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直绿化已成为建设用地紧张、绿化空间缺乏的城市中心区提升生态效能、缓解人为活动负面影响的重要策略.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垂直绿化建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为例,选择风环境、光照环境、建筑及周围环境作为影响研究区垂直绿化发展潜力的主要因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其进行单因子定量分析,并通过多因子加权叠置方法对研究区垂直绿化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12 m以下建筑立面中,较为适宜进行垂直绿化建设的面积为17726 m^2,占比为30.8%,为研究区总面积的17.3%;光照对垂直绿化适建性影响程度较大,而建筑及周围环境中的"灌溉"因子是影响垂直绿化建设的重要限制性因子;适于垂直绿化建设的建筑立面在空间上分布很不均衡,多集中于研究区内部和建筑南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垂直绿化的规划和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也为其他城市高密度地区实现建筑立面的科学规划与有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
利用攀援、缠绕、下垂等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解决室内外一些狭窄空间无法用乔灌木绿化的矛盾,从而提高绿化覆盖率。本文阐述垂直绿化的应用,并介绍厦门地区可利用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向空间增加绿化面积,是进行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葫芦科植物栝楼,适应性强,生长健壮,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攀援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又名瓜萎,为栝楼属多年生宿根攀援草本。茎蔓长达1...  相似文献   

4.
石龙宇  杜玫  刘玲玉 《生态学报》2023,43(12):5200-5210
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发凸显,面对日趋紧张的土地资源现状,垂直绿化建设成为重要的城市绿地补充手段,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垂直绿化具有多种生态效益,且其效益发挥受到多因素共同影响。如何统筹协调生态效益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使其综合生态效益最大化,是当前垂直绿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基于文献综述法归纳了不同生态效益的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并对多效益和多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垂直绿化具有缓解城市热岛、建筑节能减排、固碳、净化空气、降噪、截留雨水和支持生物多样性等七种主要生态效益,并受到植被特征、设施结构特征、气象条件、空间格局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基于对效益和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两点规划思路:首先,关注环境需求和效益供给的耦合关系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区域垂直绿化建设布局。其次,关注生态效益间的关系,以区域关键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进行效益权衡并结合考虑其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能为规划设计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环城绿化隔离带生态规划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研究运用生态规划方法、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数据,在分析北京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布局与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在规划范围内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北京绿化隔离带的功能,提出了北京绿化隔离带的总体结构,景观格局与生态规划控制指标。研究表明:规划区内城镇建设用地已达4 0 .2 % ,现有土地景观布局零乱,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十分活跃,扩张趋势明显,要保证足够的土地资源以发展绿化控制带的难度很大。绿化隔离带土地潜力和适宜性的评价结果揭示,如果能够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进一步扩张,充分利用各类适宜性土地发展绿地,如林地、裸地、水体、耕地,重新规划分散的乡村居民点,释放一定的建设用地,则估计有6 5 .8%的潜力土地可发展为绿地。根据北京城市发展对近郊生态功能的要求以及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北京绿化隔离带的总体结构应是楔型环城绿化隔离带,即沿交通干线贯穿绿带,中-小型生活社区与小城镇分布在绿化隔离带之中。绿化隔离带的景观生态格局应是以森林为基质、河流道路为廊道、城镇与居民区镶嵌合理分布在森林绿地的格局形态  相似文献   

6.
裴子萱  李强  刘婷婷  魏婵娟  高雨萌 《生态学报》2022,42(24):10072-10087
在城市高速增长而土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北京市探索了城市总体规划统领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有效途径,探究其生态用地时空变化特征,能够为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同步规划和协调布局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北京市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GlobeLand30土地覆盖数据,分析了2000-2020年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农用地的相互转化,揭示了各类用地变化强度在不同距离及方位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刻画了空间形态变化;通过景观扩张/收缩指数LESI判定生态用地空间形态变化模式;通过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可达性。结果表明:(1)生态用地面积占比一直为13%~15%,但不同距离和方位的空间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生态条件较好区域受城市增长负面影响较大,生态条件相对薄弱区域的生态建设在城市增长中加强。(2)生态用地的空间形态变化不大,但空间分布趋于分散;生态用地增加以新生模式和扩展模式为主,减少则从消亡模式为主转向分裂模式和收缩模式为主。(3)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可达性整体偏低,2000-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可达性的低等级占比高于既有建设用地,可达性高值区零散分布在中心区域;2010-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可达性的较高等级占比高于既有建设用地,可达性较高区域的空间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7.
绿色屋顶项目通过释放屋顶空间的利用潜能,满足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在越加拥挤的城市中的公共场所进行休闲娱乐的需求,以及需要更加环保城市的同时,建造道路、停车场及其他类型建筑的需求。屋顶绿化是一种独特的解决途径,能够为人们带来众多益处,因此它也被认为是城市开发中最具有可持续发展、最能适应气候变化的手法之一。它是工业化城市向环保类型城市转变的关键。为推进这一进程,我们必须关注屋顶绿化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未来城市规划政策之中。  相似文献   

