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陈敏 《微生物学通报》2018,45(3):495-499
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主要关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和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认知能力,目前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教育评价方式。本文介绍食用菌栽培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方法,包括确定表现性评价的具体目标、评价的任务和设计表现性评价量表等。研究表明,表现性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是鲜美的食品,又是重要的药物。本文综术了食用菌栽培在我国的起源、栽培技术及其发展史等知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营养科学的发展,对食用菌及其产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在不断扩大的食用菌生产面积和上市量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在蔬菜生产淡季向市场供应新鲜的食用菌产品以丰富人民生活,尤其是合理利用食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学者早已认识到,菌类不同于一般植物,而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礼记·内则》庚蔚注云:“无华而生者曰芝栭”;宋、苏颂《图经本草》中说:“(茯苓)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宋、罗愿《尔雅翼》也说:“芝,瑞草,一岁三华,无根而生”。都说明菌  相似文献   

6.
葛渣为提了葛根有效成分后的废弃物,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笔者试用葛渣加干草栽培多种食用菌,获得较好的结果,其中平杂1号最高生物学效率为156%,金针菇杂19为92%,香菇甲优1号为80%,猴头常山99为51%。  相似文献   

7.
针叶树与阔叶树一样是重要的森林资源,由于针叶树含有脂类物质,因此长期以来其木屑不能直接用于食用菌生产。水煮法、蒸馏法、碱处理法、发酵法和长期存放法可以不同程度降解和去除针叶树木屑中含有的脂类物质,其中碱处理法和蒸馏法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好的效果,而发酵法是发展方向。在食用菌生产中,经去脂处理后的针叶树木屑在实际栽培配方中最高比例可达到70%~95%,再辅助总量为5%~30%的麦麸、玉米面、无机盐及白糖等。加上栽培配方以阔叶树和棉籽壳为主料的管理方法,已成功地栽培出基本上所有能人工栽培的木才腐生食用菌,并达到较佳的生物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栽培种类野生种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食用菌野生种质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已查明自然分布可栽培野生种类93种,分布于担子菌的33个属。我国人工栽培种类近70种(变种),不同规模栽培有50种,商业规模栽培33种,分布于5目,12科,18属。与绿色植物的自养型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相反,食用菌将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分解,以体壁吸收方式摄取营养建造自身。这种生理特点的不同,导致其种质资源评价要求的不同。由于子实体形态相对于绿色植物简单,且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以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类鉴定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形态相似的多个可栽培近缘种在侧耳(Pleurotus)、木耳(Auricularia)、蜜环菌(Armillaria)等中广泛存在,完全靠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就更加困难。因此,在食用菌可栽培种类野生种质评价中,ITS测序等成为获得菌种生物学种的常用鉴定技术。菌种的分离培养中常受到菌落形态相似真菌的污染,RAPD、ISSR或ITS测序等常用来进行菌种符合性鉴定。食用菌孢子传播的特点,使其分布地理区域广泛,地理区域的隔离产生种内的个体或群体间的差异,形成种群的多样性,常用拮抗反应进行营养亲和群(个体、菌株)的鉴定。不同区域气候和生态条件下的个体,长期的进化和对环境条件适应性的形成,导致可栽培利用的特点不同。栽培性状要通过栽培试验进行评价。栽培性状主要包括菌丝长速、温度反应、结实性、丰产性、抗性、商品形态和耐贮运性等。为了充分利用远缘优势,对于具可利用栽培性状的种质还需要与栽培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分析,通常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病害问题会造成覆土栽培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防控微生物病害一直是食用菌研究和产业发展关注的热点,但常规的防控措施均存在局限性,尚难以在生产实践中有效地防控病害。本文列举了近年来常规的生物和非生物方法在覆土栽培食用菌微生物病害防控中的应用,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近年来覆土栽培食用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的进展。基于此,提出了应用合成土壤微生物组来防控食用菌微生物病害的新策略,对构建和应用合成土壤微生物组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展望。这将有助于有效地防控覆土栽培食用菌的微生物病害和维系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菌物研究》2006,4(3):87-90
从实验教学内容的编排、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验成绩的考评等方面对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并对食用菌栽培学教改论文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文中通过对中药渣资源、处理和食用菌栽培的现状介绍,分析中药渣栽培食用菌的优势及产业现状。并以平菇为对象,简要阐述中药渣栽培食用菌技术路线,同时针对中药渣栽培食用菌产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渣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为中药渣合理处理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栽培在生态良性循环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上绿色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中仅碳素就有2×10吨,但其中大多数是高等动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粗纤维素(包括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可产生粗纤维72×10吨。我国每年的产量是1145×10~6吨,其中农业下脚料和废物525×10~6吨,畜禽粪便250×10~6吨,工业废物50×10~6吨。长期以来,对如何开发利用地球上这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一直是许多科学工作者从事的研究课题。在生态良性循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生态工程的原理,建立和发展生物能量与物质良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体系,是多层分级转化利用城乡纤维素废物,减少环境污染,增加产品输出,加快生态循环的速度,提高整个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用菌育种家们已使用突变技术,如用氮芥子气、亚硝酸、X射线、紫外线等来处理,以促使遗传物质改变取得新种;也有人试用营养缺陷型、菌丝前端和细胞破壁后的原生质等材料进行杂交育种。一般生产或制种单位育种时,常从自然和丰产场地选取一些较理想的种菇,用各种方法分离出所希望的优良菌种。这里着重介绍二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食用菌野生种质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已查明自然分布可栽培野生种类93种,分布于担子菌的33个属。我国人工栽培种类近70种(变种),不同规模栽培有50种,商业规模栽培33种,分布于5目,12科,18属。与绿色植物的自养型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相反,食用菌将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分解,以体壁吸收方式摄取营养建造自身。这种生理特点的不同,导致其种质资源评价要求的不同。由于子实体形态相对于绿色植物简单,且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以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类鉴定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形态相似的多个可栽培近缘种在侧耳(Pleurotus)、木耳(Auricularia)、蜜环菌(Armillaria)等中广泛存在,完全靠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就更加困难。因此,在食用菌可栽培种类野生种质评价中,ITS测序等成为获得菌种生物学种的常用鉴定技术。菌种的分离培养中常受到菌落形态相似真菌的污染,RAPD、ISSR或ITS测序等常用来进行菌种符合性鉴定。食用菌孢子传播的特点,使其分布地理区域广泛,地理区域的隔离产生种内的个体或群体间的差异,形成种群的多样性,常用拮抗反应进行营养亲和群(个体、菌株)的鉴定。不同区域气候和生态条件下的个体,长期的进化和对环境条件适应性的形成,导致可栽培利用的特点不同。栽培性状要通过栽培试验进行评价。栽培性状主要包括菌丝长速、温度反应、结实性、丰产性、抗性、商品形态和耐贮运性等。为了充分利用远缘优势,对于具可利用栽培性状的种质还需要与栽培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分析,通常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5.
以银合欢叶作氮源全部或部分取代基质中米糠或麸皮,栽培毛木耳、凤尾菇、金针菇、黑木耳、香菇和佛罗里达侧耳6种食用菌。结果表明,银合欢叶能促进菌丝生长。栽培中发现,含10%银合欢叶和17%麸皮的基质能使金针菇获得增产,而含10%或20%银合欢叶的基质可使其它5种食用菌产量提高11.4%~39.1%。  相似文献   

