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鼠-鼠杂交瘤细胞技术建立了三系稳定分泌抗重组人α2a型干扰素(rHu-IFN-α2a)单克隆抗体细胞系1A5、1B5和27A7。细胞连续传代和在液氮中冻存后复苏,分泌抗体能力不变,并且维持在较高水平,细胞培养上清效价1∶256~1∶4096,腹水1∶26×105~1∶27×108。Ig亚类测定,1A5和1B5McAb为IgG1,27A7为IgG2a。三系McAb均识别rHu-IFN-α2a和-α2b,与rHu-IFN-α1和正常大肠菌体裂解液无反应。竞争ELISA试验,三系McAb分别针对rHu-IFN-α2a上三个不同表位。同McAb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对rHu-IFN-α2a和-α2b均可检测到150pg/ml,约10IU/ml的敏感度。用提纯的单抗制备亲和层析柱,单抗偶联率95%以上。三系单抗亲和层析柱均可将粗制rHu-IFN-α2a提纯到97%以上纯度。平均回收率为:1A5单抗柱902%,1B5单抗柱953%,27A7单抗柱947%。比活性平均值依次为194×108IU/mg,197×108IU/mg和164×108IU/mg,残余鼠IgG量均符合规程要求。纯化rHu-IFN?  相似文献   

2.
用丙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C33_c抗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7株能稳定分泌抗C33_c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H6D2、2G1A6、3A4A8、3E3E7、4G12C10、4A10C2、5F4B6.试验结果表明,7株McAbs具有良好的HCV特异性,间接ELISA法测得小鼠腹水McAb效价为1:10 ̄4-1:4×10 ̄4;竞争抑制实验和相加指数测定证实7株McAbs识别相关的抗原表位;7株McAbs中1株为IgM(5F4B6),其它6株为IgG(2a)。  相似文献   

3.
分别利用5’RACE和3’RACE确定了CMVSDRNA2的5’和3’末端序列,在此基础上,利用RTPCR得到了RNA2的5’端一半的cDNA克隆pC25和3’端一半的cDNA克隆pC23,并通过拼接构建了RNA2全长cDNA克隆pC2F。通过对pC25和pC23进行序列测定,得到了RNA2的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MVSDRNA2由3048nt组成,其中存在2个部分重叠的阅读框ORF1(79~2652nt)和ORF2(2414~2746nt),分别编码858aa的2a蛋白和111aa的2b蛋白,并在2a蛋白的序列中发现了动植物病毒复制酶所特有的两个保守序列。该株系RNA2核苷酸序列与分属CMVI亚组的Fny株系和II亚组的Q株系RNA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17%和756%;2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8%和677%,2b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0%和513%。同源性比较的结果表明SD株系属于CMVI亚组。  相似文献   

4.
金缕梅科一新组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缕梅科一新组合郝日明魏宏图(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210014)ANEWCOMBINATIONOFHAMAMELIDACEAEHAORiMingWEIHongTu(InstituteofBotany,JiangsuProvincean...  相似文献   

5.
低氧对培养的肺血管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低氧是否影响肺血管周细胞凋亡并参与腺泡内无肌肺动脉的构型重建, 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低氧(H) 组和低氧肺动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ECCM) 组对肺血管周细胞凋亡发生率及抑凋亡基因bcl2 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H组和HECCM 组的凋亡指数明显较对照组减小。H 组和HECCM 组bcl2 蛋白的表达量分别是NECCM 组的117 倍、113 倍, 是N组的133 倍、127 倍。提示低氧诱导的抑凋亡基因bcl2 的过度表达, 对周细胞凋亡发生的抑制作用和低氧促进的周细胞增生过程可能都参与无肌肺动脉的构型重建, 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三角酵母D—氨基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测序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跨越内含子的PCR技术,从三角酵母(Trigonopsisvariabilis)变种FA110中扩增得到D氨基酸氧化酶基因(daao),并通过TA克隆的方法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得daao基因的5′端内含子已被删除,基因总长度为1071bp,它与Trigonopsisvariabilis的D氨基酸氧化酶同源性达983%,与Fusariumsolani和Rhodotorulagracilis的同源性分别是389%和308%。为提高表达水平,又将此基因转移至高表达载体pET28b上,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经IPTG诱导,目的蛋白的产生量可占菌体总蛋白量的46%,分子量约为38kD。D氨基酸氧化酶的活力可达802u/L。  相似文献   

