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顺法 《生物学通报》1997,32(11):44-44
灵芝木仅是药、膳保健品,而且也是造型观赏的珍品。在这方面,我国古代早已有高度评价。灵芝属于真菌植物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灵芝属。在正常的条件下,子实体由菌两和菌盖组成。菌柄木栓质,粗壮;菌盖圆形或肾形,直径可达12~20cm,厚可达2cm左右。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子实体会成畸形,与同纲的其他真菌的子实体的变化截然不同,完全丧失了伞形结构,形成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形态,如公鸡状、鸵鸟状、火炬状、花瓶状、鹿状、仙人掌状、树状、手状等一系列的畸形,使人见了赞叹不已。从营养来看,灵芝属于异养植物,只能分解和…  相似文献   

2.
灵芝栽培与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灵芝的形态与结构灵芝(Ganoderma,Lucidum)属于真菌植物门,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灵芝属,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被我国劳动人民所发现。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不仅对灵芝白、青、黄、黑、紫、赤六种形态作了描述,同时对灵芝的药用也有记载。目前栽培的灵芝形态与颜色,由于种类不同  相似文献   

3.
灵芝袋料栽培技术邓春海,周建树,王志学(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朝阳122000)灵芝(Ganodermalucidum(Lexss.exFr.)Karst]俗称灵芝草、赤芝、红芝、木灵芝、菌灵芝、万年蕈等,古代称为瑞草或仙草,属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灵芝...  相似文献   

4.
芦笛 《生物学通报》2013,48(6):7-8,F0003
芝草,尤其是灵芝和紫芝,在中国古代一直被视为祥瑞,有“神草”、“瑞草”等美称,是大型真菌中最受重视的一类。然而“芝草”的得名,实际上不仅仅是由于芝在古代被视为一种草。灵芝科(Ganodermataceae)的真菌生长相对于杂草来说较为缓慢,因此当其子实体周围杂草丛生时,被菌盖遮蔽的杂草因光合作用的需要,会穿过菌盖以获取阳光,造成灵芝和杂草恍若浑然一体的“草从芝出”的特别现象。这种现象在清人画作中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是“芝草”得名的另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贵州灵芝科II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绍昌  谢骅 《真菌学报》1995,14(1):24-27
本文继续报道贵州灵芝科3种,其中灵芝属2种,即新种镇宁灵芝和热带料芝;网孢芝属1种,即;咖啡网孢芝。以上引证标本全部保藏在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贵州灵芝科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继续报道贵州灵芝科(Ganodermataceae)3种,其中灵芝属(Ganoderma Karst.)2种,即新种镇宁灵芝(Ganoderma zhenningense He)和热带灵芝(Ganoderma tropicum(Jungh.)Bres.);网孢芝属(Humphreya Steyaert)1种,即咖啡网孢芝[Humphreya coffeatum(Berk.)Steyaert]。以上引证标本全部保藏在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贵州灵芝科(Ganodermataceae)24种,其中,灵芝属(Ganoderma Karst.)22种,包括一个新种:贵州灵芝(Ganodcrma guizhouense He);假芝属[Amauroderma(Pat.)Torrend]2种。所有研究的标本保藏于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贵州灵芝及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贵州灵芝科(Ganodermataceae)24种,其中,灵芝属(Ganoderma Karst.)22种,包括一个新种:贵州灵芝(Ganodcrma guizhouense He);假芝属[Amauroderma(Pat.)Torrend]2种。所有研究的标本保藏于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灵芝的培养     
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的一种高等真菌。60年以前,我们对灵芝的生态习性还了解甚少。进入七十年代,经过科技工作者的努力,逐步揭开了灵芝神秘的面纱,并广为人工培植。灵芝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菌丝无色透明,直径约1—3微米,子实体又分化为菌柄和菌盖。长成后的灵芝,子实体木质化,皮壳革质化,呈现漆色光泽,经久不腐,但极易遭虫蛀食,丧失药用价值。灵芝种类较多,培植种有黄芝、赤芝、紫芝、  相似文献   

10.
著者除已报道中国灵芝科67种1变型外,本文继续报道中国灵芝科3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它们是:黎母山灵芝(Ganoderma limushanense Zhao et X.Q.Zhang),广西假芝 Amauroderma guangxiense Zhao et X.Q.Zhang),弄岗假芝(A.longgangense Zhao et X.Q.Zhang)和拟热带灵芝(Ganoderma ahmadii Steyaert)。本文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继续报道了中国灵芝科4个新种和2个中国新纪录。它们是:四川灵芝(Ganodermasichuanense Zhao et Zhang),密纹灵芝G.Erebrostrlatum Zhao et xu),西藏灵芝(G.Tibe-tanum Zbao et Zhaag),厦门假芝(Amauroderma amoiensis Zhao et Xu);有柄树舌(Ganoderfaa gibbasum (BI. & Nees) Pat.),暗褐肉假芝(Amauroderma schomburgkii (Mont. Et Berk.)Torread。本文所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灵芝"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人们"以为瑞草,服之神仙",称之为"灵芝"。现指隶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灵芝科Ganodermataceae的一类传统药用真菌的统称,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抑菌、保肝护肝、止咳平喘等多种功效(林志彬2015;Gilletal.2016;Ahmad2018;Wuetal.  相似文献   

