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胃穿孔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及胃肠动力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术前、术后第1h、1d、2d、3d血清中胃泌素(GAS)水平,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d、2d、3d GAS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更短,胃肠动力恢复更快,并发症较少等多方面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76例,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发热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8、12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踝关节功能评分(Baird)。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发热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更少(P0.05);观察组术后4、8、12个月HSS评分和Bair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发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膝、踝关节功能,加快骨折愈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兵  刘琮  李博  鲍亮  朱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3):6487-6490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术式对脊柱创伤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72例脊柱创伤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和下地活动时间分别为(121.36±7.85)min、(123.74±31.75)m L、(8.32±2.14)d、(37.85±9.28)h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5.96±12.47)min、(299.77±36.01)m L、(15.41±4.58)d、(57.03±13.58)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值=7.931、11.372、8.192、9.341,P0.05)。2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中VAS评分和NRSD评分分别为(1.86±0.53)和(2.01±0.5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2±1.34)和(5.59±1.3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值=12.913、11.235,P0.05)。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Z值=9.637,P0.05)。结论:对于脊柱发生创伤的患者而言,在临床中应用微创术式进行干预治疗,不仅临床效果令人满意,而且还可较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较为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且效果显著。我们通过观察腹腔镜技术用于老年患者进行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对比,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肿瘤的优势,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肝部分切除术的101例老年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1例并发症,对照组为2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最大程度的减少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适合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手术耐受较差的老年患者采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68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实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行外固定架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约合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术治疗普通创伤骨折的疗效值得肯定,效果优于常规内固定治疗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处理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为普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腹腔镜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行微创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67.82±9.57)min,术中出血量为(296.48±33.24)mL,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1.12±1.33)d,下床活动时间为(6.05±1.85)d,住院时间为(8.44±1.63)d,复发率为10.81%,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8.16±8.94)min,术中出血量为(482.32±24.21)mL,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8.18±1.09)d,下床活动时间为(8.47±1.23)d,住院时间为(11.28±1.91)d,复发率为19.44%,并发症发生率为30.55%;腹腔镜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阑尾切除术,观察组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安全、可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疗效,探讨微创治疗对乳糜尿的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92例乳糜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情况、拔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费用、住院肺炎以及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组手术时间为76.5±33.2 min、出血量为25.4±23.1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9.8±5.6h、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为33.5±5.4 h、手术住院天数为6.3± 2.4d、总住院天数为13.9±4.3 d、术后肺部感染发生例数为1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例数为0例、术后体温大于38.5℃的例数为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5.4± 23.2 min、187.3±56.7 mL、75.2±14.3 h、67.4± 15.4 h、12.3±4.5d、23.4± 7.3 d、5例、6例以及7例,实验组手术费用为7643±1453元高于对照组的3432±1043元,但实验组住院总费用为14854±2323元与对照组的14348±2134元无差异.结论: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对乳糜尿的治疗通过腹腔镜的放大使淋巴管结扎更完整同时其具有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无复发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2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在腹腔镜下操作完成,对照组传统开腹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均按分组要求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胃肠道恢复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热、切口感染、腹腔出血积液及门静脉系统血栓等为术后常见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期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治疗老年重度痔疮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扎外切术,观察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治疗老年重度痔疮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骨科术后疼痛的原因,并采取合适对策,以期降低骨科患者疼痛,提高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15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引起疼痛的原因,并按照住院号单双号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栓镇痛,观察组采用镇痛泵镇痛,根据麻醉情况选择静脉镇痛或硬膜外镇痛,给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镇痛,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骨科术后疼痛原因以手术创伤为主,占92.93%,其次是手术体位限制,占53.07%,尿潴留占37.07%。两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3 h、10 h、1 d、3 d、7 d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3 d、7 d 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3 h、10 h、1 d、3 d 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骨科术后疼痛原因主要与手术创伤、手术体位限制有关,使用镇痛泵辅以及心理疏导能有效缓解骨科术后患者的对疼痛的感知,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Neer和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按Neer评分,观察组优良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68.1%,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微创锁定接骨板能更好,安全性更高,可更快更有效地促进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胫内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行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5,P=0.044);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伤口化脓、骨折畸形、膝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以及伤口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感染,治疗组发生率16.67%,对照组4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在膝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疾病负担,且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优于对照组的75.0%,而且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明显低于对照组(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疗效明显,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旋切器配合腹腔镜辅助阴式切除巨大子宫1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切器配合腹腔镜辅助阴式巨大子宫全切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6例子宫肌瘤超过妊娠12w大小的患者,同时选择同期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16例进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最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开始下床活动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也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40min,观察组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4h及9.4d,对照组分别为50h及41.3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1)。术后3天内最高体温观察组为37.6℃,对照组为38.8℃,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出血量50-100ml,平均77.3ml,对照组出血量100-150ml,平均开腹手术组均123.4ml。两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旋切器配合腹腔镜辅助阴式巨大子宫全切术扩大了手术适应症,临床是可行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对比经尿道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NMIBC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TURBT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膀胱穿孔和尿道内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7.89%(3/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7.89%(3/38),对照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10.53%(4/3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NMIBC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安全有效,与TURBT相比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于我院(总院及分院)诊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共131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实施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术中、术后临床指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置管引流时间、术后24 h VAS、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1%)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7%)(P0.05)。两组肠梗阻发生率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较开腹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优势,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微创血肿碎吸术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再出血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及7d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NFD评分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与3个月,研究组NF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吸碎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创伤小,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伸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人群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稳定性及愈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11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55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愈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大于对照组,但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及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为70.90%,观察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显著低于对照组(25.45%)(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1.82%)(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下地活动时间早,局部组织修复速度快,对于体质较差、年龄大的老年患者,该术式是延长预期寿命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组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排便控制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后患者排便功能恢复好,手术情况佳,并发症少,疗效优于经腹会阴联合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