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又名棉避债蛾、大袋蛾、大背袋虫,属鳞翅目蓑蛾科(Psychidae),在彭泽棉区间断普遍发生,局部为害较重。为害多种树木,7—8月间迁往棉田,为害棉叶,取食上部叶片和嫩头,严重时可将嫩头和棉叶全部吃光,影响棉花生长,甚至造成棉株枯死。为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探索防治措施,现将调查观察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华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原名黑嘴端凤头燕鸥。自1863年被首次命名之后,一直鲜为人知。仅有少数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及我国的山东烟台、青岛和福建福州(Collar et al. 2001)。1937年夏, 21只标本采自青岛外海岛屿(Shaw 1938)。这是中华凤头燕鸥在20世纪最后一次确切的记录。此后长达63年之久,该鸟似乎失去了踪迹。基于标本采集的地点和时间分布,鸟类学家们推测该鸟应在山东和福建沿海繁殖,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周边的南中国海越冬。由于缺乏确切的资料,IUCN将中华凤头燕鸥列为极危物种,而我国则将它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000年夏,中华凤头燕鸥在马祖列岛被台湾鸟类摄影家重新发现,有8只成体混群在大约2 400只大凤头燕鸥(T.bergii)中繁殖。2004年8月,浙江自然博物馆鸟类研究小组在浙江韭山列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另一繁殖群体,有约20只中华凤头燕鸥混群在4 000只左右的大凤头燕鸥中繁殖。2006年,在澎湖列岛繁殖的大凤头燕鸥群中也发现了1对中华凤头燕鸥。马祖列岛繁殖群体由于屡受大陆渔民捡蛋等干扰,种群数量逐年下降。由于实施了严格的保护措施,2006年始数量逐渐回升,2008年繁殖个体数量最大时达到17只。近年由于猛禽等干扰因素,繁殖屡遭挫折,种群数量再次下降。韭山列岛繁殖群由于遭受渔民捡蛋,繁殖连年失败。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被IUCN列为极危物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极为稀少,据估计全球总数量不超过100只。根据历史记录,认为中华凤头燕鸥在我国东部沿海繁殖,在南中国海越冬。在消失63年之后,2000年在马祖列岛被重新发现。2004年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又发现了第2个  相似文献   

4.
王林瑶 《昆虫知识》1998,35(6):355-356
缨翅蛾属于缨翅蛾科(Pterothysanidae),此科隶属于锚纹蛾总科(Calliduloidea),此总科只有缨翅蛾科及锚纹蛾科(Callidulidae)两科。总科的特征为:喙存在,缺少下颚须,触角丝状或短梯状,基部后方有毛隆;前翅M2基部接近M3,前、后翅均缺1A,后翅有或无退化的小翅缰;腹部缺鼓膜器;有日间活动习性[1]。缨翅蛾科与铺纹蛾科的区别在于:前者体型细瘦,很似尺蛾,后翅之十R;与民在中室外方接近,后缘有似缨的污白色长缘毛,而后者形似蝶,后翅S+R;与R产中室外方远离,后缘无长毛;前翅有近似锚纹形的赤色斑。缨翅蛾主要产于…  相似文献   

5.
1植物名称羽叶南洋参(Polyscias fruticosa var.plumata Bailey),别名南洋森和福禄桐。2材料类别茎段。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芽诱导培养基:(1)MS 6-BA2mg·L-1(单位下同) NAA0.5。芽增殖  相似文献   

6.
岳冰杰 《化石》2006,(4):2-5
本刊上一期登载了“弗洛勒斯人——《指环王》中的霍比特族”一,介绍了2004年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的在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的良巴(LiangBua)洞2003年发现的大约18000年前的小矮人的化石以及其他科学家的一些评论和意见。这种小矮人身高1.06米,脑重380克,没有下巴颏,研究人员认为代表与我们现代人(学名:智人)不同的一个新物种,命名为弗洛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  相似文献   

7.
在棉红铃虫性诱试验中,我们发现性诱区、树枝把、灯光诱蛾区内的雄蛾量比对照区多得多,这种现象是性诱剂的作用还是其它原因? 我们从第一代蛾开始,进行了雄蛾粗提液的诱蛾效果试验。其方法如下:剪取拄蛾腹部末端三节,浸泡在无水酒精里三日后备用。雄蛾来源:①引诱剂盆得来的,②杨树把、黑光灯、室内饲养羽化的,③雄蛾粗提液盆下获甜的(主要来源)。使用方法与雌蛾性引诱剂丙酮稀释液相同,并设酒精、清水对照。通过一、二代蛾的反复实践证明: (1)雄蛾粗提液诱雄蛾的效果好。诱集雄蛾多,性能稳定,各代诱蛾量的曲线与高斯剂吻台(见袁1、图1)。  相似文献   

8.
<正> 大窠蓑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鳞翅目:蓑蛾科)是我国东南部林木和行道树的一种重要害虫,由于它食性杂、繁殖力强,极易爆发成灾。该蛾幼虫孵化后,即作袋囊护身,常规的化学防治效果不大,采用性信息素技术进行防治可能是较好的方法,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大窠蓑蛾在华东地区一年一般发生一代,成虫期在6月上旬,仅7至10天,野外生测时间十分短促,使性信息素研究工作产生一定困难。我们采用人为措施控制其发育进程,加温催育或低温滞育,结合运用触角电位技术,可使生测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有助于研究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灰沙燕的洞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灰沙燕的洞巢侯兰新,吕明,马力(西北民族学院食品科学和动物科学系兰州730030)(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关键词灰沙燕,洞道,巢穴灰沙燕新疆亚种(Ripariarlpariadiluta)在国内仅分布于新疆境内,对其生态学研究的资料甚少。1990年6月...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钩蛾亚科黄钩蛾属(鳞翅目:钩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钩蛾属Tridrepana全世界已有32种(Watson,1957),其中包括中国的10种(Watson,1968)。我们手中标本已鉴定10种,其中新增4新种及1新亚种。本文作一全般记录。  相似文献   

