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RA-ILD)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最具破坏性的并发症,一旦发展成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模式,患者的死亡率急剧上升,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特异性的诊断方法。血清标记物,特别是MMPs、KL-6、SP-D、CCL18、OPN、WNT5A、Anti-CarP抗体、抗MAA抗体、抗PAD抗体等,可以早期识别RA-ILD的高危患者,预测亚型、评价疗效、监测预后,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就血清标记物与RAILD异常表达和肺纤维化发生、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作一综述,旨在为RA-ILD寻找可靠的血清标记物,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损害为主的最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其有较高的致残及致畸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DMARDs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流.而我国有丰富的植物药资源,近年来对于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机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的植物药有白芍总苷、雷公藤、青藤碱及羟基喜树碱.本文从体外研究、动物实验方面对其治疗机制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国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这可能是因为卫生条件改善,儿童时期感染的几率下降(卫生假说)。目前寄生虫感染是预防还是促进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在讨论中。多种寄生虫用于不同的动物模型显示了其在多种疾病中限制疾病活动的能力,包括炎性肠病、多发硬化、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在动物实验阶段,然而已经有一些临床试验在进行中。因此本文回顾了评估寄生虫的抗炎作用的几个临床试验及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实验。寄生虫诱导免疫调节的主要途径是抑制IFN-γ和IL-17产生,促进IL-4、IL-10和TGF-β释放,诱导CD4+T细胞Fox P3表达及调节性巨噬细胞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产生,然而寄生虫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寄生虫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动物实验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进一步的研究是针对寄生虫调节免疫反应的有效成分模拟的人造类似物。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且顽固的慢性关节炎,以局部关节僵硬,甚则全身关节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为特点。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四肢小关节,其次是肺、皮肤、血管、神经等,是一种全身性的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变是“滑膜炎”,滑膜炎症使关节发炎而有肿胀、疼痛的现象。严重时可侵害整个关节,破坏软骨甚至骨骼,若不给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更加简便实用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观察盘状结构域受体2(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2,DDR2)在类风湿模型动物早期的表达,为探讨DDR2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损伤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放射影像学、酶联免疫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从病理学、影像学、血清学及临床特征观察模型的改良情况,符合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征的个体达到85%以上,且建模时间明显缩短;免疫组化显示,DDR2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定位于关节囊滑膜细胞和滑膜下层细胞的胞膜和胞浆。结论 经改良的佐剂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优于常规的动物模型;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囊滑膜和滑膜下层细胞可特异性表达DDR2。  相似文献   

6.
李瑗  杨春  苏建家  段小娴  欧超  岳惠芬  曹骥  班克臣  梁亮 《四川动物》2005,24(1):94-95,F004
在动物室内饲养的树鼩于2003年4月至8月爆发了一次间质性肺炎。疫情特征为患病动物呼吸窘迫,发病急,死亡率高,主要累及新生或幼年动物,红霉素类抗生素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病理检查见光镜下肺组织呈间质性肺炎改变,肺泡腔内无渗出。推测此次疫情的病原为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治愈率低而死亡率很高,目前有效的治疗药物较为匮乏。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 PARs)的不可逆地激活对维持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PARs的异常表达与活化可促进炎症和纤维化过程。因此,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中,靶向PARs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该文介绍了PARs在促进特发性肺纤维化进程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并且总结了靶向PARs的抗肺纤维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IL-17作为前炎症因子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它主要由CD4+T细胞的一个亚群--Th17细胞分泌释放。目前,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医学界广泛的关注,抗IL-17A抗体已经生产并进入临床实验,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疾病。但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性亦尚需进一步探讨。本文主要针对IL-17家族的各个亚型的表达、调控、生物学作用及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关系进行阐述,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PEDF)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膝关节滑膜组织中PEDF蛋白表达,以16例退行性关节炎患者、16例正常人及该30例患者治疗后(稳定期)关节滑膜组织中PEDF蛋白作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ED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明显低于正常人、退行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在活动期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稳定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EDF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过程密切相关,针对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靶点治疗有望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新的方向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采用鼻腔喷雾法(CCID50=105.7)研究了SARS冠状病毒(SARS-CoV)对成年和幼年布氏田鼠的感染效果.成年动物攻毒后出现死亡,表现为口鼻有出血,肠道出血;肺组织呈出血性间质性肺炎改变,肝、脾、肾、胰腺组织均呈淤血性改变;存活动物肺组织呈间质性肺炎,局灶出血及肺气肿改变,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幼年动物攻毒后未见死亡但行动较为迟缓,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早期肺组织有局限性肺炎改变,且病毒分离为阳性;同居对照组的一只动物有肺组织局灶性肺炎.结果表明,SARS-CoV可以很强地感染布氏田鼠;成年布氏田鼠比幼年动物对SARS-CoV更敏感;布氏田鼠有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小型SARS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抗抗环瓜氨酸肽(CCP)、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RA33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7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8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疾病者视为对照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和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RF、AKA、ASO、RA33阳性情况,对抗CCP、RF、AKA、ASO、RA33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予以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ASO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抗CCP、RF、AKA、RA3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CCP抗体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敏感度为64.56%、特异度为92.94%;RF敏感度为60.46%、特异度为80.00%;AKA敏感度为51.90%、特异度为96.47%;ASO敏感度为10.13%、特异度为89.41%;抗RA33抗体敏感度为30.38%、特异度为95.29%。