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呈现明显的退化趋势,草原优良牧草减少,逐渐转变成以有毒植物为优势种的退化草原。作为草地退化的指示种,有毒植物对邻近植物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探究有毒植物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影响,本研究以海拉尔自然保护区内封育恢复中的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依据群落中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枝条数将植物群落划分为3个水平:高密度瑞香狼毒植物群落、低密度瑞香狼毒植物群落、无瑞香狼毒植物群落,调查群落物种组成并测定了土壤理化指标。结果显示:(1)高密度瑞香狼毒小尺度范围内改变了群落物种组成,提高Shannon指数和Patrick指数,说明在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瑞香狼毒的存在能够改变群落物种丰富度进而改变其物种多样性。(2)随着瑞香狼毒密度的增加,部分禾本科植物与瑞香狼毒的联结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早熟禾(Poa annua)、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与瑞香狼毒的联结性质由正联结变为负联结;洽草(Koeleria litvinowii)由无联结变为负联结;羊草(Leymus 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未发生改变。(3)瑞香狼毒能够改变群落中各科相对重要性。随着瑞香狼毒密度增加,豆科、蔷薇科重要值增大,菊科重要值降低,禾本科无明显变化。(4)瑞香狼毒对土壤全氮、pH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低密度瑞香狼毒群落的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其土壤pH也显著高于无瑞香狼毒存在的对照组。土壤全碳、速效态的氮和磷在不同密度瑞香狼毒群落之间无明显差异。土壤理化性质小尺度的变化可能是推动退化草地植物恢复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蘑菇凝集素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凝集素是非酶、非抗体,可凝集细胞的蛋白质或糖蛋白。作为药用真菌重要的药理成分,蘑菇凝集素已成为继研究蘑菇多糖之外的另一活性物质。基于其众多生物学性质,其研究越来越深入,在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中用途也越来越广。就蘑菇凝集素的分布、结构、性质、作用与功能、提取方法和应用作简要综述。主要涵盖凝集性质及其影响因子、抑制肿瘤及抗癌抗增生活性、促有丝分裂活性及免疫调节活性、毒性作用、抗植物病毒及杀虫剂活性、促菌丝分化及识别活性等。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退化草原狼毒种子的种群分布格局与散布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邢福  王艳红  郭继勋 《生态学报》2004,24(1):143-148
狼毒 (Stellera chamaejasme)为瑞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主要的草地有毒植物种类之一。采用邻接格子样方法和分布指数 (DI)以及平均拥挤度 (m* )指标 ,研究了内蒙古西辽河平原北部典型草原区内的狼毒 (Stellera chamaejasme)种子种群分布格局强度、类型与规模 ;根据顺序远离母株的取样调查 ,定量地分析了狼毒种子在 8个方向上的散布格局。结果表明 ,狼毒种子在落种期之前为随机分布 ,而在落种期结束后为聚集分布 ,种子种群斑块大小平均为 0 .0 8m2 。狼毒种子在 8个方向上的散布表现为不同的散布格局模式。在不同方向随着累积面积增加狼毒种子散布数量变化符合 L ogistic曲线增长。各方向种子散布数量与顺风风向频率显著正相关。狼毒种群具有“近母株散布”的种子散布机制 ,基本散布半径为 0~ 5 0 cm。狼毒种群通过种子散布扩展其分布空间的能力是很有限的  相似文献   