11.
黄连木尺蛾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10,(2):307-307
<正>黄连木尺蛾Culcula panterinaria(Bremer et Grey),鳞翅目,尺蛾科,又叫木橑尺蠖,幼虫危害黄连木、刺槐、核桃等。幼虫6龄,幼虫期约40d,老熟幼虫体长65~75mm,体色变化大,多与寄主植  相似文献   

12.
刘兵  王洪平 《昆虫知识》1994,31(6):347-350
澄清了两种害虫:梨食芽蛾一年发生1代,以小幼虫在山植树翘皮下越冬,早春出蛰为害芽、花蕾、嫩梢及叶片,老熟后在花序或卷叶中化肾;桃白小卷蛾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缀连叶片做茧越冬,春季在茧中化蛹,其幼虫只为害果实。两者幼虫和成虫可根据形态特征鉴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继续报道中国钩蛾亚科的豆斑钩蛾属Auzata及铃钩蛾属Macrocilix。前人记载豆斑蛾属6种(内有中国5种),本文现有6种,包括3新种。铃钩蛾属前记载5种,兹有5种,包括3新种及一新亚种。 这两属的地理分布亦极狭窄,为东亚特产,尤其中国的两属区系最为丰富,研究其地理分布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钩蛾亚科线钩蛾属(鳞翅目:钩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中国钩蛾亚科研究的第三篇,线钩蛾属 Nordstroemia Bryk的文献记载有中国的8种,本文共记载11种,包括7新种。线钩蛾属是东亚特征属,分布在印度(北部),锡金,缅甸(东北部),日本及东南亚沿海岛屿,而以中国的种类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黄连木尺蛾     
<正>黄连木尺蛾Culcula panterinaria(Bremer et Grey),鳞翅目,尺蛾科,又叫木橑尺蠖,幼虫危害黄连木、刺槐、核桃等。幼虫6龄,幼虫期约40d,老熟幼虫体长65~75mm,体色变化大,多与寄主植  相似文献   

16.
黃刺蛾     
黄刺蛾(Monema flavescenis Walker)俗名洋辣子、八角虫、麻贴、枣蠕蛹。幼虫食害树叶,发生严重时能将树叶全部吃光,残留枝梢。1958年在四川邬县城关四、五公里內的榿木树叶,几乎全被吃尽。幼虫将树叶吃光后,又迁往附近农田,为害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同时,由于幼虫身上具有很多微细的毒毛,如不慎触及皮肤、可发生剧痛或红肿。用氨水、肥皂水、或其他碱性溶液涂伤处,可以止疼消肿。黄刺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其寄主植物有苹果、梨、杏、桃、李、梅、樱桃、杨梅、柑桔、柿、山楂、榲桲、枇杷、杧果、核桃(胡桃)、石榴、醋栗、板栗、蔷薇、枣、酸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6月5日作者在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洞塘乡板寨村(25°13'40.68″N,108°01'22.59″E,海拔528 m)进行定期鸟类监测时拍摄记录到一只灰燕鵙Artamus fuscus,发现的地点在保护区内的实验区,主要生境为水田和旱田,记录到该鸟时其正停栖在水田上方的电线上。作者在茂兰保护区已进行了连续4年的繁殖鸟类监测,该鸟为首次记录。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2011)、《贵州鸟类志》(吴志康,1987)、中国观鸟记录中心(http://birdtalker.net/report/index.,2014-6-16)及《贵州茂兰国家级保护区鸟类调查》(冉景丞,2003),确认该鸟属于燕鵙科Artamidae,为贵州省鸟类科的新纪录。燕鵙科鸟类全世界有1属10种,我国记录1属1种。灰燕鵙全长155~185 mm。头、上体深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胸和腹浅棕灰褐色;尾下覆羽近白色;翅尖长,折合时超过尾端,嘴形宽厚呈蓝灰色。两性相似。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鉴定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结构信息。【方法】采用正己烷浸提的方法提取杨小舟蛾性成熟处女雌蛾性腺中的活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GC-EAD)技术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定位;性腺提取物与4-甲基-1,2,4-三唑啉-3,5-二酮(MTAD)进行微量化学反应,获得衍生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对性腺提取物及MTAD衍生物进行质谱特征离子分析。【结果】GC-EAD结果显示,杨小舟蛾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的一种成分有较好的反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能引起雄蛾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成分为十八碳的不饱和醛;MTAD衍生物的GC-MS结果显示,该活性成分的两个双键分别位于碳链的13和15位。【结论】本研究鉴定出杨小舟蛾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平面结构为13,15-十八碳二烯醛,但双键的立体构型有待合成标准化合物进一步鉴定。本研究为杨小舟蛾性信息素备选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方向,为信息素的结构确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金腰燕(Hirundo daurica)是我国广为分布的夏候鸟,它冬季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及印度等地越冬,春季回到我国繁殖,为探索其迁徙规律,我们在山东省日照市利用环志手段进行研究,发现金腰燕可以回到上一年自己营造并居住过的旧巢繁殖,这一本领  相似文献   

20.
1964年我下乡搞农药使用技术时,曾看到不少病虫测报站把三化螟蛾误认为二化螟蛾,而错误地作出了二化螟蚁螟盛孵高峰的预报,严重地影响了药剂治螟的效果。这是生产上的重大问题,值得注意。 后来我翻阅了1959-1964年出版的10种主要有关三化螟图书,发现所作形态描述不一致,有的说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