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氧阴离子(O_2~-)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自由基。自由基与很多大分子如脂质、蛋白质及核酸等反应,破坏细胞的结构,干扰细胞的功能,根据Harman 的自由基理论,最终导致有机体的衰老和死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促进O_2~-的歧化反应,对机体起保护作用,因此认为它与寿命有关。荧光哀老色素(FAP)又叫脂褐素,被认为是自由基诱导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氧化的终产物。它的含量被看成是发  相似文献   

2.
SO2对植物的氧化作用和植物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本文主要介绍了SO_2通过活性氧(如O_2~-,H_2O_2,·OH等)伤害植物的机理和植物体内清除O_2~-,H_2O_2,·OH,L·,LO·,LOO·的抗氧化系统。  相似文献   

3.
所有的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离不开各种矿物盐作为营养。这些矿物盐的最终来源都是来自岩石圈的岩石。岩石中复杂的结晶体,由于物理的、化学的作用,渐渐地崩解和分解,变成了可溶性的化合物。这些可溶性化合物或多或少的在水中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钾(K~+)、钙(Ca~(++))、铁(Fe~(++)、Fe~(+++))以及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Cl~-)、硫酸根(SO_4~=)和磷酸根(H_2PO_4~-、HPO_4~=、PO_4~≡),它们随雨水进入土壤成为植物所需要的矿质营养。在这里,有一种植物所必需的重要的元素——氮,在土壤或天然水中以亚硝酸根(NO_2~-)、硝酸根(NO_3~-)  相似文献   

4.
β-1,3-葡聚糖酶在植物抗真菌病基因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1,3-葡聚糖酶是植物抗真菌病的重要抗性物质之一,植物β-1,3-葡聚糖酶可由病原物(如Mg)、化学因子(如水杨酸、乙烯、赤霉素)或物理因子(如紫外线照射、机械损伤)等多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诱导产生.将外源β-1,3-葡聚糖酶基因导入植物,可提高植物的抗真菌病害的能力;而将β-1,3-葡聚糖酶基因与其他防卫蛋白基因同时导入植物,将更大程度的提高植物的抗真菌病能力,是植物抗真菌病防治的有效新途径.文章中主要对β-1,3-葡聚糖酶的生物学特性、植物β-1,3-葡聚糖酶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独立表达及其与其他抗真菌病基因的协同表达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将1%猪胰蛋白酶溶于0.05M,pH9.0硼酸缓冲液中,在25℃自溶6小时后,上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亲和层析柱STI-Sepharose4B,用pH5.0—3.0的磷酸钾缓冲液梯度洗脱,可以有效地分开各种自溶活性产物。从得到的三个活性峰S_1、S_2和S_3中,用DNS-Cl Edman法和有色Edman法测定酶分子肽键断裂后N末端的部分氨基酸顺序,从而鉴定出三种不同形式的自溶活性产物:δ~-、γ~-和σ~-胰蛋白酶。S_3主要含有完整的单链β-胰蛋白酶;S_2主要含有Arg_(105)—Val_(156)断裂的双链δ-胰蛋白酶;S_1含有Arg_(105)—Val_(106),Lys_(145)—Arg_(146)和Arg_(105)—Val_(106),Lys_(131)—Ser_(132)断裂的三链γ-和σ-胰蛋白酶。活性产物的几个N端氨基酸顺序与已知猪胰蛋白酶氨基酸顺序完全相符。 与β-胰蛋白酶相比,δ~-、γ~-和σ~-胰蛋白酶的等电点稍有降低,约为10.5左右。 对分离出的自溶活性产物的结晶条件进行了摸索,用悬滴法已经得到δ~-、γ~-和σ~-胰蛋白酶与苯甲脒复合物的结晶。这是关于分离出胰蛋白酶自溶活性产物结晶体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real-time tri-plane)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分析正常人不同年龄左心房局部心肌舒缩功能特点,并探讨正常值区间。方法:选取202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A组≤44岁(63例),中年组B组45~59岁(87例),老年组C组≥60岁(52例),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软件中的QTVI技术,同步测量左心房基底段六个壁(房间隔、外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收缩期心肌组织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心肌组织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心肌组织运动速度(Va)的测量值,并计算出各壁不同时相的测量值95%可信区间,分析不同年龄组各房壁在各时相心肌运动速度特点。结果:各年龄组不同房壁在相同时相的心肌运动速度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一房壁Vs、Ve值在A组、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值在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在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A组与B组整合D组后,D组与C组左心房六个壁(房间隔、外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心肌组织运动速度(Vs、Ve、Va)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D组(4.73~5.17、-7.49~-5.83、-5.57~-4.62)cm/s、(5.93~6.82、-8.75~-6.93、-6.31~-5.26)cm/s、(5.31~6.22、-7.89~-6.23、-6.03~-4.91)cm/s、(4.24~5.18、-6.98~-5.42、-6.01~-4.87)cm/s、(4.94~5.13、-7.23~-6.11、-5.76~-4.71)cm/s、(5.15~6.17、-7.15~-5.44、-6.05~-4.88)cm/s;C组(4.83~5.48、-7.23~-5.95、-5.63~-4.67)cm/s、(5.97~6.99、-8.70~-7.03cm/s、-6.36~-5.28)cm/s、(5.53~6.31、-7.99~-6.29、-6.09~-4.99)cm/s、(4.86~5.21、-6.94~-5.48、-6.04~-4.91)cm/s、(5.53~6.31、-7.99~-6.29、-6.09~-4.99)cm/s、(5.23~6.25、-7.08~-5.47、-6.08~-4.90)cm/s。结论:实时三平面QTVI技术在定量评价正常人左房机械功能方面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硝态氮异化还原机制及其主导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硝态氮(NO_3~-)异化还原过程通常包含反硝化和异化还原为铵(DNRA)两个方面,是土壤氮素转化的重要途径,其强度大小直接影响着硝态氮的利用和环境效应(如淋溶和氮氧化物气体排放)。反硝化和DNRA过程在反应条件、产物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常会呈现出协同与竞争的交互作用机制。综述了反硝化和DNRA过程的研究进展及其二者协同竞争的作用机理,并阐述了在NO_3~-、pH、有效C、氧化还原电位(Eh)等环境条件和土壤微生物对其发生强度和产物的影响,提出了今后应在产生机理、土壤环境因素、微生物学过程以及与其他氮素转化过程耦联作用等方面亟需深入研究,以期增进对氮素循环过程的认识以及为加强氮素管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超氧物自由基与羟胺反应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761,自引:13,他引:748  
除了ESR(电子自旋共振)之外,能有一种简易有效的检测植物超氧物自由基(O_2~-)方法,无疑对植物氧代谢研究十分重要。原则上许多检测SOD的方法,如化学发光、NBT还原、细胞色素、连苯三酚、肾上腺素和羟胺氧化,都可用来检测生物系统的O_2~-。但由于干扰因素颇多,实际应用时困难不少。Elstner认为用羟胺氧化反应来检测O_2~-、灵敏度较高,专一性较好,药剂价廉,而且能同时检测大量样品。但经我们验  相似文献   