4.
应重视对有毒杂草狼毒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毒杂草狼毒,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西南、东北、华北等地,严重影响草原利用及牧草品质与繁衍。每年早春,牲畜抢青误食狼毒,常造成中毒伤亡。实为我国当前天然草地一大祸害。仅以甘肃省为例,有700万亩以上草原遭受其危害,放牧饲草损失不下2.75亿斤,经济损失近1500—2000万元。草原退化,其后果至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伞形科16种植物(药用部分)是否存在凝集素进行了筛选。发现野胡萝卜果实与芹菜果实中有凝集素。野胡萝卜果实(中药名称南鹤虱)抽提液的凝血活性较芹菜强。 采用CM-纤维素及DEAE-纤维素对南鹤虱凝集素进行分离纯化。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其纯度。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亚基分子量为32600。 此凝集素对热及酸较稳定,对碱略差。对人的A、B、O血型无专一性。能凝集兎、小鼠、牛及鸡的血,但不凝集蟾蜍的血。 此凝集素的凝血活性能被D-木糖及N-乙酰葡萄糖胺轻微地抑制。 经shiff试剂检测表明南鹤虱凝集素为一糖蛋白。糖含量为3.4%。此凝集素分子中的谷氨酸门冬氨酸、精氨酸及絲氨酸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调查庐山地区有毒药用植物, 为有毒药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等实践工作提供宝贵的基础数据。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江西植物志等相关文献。庐山有毒药用植物有 52 科 99 属 174 种, 其中, 蕨类植物有 4科 4 属 10 种, 裸子植物有 2 科 2 属 2 种, 被子植物有 46 科 93 属 162 种。该区的有毒药用蕨类植物 4 属分为 2 个类型且以温带分布为重; 有毒药用种子植物 95 属分为 13 个类型及 6 个变型, 温带成分占优势, 热带分布以泛热带分布为重, 温带分布以北温带分布分布为重。按照植物生活型分类, 草本植物有 106 种, 木本植物有 47 种, 木质藤本植物有 3 种, 草质藤本植物有 18 种。该区有毒药用植物较丰富, 植物区系分布复杂, 生活型多样, 在药用、食用、农药及园林应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 加强有毒药用植物调查, 并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郁金香为百合科郁金香属球根花卉。近年来,对郁金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质资源、引种与栽培技术、扩繁与种球复壮、育种等方面。目前的研究表明郁金香花提取液有抑菌、杀菌、助眠、保健等功效,而其关于鳞茎的药用研究主要在凝集素的分离鉴定和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以及5-脂氧合酶在抗炎和抗肿瘤方面的介导作用。但对其花和鳞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郁金香花和鳞茎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药用资源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为郁金香药用功效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inn.)在天然草地中属有毒有害植物,早已做为重点清除对象。但是,如果将狼毒科学地开发利用,不但能提高天然草地的载畜量,而且能变害为利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长裙竹荪凝集素的分离纯化与部分生化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凝集素是一类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或糖蛋白 ,具有众多的生物学性质[1~ 5] ,在细胞凝集、鉴别人类血型物质和分离纯化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已成为生物化学、细胞学、免疫学及医学等领域中有用的科研材料 ,并被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某些工业生产[1] .自 1888年H .Stillmark首次从蓖麻籽中发现凝集素以来 ,已分离纯化 10 0多种凝集素 ,约有 60种已成为商品 ,其研究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竹荪是一种著名的食、药兼用菌 ,具有许多药用功效 .由于竹荪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 ,从竹荪子实体或菌丝体中分离到的…  相似文献   

10.
瑞香狼毒根中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瑞香狼毒根为研究材料,模式植物拟南芥为受体,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实验方法研究了瑞香狼毒根提取物及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7 d龄拟南芥幼苗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活性跟踪的化合物分离方法,分析了其中的活性化合物成分,并通过拟南芥DR5-GUS转基因株系,研究了单体化合物对拟南芥生长发育及根系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对拟南芥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物的抑制活性最为显著,从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两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伞形花内酯(1)和西瑞香素(2),其中化合物1能够显著抑制拟南芥幼苗生长及根系发育,且明显降低了根部内源生长素的分布水平;化合物2也有较为明显的抑制活性.研究表明,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是瑞香狼毒植物毒活性的主要有效部位;伞形花内酯(1)和西瑞香素(2)是瑞香狼毒植物毒活性的有效成分,化合物1对拟南芥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与生长素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有毒植物瑞香狼毒根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人体病原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深部真菌白色念珠菌、浅部真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为供试菌,采用药敏纸片法对瑞香狼毒活性成分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瑞香狼毒对人体常见病原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在33.33g/L浓度下对细菌组的抑菌圈直径最高可达12.02mm,对真菌组最高可达9.04mm,并初测瑞香狼毒中的抑菌活性物质主要为中偏强极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瑞香狼毒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鲜瑞香狼毒(Stelerachamaejasme)茎叶经正己烷提取,脱腊后进行GCMSDS联用分析,鉴定出2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正十八烷;正十九烷;2,6,10,14四甲基十六烷;十六烷酸;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乙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9,12十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十八烷酸。  相似文献   

13.
Extracts of a perennial and poisonous weed, Stellera chamaejasme L. (Thymelaeaceae) were bioassayed to determine their acaricidal activities against 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 (Acari: Tetranychidae) in the laboratory. Extracts had both contact and systemic toxicity to the mite. After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he extract was further concentrated, separated, and bioassayed.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to report the acaricidal property of S. chamaejasme and its potential as a botanical pest control agent.  相似文献   

