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测定真菌分生孢子细胞核的DNA含量,是研究真菌遗传学和细胞化学的重要手段。过去,测定真菌孢子细胞核DNA含量的方法,大多采用常规的生物化学方法,通过提取孢子内的DNA物质,进行测定。但是,这种测定方法对真菌来讲,往往由于难以准确核计被测定孢子的数目,且提取孢子内的DNA步骤繁  相似文献   

2.
DNA技术广泛应用于法医学中,RNA分析技术为调查疾病和死亡原因提供依据,RNA检测可以作为法医病理学检测一个有效的工具。RNA还可以应用在损伤时间和死亡后间隔时间的检测。在法医案件分析中,体液中细胞特异mRNA的表达的分子检测已经为DNA分析的重要补充手段。本文综述了RNA检测技术在法医病理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
细胞DNA含量反映细胞生长及分化状态,测定其含量的变化对判断肿瘤的性质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各种肿瘤细胞核DNA含量图像分析时,发现细胞核DNA染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DNA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用中发现传统的Feulgen染色技术存在染色特异性不强,背景易共染,染液配制较复杂,对反应条件要求严格,染色时间较长,切片易褪色等缺点。  相似文献   

4.
嗜尸性蝇类在命案死亡时间和现场推断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而DNA 条形编码技术能摆脱对虫卵和幼虫的饲养以及后续物种鉴定方面专业知识的依赖, 有助于实现现场采集蝇类样本的快速鉴定。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地区7个嗜尸性蝇类优势种共77个个体的样本, 测定了所有个体线粒体DNA 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1 120 bp的序列。基于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显示,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序列均以高达99%的支持值聚集在一起。序列间的分歧统计表明这些蝇类在物种内的个体分歧不超过1%, 而不同物种间的净分歧均超过7.74%, 最高可达14.85%。滑动窗口分析表明, 在整个序列区段种间差异位点存在较平均的分布。通过测定COI基因的序列, 建立了北京地区7个嗜尸性蝇类优势种的DNA条形码, 据此实现了对这些物种准确、快速、简单的区分和鉴定, 同时也为后续应用于物种鉴定的种属特异性位点之筛选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异源四倍体白鲫含有两套白鲫染色体和两套红鲫染色体,新四倍体白鲫含有三套白鲫染色体和一套红鲫染色体,倍间三倍体白鲫含有二套白鲫染色体和一套红鲫染色体。为进一步阐明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染色体倍性与细胞和细胞核及其相对DNA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作者测量了异源四倍体、新四倍体和借间三倍体鱼红细胞及其核的大小,同时测定了它们的红细胞相对DNA含量,并与它们亲本红细胞及其精子细胞相对DNA含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蛋白复合物(non-lens βγ-crystallin and trefoil factor complex,βγ-CAT)是一个从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皮肤分泌物中分离的大然分子量为72kDa的全新的蛋白复合物.本研究测定了βγ-CAT处理红细胞后引起细胞内钾离子外流与溶血效应的时效曲线,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βγ-CAT处理红细胞引起的早期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βγ-CAT(3 nmol/L)37℃处理红细胞5 min,(93.31±5.89)%的细胞内钾离子迅速外流(P<0.01),相心溶解率为(13.12±1.92)%(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体枳增加,肿胀.少数红细胞表面向外形成棘状异常突起,部分肿胀细胞内的血红蛋白通过棘状突起缺口向细胞外喷射血红蛋白.表明βγ-CAT通过在红细胞膜上形成孔道使细胞内钾离子迅速外流导致红细胞内渗透压改变而溶血.其结果为理解βγ-CAT的溶血机制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蛇志》2020,(1)
目的探究多次注射中华眼镜蛇毒后,家兔体内产生抗体的情况,观察多次蛇毒免疫对家兔在致死量蛇毒攻击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家兔随机分为6组,其中蛇毒组和细胞毒素组分别用眼镜蛇毒及其分离出的细胞毒素于皮下注射家兔后腿,蛇毒+佐剂组和细胞毒素+佐剂组分别用经弗氏佐剂乳化的眼镜蛇毒和细胞毒素以背部多点皮下注射方式免疫家兔,蛇毒空白组和细胞毒素空白组经家兔后腿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各组均按0、14、28、35天免疫4次,利用双向免疫扩散和间接ELISA法检测各组家兔体内抗体水平;用致死量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皮下注射对应组家兔,观察呼吸、瞳孔、精神状态等生命体征及其局部组织损伤程度、死亡时间。结果蛇毒组双向扩散为1∶4,间接ELISA为1∶64000;蛇毒+佐剂组双向扩散为1∶16,间接ELISA为1∶256000;细胞毒素组双向扩散未见明显沉淀线,间接ELISA1∶1000;细胞毒素+佐剂组双向扩散为1∶8,间接ELISA为1∶128000。致死量蛇毒、毒素攻击后,蛇毒组家兔出现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瞳孔散大、精神萎靡,注射部位有紫色瘀斑,8 h内全部死亡,与蛇毒空白组相比,家兔死亡时间相对延长;细胞毒素组和细胞毒素空白组家兔出现口鼻大量白色泡沫样黏液,呼吸困难,但注射部位瘀紫不明显,均在5 h内全部死亡;弗氏佐剂免疫组家兔无死亡,注射部位出现皮肤损伤坏死。结论在没有佐剂的情况下多次以同种蛇毒、毒素免疫的家兔产生抗体量少,对致死量蛇毒、毒素攻击无明显保护作用,虽有一定量的抗体也无法阻止毒液中细胞毒对皮肤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电离辐射可以导致DNA的简单损伤或复杂损伤。复杂损伤可能引起细胞的死亡和基因突变,损伤的复杂程度对DNA的修复有很大的影响。研究DNA损伤谱对于细胞的修复、凋亡以及放射治疗等有重要意义。利用国际上现有的少量DNA损伤谱的计算结果,用一个简单模拟电离辐射致DNA损伤谱的算法模拟计算并分析了DNA损伤谱,分别给出了电子、质子和a粒子的参数,再现了径迹结构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用Bialsche试剂直接测定红细胞膜上唾液酸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唾液酸是红细胞膜上的重要组分。我们改进了红细胞膜上唾液酸含量测定方法不需预先水解膜样品而用Bidlsche试剂直接测定唾液酸含量。本法具有准确、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尤适用于测定去血红蛋白的红细胞膜上唾液酸量。本文应用直接法分析比较了不同“年龄”红细胞膜上唾液酸含量,发现年老红细胞的唾液酸量明显下降,与年青红细胞相比下降33%。  相似文献   

