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为禅花     
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说:未见花时花是什么?见了花时花则是花。人对自然认知的同时,始终在寻找某种心灵的对应,人们常常借景喻情、借物喻性。以花喻人,以花论品,古往今来可谓随手拈来缤纷不己,痴迷时物我不分。古人常以花为友,谓之:梅为清友、菊为静友、兰为禅友。兰花被叫做德花、君子花,在人的眼里历来是高雅人生的人  相似文献   

2.
李辉霞  陈世熠  林锦标 《生态学报》2022,42(18):7577-7586
运用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生态资源价值化体系的变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耦合生态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生态资源价值化理论框架。按照价值化的逻辑总结出价值化两条路径:流量价值化和存量价值化,并通过梳理科技文献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流量价值化缺乏"生态视角"和存量价值化缺乏"整体视角"。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国生态资源价值化变迁的特点,发现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通过生态资源的公有和单要素管理,实现流量、存量的管控和生态资源收益的合理分配;在市场化改革前期,生态资源使用权与所有权的收益逐步分离,激励了社会资本带动生产力发展,但也造成了生态危机和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在市场化后期,各地不断实践探索全生态要素治理,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多方位联动追求共同富裕和生态文明目标的实现。指出生态资源价值体系与社会历史进程的关系,揭示了其背后社会资本与生态资本的耦合关系。最后,提出在市场化改革后期需要坚持"公共性"政党的领导,并在耦合社会资本与生态资本这一思想指导下构建的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生态资源价值化框架。研究结论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生态资源价值化体系提供理论指导,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提供政治经济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模型的制作作为一种辅助推敲设计的手段,可将二维平面设计图纸空间化、具象化,从而优化设计方案。本文调查记录了浙江农林大学2012—2014级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模型制作情况,从学生的视角初步总结了一套最具代表性的模型制作方法,提出了“泡沫拼削”“层叠凹凸”“卡纸拼接”“油泥堆塑”及“枯枝写意”5种方法来制作模型底盘、水体、古典园林建筑、假山及植物配景,以期为制作适用于课堂展示和教学的中国古典园林模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育景和造景两方面解析中国古典园林气象景观营造的特点和经验,揭示蕴含在园林布局、掇山理水、建筑、花木4个层面的气象育景功能;从时间、空间、感知3个维度提炼气象造景的特点:由时现景、借物构景、多感交融。讨论中国古典园林气象景观营造经验对当代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启发,包括融合育景和造景功能,构建与气候为友的安全、舒适、优美的城市;借气象造景修复人与气候的关系,激发全社会主动的气候变化适应行动。  相似文献   

5.
高山 《生态学报》2016,36(16):4935-4937
以环境伦理为视角探讨生态智慧和水生态治理。介绍了环境伦理在西方的产生历史和对西方生态实践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分析西方以内在价值或权利为核心所建立的环境伦理理论的思维范式;从"恋地情结"出发探讨中国哲学文化熏陶下的心理,并指出这种价值层面的探讨对中国当前生态实践的意义;对"恋地情结"的本质进行分析,指出恋地情结是在俗世中而又超越世俗的哲学文化心理,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审美栖居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用中国古典的中医理论来详细的论述实施人体内科学的学科,它包括对病理机制和病理原因的解释,还有对康复的深刻论述与研究,使病人在不知不觉中康复的中国传统医学门类。中医内科不仅包含了中国古典中医理论的精华,也是学习中医的必经之路,要想学好中医必须先学好中医内科。中医内科中的病症繁多,分类十分复杂。总体上可以分为内部病症与外寒病症,这两个部分是可以相互的转换的。中医内科中的的季节性疾病预防也是非常实用的,不仅是中国医学理论的顶梁柱,更是西方医学借鉴中国医学的首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感生态学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玲  闫荣  赵鸣 《生态学报》2017,37(6):2140-2146
"景感生态学"的提出恰符人们和时代所需,其思想主张将人的感知,即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物理感知以及心理感受纳入到城市生态环境研究中。中国古典园林是集水、土、气、声、风等元素为一体的综合生态系统,本文援引园林诗词、楹联匾额等古籍资料和实际案例,分别从园景营建、景感运营、生态审美三方面,阐述和探讨自然要素、物理感知、心理反应在园林中的运用,揭示景感生态学思想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扩展人们对当下人居环境的建设视野。  相似文献   