8.
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城市建(构)筑物高度不断抬升,理应赋予城市空间载体更多的生态功能。景感生态学倡导在保持、改善和增加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提升居民满意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立体绿化具有降温、降噪、滞尘、固碳等功能,是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通过对深圳市立体绿化实地调查和景感生态学分析,剖析了立体绿化在促进居民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等物理感知及心理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及增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机理。研究表明,立体绿化是城市景感营造的有效手段,既能增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能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在增加城市绿视率的同时,丰富了居民的物理感知及心理认知。最后,讨论了景感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在立体绿化中的实际应用,以及景感营造技术在城市绿色建筑中的作用,以期让景感营造技术为提升立体绿化水平,进而为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庐山山体人为剖面垂直绿化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庐山雄居江南,兀立鄱阳湖西北,自然风景“奇、特、秀、丽”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也是中外闻名的避暑胜地。近几十年来,随着庐山疗、休养及旅游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公路和房屋建筑的不断修建,庐山自然山体被人为切割成一系列裸露剖面,自然环境受到较大破坏。为了更好地建设庐山,美化庐山,搞好庐山山体人为剖面垂直绿化,已成为庐山绿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庐山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植被的综合分析,扼要阐述各种人为剖面的不同特征与分布规律,初步提出解决人为剖面垂直绿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供山地园林绿化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是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园林绿化面积愈来愈小,利用藤本植物营造园林绿化景观已成为当下热点。本文主要对鄂尔多斯地区藤本植物资源、园林绿化应用方式及具开发价值的藤本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对藤本植物园林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一鸣  尹海伟  孔繁花  苏杰 《生态学报》2023,43(22):9121-9132
屋顶绿化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基础设施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已成为提升城市生态韧性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路径。然而,目前城市生态网络研究多关注二维的地面生态空间,而顾及屋顶绿化的三维生态网络构建研究尚不多见。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LiDAR、高分辨率遥感及建筑属性等多源数据,采用多因子叠置与电路理论等方法,构建了顾及屋顶绿化的城市三维生态网络整合分析框架:即采用多因子叠置方法,从建筑高度、屋面坡度、建筑年代、历史文化属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屋顶绿化建设的适宜性;其次,结合建筑与植被三维结构特征数据,采用电路理论构建了有无屋顶绿化两种情景下的生态网络;最后,通过比较生态廊道数量、长度、平均阻力等指标分析了屋顶绿化对城市三维生态网络结果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46.59%的屋顶适宜进行绿化,表明屋顶绿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顾及屋顶绿化的生态廊道数量由205条增加到209条,生态网络总长度增加,单位长度阻力值减小,表明屋顶绿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生态空间的景观连通性、增加生态廊道密度,为高流动性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和垫脚石。3)屋顶绿化对城市生态网络优化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在城市中心区的优化作用最大,工业区次之,在生态良好片区优化作用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城市高密度区域地面生态空间与屋顶绿化空间的整合分析与统筹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特殊微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2016年及2017年武汉和郑州夏季移动实测数据,探讨不同气候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区)、不同用地属性(商业和住宅)以及不同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天空开阔度、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对夏季午后城市热环境形成的影响机理,并基于非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城市空间形态各项指标与夏季午后气温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夏季午后,建筑的遮阴效果是对城市气温影响最为关键性的因素。特别是在郑州,建筑密度和天空开阔度2个因素最为关键,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比之下,武汉气温值与建筑遮阴效果的相关性低于郑州,说明干热环境下太阳辐射对气温的高低起决定性因素,而湿热环境下却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景观空间指标与移动窗口的济南城市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基于ArcGIS、FRAGSTATS软件平台,采用移动窗口、转移矩阵和梯度分析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1996—2009年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指标,特别是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移动窗口方法能更好地挖掘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并将其更加准确地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相连接;在研究时段内,济南市城市建设用地迅速增加,而城市绿地和农业用地明显减少;该市建设用地的空间发展不均匀,城市发展呈现不规则同心圆结构,这与济南城市发展的政策导向、城市绿地空间的宜人性以及特殊的地理形态紧密相关。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指导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划和城市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黄静  尹海伟  孔繁花  刘宏庆  孙涛 《生态学报》2023,43(22):9107-9120
屋顶绿化作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一种生态战略,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更好的挖掘屋顶绿化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潜力,需要从屋顶绿化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出发,全面且定量地认识屋顶绿化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关联机制。阐述了屋顶绿化的构成要素,屋顶绿化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内在机制;回顾了屋顶绿化生态系统主要调节服务与政策推动建设效果;从屋顶绿化推行制约因素及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展望。目前,屋顶绿化研究主要侧重于环境调节服务。在水环境调节方面,当前多针对屋顶绿化的水环境调节功能开展研究,还需进一步从屋顶绿化生态系统水循环的角度探究,明确屋顶绿化在什么条件下是径流的污染源。在热环境调控方面,多数研究集中在量化屋顶绿化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而驱动屋顶绿化降温效应的内在机制与城市热环境调节服务之间的定量联系还尚需深入研究。在建筑能耗方面,目前仍然缺乏建筑物的能源性能建模所需的屋顶绿化物理参数,需要基于长时间观测数据构建能量传输模型,从建筑-基质-植被-大气耦合的角度,综合研究屋顶绿化能量流动的过程与机制,明晰屋顶绿化与裸露屋顶之间的能量流动差异。在政策推动效应方面,我国屋顶绿化政策类型相对单一,缺乏覆盖整个屋顶绿化生命周期的推广政策。建议多维度、大范围的推动屋顶绿化建设,以期更好的改善城市生境。  相似文献   