16.
正主编:边银丙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8月I S B N:978-7-04-046650-8定价:38.00元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16章,系统讲述了食用菌栽培学所涉及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目前市场上主要类型食用菌的栽培原理和技术。第一章至第六章是基础知识,包括绪论、食用菌类群、生理与生态、遗传与育种、培养料与栽培设施、菌种繁育。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分别介绍了六大类食用菌的栽培原理与技术,即草腐食用菌、木腐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食用菌、药用菌、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介绍了原生质体技术如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技术、诱变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RAPD技术、RFLP技术等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栽培中霉菌污染的药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食用菌栽培业的发展和普及,霉菌污染已成为生产中的一大敌害。为了安全用药,保证栽培成活率,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试验了九种药剂对食用菌和常见霉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图从中筛选出适于各种菇类栽培的防霉药剂,为生产上科学用药,防止不应有的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胡荣 《生物学通报》2003,38(12):35-35
1通过食用菌栽培活动,能有效的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知识,扩大知识面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介绍了大型真菌磨菇的形态和生活史,通过课堂传授,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印象不深,通过开展食用菌栽培活动,学生不仅详细地了解了食用菌的形态,而且还亲自目睹了食用菌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既了解了食用菌生长所需的外界条件,又掌握了多种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方法。许多学生反映,通过食用菌栽培活动,不仅对真菌的形态和生活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既巩固了学到的书本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掌握了一门致富技术,可以为…  相似文献   

20.
<正> 我有幸参加了1987年9月20—26日在联邦德国不伦瑞克(Braunschweig)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食用菌科学与栽培会议。这是由国际蘑菇协会(ISMS)主持,联邦德国农业研究院(FAL)具体组织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是世界各国学者、科学家切磋学术、交流经验的一次盛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500多人,分属于33个国家和地区。会上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