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CAPRI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是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25例病人。比较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的OS和PFS都高于对照组。结论:自体CAPRI细胞联合化疗能够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常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目前,临床上用于肺癌筛查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效果较差,迫切需要筛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肺癌早期诊断。随着质谱、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研究团队分别从组织、血液等标本中发现了一些有望作为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分子,如糖蛋白、特异性糖修饰结构、miRNA和代谢物等。本文旨在对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鉴定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肺癌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沙利度胺治疗组选取3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研究,给予沙利度胺联合PCDE方案治疗;同时选取37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仅使用PCDE方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沙利度胺联合PCDE方案治疗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PCDE方案治疗组患者(P<0.01).结论:采用沙利度胺联合PCDE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目前治疗以放化疗为主,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无显著升高.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肺癌治疗方法.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senchymal-epithelia transition factor,c-Met)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化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2,3年生存率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79.3%)明显高于对照组(4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的Ⅱ-Ⅳ级白细胞减少率,Ⅲ-Ⅳ级血红蛋白减少率,Ⅲ-Ⅳ级消化系统反应无显著差别,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化疗,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更好,毒副作用并未加重,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著名国际期刊PNAS发表了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应用抗体-化疗联合疗法能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生存率,这种效应可能依赖于治疗过程中肿瘤的血管功能,并且提出将PIGF作为检测药效的生物标记以及将VEGFR1作为抵抗治疗的生物标记。目前,研究发现在标准化疗方案中添加anti-VEGF抗体能够提高生存率,已经是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但  相似文献   

7.
肺癌早期诊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肺癌发生发展进程伴随机体代谢物变化,因此通过对体内代谢通路的全面检测,进而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代谢应答变化,可高效筛选肺癌相关代谢标志物,有助肺癌早期发现。近年来已开发多种代谢检测技术用于肺癌代谢标志物筛选,其中质谱技术在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分析速度、多指标平行检测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因此在癌症诊断、疾病监测和治疗等领域有重要地位。该文概述了质谱技术方法在肺癌临床诊疗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应用质谱方法学研究生物标志物的前景进行了系统性展望。通过对近期研究的深入了解,预期将进一步理解肺癌代谢特征,为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精准评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存活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无完全缓解患(CR)病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40.0%;对照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RR)2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0.0%(20/4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45.0%(18/4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中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3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皮肤水泡等。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个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能取得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不会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肺癌(lung cancer)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5%,其五年生存率只有15%,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在抑制肿瘤进展中的作用有限,即使有手术机会,也有40%以上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目前多学科治疗较大程度提高了晚期NSCLC的生存期,研究表明,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可改善肺癌的预后,有望成为肺癌的重要辅助治疗方式。其中,治疗性肿瘤疫苗(vaccination)如MAGE-A3、L-BLP25、Belagenpum atucel-L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如ipilimumab、nivolumab、pembrolizumab等得到广泛关注。一系列临床试验表明免疫治疗可以使非小细胞肺癌的死亡率得到缓解,本文就其原理、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及有待解决问题的临床研究作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后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6个月、1年生存率,并记录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的化疗缓解率(71.79%)显著高于对照组(52.50%)(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关节痛、脱发、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患者对以上症状均可耐受,给予对症治疗后均自行缓解。观察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较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约占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的 30%,其治疗难、预后差,是一种毁灭性的肺癌类型, 转移性 sq-NSCLC 的 5 年生存率不足 5%。近 20 年来,sq-NSCLC 治疗领域的进展甚微,尤其是一线治疗,导致该领域存在严重未满 足的临床需求,sq-NSCLC 患者迫切需要更多的新治疗方案。综述 sq-NSCLC 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为 sq-NSCLC 治 疗药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丁海斌  刘敏  周永清  南媛  李雅 《生物磁学》2011,(21):4135-4137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存活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无完全缓解患(CR)病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40.0%;对照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RR)2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0.0%(20/4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45.0%(18/4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中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3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皮肤水泡等。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个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能取得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不会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癌症中的头号杀手。