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矫形鞋垫联合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用于偏瘫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就诊的56例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每日行物理治疗(PT)训练,每次共30分钟,每日一次,每周五次。治疗组患儿常规物理治疗训练同对照组,并同时运用足部生物力学矫形技术及踝关节CPM治疗,每次15分钟,角度恒定为-45-45度,每天一次。两组治疗疗程为三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儿平衡能力总有效率、GMFM(E功能区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踝关节张力及踝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平衡能力总有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分别为92.9%和67.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GMFM(E功能区评分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改善、踝关节张力、踝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矫形鞋垫联合踝关节CPM明显有助于偏瘫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42例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作业治疗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布治疗。三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腕关节屈肌肌张力疗效及治疗前后精细运动能力(FMFM)评分。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儿腕关节屈肌肌张力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61.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FMF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手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控制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脑瘫患儿的平衡控制功能、步态、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D区和E区的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Rivermead活动指数、Berg平衡量表得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Rivermead活动指数、Berg平衡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步行足长、步速明显增加,步宽明显减小(P0.05),且观察组患儿步行足长、步速大于对照组,步宽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88 D区、GMFM-88 E区得分均分别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GMFM-88 D区、GMFM-88 E区得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控制功能、步态以及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康复功能训练结合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及Ⅱ期矫形手术针对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在我院行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及Ⅱ期矫形手术并行康复功能训练的98例患儿的手术和康复后期疗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前双下肢平均肌张力(改良Ashworth评分)2.8级,双下肢肌力平均3.4级,ADL能力评分平均55.1分,平衡功能Berg评分平均19.58分,术后8+月及以上患儿随访,双下肢肌张力1.15级,双下肢平均肌力4.05级,ADL能力评分平均72.9分,平衡功能Berg评分平均40.53分。治疗自身前后对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手术期康复功能训练结合FSPR及Ⅱ期矫形手术在缓解患儿双下肢肌张力、提高双下肢肌力,改善ADL能力及改善平衡功能方面疗效确切,康复结合手术团队的治疗方法是治疗小儿脑瘫(痉挛性双下肢瘫)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1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tDCS治疗。采用采用关节活动度量角器测定腕关节背伸关节活动度(AROM) ,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评估患儿的双上肢精细操作能力,采用Peabody 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定双手精细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评估患儿患侧上肢肘关节肌张力状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差异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AROM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ARO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MFM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F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MQ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FM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腕关节背伸关节活动度、双上肢精细操作能力、双手精细运动功能和患侧上肢肘关节肌张力,对精细运动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化康复系统对于小儿脑瘫拇内收畸形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普陀区残联系统下脑瘫患儿21例及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门诊家庭康复每月随访的脑瘫患儿21例,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由家长行常规OT训练后佩戴为患儿定制的拇外展支具进行治疗,治疗组除以上治疗外加用数字化康复系统随访治疗。三个月后,对疗效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拇指内收肌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分别为90.5%和81%,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PROM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P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MFM比较两组治疗后FMFM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FMFM显著高于(P0.01)。结论:家庭(社区)数字化康复系统干预可有效提高小儿脑瘫拇内收畸形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儿科康复中心141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FES治疗,持续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后测定MAS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ROM)评分以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结果:经治疗12周后,两组ROM评分和GMFM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升更明显(P0.05);两组M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FES结合运动训练可显著缓解下肢肌群痉挛程度,改善踝关节运动范围和功能,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儿给予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采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评价治疗前后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采用踝关节活动度及GMFM-88粗大运动功能测试表评估治疗前后患儿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理解商与表达商较治疗前均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7.8%,高于对照组的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均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均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康复方法可以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及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并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普通门诊确诊的脑瘫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仅给予言语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体外反搏联合言语训练治,以4周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版儿童语言发育评定法s-s法、Gesell发育评分法评价和比较患儿言语发育商和认知发育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言语发育商和认知发育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言语发育商和认知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体外反搏联合言语训练较单纯言语训练可更有效改善脑瘫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言语发育和认知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由儿童康复诊疗管理系统(ICR 2.0)软件辅助制定的运动疗法优化方案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61例GMFCS分级为Ⅱ-Ⅲ级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以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接受两个阶段的运动治疗。