15.
在高分辨率影像提取福州市南台岛(仓山区)住宅用地的基础上,从覆盖研究区的30m×30m网格中随机选择50个样方进行表层土壤取样,进而分析这一快速城市化地区住宅用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住宅用地在剧烈的人类活动干扰下,土壤呈现明显的空间变异特征,其SOCD平均值为33.814t/hm~2,变异系数达72.8%,其中郊区村镇住宅用地0—20cm土层的SOCD高于城市居住用地72%,预示着村镇就地城市化后将造成土壤碳储量的下降;然而,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在建成时间为0—5年和5—10年的城市住宅小区间无显著差异,只有住宅建成时间达到10—15年才有显著提高。基于湿度、热度、绿化率与物业管理费等因子构建的城市住宅区绿化环境管理质量指标,与城市居住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成为快速城市化地区影响SOCD变异的另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黄金葛,蔓绿绒在垂直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南星科的大叶黄金葛,白斑黄金葛,红宝石蔓绿绒,绿宝石蔓绿绒,白蝴蝶全果芋等室内观叶植物,具有栽培容易,生长迅速,叶形艳丽,四季常青,耐水湿,能攀援可匍匐等优良性状。在厦门市园林绿化应用表明,这些植物可从室内,庭园占缀推广应用到城市垂直绿化,以丰富沿海城市垂直绿化形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梯度分析和城市土地利用程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鄞州新城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空间布局特征,并选择公共绿地、公共设施用地和道路等作为区位优势因素,探索城市各类用地的区位特征.结果表明: 梯度分析能够有效地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相连接,定量描述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鄞州新城区城市空间形态中心主要集中在距中心2 km的范围内,即城市发展的十字轴核心片区,区位优势明显,鄞州大道以南将成为新城区发展的腹地.产业结构调整后工业用地的合理变迁、核心区土地刚性条件约束下商务用地的高效集约利用、以及东南部城乡结合带的农田保护将成为鄞州新城区在未来土地利用中需重点考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改善城市环境的最有效办法是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化同步。然而按照环境专家的观点,只有当城市的绿化面积达到40%以上时,植被才能真正起到消除大部分污染物,保护城市环境的作用。但是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拿出近一半的土地来种植花草树木意味着多大的经济代价?况且大量土地用于绿化,会使城市变得更加庞大而松散,严重消弱城市现有的功能。如果说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严重不足而引起了城市住房由平房向楼房的革命的话,那么在城市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绿地面积严重…  相似文献   

19.
天南星科的大叶黄金葛、白斑黄金葛、红宝石蔓绿绒、绿宝石蔓绿绒、白蝴蝶合果芋等室内观叶植物,具有栽培容易、生长迅速、叶形艳丽、四季常青、耐水湿、能攀援、可匍匐等优良性状。在厦门市园林绿化应用表明,这些植物可从室内、庭园点缀推广应用到城市垂直绿化,以丰富沿海城市垂直绿化形式。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用地分类及其规划的一般原则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城市生态用地的规划布局是城市规划的难点之一,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给出了城市生态用地定义,指出城市生态用地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依据这个特点,将城市生态用地划分为服务型生态用地和功能型生态用地两大类型,并结合具体的城市生态规划对各种类型的生态用地规划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