄糖β-异头物和α-异头物代谢成乳酸的速度分别是0.27μmol/gHb(3min)和0.21μmol/gHb(3min),即前者快于后者30%.同时β-D-葡萄糖向红细胞内转运速度也快于后者:分别是5.0和3.5μmol/gHb(3min).大鼠红细胞已糖激酶的葡萄糖磷酸化速率实验结果指出:β-异头物比α-异头物快30%;对于该两种异头物已糖激酶的Km值均为53μmol/L.红细胞与α-和β-D-葡萄糖保温1min后,其葡萄糖浓度均达到1mmol/L左右,说明至少在1min内对于已糖激酶的磷酸化此两种异头物的葡萄糖浓度均已饱和.这些结果提示,大鼠红细胞葡萄糖利用的β-异头物优选性主要与其磷酸化速度有关,而与其转运速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型雾化生物反应器培养青蒿不定芽生产青蒿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新型的超声雾化内环流生物反应器进行青蒿(ArtemisiaannuaL.)不定芽多层培养生产青蒿素。在新型内环流超声雾化生物反应器中,营养雾沿中心导流筒上升并由其顶端和各开孔处溢出后从环隙落下,2~3min营养雾充满整个反应器。青蒿不定芽在此反应器中生长健壮,形态正常,无玻璃化现象产生,在培养后期,青蒿不定芽长满整个培养空间,部分不定芽可生根。当雾化周期为3min/90min(雾化时间/间隔时间),通气量为0.5L/min时,经25d分批培养,青蒿素产量为46.9mg/L,分别为固体培养和摇瓶培养的2.9和3.2倍。  相似文献   

7.
黑曲霉产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m12)产木聚糖酶活力达76.60u/ml,合适的产酶发酵条件如下,培养基(g/L):麸皮40,尿素6.67,KH2PO4 1.0,MgSO4.7H2O0.5,NaCl0.3,Tween-80 3.0,CaCO3 2.0,28℃,120r/min水浴振荡培养5.5d。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室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和运动现场血乳酸的测定,研究了高原(2260m)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通气无氧阈,乳酸阈及最大氧耗量,结果发现,通气无氧阈时的氧耗量为2.031/min,功率为131.4W乳酸阈(以运动速度表示)为33.0km/h。通气无氧时对应的心率(137次/min)低于乳酸阈的心率(153次/min)。最大氧耗量的绝对值(2.81/min)和相对值(47.4ml/kg.min)分别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分析方法,对菠菜(SpinaciaoleraceaMill.)叶绿体PSⅡ反应中心光破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本实验条件下,45min的光照处理,可以使PS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活性基本接近丢失。(2)从光照约20min开始至约40min,Chla的含量逐渐减少到原有含量的2/3左右,然后浓度保持不变至约60min此后,Chla的含量出现了第二次下降,到80m  相似文献   

10.
热性发热兔血浆脂多糖(LPS)浓度与生理反应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干球温度42℃、湿球温度35℃、相对湿度60%条件下,测定了24只热暴露兔[分为肛温维持43℃(Ⅰ)组和肛温持续上升(Ⅱ)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肛温及血浆LPS浓度等指标。结果显示:(1)Ⅰ、Ⅱ组当Tr升达43℃,热暴露时间分别为100min、60min时,血浆LPS浓度分别为0.195ng/ml、0.180ng/ml,与实验前比,P<0.05。两组临死前,热暴露时间分别为220min、120min(Ⅱ组Tr44.15℃)时,其血浆LPS浓度分别为0.285ng/ml、0.249ng/ml,P<0.01;(2)Tr43℃和临死前两阶段LPS的上升速率,Ⅰ组分别为0.00066ng/min和0.00067ng/min,Ⅱ组分别为0.00083ng/min和0.00113ng/min;(3)动物受热过程,Tr升至43℃时,HR和MAP达峰值水平,而呼吸频率则开始下降。本文结果提示,LPS在中暑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可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室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和运动现场血乳酸的测定,研究了高原(2260m)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通气无氧阈、乳酸阈及最大氧耗量。结果发现,通气无氧阈时的氧耗量为2.03l/min,功率为131.4W;乳酸阈(以运动速度表示)为33.0km/h。通气无氧阈时对应的心率(137次/min)低于乳酸阈的心率(153次/min)。最大氧耗量的绝对值(2.8l/min)和相对值(47.4ml/kg.min)分别比平原运动员低22.2%和22.9%,但与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测试值(2.8l/min)比较,高原与平原运动员最大氧耗量的差异消失。在相同氧耗量(2.8l/min)条件下运动时,高原运动员完成的功率(251W)低于平原运动员(274W)。  相似文献   