两组患儿第一阶段根据治疗师个人经验制定治疗方案并训练;第二阶段试验组用ICR2.0软件辅助治疗师综合分析患儿及家长的现实性愿望、功能情况、家庭环境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并优化后进行训练;对照组仍由治疗师凭个人经验制定治疗方案并训练;两个阶段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远城寺式·婴幼儿发育检查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对患儿功能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发育月龄、移动运动和GMF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阶段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其中第一阶段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ICR 2.0软件辅助制定的运动疗法优化方案可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2022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79,接受等速肌力训练)和观察组(n=79,对照组基础上接受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对比两组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肌张力、步行步态功能。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干预12周后,两组膝关节后伸(FKE)、前屈(FKF)、髋关节后伸(FHE)、前屈(FHF) 肌张力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步速、步频、步长、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肌张力以及步行步态功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对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脑瘫)患儿智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选择在本院儿保科门诊就诊的脑瘫患儿13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两组康复观察3个月,记录智力及肢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5 %,高于对照组的83.6 %(P<0.05)。两组康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评分都高于康复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后的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都高于康复前(P<0.05),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后的F波振幅高于康复前(P<0.05),阈值低于康复前(P<0.05),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在脑瘫患儿的应用能促进改善智力及肢体功能,重建患儿的肌电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矫形术后跖骨痛的病因分析,以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矫形手术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本院自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5年间行类风关前足矫形术204例256足,其中术后出现跖骨痛的44例46足,随访术后出现跖骨痛的时间、部位以及处理措施的效果和预后,并分析其出现原因。结果:44例患者中11例11足接受了再次手术治疗,7例术后患者跖骨痛消失,4例患者术后仍残留疼痛,2例接受足垫治疗,2例接受了第3次手术,术后疼痛消失。32例34足未接受再次手术,行矫形足垫治疗,1例患者失随访。结论:术后残留跖骨痛是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矫形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大多数患者可通过矫形鞋垫缓解疼痛,少数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学龄前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认知状况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学龄前脑瘫患儿8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非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两组患儿均进行为期24周的随访观察。观察和比较两组的综合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发育商、智商以及C因子值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综合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儿的发育商值为(84.5±11.3),显著高于对照组(62.2±12.4)(P0.05);观察组患儿的智商值为(80.7±11.4),显著高于对照组(67.3±12.1)(P0.05);观察组患儿的C因子值为(12.8±4.0),显著高于对照组(9.9±3.3)(P0.05)。结论: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学龄前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认知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脑苷肌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1例采用脑苷肌肽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惊厥、嗜睡以及过度兴奋等神经症状均逐渐消失,且实验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行为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应以及意识状态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10-14天后,实验组新生儿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有效减轻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速神经损伤恢复,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到2021年8月在本院住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化1:1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在4周后记录下肢肌力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的简化Fugl-Meye下肢评分高于治疗前,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的120 °/s时膝关节的伸肌与屈肌峰力矩体重比都高于治疗前,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治疗后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低于治疗前,波幅高于治疗前,联合组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改善神经功能与运动诱发电位,从而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与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万海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7):1116-1116,1120
目的:观察王氏保赤丸治疗小儿便秘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机制。方法:将60例便秘患儿,年龄1岁至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平均年龄(3.00±0.30)岁,对照组29例,平均年龄(3.00±0.30)岁。治疗组采用王氏保赤丸配合便秘饮食及摄取膳食纤维,增加饮水,训练规律排便治疗;对照组采用便秘饮食和摄取膳食纤维,增加饮水,训练规律排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8%,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王氏保赤丸治疗小儿便秘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脾胃的双向调节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TMS)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下肢肌力和脊髓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87例不完全性SCI患者,根据入院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3),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TMS,对比两组神经电生理指标[静息运动阈值(RMT)和运动诱发电位(MEP)]、下肢肌力指标[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力矩加速能(TAE)以及胭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疼痛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RMT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MEP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屈肌群PT、屈肌群TAE、伸肌群PT、伸肌群TAE、H/Q、FI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MS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不完全性SCI患者可刺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脊髓功能独立性,改善下肢肌力,减轻患者的神经性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运动发育指数均为护理后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给予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儿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智力发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系统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研究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锻炼康复治疗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进行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即核心肌力组;B组患者给予传统腰肌功能锻炼治疗,即传统腰肌锻炼组;康复治疗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所有患者每天早晚各锻炼1次,每次持续15 min,共训练治疗12周。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治疗后6周和12周分别通过VAS疼痛评分、JOA腰椎功能评分和ODI腰椎功能评分变化进行效果评价。治疗后6周,核心训练组VAS评分平均(5.0±1.5)分,JOA评分平均(21.4±2.6)分,ODI评分平均(29.5±8.0)分;但与传统腰肌训练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12周核心肌力锻炼组疼痛症状缓解明显,VAS平均(2.9±1.2)分;腰椎功能改善明显JOA评分平均(25.2±3.2)分,ODI评分平均(38.8±9.4)分;与传统腰肌训练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本研究说明腰肌核心肌力训练长期锻炼效果好于传统腰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