临床上针对不同类型肺癌有不同的治疗策略,由于临床上大部分病人在确诊为肺癌时已经为晚期,对于常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效果时,关注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就显地尤为必要。肺癌生存质量量表可以反映病人临床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状况,达到反馈治疗效果的目的。在临床实验中使用肺癌生存质量量表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国际上的研究大多不是以生存质量为主要终点的研究,生存质量也不能全面的反映病人预后的状况,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肺癌生存质量量表能够在临床中的使用更加普及、更加全面。本文就肺癌生存质量量表在晚期肺癌中使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更加促进我们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思考与关注,更有利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究lncRNA DGCR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86例,在手术期间从患者获得肿瘤和非肿瘤的肺癌旁组织样本。采用qRT-PCR测定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DGCR5表达水平。分析lncRNA DGCR5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lncRNA DGCR5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lncRNA DGCR5在N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ncRNA DGCR5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体积、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研究发现lncRNA DGCR5高表达组中位OS及中位DFS分别显著高于lncRNA DGCR5低表达组(P<0.05)。低分化程度、II+ IIIa临床分期、N1-N3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及lncRNA DGCR5 低表达均与NSCLC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相关。结论:LncRNA DGCR5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降低,NSCLC患者血LncRNA DGCR5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及预后具有相关性。LncRNA DGCR5可作为早期诊断和治疗NSCLC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单孔胸腔镜、单操作孔胸镜和传统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生存期差异,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7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A组(n=57例)、B组(n=58例)和C组(n=58例)。A组采用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B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C组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通过观察3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差异,本研究发现B组和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患者术后1 d、3 d和7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且C组患者术后1 d、3 d和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3组患者中位OS、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研究的初步结论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获得与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及开胸手术相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效果,且可减少创伤,降低术后疼痛感,有利于术后恢复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对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CYFRA21-1)、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影响研究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已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多西紫杉醇治疗,治疗组采用吉非替尼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CYFRA21-1、CA125、CEA及MMP-9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及3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3年后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CYFRA21-1、CA125、CEA及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CYFRA21-1、CA125、CEA及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VEGF、CYFRA21-1及CA125、CEA、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18,(3)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生成因子(VEGF)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1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45例口服替吉奥治疗,联合组46例加用沙利度胺治疗,治疗6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VEGF和bFGF水平变化以及Ⅲ、Ⅳ级毒副反应和2年内生存率。结果联合组近期疗效和2年生存率均高于单药组,血清TNF-α、VEGF和bFGF水平低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末生存率以及Ⅲ、Ⅳ级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与沙利度胺联合使用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效果良好,且不增加化疗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凝血功能对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凝血功能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结果:不同性别、病理类型、病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显著(P0.05);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凝血功能指标中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高于平均值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ib和D-D升高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与胸腔镜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Fib和D-D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肺癌在生物学特性、基因组变异、增殖速度及化疗响应方面的时间异质性,构成了对有效治疗的显著阻碍。肺癌时间异质性的复杂性,结合其空间异质性,为研究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将为肺癌研究开辟新的方向,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肺癌的时间异质性,从而提升对肺癌的治疗成功率。方法 应用拉曼光谱显微技术作为监测肺癌细胞生物分子组成实时变化的有力工具,揭示了疾病的时间异质性。通过拉曼光谱与多元统计分析的结合,对苯并(a)芘处理后人类肺上皮细胞的生物分子变化进行了细致观察。结果 随时间推移,核酸、脂质、蛋白质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葡萄糖浓度上升。这些变化模式暗示,苯并(a)芘可导致遗传物质结构损伤、促进脂质过氧化、干扰蛋白质代谢、降低类胡萝卜素生成,并改变葡萄糖代谢路径。运用拉曼光谱技术,以实时、无侵入性、非破坏性的方式监控肺癌细胞内的生物分子动态,进而阐明其关键分子特性。结论 本项研究深化了对肺癌演进的认识,并为发展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支持,助力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主要特征为患者生存率低及预后差。虽然目前针对肺癌的诊断与治疗已取得显著效果,但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仍然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环状RNA (circular RNA, circRNA)是一类共价闭合的环形RNA分子,先前它被发现是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内源性非编码RNA。然而,近期多项研究发现,有些circRNAs还具有蛋白编码功能。同时,circRNAs在肺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有望成为肺癌的预测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该文将从circRNAs的发现史、生成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肺癌中的作用等方面作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