12.
目的和方法:用连续心率监测和气体分析的方法测量了15名12岁男孩,在分别负载相当於他们体重10%,15%和20%重的书包,并以不背书包为对照的情况下,以1.1m/s的速度步行20min中,停止步行后3min和5min的心率、能量消耗和人体工作强度(%最大摄氧量)的变化。受试者的血压亦在步行前,步行后即刻、3min和5min予以测量。结果:当受试者负载20%体重书包行走至5min时,其能量消耗,摄氧量的变化和相对工作强度较负重0%、10%和15%体重行走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进一步探讨高压氧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神经元调亡朋而发挥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前脑缺血模型,对沙土鼠前脑缺血20min后再灌注3d,并用0.15MPa和0.25MPa压力的高压氧治疗(60min/d,连续3d)后,应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观察高压氧对海巴CA1,区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3d组海马CA1区大  相似文献   

14.
最大摄氧量(Vo2max)是评价人体体力的重要指标,其测定方法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目前所推导的间接计算公式都是在平原、或是在进入高原初期推导的,不适用于高原习服人群。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推导出移居高原7-27个月、不同高度的青年男性Vo2max间接计算公式。在海拔3680m地区,Vo2max(L/min)=1.1531+0.007327身高(cm)+0.01613体重(kg)-0.005883晨脉(b/min)-0.004534运动心率(60W,6/min),R=0.745,P<0.01,SS=3.7799;或Vo2max(L/min)=1.2186+0.01984体重(kg)+0.07259肺活量(L)-0.006659晨脉(b/min),R=0.713,p<0.01,ss=3.9636。在4350m地区,Vo2.max(L/min)=0.4917+0.01687体重(kg)+0.1109肺活量(L)+0.001983屏气时间(S),R=0.781,P<0.01,SS=2.1356。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变异系数在13%以内,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青年男性高原习服移居者。  相似文献   

15.
6只体重分别为8 ̄20kg的猕猴、视个体体重情况将1 ̄2ml保定2号注入香蕉等食物内投喂,猕猴吃后20min左右被捕捉。该药猕猴吃后对呼吸有抑制作用。催醒时一般以回苏2号与保定2号的用量比为1.5:1联合给药较好,即先肌注1/3、接着静注2/3。回苏2号静注2min左右猕猴呼吸明显增数,接着能很快苏醒。若不苏醒可静脉加注与吃入保定2号一半量的回苏3号。  相似文献   

16.
巨大芽孢杆菌D01吸附金(Au3+)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D01菌体吸附AU^3+的最适pH值为3.0,其生物吸附作用是一种快速的过程,最初5min 的吸附量可达到最大吸附量的95%,温度不影响该吸附作用。在pH3.0和30℃、起始金离子浓度与菌体浓度之比为305mg/g的条件下,吸附30min,吸附率达99.1%,吸附量为302.0mg/g干菌体。D01菌体能将浓度中的Au^3+还原成Au^0,在细  相似文献   

17.
青蒿毛状根合成青蒿素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影响青蒿(ArtemisiaannuaL.)毛状根生长及青蒿素合成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最适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5.8~6.0,摇瓶转速130~150r/min,摇瓶装液量体积分数为25%,光照周期为16h/d,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经过25d培养获得青蒿素产量为223.3mg/L。  相似文献   

18.
外源性GM3(10nmol/mL)、GD3(1nmol/mL)可使SMMC-7721人肝癌培养细胞内钙浓度呈快速的短暂升高,其到达峰值时间为45秒,一次作用后,内钙水平于2-3min内恢复至对照水平。在一定时间间隔中连续几次加入GM3或GD3后内钙水平的变化表明,GM3所引起的[Ca2+]i的增加依赖于内质网钙贮的释放和细胞外钙的流入;而GD3增加[Ca2+]i与此二系统无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细胞内钙达峰值时,10nmol/mLGM3可使IP3(1,4,5)浓度增加9.3倍,cAMP浓度增加82%;1nmol/mLGD3反使Ip3浓度增加1.2倍,提示GM3、GD3升高内钙的不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Ap-2号磷菌肥的工业化生产,对Ap-2号溶磷黑曲霉进行了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C/N10:1;菊花糖4%,黄豆饼粉2%,麸皮1%,酵母粉0.5%,MgSO4.7H2O0.05%,K2HP04,0.1%,温度30℃,pH6,摇床转数180r/min,发酵96小时,pH降至3.1,残糖降至1%以下,柠檬酸、草酸总量达3%以上,菌丝浓度达2.5g/ml。采用ES-15型自控发  相似文献   

20.
何俊琳  王喜忠 《动物学报》1995,41(4):407-413
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含3.0%牛血清白蛋白的BWW培养基和2·0mol/L最终浓度的二甲基 亚砜(DMSO)冷冻保护剂配制成冷冻液,将金黄仓鼠卵以0.3-1·0℃/min的冷冻速率分别降温至 -40℃和-80℃,再浸入液氮中冷冻保存(3~31天)。结果表明:冷冻降温速率以0·3℃-0·5℃/min 为宜,降温到一80℃浸入液氮的冻卵存活率(63%)比-40℃(46%)的高。将解冻后存活卵去除 透明带,与人获能精子进行体外穿透试验,穿卵率达34. 4%,与新鲜卵对照组(50%)相比,无统 计学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压片光镜观察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