结论:抗CCP、RF、AKA、RA33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ASO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GF-β1在不同类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的不同类型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组织标本,对其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寻常型(普通型)、非特异性、脱屑性、急性等Ⅱ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并间质性肺疾病以及隐原性机化性肺炎患者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强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脱屑性ⅡP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炎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强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ⅡP患者;非特异性ⅡP、急性ⅡP、淋巴细胞性ⅡP以及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组患者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强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寻常型(普通型)ⅡP组;隐原性机化性肺炎、淋巴细胞性ⅡP组患者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强度评分分别为(0.93±0.34)分、(0.82±0.27)分,显著低于急性ⅡP组患者的(1.64±0.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表达过度可能是ⅡP患者的重要特征,在肺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不同类型ⅡP中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的抗氧化治疗展望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氧自由基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抗氧化剂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整理综述。结果:发现氧化应激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结论:抗风湿药物与抗氧化剂的配合应用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GF-β1在不同类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的不同类型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组织标本,对其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寻常型(普通型)、非特异性、脱屑性、急性等Ⅱ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并间质性肺疾病以及隐原性机化性肺炎患者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强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脱屑性ⅡP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炎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强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ⅡP患者;非特异性ⅡP、急性ⅡP、淋巴细胞性ⅡP以及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组患者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强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寻常型(普通型)ⅡP组;隐原性机化性肺炎、淋巴细胞性ⅡP组患者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强度评分分别为(0.93±0.34)分、(0.82±0.27)分,显著低于急性ⅡP组患者的(1.64±0.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表达过度可能是ⅡP患者的重要特征,在肺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不同类型ⅡP中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与青中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43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ORA)和89例青中年类风湿关节炎(YORA)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结果:EORA组和YORA组性别比(女/男)分别为1.39和2.71(p<0.05).EORA组和YORA组急性起病分别占60.5%和24.7%(p<0.05).EORA组患者肩关节受累比例明显高于YORA组(p<0.05),但肘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受累比例明显低于YORA组(p<0.05).EORA组患者体重下降和肌痛较YORA组常见(p<0.05).EORA组患者ESR和CRP水平明显高于YORA组(p<0.05),但RF和ANA阳性率明显低于YORA组(p<0.05).结论:EORA患者和YORA患者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存在一些明显差异.这提示年龄可能会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胡静  刘旭凌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9,17(5):351-353,I0004
目的经鼻快速滴入博莱霉素复制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观察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其羟脯氨酸含量变化,鉴定肺纤维化模型的成功建立。方法经鼻滴入博莱霉素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第14天和第28天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取心、肝、脾、肾、脑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造模第28天后用样本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造模第14天和第28天后模型组小鼠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并且在造模第28天后肺纤维化程度进一步加重;②肺组织中HYP含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经鼻滴入博莱霉素可以成功复制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纤维化模型小鼠HYP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7.
李小红  罗自强 《生理学报》2020,72(5):597-604
肺纤维化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累及肺间质、肺泡、细支气管的肺部慢性、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移植作为一种新的干细胞疗法在治疗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目前对肺纤维化过程中内源性BM-MSCs功能状态的关注较少。本文在阐述BM-MSCs抗肺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肺纤维化动物骨髓功能的异常变化,以及谷氨酸NMDA受体过度激活在肺纤维化所致内源性BM-MSCs功能抑制中的介导作用,为寻找肺纤维化的有效治疗方法提供潜在思路。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尽管已经明确该病具有基因学背景,但仍知之甚少。当今对类风湿关节炎功能预选基因研究的众多手段中,基因芯片技术以其能够同时分析成千上万个基因表达而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研究工具。通过该技术鉴别分类疾病相关基因群、创立疾病特异性基因群数据库,将有助于深层次地了解RA的基因基础,并成为评估RA诊断与治疗手段有效与否的一个有益工具。  相似文献   

19.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PF)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以中晚期出现肺组织的纤维化为病变特征。由于肺纤维化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这也成为该疾病治疗的最大难点,并且由于该病的高死亡率,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对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AMPK、mTOR和JNK等相关信号通路以及ECM沉积和氧化应激等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这些通路中的相关分子的靶点治疗将成为肺纤维化治疗的新趋势。本文旨在对肺纤维化治疗相关的细胞因子以及micro RNA分子靶点研究进展做一总结,为防治肺纤维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同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大多与宿主共生进化,菌群结构、数量恒定形成稳态,能有效预防有害病菌的入侵和炎性疾病的发生。目前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联,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症、肝硬化、结直肠癌和类风湿关节炎。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发病的环境因素,其中涉及的机制有肠道菌群-黏膜稳态的失衡,其不利于肠道适应性免疫的形成,使得免疫系统不能识别常驻菌与致病菌,引起黏膜紊乱;另一种机制是肠道菌群失调激活免疫因子,引起全身免疫反应。由此可见,肠道菌群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既有肠道黏膜与菌群的局部调节,也有全身性免疫因子的共同参与。本文主要对肠道菌群失调诱导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关节炎早期预防及病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