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到王德宝先生仙逝的消息时 ,我感到深深的悲痛。我和他共事多年 ,195 9年我从有机所回到生化所时 ,分配到了王先生的组里。有一段时间 ,我和他共处一室 ,王先生给我讲他在美国的生活和他回国时的困难。他是一位很和蔼可亲的人 ,我生气的时候 ,他常常对我说“别着急嘛” ,使我平静下来。他也是一位很耐心的人 ,如果他对我们的实验结果有不同看法 ,他会平静地与我们讨论。我至今仍能快乐和感激地回忆起我和王先生共事的那段时光 ,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196 6年我回柏林后 ,我被洪堡大学医学系微生物研究所录取 ,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根据当时的…  相似文献   

2.
华南农区典型植物的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5  
研究华南农业区典型植物的他感作用,结果表明,用萝卜作生测受体时地上部水浸出物表明有他感作用的植物有拧檬按、隆缘按、赤按、木麻黄、茶、蟛蜞菊、胜红蓟、三叶鬼针草、香芳、马唐、马占相思、马尾松、蕃茄等,但无明显他感作用的有白茅、铺地木兰、凤尾竹、大叶桉、糖蜜草。研究表明柠檬桉、蟛蜞菊、胜红蓟的地上部挥发物和地部分泌物都有他感作用。木麻黄、茶、蟛蜞菊地上部水浸出物有自毒作用,花生、大豆、绿豆发芽中分泌出的物质也有自毒作用。三叶鬼针革、胜红蓟、香芳、蟛蜞菊、柠蒙桉和木麻黄地上部水浸物他感作用强度一般随着浓度而加剧,但低浓度下常表现有促进作用。三叶鬼针草水提物及柠檬桉地上部挥发物的他感效应强度与采集前一个月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木麻黄小枝他感作用物浓度与温度有交互效应。柠檬桉的水浸提物在土壤中易随水流失而挥发物却易被土壤吸附。在土壤中柠檬棕叶的他感作用效应随时间成负指数减少,蟛蜞菊在土壤分解后的残留率与残留物的他感效应指数绝对值显著正相关。他感成份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茶叶他感作用的主要成份为茶多酚与咖啡因,木麻黄小枝他感物中分离出五种黄酮类化合物和一种阿魏酸,胜红蓟地上部分离出胜红蓟素和一种豆甾醇。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个戎装铁马的军人,也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他在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享誉世界,同时在临床医学方面也成绩斐然;他,在美国有幸福的家庭和蒸蒸日上的事业,却毅然决然地选择扎根祖国……他就是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等功的郭亚军教授。他逆境求进、顺境求新、奋发图强、不苟科研的精神,铸就了中国医学研究领域的一枚闪耀的勋章。  相似文献   

4.
高秋 《化石》2006,(4):25-26
1831年,达尔参加了一次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他乘坐“贝格尔号”游历了巴西、南美洲的东海岸和西海岸、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最后经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再回到巴西。他在这次科学旅行中,仔细地观察了所到各处的地质矿物、生态环境和生物类型,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纳他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他霉素是一种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能专一地抑制酵母和霉菌,作为天然的防腐剂用于食品和饲料行业。概述了纳他霉素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以及基因调控方面的研究,包括合成基因,修饰基因和调节基因。并展望了在纳他霉素基因工程研究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地西他滨是一种去甲基化药物,被用于治疗各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现概括了其在专利中的主要合成方法,为地西他滨的合成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4年11月,一个14岁的孩子揪住了所有人的心。他叫梁攀龙,湖南省怀化人。11月11日,他爬进客机起落舱,从昆明飞到了重庆。在1个多小时的飞行中,梁攀龙蜷缩在起落舱中,经历了噪音、寒冷、缺氧的考验,如今依然健康地活着。而和梁攀龙一起爬进起落舱的束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飞机起飞时,他被甩了出去。昆明机场的工作人员发现束清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了呼吸。  相似文献   

8.
<正>尼科巴群岛午后的丛林一片寂静,阳光穿过树叶的罅隙,斑斑点点地铺在草地上。"噌噌噌",一只树鼩灵巧地蹦跳着穿过灌木丛,像一颗"疾速弹力球"冲进更深的密林,一只卷尾鸟急匆匆地扑扇着翅膀紧随其后,一小片黑影掠过地面,大个子雀鹰竟然也一路尾随了过来。这些天,科学家尚克总是看到这三只小动物形影不离地腻在一起,为此,他十分纳闷,树鼩和卷尾鸟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呢?雀鹰难道不把树鼩和卷尾鸟当开胃小点心了吗?于是,尚克使出了"科学家杀手锏":跟踪、偷窥、研究,终于让他恍然大悟,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离开伊凡·谢琴诺夫的逝世,已经有半个世纪了,但是,他的名字还生活在科学界,他的论点成了今天许多生理学者工作的基石。苏维埃人民深切地纪念着这位伟大的生理学家。他的诞生地和以诞生地为中心的那个地方,现在都已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他的著作被大量地出版,并已广泛地为人传诵。谢琴诺夫早年曾在圣·彼得堡的军事工程学校受过有关军事的训练。但是他随即舍弃了他的军事生活,进入密切地关系着他的整个的  相似文献   