10.
鞘氨醇-1-磷酸(SPP)是重要的细胞第二信使,影响细胞的生长和死亡.通过培养和收集转染SPP受体-EDG-1的HEK293细胞,与标记及非标记SPP共孵育,利用它们与HEK293细胞的竞争性结合,测定细胞、血清和组织中SPP含量.该法无需特殊仪器,可以测到皮摩尔水平的低含量,批间差异小于15%(6次).  相似文献   

11.
一般支原体都有胸苷磷酸化酶,此酶可将胸苷(Thd)分解为胸腺嘧啶(Thy)和戊糖-1-磷酸酯。培养于HAT培养液的小鼠杂交瘤细胞,利用Thd合成DNA而生长;当HAT培养液中的Thd被支原体的胸苷磷酸化酶分解为Thy后,杂交瘤细胞因不能利用Thy合成DNA而死亡。可根据HAT培养液中杂交瘤细胞的死亡与否来推断检测样品“有”、“无”产胸苷磷酸化酶的支原体存在。  相似文献   

12.
已经找到一种确定工业用酵母菌株的染色体倍性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测定酵母单个细胞的 DNA 含量,可以通过血球记数器细心地记下细胞数目,然后通过比色法测定 DNA 的数量来实现。应用这一技术,有两株正在研究的陈贮啤酒酵母被确认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13.
小麦根尖细胞分化过程中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在25℃条件下萌发3d,根生长至1~2cm长时,于双筒解剖镜下严格切取根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用专一性荧光染料Hochest33258、Pyronin G和FITC分别染细胞核DNA、RNA和蛋白质,并用自动图像分析技术和细胞荧光测定术分别测定三个区中各125个细胞核DNA的相对含量和各100个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核DNA相对含量随着根尖细胞分化的进程,DNA含量递增,成熟区细胞中含量最高。RNA的相对含量则与之相反,在分生区细胞中含量最高,成熟区细胞中含量最低。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则在伸长区细胞中最高,分生区细胞中最低。讨论了根尖细胞分化过程中DNA、RNA和蛋白质三者之间变化的一些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大额牛基因组大小,并比较大额牛和普通牛基因组大小,为大额牛基因组学研究及其分类地位提供科学依据。分别提取人白细胞和鸡红细胞作为待选内参,用FCM测定经碘化丙啶(PI)染色的待选内参与大额牛白细胞的混合样品,通过比较大额牛与待选内参的荧光强度和DNA含量峰值的倍数关系,筛选出测定大额牛基因组大小最佳的标准内参,以此测定计算大额牛基因组大小;并比较大额牛和普通牛基因组大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鸡红细胞是测定大额牛基因大小最佳的标准内参;以鸡红细胞(2C=2.5 pg)为参照,大额牛细胞核DNA含量C=2.780 9 pg,基因组大小为2.719 7×10~9 bp;大额牛与普通牛测定结果比较发现,大额牛基因组比普通牛基因组小。本研究筛选出测定大额牛基因组大小的最佳标准内参,并运用流式细胞术首次测定了大额牛基因组大小,证明了大额牛基因组较普通牛基因组小。本研究的结论将为后续大额牛De novo测序组装以及基因组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确定大额牛进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盐酸吗啡注射家兔,处死后用家兔的肌肉组织饲养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初孵幼虫,研究吗啡对丝光绿蝇幼虫和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在法医学中推断死者死亡时间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取食处理组兔肉的丝光绿蝇幼虫的体长和蛹的重量在不同程度上大于对照组;处理组发育积温均比对照组减少。在实验的剂量范围内(4.7~18.8 mg.kg-1),吗啡可促进丝光绿蝇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根据幼虫或蛹的发育积温推断死者死亡时间,吗啡的这种影响可使推断值产生的最大偏差达80 h左右。  相似文献   