14.
瑞香狼毒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鲜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茎叶经正已烷提取,脱腊后进行GC-MS-DS联用分析,鉴定出2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正十八烷;正十九烷;2,6,10,14 — 四甲基十六烷;十六烷酸;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乙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9,12-+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十八烷酸。  相似文献   

15.
孙庚  罗鹏  吴宁 《生态学报》2010,30(16):4369-4375
花粉化感是一类特殊的化感作用,能够抑制其它物种的花粉萌发和种子结实。研究了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花粉水浸提液对其它物种花粉萌发和种子结实的潜在化感抑制作用,包括:在实验室中,用一系列浓度的狼毒花粉水浸提液对与它同花期的其它6个物种(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var.fetissowii),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Hook.f.)Ma var.paludosa),鳞叶龙胆(Gentiana squarrosa Ledeb.),椭圆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 D.Don var.elliptica),高原毛茛(Ranunculustanguticus(Maxim.)Ovcz.var.tanguticus)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var.anserina))以及自身花粉进行测试,测定花粉萌发率;在野外,在其它4个物种(秦艽,湿生扁蕾,鳞叶龙胆和椭圆叶花锚)的柱头上施用上述浓度的狼毒花粉水浸提液,观察种子结实率。实验室的花粉萌发试验证明,狼毒花粉对自身花粉萌发没有自毒作用,而其它受试的所有物种的花粉萌发率随着狼毒花粉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呈显著地非线性降低。大约3个狼毒花粉的浸提液就可以抑制受试的多数物种的50%的花粉萌发。在野外试验中,发现受试的4个物种种子结实率随狼毒花粉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呈显著地非线性降低。狼毒可能通过花粉化感对其周围其它物种的有性繁殖存在抑制作用,但其它物种可能通过花期在季节或昼夜上的分异避免受到狼毒花粉化感作用的影响,或者通过无性繁殖来维持种群繁衍。  相似文献   

16.
A new 3,3'-biflavanone, isosikokianin A, was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Stellera chamaejasme, together with eleven known compounds. Their structures and configuration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cluding 2D-NMR techniques. Sikokianin A, chamaechromone, and quercetin showed in vitro antiviral activity against HBsAg secretion.  相似文献   

17.
狼毒种子萌发特性与种群更新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邢福  郭继勋  王艳红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1851-1854
研究了采集于植株上的和收集于土壤种子库的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子在不同温度、光照和5种预处理(即破裂种皮、去除种皮、98%H2SO4浸种5min、0.2%KNO3浸种24h、10℃低温保存1周)条件下的萌发力。结果表明,狼毒种子萌发率较低,25℃恒温、黑暗条件下萌发率为13%,较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恒温或10~30℃变温,破裂种皮和去除种皮萌发率显著提高,25℃恒温、光暗交替条件下萌发率分别为49%和47%,浓硫酸浸种5min处理萌发率可达到32%,KON3浸种和10℃低温保存两个处理对促进狼毒种子萌发效果不明显,狼毒种子萌发对光照条件不敏感,种子硬实性是导致狼毒种子萌发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取自土壤种子库内的狼毒种子萌发率高于当年采集的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并非每年都有狼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种群更新时机是随机的或周期性的。  相似文献   

18.
瑞香狼毒是分布在青海省高寒草甸的主要毒害草之一,近年来其迅速蔓延对当地畜牧业危害严重并使草地生态系统日趋退化.在海北州祁连县选取狼毒分布的典型退化草甸,采用2012—2014年狼毒盛花期获取的实测光谱数据,分析狼毒与牧草的光谱差异性.结果表明: 在350~900 nm的可见光 近红外波段,狼毒顶花的光谱反射特征明显异于狼毒叶片和同期牧草等绿色背景,顶花与绿色背景的光谱反射率差异主要体现在红谷和蓝谷.随着盖度的增加,狼毒群落光谱反射率整体升高,在近红外反射峰处狼毒群落与牧草群落光谱反射率具有最大差值,且不同盖度狼毒群落之间的差异性最明显.顶花与绿色背景以及狼毒群落与牧草群落的一阶导数光谱差异均体现在黄边幅值和蓝边幅值.狼毒群落盖度与光谱特征参量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红谷与狼毒群落盖度的相关性最好(R2=0.94),反演狼毒群落盖度的精度最高.盛花期区分狼毒与牧草的主要光谱特征参量为红谷、蓝谷与近红外反射峰,其对应的红、蓝及近红外波段的组合可用于构建狼毒提取的敏感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