10.
一.导言季米里亚席夫是苏联的一个伟大的植物生理学家,又是一个唯物主义的生物学家,他的工作不但在生理学上有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他的理论对於生物学也起了很大作用。他的理论和思想是和米丘林学说一致的,他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揭露了生理学上的唯心解释——植物的绿色是不可思议的。他把自然选择的理论运用於植物界,并确切地证明了植物的绿色是一种完善的适应。  相似文献   

11.
<正>从1981年到1984年末,陈孟勤教授任学会的秘书长,我担任副秘书长。他比我大几岁,而且他对学会的工作有丰富的经验。在工作中,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许多办学会有益的知识。我称他是我的学长。孟勤学长作为一位生理学家,一方面要埋头在实验室内静静地与动物打交道,抱着新的思路和目标日以继夜地工作、探索未来、勇于创新;另一方面还要作为一位社会活动家参加生理学界的大家庭活动,为  相似文献   

12.
在位于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一侧的"红庙河农家乐"用餐时,发现有一位戴眼镜、很斯文的小伙子在忙着上菜,对人非常和蔼,很有礼貌。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掌柜的儿子在帮忙,就随口和他聊天,没想到他就是此农家乐的掌柜,有一个比较传统的名字——郑传家,在攀谈中,更让我们惊异的是他居然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曾任职于华为公司,2011年初选择回乡接手父母经营了多年的"农家乐"。他的经历吸引了我们,我们邀请他和我们聊聊,小伙子略带腼腆地接受了我们的邀请。  相似文献   

13.
孙册  黄爱珠 《生命的化学》2006,26(3):269-272
沈昭教授是我国知名生化学家,也是原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最年长的学,大家一直亲切地尊称他为“沈老”,如今他已永远地离开我们近八年了。今年7月12日将是他百岁生日,我们怀着敬重、爱戴、感恩和无限缅怀的心情来纪念他的百岁诞辰。  相似文献   

14.
化石珍珠     
1935年,有一个名叫齐尔克的德国人在德国美因茨盆地进行地质科学考察,于晚中新世时代地层中采集了大量的双壳类化石。在修理这些化石时,他无意中打开了一个名为长等盘蛤的壳子,突然,一颗晶莹闪亮的小圆珠出现在他的眼前。“珍珠!”他十分惊奇地叫了起来。随后,他又非常仔细地反复观察。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细胞遗传学家施立明先生不幸英年早逝。在他年仅55岁的生命历程中,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科学成就。他的同事和学生们对他生前留下的研究论文进行了认真地筛选和整理,编辑成《施立明文集》一册,最近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施立明先生一...  相似文献   

16.
何光昕是一位十分平易近人的同志。尽管现在他已经从成都动物园园长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了,我们仍然习惯地称呼他何园长。目前他担任着总工程师的职务,负责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技术工作。何园长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  相似文献   

17.
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出现在镜头中最为触目惊心的情节,莫过于卢广的画面。同样拍摄金矿,巴西人萨尔加多的画面为世界摄影图库对金矿的定义,留下了经典的一笔。卢广的画面,则为西藏金矿的开采,留下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恩恩怨怨,在镜头中逐层展开,责任感的驱使,让他为这个世界展开了道德的准线和良心的力量。或许只需要简单地换一个角度,卢广会是一个出色的风光摄影家,会快乐地穿行于美妙的光影形色之间。然而他却选择了和“苦难”同行,和刻骨铭心的“残忍”同行。所以他比其他的摄影家走得更为艰难,也走得更为自信。他的镜头并不是在批判,或者像某些人说的,专门揭露世界的“阴暗面”,而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仅仅是做到保持一颗良心,背负一种责任,让自己的镜头“不说谎”。  相似文献   

18.
王雨若 《生理通讯》2005,24(6):157-158
2000年王志均先生90大寿;我去祝贺,先生和师母留我在家吃午饭。饭时尚早,于是天南海北地闲谈。谈到中国生理学会推荐他为名誉理事长一事,他不无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19.
罗士韦教授要我写点纪念罗宗洛兄不拘什么格式的东西。说也奇怪!宗洛兄是我将近五十年的老友,他逝世以后,真是莫名其妙地简直不能想到他,一想到泪水就不知不觉地簌簌流个不止,因此提笔想写点什么?也就不得不搁下来。昨天士韦教授又来信催促,并提到老友木原均、陈达夫诸公的文章都已经到了,似乎决不能再耽搁了。于是乎傻乎乎地强自抑制  相似文献   

20.
20年来他对地质地貌的关注目光,已经形成了敏锐的地质之眼.见证了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沧海桑田。一些编辑曾经惋惜地跟他说。“杨勇啊,你去的都是绝地,按道理讲应该是最出片子的。怎么现在你的片子都不好看呢?”原因是他无法按照专业摄影师只重视片子的光影、构图、色彩去拍摄,因为那些被公认为风光摄影中最佳的光线,比如夕阳西下的逆光,以及漂亮的斜射光会掩盖很多真实的东西。他需要的是明亮清晰的光线,来展现真实的自然。他清醒地认识到.仅仅关注西部的唯美是不够的,对那些脆弱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状况视而不见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