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而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免疫异常被认为是该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自身抗体、细胞免疫、细胞因子、环氧合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等.但是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等均在其发生和发展中亦起着一定作用.本文就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各种影响因素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干眼症是目前最常见的眼表疾病,它可以导致眼部不适,甚至引起视力障碍,它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随着干眼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当今眼科研究热点之一。干眼症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研究学者认为免疫调节是其主要机制之一,眼表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共同进行调节,目前已发现多种免疫细胞以及炎症因子参与了干眼症的发生发展。干眼症治疗的常规方法是应用有润滑眼表作用的人工泪液,但对于中重度干眼症,不可只是单纯的缓解症状,还应加以抗炎药物治疗其根本。本文主要针对干眼症的免疫调节机制以及相关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疯牛病的病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疯牛病是朊病毒病中的一种,关于其病原体,几十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但各家说法不一。现多数学者认为是由朊病毒蛋白感染所致。该病有传染性,也有遗传性。本文除对其病原体作了描述外,还对其消毒方法、预防措施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妇女感染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主要归因于致病菌与宿主两方面因素。近20a的动物及临床研究显示适应性免疫涉及的几种免疫调节机制可能不是主要的保护性机制,天然免疫被认为是黏膜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宿主防御机制;而念珠菌毒力因子的变化对于该病的发生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该病发病突然,病情变化较快,其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阑尾点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等,多数患者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且病情变化多端。手术切除阑尾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1]。护理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应做好急症手术准备,术后鼓励早期活动,严密观察有无内出血、腹腔残余脓肿等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该病发病突然,病情变化较快,其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阑尾点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等,多数患者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且病情变化多端。手术切除阑尾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1]。护理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应做好急症手术准备,术后鼓励早期活动,严密观察有无内出血、腹腔残余脓肿等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贾秀丽  逯林欣 《生物磁学》2009,(14):2778-2780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渐进性不可逆的以神经变性为特征的疾病,关于该病发病的分子机理还不清楚。研究表明钙蛋白酶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文对钙蛋白酶做了简要介绍,并从神经元凋亡、神经纤维缠绕、β-淀汾样蛋白沉积等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的病理变化方面对钙蛋白酶在该病病理形成中的作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多发于中青年的疑难骨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晰。脂质代谢紊乱被认为是该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基于该机制防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虽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处在研究探索中。本文将对脂质代谢紊乱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机制中的作用及基于该机制的防治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该病发病机制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3例白塞氏病的临床疗效,初步认为,优于其它药物。治疗方法是:蝮蛇抗栓酶3~4支加入250ml~500ml液体中静点,每日1次,每20天为一疗程,中间间隔3~7天,连用4~6个疗程。此后每半年巩固治疗2个疗程。蝮蛇抗栓酶治疗该病的可能机理是活血化瘀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肌炎是多种因素引起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症病变,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它的发病机制一直尚未明确。随着心肌炎动物模型试验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心肌炎的发病主要与病毒损伤心肌细胞、免疫机制有关,在此过程中细胞因子IL-1及其家族成员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IL-1及家族成员在心肌炎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林  才学鹏  孟庆玲  乔军 《生物磁学》2011,(7):1373-1375
小反刍兽疫是严重危害山羊和绵羊等家畜的A类动物传染病,目前该病已经给我国养羊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病理变化、诊断、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对该病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发生率最高的心率失常被认为是心房纤颤,且该病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伴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心房纤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了解该病的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十分迫切。已经证明,心房重构是该病的重要发生机制。随着研究的加深,研究人员对心房重构与该病的病理学机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现就心房纤颤和重构在发病中的机制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3.
小反刍兽疫是严重危害山羊和绵羊等家畜的A类动物传染病,目前该病已经给我国养羊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病理变化、诊断、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对该病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是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由T细胞驱动的炎症性疾病,Th1、Th17和Treg等细胞相互作用导致该病的发生,尽管激活银屑病T细胞的抗原性质仍有争议[1]。近年来,微生物和银屑病之间的联系逐渐引起了学者的注意,他们认为一些真菌会作为超级抗原激活特定T细胞引发、加剧和维持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5.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困扰着大量的患者,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该病易反复发作,目前已有的治疗难以满足患者更高的疗效需求,尚需探索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玫瑰痤疮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期对该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玫瑰痤疮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备受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玫瑰痤疮与肠道微生物的相关研究,初步探讨玫瑰痤疮的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态间的相关性,并对益生菌抗炎、调节免疫、抗衰老、促进损伤修复以及抗菌等对皮肤的多种积极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物对玫瑰痤疮病理生理方面的影响奠定基础,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abacterial prostatitis,CAP),是最常见的一种前列腺疾患。该病的就诊患者约占泌尿外科门诊总量的1/4。该病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病因尚不清楚。其I临床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常有溢液,并伴有会阴、腰背、耻骨上区等部位的隐痛不适等。在CAP患者的前列腺分泌物中存在异常数量的炎性细胞,但细菌培养或其他方法均不能发现致病菌。该病容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关联症状较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生理痛苦及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7.
“八五”攻关喜结硕果新药奥平即将问世慢性宫颈炎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宫颈糜烂,约占已婚妇女的50%。该病病因复杂,过去一般认为由物理、化学刺激损伤并伴随霉菌、细菌、滴虫等感染而引起。到80年代后期,国内外妇科专家发现病毒也是慢性宫颈...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往往反复发作,"瘀血"在其发病及复发的整个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医治疗该病的主要环节,中医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化瘀止血的方法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菊娣  张明  倪国英  丁罡 《生物磁学》2011,(Z1):4781-4783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多数为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切除。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治疗方法,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作者对HIFU治疗肝癌的原理、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及抑制肝癌侵袭和转移的作用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阴道炎是女性绝经后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认为该病的病因为绝经后或长期闭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微生态失衡。宏基因组学是近年出现的菌群整体性检测方法,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检测老年性阴道的微观整体状况,将为本病中医证型及疗效评定提供客观精确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