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恐龙骨骼化石是恐龙死亡后留下的遗骸,而恐龙足迹化石则是恐龙活着的时候留下的生活痕迹,而且还不会像有些骨骼化石那样在埋藏前被水流或其他介质搬运。因此,恐龙足迹化石在探讨恐龙生活习性、复原古环境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个动物一生只有一副骨架,但是,它可以留下很多足迹。这就使得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恐龙曾经的存在。足迹化石是研究古动物生活习性、生存环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查布地区下白垩统巨齿龙足印化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查布地区下白垩统中产有大量的蜥脚类和兽脚类恐龙足迹及鸟类足迹化石,作者对这个地区的足迹化石进行全面普查,发现许多新暴露出来的恐龙足迹化石,包括兽脚类恐龙足迹一新属新种Chapuslockleyiichnogen.etichnosp.nov.属于巨齿龙类(megalosaurid)所留。与兽脚类足迹保存在一起的蜥脚类足迹Brontopodusbirdi分布凌乱,反映了造迹恐龙搏斗的场面。通过测量连续的兽脚类足迹计算,Chapuslockleyi的造迹恐龙的行走速度为4.33km/h。通过足迹化石还识别出造迹恐龙的病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黄山地区恐龙(足迹)脚印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报道了安徽省黄山地区所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从脚印的形态和足迹上看,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恐龙(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共同生存过,其中多数恐龙为两足行走性的。记述了两个典型的小型兽脚类和小型鸟脚类恐龙所留下的脚印化石。黄山地区恐龙足迹、骨骼化石及其蛋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晚白垩世恐龙生活习性以及古气候环境均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东部和南部均与贵州接壤。该地区白垩系地层非常发育,常见红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近年来,泸州的古蔺和叙永两县的多个村镇发现了大量的白垩纪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的足迹化石,类型多样,包括兽脚类、蜥脚类和鸟脚类恐龙足迹,以及少量翼龙足迹。泸州也成为了我国恐龙足迹研究的一个热点地区。2014年6月,古蔺县桂花乡政府宣传干事徐挺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博士联系,告知在桂花乡汉溪村一处山崖上发现了大量的足  相似文献   

5.
1982年,在南朝鲜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足迹。这是国立釜山大学地质系的一个调查小组发现的,在釜山西南庆尚南道的固城郡附近,有一个名叫下二面德明里的海岸边,那里的岩石上有好几百个大大小小的恐龙足迹,其中最大的长120厘米,宽64厘米。率领该小组的金恒默教授认为,这是一种称为腕龙的超大型恐龙的足迹。金教授和他的助手1981年1月曾经在庆尚北道议城附近发现一块长2米、宽96厘米的腕龙肋骨化石,这块大化石的体积名列世界第三,这次发现的足迹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已报道了4处侏罗纪的恐龙足迹点,包括下侏罗统珍珠冲组的大足化石点,该地点发现了中国迄今最古老的蜥脚类行迹;另外两处化石点(南岸和金鸡)的层位曾被视为中或上侏罗统,这里首次将其确认为上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第4处化石点(成渝), 本文全部作者目前都未曾观察,这里不做描述。南岸化石点是南岸重庆足迹(Chongqingpus nananensis)模式标本的所在地,位于重庆市中心,曾发现过大量兽脚类足迹,如今已消逝在城市化进程中。幸运的是,这批标本被保存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本文作者曾前后两次对其进行研究,并得出文中的结论。南岸重庆足迹为中型足迹(平均长约29 cm), 最可能被卡岩塔足迹(Kayentapus)所囊括,这批标本中有一些保存着边界不清的拇趾迹。该化石点的其他足迹被归于似异样龙足迹(cf. Anomoepus)。其他较小的、来自重庆市周边中侏罗统中部的足迹此前已被归于跷脚龙足迹(Grallator)。金鸡化石点保存了一条孤立的兽脚类行迹,因其粗壮的特征而被暂时归于似窄足龙足迹(cf. Therangospodus)。金鸡点的行迹也保存了非连续出现的拇趾迹。虽然重庆市和四川盆地及其周边更广泛地区之侏罗纪地层发现的兽脚类足迹日渐增多,但要明确其确切地质年龄及有效的足迹分类依然需要进一步工作。这是因为侏罗纪的恐龙足迹尽管丰富,但显示出连续变化的形态学特征,而保存状况的变化更使其难以在时间与空间上做出定义与鉴别。  相似文献   