9.
用在培养液中加低浓度NO_2~-,HSO_3~-,Mn~(2 )及向地上部喷洒氯霉素等四种方法促使小麦苗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SOD活性提高后,植株叶片对高浓度NO_2~-,HSO_3~-的抗性增强,表现在因NO_2~-,HSO_3~-害而产生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乙烷减少,叶绿素分解减轻。低浓度NO_2~-处理后的麦苗,不仅提高了对高浓度NO_2~-的抗性,同时对HSO_3~-的抗性也增强;同样,低浓度HSO_3~-处理也同时促进了麦苗对HSO_3~-和NO_2~-的抗性,即可交叉地提高。这些结果直接说明SOD和抗性有关。同时也为SO_2/HSO_3~-,NO_2/NO_2~-害的自由基学说提供了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0.
锌营养状况对小麦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缺锌不仅导致根系K~ 和NO_3~-泌出量增加,而且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糖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的泌出量也明显提高。重新供锌(ZnSO_4)12h后,根系K~ 、NO_3~-、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泌出量迅速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泌出量接近对照水平。结果说明锌对根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及膜功能的完整性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植物TCP转录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CP转录因子是一类植物特有蛋白,含有保守的TCP domain,其中由60个氨基酸组成的b HLH结构是结合DNA和蛋白互作所必需的。TCP转录因子由于其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如分枝、株高、叶型、花型等)而备受关注。最近有报道显示,TCP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中(如低温和高盐)同样发挥重要作用。TCP蛋白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如油菜素内酯、茉莉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可能是连接生长发育和介导胁迫响应的一个交叉点。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系统综述了植物TCP转录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激素应答、发育调控及环境胁迫响应等过程中的功能,以期为基因工程方法改良作物生长模式和抗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保真PCR技术获得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长为1.3 kb的b-肌动蛋白(b-actin)近端启动调控序列(TA, 1.3 kb)。在此基础上采用基因组步移技术(Genome walker)获得5¢侧翼上游序列1.7 kb, 再根据所获的近端启动子序列和上游序列设计引物, 扩增获得全长为3.0 kb的唐鱼b-actin基因远端启动调控序列(TLA, 3.0 kb)。此1.3 kb和3.0 kb启动调控序列均包含3个转录活性元件: CAAT Box(-89~-85), CArG Box (-59~-49), TATA Box(-26~-20)。利用启动子分析软件TRANSFAC 6.0分析, 结果显示启动调控序列(-105~1261)中含有E-Box、NF-Y、Sp1等多个重要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在远端启动调控序列(-1719~1261)中还含有更多的重要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将这两个序列分别定向克隆到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表达载体中,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TLA-DsRed和pTA-DsRed, 并分别注射到唐鱼受精卵中, 结果显示转pTLA-DsRed基因唐鱼的阳性率较转pTA-DsRed的高, 且所发出的红色荧光的强度也比后者的强。采用RT-PCR检测孵化后第15天的转基因唐鱼中RFP的mRNA, 结果显示转pTLA-DsRed基因唐鱼中RFP mRNA的表达量比转pTA-DsRed基因唐鱼高35.7%。结果表明两种长度的启动调控序列均能有效驱使外源基因在唐鱼体内表达, 且长度为3.0 kb的启动子序列具有更强的驱动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T21(Aspergillus niger T21)的糖化酶基因(glaA)5′cis调控区片段为探针, 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法,从黑曲霉蛋白粗提液中检测到与glaA 5′调控区特异结合的蛋白因子,并把其结合DNA定位在T21 glaA 5′调控区的-374~ -344,-484~-414以及-580~-540 bp 3个区段, 且此3个结合DNA的片段在EMSA实验中呈现交叉竞争, 表明这3个DNA区段可与同一个蛋白因子相结合. 以-374~-344 bp序列为探针的紫外交联实验表明, 该蛋白因子的分子量(或亚基分子量)约为10 ku. 利用DNaseⅠ足印分析确定了此蛋白因子在前两个区段的精细结合部位, 并对其结合序列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应用XOD—X—Luminol发光体系检测SOD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ygenOxidore ductase,EC1.2.3.2,简写XOD)在有氧存在时,能催化黄嘌呤(Xanthing,简写X)进行氧化反应生成尿酸和O_2~-。O_2~-可与发光试剂Luminol(5-amino-2,3-dihydro-1.4-phthalazine-dione)反应,使之激发,当O_2~-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即向外发光。SOD是专一消除O_2~-的天然物质,故可抑制Luminol对O_2~-的激发发光。根据此原理,本  相似文献   