7.
编码大肠杆菌精氨酰t R N A 合成酶( Arg R S) 的基因arg S 被克隆到p M F T75 载体上。将此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 J M109( D E3) 中, 该转化子粗抽液的比活是宿主菌的2 500 倍。通过 D E A E Sepharose C L6 B Fast Flow 和 Blue Sepharose C L6 B两步柱层析在一天内即可将精氨酰t R N A 合成酶纯化至电泳一条带, 比活为36 000 u/mg , 总收率可达69 % 。与以前报道的 Arg R S的高表达质粒相比, 使用该重组质粒可以很方便地将昂贵的标记氨基酸高效地参入酶分子内。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新系统能够很方便地提供大量的更高比活的大肠杆菌精氨酰t R N A 合成酶以进行该酶的 N M R 和结晶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小麦根质膜H^+—ATPase的部分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TriticumaestivumL.)根为材料,采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高纯度质膜微囊。质膜经TritonX100和KCl处理后,再用Zwitergent314增溶H+ATPase,最后用硫酸铵沉淀得到部分纯化的质膜H+ATPase。SDSPAGE结果表明,经过上述步骤纯化,分子量为94kD的膜蛋白组分得到富集;与质膜相比,其含量提高15.7倍。部分纯化的质膜H+ATPase可以水解ATP,受K+刺激,并被N,N′dicyclohexylcarbodimide(DCCD)抑制;ATP水解活力被Na3VO4抑制95%,但不被NaN3、NaNO3和Na2MoO4抑制。  相似文献   

9.
用PCR的方法克隆出了编码蓝细菌Synechococcussp.PCC7002FNR中FNR区的基因petHL,克隆到达载体pET3a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实现了大量表达。重组FNR区(rFNRD)经DEAESephdexA50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dexG100凝胶层析得到大量的电泳均一的rFNRD。N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表达产物确为petHL所编码。且起始Met翻译后未被除去。rFNRD与rFNR的吸收光谱相同,其黄递酶活性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也相同。rFNRD能在体外催化电子从P700到NADP+的传递  相似文献   

10.
高产稳产聚羟基烷酸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MS174(pTZ18UPHB) 含有携带聚羟基烷酸(PHA) 合成基因( phaCAB)** 的质粒pTZ18UPHB,是很有潜力的PHA 生产菌,但存在着质粒不稳定和不能合成3羟基丁酸(3HB) 与3羟基戊酸(3HV) 共聚物[P(3HBco3HV)] 的缺陷。将RK2 质粒上的par DE 基因引入pTZ18UPHB 构成质粒pJMC2 ,该质粒可以在宿主E.ColiHMS174 中稳定遗传。将培养基中的磷酸盐浓度降至18 m mol/L,发现E.Coli HMS174(pJMC2) 能够以丙酸为前体合成P(3HBco3HV) ,其中3HV 在共聚物中的含量为5 % ~8 % 。在5L自动发酵罐中分批补料培养E.Coli HMS174(pJMC2) ,培养基初始磷酸盐浓度为15 m mol/L,30 h 后每升培养液中干菌体可达42-5 g,P(3HBco3HV) 占干重的70 % ,其中3HV 在共聚物中的含量为4-9 % 。  相似文献   

