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近日,安徽合肥半汤生物经济实验区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合肥举行,35个国际、国内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包括抗癌药物等多种抗体药未来将实现本地化生产。来自美国的BioA tla有限公司将和北大未名合作研发"第四代抗体技术",意味着我国的肿瘤患者未来将使用上便宜而有效的抗癌药物。合肥半汤生物经济实验区  相似文献   

2.
重组抗体药物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组抗体药物的发展经历了鼠源单克隆抗体(McAb)、人 鼠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抗体等阶段,目前初步应用于抗肿瘤、抗自身免疫病、抗感染等领域。保持和提高抗体的亲和力、降低抗体的免疫原性是抗体药物基因工程改造的两大原则。在嵌合抗体成功的基础上,通过CDR移植、表面修饰、抗体库以及转基因鼠技术,逐步提高人源化程度至100%。然而,实验室水平的研究结果与实际应用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就重组抗体药物的基本概况、现存的问题与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及在肿瘤、病毒性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上的应用情况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单克隆抗体历经近40年曲折迂回的发展过程,完成了从实验室的研究工具到临床上不可或缺的治疗药物的角色转变,逐渐成为生物制药的明星产品。  相似文献   

4.
治疗性抗体药物是生物制药领域最受瞩目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单克隆抗体又是该领域的重中之重。治疗性抗体的核心技术目前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和大型制药公司(如罗氏公司、拜耳公司等),着重关注癌症、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我国拥有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产品少、产业化规模小,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通常由抗体通过链接体与毒素小分子偶联而成,同时具备抗体的高靶向性和小分子药物的高活性,使之作为一种新兴的靶向治疗手段,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了优秀的疗效和潜力,成为药物研发领域的新热点。目前全球已有14款ADC药物获批上市,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ADC候选药物分子超过140个。为了进一步提高ADC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年来涌现出了各种新颖的技术。本文对ADC药物分子的关键元素,包括抗体、链接体、毒素小分子以及偶联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讨论其优缺点。期望这些讨论能够帮助增加对ADC药物研究和开发更加系统的理解,为研发出更加高效和安全的ADC药物带来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 IL-17A)是T辅助细胞17(Th17)分泌的关键性促炎因子,与受体结合后可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诱导多种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分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多种IL-17A单克隆抗体获得批准用于炎症性疾病的临床治疗。该文对IL-17A抗体在炎症和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AMF)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能与大部分维管植物的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它们在调节植物群落结构和全球的碳、氮、磷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是农林、环境领域最具应用前景的微生物类群。受限于培养方法、研究手段等,长期以来对AMF基因组、转录组特征的认识非常有限。最近10年,AMF基因组和转录组的相关研究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推动下取得了较快发展;研究结果也显著提高了对AMF遗传发育、代谢生理、共生机制等的认识。本文综述了目前已完成测序的AMF种类的基因组、转录组信息。结果发现,已测序的AMF种类普遍具有基因组大、转座子丰富、AT碱基含量高、含大量未知功能基因与特异性基因、缺少部分共生相关基因等特点。在转录层面,总结了不同AMF种类、AMF不同共生结构、共生阶段以及与不同寄主植物共生时的转录本特征。结果发现,不同种类AMF的转录本大小差异明显。不同共生阶段或不同共生结构中的AMF转录本也具有较大的差异,且差异表达的基因大部分与养分交易、信号转导等密切相关。相比之下,同种AMF与不同寄主植物共生时的转录本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最后,本文提出了本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包括AMF纯培养技术的革新、AMF基因功能的解析、非模式AMF类群的研究以及对AMF蛋白组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的抗体药物和受体激酶抑制剂相继问世,新药开发领域百花齐放。除代谢拮抗药和疫苗之外,作用于新靶点的化合物相继上市。具血管新生抑制作用的抗体药物bevacizumab市场销售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靶向TPBG和EGFR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bispecific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BsADC),并探究其在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携带全人抗体重链可变区和共同轻链新型小鼠的RenLite技术平台获得具有共同轻链的靶向胚胎滋养层糖蛋白(trophoblast glycoprotein, TPBG,也称为5T4)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抗体序列,采用KIH (Knobs-Into-Holes)技术将其组装成anti-TPBG×EGFR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 BsAb),并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等方法进行体外表征,最后采用半胱氨酸偶联技术将其与微管蛋白抑制剂甲基澳瑞他汀E(MonoMethyl auristatin ...  相似文献   

10.
西藏青稞4个B组醇溶蛋白基因的克隆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份西藏青稞材料中分离克隆出4个B组醇溶蛋白基因(BH1—BH4),DNA测序结果表明:它们均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先前报道的大麦B组醇溶蛋白具有相同的蛋白质基本结构。系统分析表明:它们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栽培大麦中的B组醇溶蛋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野生大麦和山羊草属的醇溶谷蛋白相似性较低。并且,在4个基因BH1—BH4中,BH1与先前报道的B组醇溶蛋白基因有较低的序列相似性,因此我们对BH1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含该基因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28.15kDa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蛋白,进一步对其在青稞谷粒品质改良中的潜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是一个跨地区、跨领域和跨学科问题,涉及临床医学、动物医学、环境健康学及政策研究等,全球各地均面临着严峻的AMR局面。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的出现为抗微生物药物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突破和转机。本文阐述了研究AMR的重要性和mNGS技术的发展现状,分别总结了mNGS技术在人、动物和环境领域ARGs研究的应用现状,并对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ARGs在人-动物-环境界面的多生境和多层面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