15.
芦康乐  杨萌尧  武海涛  管强  张科 《生态学报》2020,40(5):1637-1649
分别于2018年5月和8月对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19(淡水补给区11处,石油开采区8处)处采样点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调查采样,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两个区域物种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季共采集到底栖无脊椎动物54种,主要以水生昆虫、腹足纲和软甲纲为主,淡水补给区和石油开采区各类群组成差异明显。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淡水补给区和石油开采区水体理化指标间差异显著(P0.05)。双因子方差分析显示,昆虫纲和腹足纲密度在两区域差异显著(P0.05),软甲纲和腹足纲密度在季节上差异明显(P0.05)。底栖无脊椎动物优势种共10种,淡水补给区指示物种8种,而石油开采区未发现有指示物种。聚类和非参数多维排序(nM DS)显示,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 RDA结果表明:淡水补给区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主要受Cond,TDS,Sal,pH,Eh,HCO_3~-,SO_4~(2-)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石油开采区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为HCO_3~-、NH_4-N。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陆续报道了植物(包括小麦、水稻、辣椒、番茄、苜蓿以及一些葫芦科的植物等)接触SO_2或HSO_3~-以及发生伤害后产生乙烯和乙烷(Bressan等1979,Peiser等1979,李振国等,1980, 刘愚等1980,1982)。最近我们观察到烟草和上述这些植物不同,它的叶片接触SO_2或HSO_3~-和发生伤害后大量产生丙烯和丙烷。就我们所知,植物受SO_2或HSO_3~-作用和伤害过程中产生三碳烃类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谢活动。硝态氮(NO_3~-)是植物可吸收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NO_3~-转运蛋白不仅介导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NO_3~-的吸收、转运和再利用,还参与调控植物对多种逆境的适应过程。结合最新报道,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关于NO_3~-转运蛋白在植物适应低NO_3~-、低K+、盐、干旱及重金属镉等胁迫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探究植物抗逆机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核呼吸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ong R  Liu JZ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2):183-185
核呼吸因子(NRFs)包括核呼吸因子1(NRF-1)和核呼吸因子2(NRF-2),是DNA转录调节因子,调节细胞核基因组编码的呼吸链亚基和与线粒体复制、转录过程中有关的组分,如线粒体转录因子A、线粒体RNA核酸加工内切酶以及血红素合成限速酶等的表达。NRFs在协调线粒体与细胞核两基因组的表达中起重要作用,并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及染色体的维护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植物的形态建成归根结蒂是由基因控制的,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及大分子的修饰和更新的过程。植物特定的基因在环境因素(如光)和体内因子(如内源植物激素、次生代谢物等)相互作用下,依时间和空间顺序表达出特定的 产物。  相似文献   

20.
真核细胞中的物质交流是通过膜泡运输完成的。膜泡运输主要包括运输囊泡的出芽、定向移动、拴留、锚定和膜融合过程。其中,拴留过程是运输囊泡和靶膜最初的接触。在此过程中,有许多因子参与调控,如拴留因子、小GTPase、SNARE蛋白等。GARP(golgi-associated retrograde protein)复合体是内涵体到高尔基体反面网状结构(TGN)逆行运输过程中的拴留因子。目前,关于GARP复合体的组成和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将对GARP复合体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