11.
李川江  林乔等 《Virologica Sinica》1991,6(4):309-314,T003
本文介绍用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J10株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以及用7个McAb免疫家兔,使其产生抗EHF病毒McAb的抗体即抗独特型 抗体(Ab2).Ab2能在体外同出血热病人恢复期血清和EHF病毒免疫的兔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再经EHF-McAb亲和层析法分离提纯Ab2,免疫BALb/c小鼠,将所获得的免疫血清(Ab3)用荧光和ELISA分别加以测定。结果表明,抗-抗独特型抗体可在体外识别EHF病毒,而不能同病病人恢复期血清发生结合,从而支持免疫网络学说,可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新型的抗原来源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在鼠间垂直传播的问题一直未被证实。1985~1986年我们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疫区现场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从感染的孕鼠子宫内剖取胎鼠,用免疫荧光法作抗原、抗体检查和病毒分离,结果从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捕获的4只黑线姬鼠孕鼠的胎鼠体内检出了特异性抗原和抗体(IgM和IgG)。从24只抗原阳性的褐家鼠孕鼠中检出抗原阳性胎鼠18只,垂直传播率达75%。从褐家鼠孕鼠和胎鼠中分离出病毒六株,经特异性试验和单克隆抗体鉴定确认为EHF病毒。上述事实证明,在自然条件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疫区鼠类中存在着经胎盘感染或垂直传播。这一证实对于阐明疫源地形成、延续和扩散,以及人类发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斑点杂交生物素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一种用于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分子杂交方法,以生物素-7-dATP标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R_(22)株M片段的cDNAR_3克隆作探针,与人源性的EHFVH-114、H-435株RNA基因组进行斑点杂交,得到阳性结果,可检出5pg的cDNA或RNA。此探针与疱疹病毒DNA不出现杂交信号。以上结果说明这种标记探针具有EHFV特异性,可以扩大应用范围,结果还表明动物源性和人源性EHFV均具有共同的保守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HemorrhagicFevervirus,EHFV)感染NIH裸鼠后,濒死状态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检测各组织中的特异性病毒抗原。结果表明,NIH裸鼠对EHFV感染敏感,感染后其脑、肺、肝、肾和心脏组织实质细胞浆内均可检出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放射免疫沉淀法(RIP)、Western-blot及ELSA夹心法,对一组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L99株、C4株的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特性鉴定,其中4株McAb针对糖蛋白G2,29株针对核壳蛋白(NP),1株针对糖蛋白G1和NP。微量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分析表明,虽绝大多数抗NP McAb既无中和活性亦无HI活性,但有1株例外。具有明显的中和活性和HI活性,提示EHFV核壳蛋白上可能存在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决定簇。2株抗G2 McAb具有较高的HI活性,1株抗G2 McAb有较低的中和活性和较高的HI活性,另一株抗G2 McAb仅具有中和活性,表明EHFV糖蛋白G2上存在独立的中和与血凝抗原决定簇,也可能存在具有中和、血凝双重功能的决定簇。竞争ELISA分析显示。G2蛋白上某些中和位点和血凝位点虽然独立分布,但在某一区域可能相当靠近或有部分重叠。  相似文献   

16.
双单克隆抗体ELISA间接夹心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的双单克隆抗体(McAb)ELISA同接夹心法,用本法和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相比较,IFAT检出感染细胞内病毒抗原的高峰在感染后第8天,而ELISA检测感染上清中病毒抗原的高峰在第14天,两方法检测179份人工感染EHF病毒的乳鼠脑和肺组织标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1%和68.2%,实验结果表明,本法特异,敏感,简便,不仅可用于EHF病原学研究,也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检测大量鼠肺标本。  相似文献   

17.
何明忠  潘永全  赖国旗  谭毅 《四川动物》2005,24(2):197-198,196
简述流行性出血热在实验大鼠中的感染、传播及对人类的危害,探讨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综合措施,有效避免在鼠群中的流行及对人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滴度和中和抗体效价的半微量空斑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建立了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滴度和中和抗体效价的半微量空斑法。小牛血清与胎牛血清的培养效果无差异。7株不同来源的出血热病毒均能在E6细胞上形成空斑。接种的病毒浓度与形成的空斑数呈直线关系。用空斑法测得的病毒滴度稍低于荧光TCIE50滴定法。空斑减少中和试验的敏感性较荧光中和试验高30倍左右。同时还初步表明了本方法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抗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收集了自病人及各种动物分离到的40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用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抗原分析,发现大多数省市分离的EHFV株能与MA25-1 McAb起反应,但湖北、湖南分离的EHFV不与之起反应,而该McAb对EHFVA9株抗原的滴度为1/2560。实验还发现,湖北省内长江以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Q25、J173。WP43和从江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A24和HA1018在抗原性上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液体抗原及抗体的反向被动血凝(RPHA)和血凝抑制(RPHI)方法,RPHA检测EHFV抗原的敏感性与ELISA相近;RPHI检测EHFV抗体与IFA的符合率为97.3%,敏感性略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