16.
关于核酸分子中碱基含量的计算,在遗传学和高中生物教学中相当重要,但在教科书中通常没有专门讲述。我们根据碱基互补配对规律及中心法则进行归纳总结,从DNA结构、DNA复制、转录、翻译等方面探讨了DNA、RNA、蛋白质3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核酸分子中碱基的含量。互核酸分子中碱基含量的计算1.且已知双链DNA分子中一种碱基的含量,推断其他碱基的含量:例1:一双链‘DNA分子中,(A-C)占碱基总量的Zo%。求A、T、G、C各占多少?解:在双链DNA分子中,据规律知,1.2由碱基含量推断核酸分子的结构——单链或双链、DNA或RNA…  相似文献   

17.
GENOME SIZE     
采用Feulgen-显微分光光度计方法,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3.22pg/2C)测定了长江白鲟、达氏鲟、中华鲟、史氏鲟和北美匙吻鲟的体细胞基因组大小(DNA含量)。结果表明,上述五种鲟鱼DNA含量分别为4.11、8.26、9.07、6.07和3.96pg。长江白鲟和北美匙吻鲟均属于四倍体鱼类,分布在长江水系的中华鲟和达氏鲟两种鲟属鱼类为八倍体类型。史氏鲟初步判断为八倍体,据分析可能存在四倍体的类型。根据所得到的结果并结合已发表的DNA含量和染色体资料,分析了鲟形目鱼类在细胞遗传上的进化特点。鲟形目鱼类全为多倍体起源的鱼类,在鲟形目的两科(白鲟科和鲟科)六个属中,除鲟属外,其他五个属均为四倍体,而鲟属已发现有四倍体、八倍体、十二倍体和十六倍体。说明在细胞水平的染色体加倍与鲟形目鱼类各科、属分化没有直接联系,只在鲟形目形成的早期和鲟形目形成后的鲟属种间分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鲟属鱼类的染色体剧烈分化可能是造成现今鲟属种类数最多(占整个鲟形目鱼类的65%以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流式细胞仪检测中细胞DNA样品制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适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样品,通过碘化同啶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对食管癌细胞内DNA含量分布进行分析,在不同的时间内对血液中淋巴细胞内DNA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结构完整的细胞DNA的荧光点图形成二倍体,四倍体的区域。组A各样品具有良好一致性,1~3天内差异小;组B各样品差异较大,因此细胞的完整性是DNA含量检测的基本条件,细胞经PI染色后若不能及时检测,可避光、4℃放置1~3天仍可获得较理想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蛋白复合物(non-lens βγ-crystallin and trefoil factor complex,βγ-CAT)是一个从大蹼铃蟾 (Bombina maxima) 皮肤分泌物中分离的天然分子量为72 kDa的全新的蛋白复合物。本研究测定了βγ-CAT处理红细胞后引起细胞内钾离子外流与溶血效应的时效曲线,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βγ-CAT处理红细胞引起的早期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βγ-CAT(3 nmol/L)37℃处理红细胞5 min,(93.31±5.89)%的细胞内钾离子迅速外流(P<0.01),相应溶解率为(13.12±1.92)% (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体积增加,肿胀。少数红细胞表面向外形成棘状异常突起,部分肿胀细胞内的血红蛋白通过棘状突起缺口向细胞外喷射血红蛋白。表明βγ-CAT通过在红细胞膜上形成孔道使细胞内钾离子迅速外流导致红细胞内渗透压改变而溶血。其结果为理解bg-CAT的溶血机制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显微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烟草( Nicotiana tabacum) 精细胞和卵细胞的DNA 含量。烟草是二胞花粉, 花粉萌发后生殖细胞在花粉管中分裂形成精细胞。授粉后45 h 花粉管到达子房, 在花粉管内的精细胞DNA 含量为1C。当花粉管在退化助细胞中破裂, 释放出的两个精细胞开始合成DNA。在与卵细胞融合前,两个精细胞DNA 含量接近2C。随着精细胞的到达及合成DNA, 卵细胞也开始合成DNA, 融合前的卵细胞DNA 含量也接近2C。精、卵细胞融合后, 合子DNA 含量为4C。烟草雌、雄配子是在细胞周期的G2 期发生融合, 属于G2 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