7.
《化石》1992,(2)
禄丰是一个小的红色盆地,在昆明市两北102公里处。盆地中发育着的中生代陆相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1938年,古生物学家卞美年和王存义在禄丰盆地首次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批化石经畅钟健教授研究后开始享誉世界。禄丰被人们称为恐龙之乡。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古生物学家络绎不绝地相继来到禄丰盆地进行恐龙化石考察。目前禄丰恐龙动物除了恐龙化石外还有两栖类,龟鳖类、觚类,似哺乳爬行类和原始的哺乳类,共有6目30余种。  相似文献   

8.
记河北省后城组新发现之小型兽脚类足迹(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十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研究中国东北侏罗纪—白垩纪界线附近地层中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虽然这些遗迹化石比辽宁省义县组带羽毛的恐龙及其他实体化石逊色了许多。本文记述了河北省承德南双庙后城组(土城子组)最下部河流相沉积中发现的一组兽脚类恐龙足迹。南双庙足迹具有三趾,趾粗大,其形态与美国下侏罗统经典的"brontozoid"足迹(Gral- lator,Anchisauripus和Eubrontes)相符。虽然许多产自辽宁土城子组中基本同时的brontozoid足迹被鉴定为小型的跷脚龙足迹属(Grallator),但南双庙足迹更大一些(全长可达28.8 cm),可能应该归入安琪龙足迹属(Anchisauripus)。南双庙足迹很可能是一群小型兽脚类行走而产生。在辽宁义县组的兽脚类恐龙中,最可能留下这类足迹的是小型的窃蛋龙类——尾羽龙(Caudipteryx)。不过这个解释还很勉强,因为这些足迹缺乏鉴定性特征,而且河北的后城组与辽宁的义县组之间还有一定的时间及地理间隔。  相似文献   

9.
《化石》2015,(4)
<正>云南省禄丰县是中国最大的化石埋藏地之一。如今的国家4A级景区"世界恐龙谷"(见题图)就建立在一条曾经发掘出大量恐龙化石的山谷中,其中川街恐龙大遗址馆展览有将近70余具禄丰出土的恐龙化石骨架,以及一大片被保留的恐龙发掘现场。这些恐龙之得以"重见天日",与一位本地土生土长的农民出身的"化石猎人"分不开。他的名字,叫王涛。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鄂托克旗查布地区是罕见的恐龙足迹等遗迹化石分布区,分布着大量白垩纪恐龙足迹化石。这些足迹化石在野外遭受着不同程度的风化破坏,为此在足迹密集的核心区8号点建立了野外地质遗迹博物馆保护原址。跟踪观察后发现室内足迹化石的风化程度相较于露天保存更加严重,尤其在馆内靠近四周围墙的区域,足痕表面酥粉破碎,有的足迹甚至完全消失。为研究8号点足迹化石的风化原因,本文对8号点馆内外赋存于同一层位的岩石进行取样,使用偏光显微镜(PM)、X射线衍射(XRD)、压汞(MIP)、离子色谱(IC)、拉曼光谱(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室内岩石的孔隙率更高,孔径更大,可溶盐含量是室外上层的2倍,室外下层的约11倍,种类以NaCl和Na2SO4为主。模拟实验显示,相比冻融作用,Na2SO4更具有破坏性。由此认为导致鄂托克遗迹博物馆内恐龙足迹化石风化的机理是由地下水和降雨形成的地表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尤以Na2SO4...  相似文献   

11.
李茜 《化石》2012,(4):59-64
二连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靠近中蒙边境。近20年来因为在此发现大量的恐龙化石,被世界古生物学界誉为"恐龙之乡",再次地被人们关注进而熟悉。其实除了被宣传的沸沸扬扬的恐龙外,这一地区还发育有非常良好的古近纪  相似文献   

12.
<正>从古脊椎动物学角度来说,英国苏格兰高地的天空岛恐龙脚印是非常特别的,它们是大约1.68-1.70亿年前中侏罗世在这里行走恐龙留下来的脚印化石。天空岛发现的众多恐龙脚印化石是目前英国已知的为数众多的恐龙足迹动物群之一,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  相似文献   

