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2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在腹腔镜下操作完成,对照组传统开腹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均按分组要求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胃肠道恢复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热、切口感染、腹腔出血积液及门静脉系统血栓等为术后常见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期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200例择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手术前后的止血率、并发症及肝功能指标等。结果:近期随访率78%(1716/2200);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史88.3%(1515例),手术止血率为99.1%(1701例),围术期病死率为1.3%(22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和肝肾功能衰竭;并发症情况:发热39.8%(683例)、腹腔内出血2%(34例)、门静脉系统血栓51%(875例)、胸腹腔感染3.7%(63例)、肝脓肿0.7%(12例)、胃瘘0.3%(5例)及胰瘘0.3%(5例)。丙肝肝硬化脾切除抗病毒103例,预防手术112例,丙肝切脾抗病毒、预防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肝功能Child分级:术前85%为A级,术后94%为A级;ALB、TBil、PT及腹水消失率均明显好转。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积极的作用,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可消除或缓解,但如何有效降低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仍需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LigaSure与传统分离结扎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贵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来证实LigaSure是否同样适用于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法:将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成LigaSure组(50例)和传统分离结扎组(50例),两组患者在肝脏原发疾病、肝功能、食管静脉由张程度方面无差异(P<0.05);比较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脾热、门静脉血栓、住院天数等.结果:两组在术后腹腔引流量、脾热、门静脉血栓、住院天数方面无差异,而手术耗时、术中出血差异显著(P<0.001).结论:LigaSure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的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量,而术后并发症与传统分离结扎手术无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分析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9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于术前、术后1d、3d、7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统计术后7d内患者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8)和无血栓组(n=68),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在术前、术后1d、3d、7d时的门静脉内径、最大流速、血流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肝动脉内径、最大流速、血流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内有28例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17%。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前门静脉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患者Child-Pugh分级为B级比例、术中出血量、脾质量、腹水量、术前门静脉内径均高于无血栓组,术后门静脉内径、术后门静脉流速均低于无血栓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后门静脉内径、术后门静脉流速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进行肝脏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患者术后的疗效判断,且术后门静脉内径、术后门静脉流速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及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实施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常规开腹手术根治治疗结肠癌患者38例,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收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比、年龄等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结肠癌患者疗效确切,围术期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脾动脉结扎法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将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肝硬化门脉高压脾机能亢进巨脾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组及开腹脾切除(OpenSplenectomy,OS)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围手术期差异。结果:LS组与OS组在性别组成、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年龄组成及脾脏长径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LS组手术时间比OS组略长,但无统计学意义,LS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OS组(P<0.01),LS组术后进食、术后排气、引流管拔除及出院时间均明显早于OS组(P<0.01)。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为治疗门脉高压巨脾的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对115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重点注意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糖控制及血糖监测,强化糖尿病知识宣教,饮食调理结合药物控制,使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同时重视心理护理,深化术前指导,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除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其余病人均顺利康复。结论:在护理过程中加强血糖控制及血糖监测,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是糖尿病病人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三角吻合术在食管胃颈部消化道重建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临床疗效。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需要行微创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手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考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和SF-36量表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显示,围手术期中观察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其他项目所用时长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腹腔感染、肠梗阻、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数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身体不适的患者数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各维度除情绪角色和心理健康两维度以外,其他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三角吻合术在微创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围手术期情况优于传统吻合术,且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患者随访情况和生活质量均好于传统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本组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420例结肠癌患者,并随机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每组分别由210例直肠癌患者组成,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护理指标进行详细的观察与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患者在手术之前的ASA评分、Dukes分.期以及手术时间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无论在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还是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少于传统开腹手术组患者(P<0.05,),且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的并发症也明显少于传统开腹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直肠癌患者而言,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问短,并发症少等临床优点.而加强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则保障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十二指肠优先离断对胃癌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93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给予左侧后入路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研究组给予十二指肠优先离断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炎性因子、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清除淋巴结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琢(TNF-?琢)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主观症状、生理功能状态、社会活动功能、心理情绪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与左侧后入路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相比,十二指肠优先离断可简化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步骤,减少胃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后严重脾粘连脾切除手术技巧,为临床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例脾动脉栓塞术后严重脾粘连行脾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特殊处理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开腹后到脾切除完成平均耗时55 min、出血550 mL。术后并发症为腹水(8例)、肺部感染(1例)、胰瘘(1例)及腹腔内出血(1例)。结论:脾动脉栓塞术后出现严重脾粘连行脾切除术,手术风险较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较常规脾切除术明显延长、增多。规范手术操作,细致分离脾周粘连,合理处理脾蒂,是安全、有效完成此类脾切除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应用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nous flow,PVF)、肝动脉血流量(hepatic arterial flow,HAF),术中采用水柱法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480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50例,单纯脾切除30例.PVF由术前的(1368± 402) ml/min减少至术后的(986±295)ml/min(P<0.01);HAF由术前的(412± 68)ml/min增加至术后的(526±132)ml/min(P<0.01);FPP由术前的(30±6)cm H2O降至术后的(26±5)cm H2O(P<0.01).R15 ICG由术前的(18±8)%降至术后的(16±7)%(P>0.05).肝功能Child分级A级患者比例由术前的85%增加至术后的95%(P<0.01).其他肝功能指标如TBIL素、凝血酶原延长时间及腹水消失率都明显好转.结论:脾切断流术后PVF虽然减少,但是HAF增加及术后门体分流减少均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分析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普外科治疗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接受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患者15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对照组行阑尾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创伤面积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对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敬霞 《蛇志》2011,23(2):192-194
目的 总结Arnold-chiari畸形行改良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1例Arnold-chiari畸形行改良手术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加强肢体功能训练.结果 通过围术期的护理,全部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至3年,症状明显改善14例,轻度改善2例,无变化1例,所有随访患者脊髓空洞均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 Arnold-chiari畸形患者手术风险大,护理要求高,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蛇志》2015,(1)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320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患者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患者术后第3天角膜创面光滑,刺激症状轻,10天拆线,植片全部在位存活。结论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有效的出院指导是保证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9,(2)
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患者的生理心理会产生巨大改变。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尚未制订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标准指南,本研究总结和分析近来年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其临床应用研究与其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干预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出血以及胆漏、放射痛、肠粘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取系列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实施的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除常规治疗作用外,患者恢复快,花费少,同时美容效果也大大提高。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腹部无明显瘢痕,美容效果明显;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随着相关技术不断成熟,必然会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蒋桂花  杨蓓  吕进  王和明  袁丽 《生物磁学》2011,(Z1):4696-4698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围手术期的护理的临床效应。方法:2000.01-2005.12间IIb-III期233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根治加125I粒子植入组(n=112)和单纯性根治术组(n=121)。术前进行放疗知识的专业宣教,根据CT影像资料,根据术前TPS计划模拟肿块所布源的最外层粒子总数作为最终植入数,一般为10~22粒,约为计算量的2/5,术中直视下125I粒子(北京原子高科公司提供)组织间植入。术后防护宣教;用γ射线探测仪检查患者周围的射线强度;通过X摄片观察粒子位移和质量评估;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粒子验证无移位、脱落,技术评估满意;未见出血量增加和吻合口瘘。结论: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依从性好;放射污染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20,(1)
目的探讨FTS理念在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科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泌尿外科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1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FTS组50例,其中FTS组采用FTS理念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TS组患者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理念在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