13.
中国灵芝科4个新记录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中国灵芝科志》的编写过程中,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中发现我国尚未报道过的灵芝科4个新记录种,它们是:唐氏灵芝GanodermadonkiiSteyert、亮黑灵芝G.nigrolucidum(Loyd)Reid、壳状灵芝G.ostracodesPat.和具柄灵芝G.stipitatusMurr。以上所有研究标本均保藏在HMAS。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中国灵芝科志》的编写过程中,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中发现我国尚未报道过的灵芝科4个新记录种,它们是:唐氏灵芝GanodermadonkiiSteyert、亮黑灵芝G.nigrolucidum(Loyd)Reid、壳状灵芝G.ostracodesPat.和具柄灵芝G.stipitatusMurr。以上所有研究标本均保藏在HMAS。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继续报道贵州灵芝科(Ganodermataceae)3种,其中灵芝属(Ganoderma Karst.)2种,即新种镇宁灵芝(Ganoderma zhenningense He)和热带灵芝(Ganoderma troplcum(Jungh.)Bres.);网孢芝属(Humphreya Steyaert)1种,即咖啡网孢芝[Humphreya coffe-atum (Berk.)Steyaert]。以上引证标本全部保藏在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灵芝深层发酵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灵芝种类多,种间与品种间的不同均可能引起有效成分在产量表达上的差异,为了能筛选适宜深层发酵法生产的灵芝菌株,以8个灵芝菌株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丝体及液体发酵的菌球萌发菌丝生长速度、液体发酵产物、子实体多糖等指标。结果表明:8个菌株菌丝体生长速度有一定差异,以灵芝G9、红芝早萌发且生长速度快,甜芝、紫芝、灵芝G8、血芝其次,灵芝5760、黑芝最慢。8个菌株深层发酵产物由于生物学特性不同而有差别,同时菌株菌丝体生物量与次生代谢产物多糖之间无必然的联系,甜芝菌丝体生物量最大但自溶速度最快,灵芝5760菌球细小,速度最慢,血芝次生代谢产物多糖最高。菌丝体多糖与子实体多糖比较,各个菌株的菌丝体多糖含量均高于子实体多糖含量。提取多糖工艺以超声波辅助破壁处理后,再以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的得率明显提高,紫芝、黑芝提高了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地菇农普遍用棉子壳栽培灵芝,据统计,仅1994年我市栽培原料已超过IO万kg,收芝后的菌律全被烧掉或烂掉。为充分利用原料,降低成本,我校生物小组的同学,根据不同食用菌对纤维素的分解、吸收能力不同的特点,自1994年开始,进行灵芝废料栽培平菇的试验,取得成功。现将试验过程及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试验过程1.1废料处理将已采收完毕的灵芝废料,拣去有杂菌污染、虫害的菌袋,晒至干燥,用筛孔直径为15mm的锤式粉碎机粉碎成粗屑状,这样可保水透气,利于菌丝生长。1.2培养料配方设3个配方:①灵芝废料50%,棉子壳30%,鼓…  相似文献   

18.
对古代记载的"青芝"的名称、形态特性、地理分布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本草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青芝"的特点,将其与现代中药杂色云芝进行形态学、生境与地理分布等方面的比较考证,结合云芝现代药理活性方面研究成果,认为古代"青芝"应为多孔菌科真菌杂色云芝,并非灵芝。  相似文献   

19.
著者除已报道中国灵芝科67种1变型外,本文继续报道中国灵芝科3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它们是:黎母山灵芝(Ganoderma limushanense Zhao et X. Q. Zhang),广西假芝 Amauroderma guangxiense Zhao et X. Q. Zhang), 弄岗假芝 (A. longgangense Zhao et X. Q. Zhang)和拟热带灵芝 (Ganadcrma ahmadii Steyactt)。本文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作者贵州灵芝科研究的第二报。报道4个种,其中3个是新种。它们及其特征是:白边灵芝Ganoderma alblmarglnatum He,该种的菌盖红褐色至褐色,边缘白色,菌肉上层木材色,近菌管层淡褐色,菌管表面淡黄色,孢子较大(9.5一13.4×6.7—8.8μm)。它与闽南灵芝(G.Austrofujia-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区别为后者菌盖乌黑色或黑褐色,具污白色和褐色相间的环带,菌肉褐色,管面污白色,孢子较小(5.7—10.4×3.4—5.2μm)。它与黄边灵芝(G.Luteomarginatum Zhao,Xu et Zhang)的区别为后者菌盖黑褐色到暗褐色,边缘黄褐色,孢子较小(8.7一10.4×5.2—7μm)。兴义灵芝Ganoderma xingyiense He,该种的特征是菌盖近肾形,锈红色,似漆样光泽弱,有显著的辐射状纵皱,边缘稍钝,不整齐,波状;菌柄偏生到侧生,紫褐色,有强烈的似漆样光泽。尚未见有类似种类。拟层状灵芝 Ganoderma stroto-ideum He,该种的特征是子实体有柄,菌盖近漏斗状,表面乌红黑色,拟层状,具有光泽和无光泽相间的同心环带,菌肉厚达1cm,上层木材色,近菌管层淡褐色。它近于中国灵芝(G. sinense Zhao.Xu et Zhang),但后者菌盖非漏状,表面紫褐色并且非拟层状,菌肉均匀褐色,菌柄紫褐色。 以上所引证的标本保藏于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