13.
<正>腔骨龙类属于基干兽脚类恐龙,体型较小,仅发现于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在北美和非洲具有丰富的化石记录。2014年10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尤海鲁等在国际刊物《动物分类学》(Zootaxa)上报道了在云南禄丰早侏罗世地层中发现的一具保存较好的腔骨龙类恐龙新属种:禄丰盘古盗龙(Panguraptor lufengensis)。这是腔骨龙类化石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对研究该类恐龙的演化和分布,乃至早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江苏省东海县南古寨孟疃组发现了数种恐龙足迹,包括兽脚类足迹和蜥脚类足迹。这些足迹出现在同一层位的四个相邻的足迹化石点。这些足迹化石点至少保存了三种不同形态的兽脚类足迹和未成年—成年的蜥脚类足迹。南古寨三号足迹化石点的兽脚类足迹和蜥脚类足迹出现了"回填"现象,这是在足迹所附带的沉积物与基底地面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流体和塑性行为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江苏省东海县南古寨孟疃组发现了数种恐龙足迹,包括兽脚类足迹和蜥脚类足迹。这些足迹出现在同一层位的四个相邻的足迹化石点。这些足迹化石点至少保存了三种不同形态的兽脚类足迹和未成年—成年的蜥脚类足迹。南古寨三号足迹化石点的兽脚类足迹和蜥脚类足迹出现了"回填"现象,这是在足迹所附带的沉积物与基底地面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流体和塑性行为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化石》2015,(3)
<正>自贡是久负盛名的千年盐都,地下蕴藏的宝藏——盐卤和天然气很早就被人们认识,并加以开发利用。然而,蕴藏于地下的另一种宝藏,沉睡了上亿年的恐龙化石,在100年前却一直鲜为人知。直到1915年,美国地质学家乔治·D·劳德伯克在自贡最早发现并认识了这类神秘而古老的爬行动物化石——恐龙化石,从此叩开了自贡恐龙化石宝藏的大门。迄今为止,自贡地区共发现恐龙化石21个属26个种,包括新发现的17个属23个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西北部兰州-民和盆地的中铺地区河口群发现了一批恐龙骨骼化石和足迹化石。中铺地区的蜥脚类与兽脚类足迹组合相对丰富,但大多数标本保存较差。大夏足迹点发现了保存较好的类似亚洲足迹的跷脚龙类足迹(Asianopodus-like grallatorid tracks),足迹有着中趾弱前凸(weak mesaxony)。李家沟一号点的足迹组合包括了较大的兽脚类足迹和大型的、非三趾型四足类足迹,后者可能是蜥脚类足迹。李家沟二号点的足迹为多层的蜥脚类足迹,这表明了这类恐龙的活跃性,巨龙类的骨骸也可能来自同一层位。虽然中铺足迹组合不如同属河口群的盐锅峡足迹组合那么具有多样化与得以充分暴露,但依然体现了该地区以及中国早白垩世地层的典型足迹组合。  相似文献   

18.
1972年,中国地质大学(原武汉地质学院)叶俊林教授回自贡探亲期间,在自贡市贡井区河街东岳庙后面山崖边由山崖壁上塌落下来的几块巨石上发现许多小型的恐龙足迹化石,但由于诸多原因一直未予报道。最近,叶俊林教授把他的发现告诉我馆。我馆立即派人前往现场调查确认,并对足迹化石进行了采掘。化石点位于自流井背斜西南端的西北翼。化石保存在下佛罗统自流井组马鞍山段中部砂岩层(过去叫郭家拗砂岩)顶部一黄绿色、灰黄色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层面上。在我们所采掘的总计约7平方米面积的岩石层面上,保存有近300个恐龙足迹化石。据调查,…  相似文献   

19.
自从1822年首次发现恐龙以来,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但关于恐龙的繁盛和绝灭等问题,仍是一个谜。恐龙,这两个神秘的字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现在,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都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就是在南极洲也发现了恐龙的骨骼。人们公认,恐龙是地球上曾生活过的最大的陆生动物,那么,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发现于哪里?有多大呢?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在北美发现的梁龙(Diplodo-cus)是世界上最长的恐龙,它身长87.5英尺(合26.25米),而我国在四川发现的马门溪龙才22米长。然而,最新的资料表明,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应当是  相似文献   

20.
简要回顾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群的研究历史和以杨钟健为代表的老一代地质古生物学者对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研究发现的杰出贡献,并介绍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的最新发现和若干研究进展。在近年来对莱阳周边地层进行的大规模考察中,发现了一系列发育在平原上的恐龙峡谷群,以及其中蕴含的十几个恐龙和恐龙蛋新地点和新层位。2010年开始,在对莱阳金岗口村附近的2个化石地点的发掘中,发现了以鸭嘴龙科为主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和蛋化石,包括一类新的栉龙亚科成员,一些大型兽脚类恐龙化石,以及一新的龟鳖类蛋化石等。2号地点化石富集层具有典型的泥石流沉积特征和骨骼埋藏特征。对棘鼻青岛龙的特殊头饰进行了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发现其头饰是实心结构,但其他骨骼特征证明棘鼻青岛龙属于具有头饰的赖氏龙亚科是确定无疑的,所以目前发现的头饰应不是其真实状态或根本不属于其头部骨骼。此外,对谭氏龙1属3种的重新观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谭氏龙和金刚口谭氏龙应是有效属种,但部分骨骼还有疑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莱阳谭氏龙为无效属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