8.
潘君亭  赵兵 《生物信息学》2019,26(3):116-120
涧上草堂是明末清初苏州地区由明代遗民徐枋所构建的古典园林。明清易代之际,很多明朝文人士大夫不愿出仕新朝并自愿成为明遗民,成为清初一大特殊社会现象,对这一特殊群体所构建的园林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中国的古典园林史。通过分析画作与历史文献,对涧上草堂的原址、各园林要素以及园林后期的发展3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草堂的平面想象图并概括涧上草堂的历史价值,力图推进在明末清初这一过渡时间段古典园林研究与发展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王子羿  郭倩  谢世友  王刚  李涛  廖和平 《生态学报》2021,41(15):5961-5972
交通路网建设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实现经济-生态的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重庆市贫困区县奉节县和非贫困区县涪陵区2010年、2014年和2018年3年的道路网络数据和生态足迹数据,构建道路网络通达度与生态环境压力两个指标体系,其中道路网络通达度选用道路密度和道路连通度两个指标表征,生态环境压力使用生态足迹表征,并将生态足迹中对路网扩张影响最大的"建设用地"和"化石能源用地"进行加和组成"建-化足迹",通过计算增幅率指数比较道路密度、道路连通度及"建-化足迹"三者之间的变化趋势,以探究生态足迹内部与道路通达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西南山区贫困与非贫困区县道路连通度、道路密度、生态赤字、"建-化足迹"四项指标逐年增长,总体变化趋势一致,贫困区县在研究时段呈现更快速的增长趋势。(2)西南山区贫困与非贫困区县研究时段生态环境压力进一步扩大,表明经济-生态的发展整体处于不协调状态,且有持续恶化的趋势。(3)西南山区贫困区县"建-化足迹"与道路连通度两项指标研究时段内增幅率分别为0.40和0.42,故两者关系较为一致,表明其道路布局结构对生态环境压力更大;非贫困区县"建-化足迹"与道路密度两项指标研究时段内增幅率分别为0.34和0.33,故两者关系较为一致,表明其生态环境压力更多受到道路建设规模的影响。因此,研究结论对于制定山区贫困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规划与区域发展战略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是世界上认识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也是与竹子有着最密切关系的国家。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文明过去被称为"竹子"文明。从竹子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源远流长的关系、竹子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发展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华民族物质文明进化的息息相关中都可以得到丰富的证明,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熊文愈教授曾有精辟概括: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最基本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和哲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之间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掌握普遍性有助于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特殊性。这就是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或思想启示。在生物学中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既是科学问题,又是哲学问题。正像当年爱因斯坦(A.Einstein)和玻尔(N.Bohr)关于量子描述的完备性与量子现象的整体性问题的历史性争论,既是物理学的争论,又是哲学的争论,它涉及了量子力学的方法论原理及其哲学诠释。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总题目、总概念是关于生命的本质与起源,它涉及生物学最基本的问题: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从哪里…  相似文献   

12.
正减压,是现代社会人们都要做的一件事情。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狂欢和减压有什么样的关系?狂欢可以减压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狂欢和减压的关系。狂欢与压抑的含义首先我们来看狂欢这两个字,"狂"是"反犬"旁加一个"王",实际上在中国汉字  相似文献   

13.
园林艺术是人们艺术思想的实质体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造就了中西方不同的古典园林艺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古典园林,多层次的古典园林设计也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对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造成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公共性与差异性,希望对古典园林艺术文化的后续发展传承提供艺术启迪。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中国远古文明史的描述中,包括井冈山在内的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多是"荒芜"之地。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史籍中,几乎找不到任何文明记载。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却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仅在赣江一鄱阳湖流域,考古学界先后发现的古文化遗址达300余处,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60多处。一系列惊人的考古发现,表明赣鄱大地甚至在夏商周以前,无论农业,手工业都呈现出相当高  相似文献   

15.
深层生态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生态哲学分支,作为一种整体论哲学并反对个体主义,是西方生态哲学由浅层转向深层的标志。本文梳理了深层生态学发展脉络,将其划分为通俗、哲学及实践三个层面,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深层生态学的行动纲领、"生态智慧T"哲学体系及深层生态意识的培养,进而尝试将深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结合于生态文明建设中,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的人本主义思想源远流长,古代中国就形成了"轻天重民"的思想,在"天道"与"人道"关系上,把"人道"置于"天道"之上,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是一样"。人道"就是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理念,尤其我们的生物课堂,要求学生在做中学的更多,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丰厚的生物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张冬冬 《生物信息学》2019,26(5):109-114
针对历史园林遗产中植物景观保护面临的现存问题,从国际公约方面着手分析,指出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修复的要点与相关国际宪章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如何对待历史园林“真实性”的问题。并借助欧洲、美国、日本与中国相关案例研究,论述国内外在该方面研究实践的共性、差异及其成因。最后在分析国际同行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历史文化背景,总结并提出了可供中国园林遗产保护与修复工作参考的经验及思想。  相似文献   

18.
程相占 《生态学报》2016,36(16):4938-4939
生态智慧是在协调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相互关系的过程中,以最小人工投入赢得最大生态效益的智慧。生态智慧更加接近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其要义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偏见和生态愚昧,"以道观物"、"以道驭术"。从生态智慧的高度看,没有天灾,只有人祸:所谓的洪灾只不过是自然规律的显现方式,是对人类价值规律的警示和启迪。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处理好人工改良与自然做功之间的辩证关系,达到自然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合一,从而达到化水害为水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何可  张俊飚  罗斯炫  高鸣 《生态学报》2019,39(9):3383-3391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首次对中国农业废弃物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及研究前沿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归纳。研究发现,(1)1992年以来,农业废弃物管理领域的文献出版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经历了"平稳发展→快速增长→波动上升→波动下降"4个阶段。(2)中国农业废弃物管理研究的热点主要聚焦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废弃物利用与畜牧业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等4个方面。(3)从演进路径来看,中国农业废弃物管理研究从第一阶段聚焦于畜牧业发展,到第二阶段以"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为核心议题,再到第三阶段细化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控"与"能源化利用"两个方向,最后形成以"低碳农业约束下的农业废弃物利用"的跨学科研究。(4)农业废弃物管理前沿研究则表现出两种特征:一是研究重点正从农作物秸秆转为畜禽粪便;二是对于低碳农业约束下的农业废弃物利用(尤其是能源化利用)问题呈现出不断深化探索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城市化进程面临诸多问题,在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替代了乡村成为国人的主要人居环境。生态文明旨在倡导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荒野景观作为最本真的生态自然,理应成为人们市居生活的重要体验对象与审美对象。荒野哲学以其对人类生存家园损毁的忧患意识以及对当下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逐渐成为哲学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城市中,荒野的价值应该得以重估,荒野景观应当得以复魅。城市对荒野的呼唤、城市审美对荒野的悦纳,是当今中国城乡可持续建设的重大使命。在生态文明的当今社会,人们在市居生活中需要倡导一种审美观念,即荒野审美。荒野审美观的构建正逐渐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